观看到明恋的日子是2020年5月11日,一个周一。是的,你们没有看错,我在这部剧上映后十二年才看到。我想疫情真是让我太闲了,五一假期回看了智友的冬日,太过于意犹未竟,又刷了天国和二十岁。没想到从不追星,年过40后有了追星的感觉,我自己也醉了。然后在周一的下午,找到了智友的明恋开始看看,还特意买了优酷的VIP,然后那一晚我迷失了,我竟然看了个通宵,一直到周二10点上班开会。同事还在笑问是否昨晚捉贼了,像没睡好。呵呵呵,我只能笑笑。是的,那晚我看了一部神一般的剧情片,我甚至迫不及待地想刷第二遍。到了今天周四的下午,空时先又刷了几遍最后几集,回味无穷。
我从不认识刘智泰,在看这部片前从不了解。作为一个大男人,我只喜欢智友,写这话估计要挨打,哈哈。但是太欣赏喜欢这两位的演技,这或许就是好的演员需要相互间入戏成真,互相成全达到完美。
这片子哲秀和玛利真是一颦一笑,动与不动都是戏。整部片子还是比较舒缓的,这样的场景真是多,无论话多话少,无论动与不动,无论一个人还是了两个人,但是就像尾曲“心里的话”都能让人感受看见。年轻时看的日本纯情片《情书》,说实话,当时好评如潮,但当时觉得太过舒缓,真的理解不了那么深,不像这部片子让我从骨子里感受到,真是一种享受。冬日和天国剧情我个人感觉还是像刹那美好,因为初恋能做到如此真很难。但是明恋给我的感觉是真的可以永久,是的,真的沉沦。
我想先说一点是,看优酷时看弹幕有人介绍看诺丁山,我没有看过,但我想首先说明一点是这样的剧情解读,西方是无法让我们从骨子里触动的,两者可能是剧情表明类似,但本质绝不相同。中韩及东亚一脉相承的儒家文化才是让我们深深触动的根本,遗憾的是中日韩三国中,可能中国目前继承或者说是继承后体现的最少。
所以有剧友在问有没有像智秀这样的男生,是否很少。我回复中说是的,因为哲秀是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他读了太多书,才形成这种内敛外收,尽管幼年阴影,但形成了内心世界强大,真的,这点我很羡慕,过于奔波于生活,让我们大多数人无法轻松面对世界。但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及近代,这种文人骚客才多,他们就是这种典型男生,因为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始终如一是他们安生立命的根本。但其实应该是男人,现代社会年龄要在30岁左右,经历很重要的,男生达不到。
哲秀始终有自我坚定的价值观,甚至那根线也是,这是儒家文化特点,说简单点,气节就是生命,就是一切,不为五斗米折腰,然后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是骨子里的,儒家文化教我们的真是这些,只是现在我们很多都无法做到。哲秀就是这样,最后的告白都在刻画着这个男人,最后告白中有句话说的那么清楚“我可能到死都不能理解”,到死哎,那么要理解什么?哦,说的是玛利这边情况有什么变化,又要为对方直观的行动。出发点是好的,伤害的是彼此。而哲秀的世界里只要在一起,就是共同面对,不要单独面对,这是真正的始终如一。所以才有沙滩上玛利说的那句哲秀一直是对的,了解他,你就知道他一直是这样。
所以哲秀从剧情开始到结束都是这样的。编剧大神设定真的好啊,文学博士,大学教授,30岁左右。是的,哲秀的内心其实是无比高傲的,捆绑他的只有感情方面那根线,财富对他而言真没有那么重要,这是儒家文化中文人的特点。他有自己的追求,穷困不在意,也不依附于学校领导,看到学校不平直接批评,这都是坚定的自我。对于感情他也是如此,哲秀就是那种爱上一个人就不会再爱上别人,所以在初期的挣扎后,特别是在玛利跨过那条线后,他给予了主动而又无比激烈的亲吻,之后他从来都做到了你不负我,我绝不负你。有些评论在说哲秀不主动,一直是玛利主动,其实真不了解哲秀,哲秀从来都是坚定的,特别是跨过那根线后,确定了本心,哲秀和玛利之间从来没有谁爱谁少一点,爱就爱了,有讨论爱多或爱少吗,那或许根本就不是爱了。说哲秀不主动的,如果你了解一个具有这样价值观的男人,他不会在玛利订婚的背景下主动,看弹幕说玛利医院告白时哲秀又要退了,我留了句不说清楚假定婚,男主不可能主动的;他也肯定不会在玛利没说清楚初恋生病背景下住在玛利家的这事而主动的,那句反问玛利你开始就知道初恋生病,是无比的悲凉的,但是他还会坚持每月还钱,那是立世的根本,失去了,他的自我就塌了。他的感情世界里,他爱的人,只有你负我,我绝不负你,就算说了分手,玛利有任何事像这样的男人都不会放手,因为他的一生真就只爱这么一个女人。
关于初期的挣扎,哲秀其实是敏感的,在开始就能感受到玛利对他的喜欢,因为那根线的存在,那种地位的差距,他主动逃避提出要去和恩英复合。然后内心挣扎中初步冲破内心的阻碍,来到了那个Party。也许是因为那根线的存在,他是挣扎的,但是就算没有那根线的存在,在那么巨大的差距前,又有几个人没有挣扎,这就是前期必然的铺垫。哲秀的内心强大和担当在于,当玛利越过那根线,从此在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哲秀心中,那就是进入了我的世界,不再挣扎,今后就是我的事,是我人生追求中一部分。那根线远不止一根线,是他精神世界中重要的中点。
是的,说了这么多,没好好说智友啊。因为这部片子主要的心理挣扎还真在哲秀这个角色。但智友的表演在智泰的互动中真正得到了升华,大学时喜欢冬日中的智友,真的始于颜值,一直觉得智友是属于耐看的女孩,欣赏她的独立,但感觉还是在于剧情一部分。天国同样如此。这部片子中智友的演技无可挑剔,太入味了,玛利这样的女子,男人谁不喜欢呢,美丽是表象,真正喜欢的是玛利在这样的高度,却是这样的可爱和善良,这部片子中玛利好到让人无法自拔。演技的出色,感觉智友真的演出了自我。
整体的剧情中,玛利的内心世界中其实在寻找的是安全,让她能够安心的所在,传统儒家文化熏陶下的男人其实真是最符合这一点的。说句题外话,如果男主是西方人,各位可能相信会从一而终吗,阶段性是可以的,这就是我说的诺丁山绝不会让我骨子里能感受到的。玛利不缺物质,她追求的是内心世界的安心,她需要的是真正的被爱,那才是安心。她从来没有自认为高高在上,她和那些经纪人是如此融洽,和长秀姐弟相称。事实上她之前的交往中没有谁能够让她内心世界感到安心,而这个时候她见到了哲秀。两个互相优点突出,缺点互补的男女相遇了。我在优酷中特意评论看不懂这是一个精品男人啊,呵呵,特别是跨过那根线后。真的,玛利这样一个内心不安的女子看到这么知行合一的男人,真的是像黑夜中见到光的飞蛾,赶都赶不走,什么时候喜欢上,真的可能就是分分秒秒。她要的安心,分分秒秒都可以见到。玛利看到了哲秀还钱,看到了哲秀拒绝代笔,看到了哲秀为她带四方盒,游艇上那一幕,太多了。或许找哲秀补课真是借口,玛利能够直接在哲秀房间住这么长时间,她是多么的安心。后面的波折,还是在于玛利不清楚如何面对生活波澜,表明了玛利缺乏自我面对世界的价值观,全凭一颗本心面对整个世界,高中没毕业也是铺垫,再夸下编剧大神,你太牛了。幸运的是有对哲秀爱的坚持和命运的轮回,结果还是好的,哲秀那宽广的肩膀终究给了玛利安心所在。误解和一年不见,现实中多少对可能就此一辈子不见了。
个人觉得稍有不足,是这部片子中很多配角戏可以简化,稍有冗余,如果精简成16集更好,瞎猜是导演在拍摄时给配角多点戏份可以提携后辈。但我真无所谓,在看到哲秀和玛利这么深度的角色后,都不是问题,看弹幕中说感情失意的好好看看这部片真的可以治愈,我完全同意,哈哈。
洋洋洒洒写一大篇,个人观感,继续听听好听的主题曲。趁着有空,准备刷第二遍了。
我从不认识刘智泰,在看这部片前从不了解。作为一个大男人,我只喜欢智友,写这话估计要挨打,哈哈。但是太欣赏喜欢这两位的演技,这或许就是好的演员需要相互间入戏成真,互相成全达到完美。
这片子哲秀和玛利真是一颦一笑,动与不动都是戏。整部片子还是比较舒缓的,这样的场景真是多,无论话多话少,无论动与不动,无论一个人还是了两个人,但是就像尾曲“心里的话”都能让人感受看见。年轻时看的日本纯情片《情书》,说实话,当时好评如潮,但当时觉得太过舒缓,真的理解不了那么深,不像这部片子让我从骨子里感受到,真是一种享受。冬日和天国剧情我个人感觉还是像刹那美好,因为初恋能做到如此真很难。但是明恋给我的感觉是真的可以永久,是的,真的沉沦。
我想先说一点是,看优酷时看弹幕有人介绍看诺丁山,我没有看过,但我想首先说明一点是这样的剧情解读,西方是无法让我们从骨子里触动的,两者可能是剧情表明类似,但本质绝不相同。中韩及东亚一脉相承的儒家文化才是让我们深深触动的根本,遗憾的是中日韩三国中,可能中国目前继承或者说是继承后体现的最少。
所以有剧友在问有没有像智秀这样的男生,是否很少。我回复中说是的,因为哲秀是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他读了太多书,才形成这种内敛外收,尽管幼年阴影,但形成了内心世界强大,真的,这点我很羡慕,过于奔波于生活,让我们大多数人无法轻松面对世界。但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及近代,这种文人骚客才多,他们就是这种典型男生,因为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始终如一是他们安生立命的根本。但其实应该是男人,现代社会年龄要在30岁左右,经历很重要的,男生达不到。
哲秀始终有自我坚定的价值观,甚至那根线也是,这是儒家文化特点,说简单点,气节就是生命,就是一切,不为五斗米折腰,然后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是骨子里的,儒家文化教我们的真是这些,只是现在我们很多都无法做到。哲秀就是这样,最后的告白都在刻画着这个男人,最后告白中有句话说的那么清楚“我可能到死都不能理解”,到死哎,那么要理解什么?哦,说的是玛利这边情况有什么变化,又要为对方直观的行动。出发点是好的,伤害的是彼此。而哲秀的世界里只要在一起,就是共同面对,不要单独面对,这是真正的始终如一。所以才有沙滩上玛利说的那句哲秀一直是对的,了解他,你就知道他一直是这样。
所以哲秀从剧情开始到结束都是这样的。编剧大神设定真的好啊,文学博士,大学教授,30岁左右。是的,哲秀的内心其实是无比高傲的,捆绑他的只有感情方面那根线,财富对他而言真没有那么重要,这是儒家文化中文人的特点。他有自己的追求,穷困不在意,也不依附于学校领导,看到学校不平直接批评,这都是坚定的自我。对于感情他也是如此,哲秀就是那种爱上一个人就不会再爱上别人,所以在初期的挣扎后,特别是在玛利跨过那条线后,他给予了主动而又无比激烈的亲吻,之后他从来都做到了你不负我,我绝不负你。有些评论在说哲秀不主动,一直是玛利主动,其实真不了解哲秀,哲秀从来都是坚定的,特别是跨过那根线后,确定了本心,哲秀和玛利之间从来没有谁爱谁少一点,爱就爱了,有讨论爱多或爱少吗,那或许根本就不是爱了。说哲秀不主动的,如果你了解一个具有这样价值观的男人,他不会在玛利订婚的背景下主动,看弹幕说玛利医院告白时哲秀又要退了,我留了句不说清楚假定婚,男主不可能主动的;他也肯定不会在玛利没说清楚初恋生病背景下住在玛利家的这事而主动的,那句反问玛利你开始就知道初恋生病,是无比的悲凉的,但是他还会坚持每月还钱,那是立世的根本,失去了,他的自我就塌了。他的感情世界里,他爱的人,只有你负我,我绝不负你,就算说了分手,玛利有任何事像这样的男人都不会放手,因为他的一生真就只爱这么一个女人。
关于初期的挣扎,哲秀其实是敏感的,在开始就能感受到玛利对他的喜欢,因为那根线的存在,那种地位的差距,他主动逃避提出要去和恩英复合。然后内心挣扎中初步冲破内心的阻碍,来到了那个Party。也许是因为那根线的存在,他是挣扎的,但是就算没有那根线的存在,在那么巨大的差距前,又有几个人没有挣扎,这就是前期必然的铺垫。哲秀的内心强大和担当在于,当玛利越过那根线,从此在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哲秀心中,那就是进入了我的世界,不再挣扎,今后就是我的事,是我人生追求中一部分。那根线远不止一根线,是他精神世界中重要的中点。
是的,说了这么多,没好好说智友啊。因为这部片子主要的心理挣扎还真在哲秀这个角色。但智友的表演在智泰的互动中真正得到了升华,大学时喜欢冬日中的智友,真的始于颜值,一直觉得智友是属于耐看的女孩,欣赏她的独立,但感觉还是在于剧情一部分。天国同样如此。这部片子中智友的演技无可挑剔,太入味了,玛利这样的女子,男人谁不喜欢呢,美丽是表象,真正喜欢的是玛利在这样的高度,却是这样的可爱和善良,这部片子中玛利好到让人无法自拔。演技的出色,感觉智友真的演出了自我。
整体的剧情中,玛利的内心世界中其实在寻找的是安全,让她能够安心的所在,传统儒家文化熏陶下的男人其实真是最符合这一点的。说句题外话,如果男主是西方人,各位可能相信会从一而终吗,阶段性是可以的,这就是我说的诺丁山绝不会让我骨子里能感受到的。玛利不缺物质,她追求的是内心世界的安心,她需要的是真正的被爱,那才是安心。她从来没有自认为高高在上,她和那些经纪人是如此融洽,和长秀姐弟相称。事实上她之前的交往中没有谁能够让她内心世界感到安心,而这个时候她见到了哲秀。两个互相优点突出,缺点互补的男女相遇了。我在优酷中特意评论看不懂这是一个精品男人啊,呵呵,特别是跨过那根线后。真的,玛利这样一个内心不安的女子看到这么知行合一的男人,真的是像黑夜中见到光的飞蛾,赶都赶不走,什么时候喜欢上,真的可能就是分分秒秒。她要的安心,分分秒秒都可以见到。玛利看到了哲秀还钱,看到了哲秀拒绝代笔,看到了哲秀为她带四方盒,游艇上那一幕,太多了。或许找哲秀补课真是借口,玛利能够直接在哲秀房间住这么长时间,她是多么的安心。后面的波折,还是在于玛利不清楚如何面对生活波澜,表明了玛利缺乏自我面对世界的价值观,全凭一颗本心面对整个世界,高中没毕业也是铺垫,再夸下编剧大神,你太牛了。幸运的是有对哲秀爱的坚持和命运的轮回,结果还是好的,哲秀那宽广的肩膀终究给了玛利安心所在。误解和一年不见,现实中多少对可能就此一辈子不见了。
个人觉得稍有不足,是这部片子中很多配角戏可以简化,稍有冗余,如果精简成16集更好,瞎猜是导演在拍摄时给配角多点戏份可以提携后辈。但我真无所谓,在看到哲秀和玛利这么深度的角色后,都不是问题,看弹幕中说感情失意的好好看看这部片真的可以治愈,我完全同意,哈哈。
洋洋洒洒写一大篇,个人观感,继续听听好听的主题曲。趁着有空,准备刷第二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