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在太原博物馆的展出现场,通过幻影成像、数字洞窟等科技手段的应用,把多个历史时期天龙山石刻造像的艺术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千年流光、倏忽往返”八个字落在展厅大屏上的一刻,许多观众朝画面方向轻轻点头,流露出深以为然的神情。
太原市现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237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540处,包括国保单位38处,省保单位18处,市保单位151处;各类馆藏文物25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485件(套)。借助科技力量推动文物保护、颁布《太原市晋阳古城遗址保护管理条例》保护文物、吸引社会力量通过认养方式保护文物……
以敬畏之心对待文物保护,积极探索文物保护路径。近年来,太原市正在不断发力深入挖掘、阐释文物价值,让文物走下“高台”,走进群众生活中,让文物事业成为不断提升民众文化素养的强大助力。
重科技赋能高标准保护文物
“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亮相法国,率先走出‘中华文化走出去’太原模式。”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处被提及的信息让太原文物人很受鼓舞。
“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的顺利开展,像是完成了一次高阶版的“挑战不可能”。展览实现让分离的文物与原生环境全方位虚拟合体的首创,是国际上首例该种类型文物的大型数字复原巡展。
从2013年开始,天龙山石窟博物馆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通力合作,历时6年,在全世界9个国家的近30座博物馆进行三维数据采集,总计采集到100余件天龙山石窟造像,实现11个主要洞窟的专业数字复原。
展览于2019年7月在法国亮相,相隔两个月之后,在太原博物馆展出。沉浸式影院、3D(三维)打印技术, VR (虚拟现实技术)石窟探险……给观展者耳目一新的体验。“这个展览有一种很前卫的气息,我之前没想过文物保护可以和高科技结合起来,两者能结合很不可思议,让天龙山石窟的视觉呈现更完整,科技的加持让文物散发出迷人的活力。”参展者陈先生说。
展览惊艳亮相,谈及如何实现为古老文物插上科技翅膀,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馆长于灏言辞恳切地说:“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一直在寻找各种可能。”他在天龙山工作了23年,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饱含情感。“让残损不全的石窟造像实现复原”的念头,一直萦绕在他心头,“实物回归的可行性不易实现,当我们得知用三维扫描技术可以实现造像复原的可能时,开始对接相关资源,合作单位都有共同的愿望。”
于灏说,今后还会继续搜集采集造像,不断地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石窟保护中来,如裸眼3D技术、 VR多人石窟漫游互动技术,提升复原造像的逼真精彩程度,不断挖掘石窟背后的文化内涵,多层次广角度地呈现石窟艺术之美,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历史文脉,增加文化自信。
太原市还将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开展太原博物馆、山西府衙博物馆、太山龙泉寺等文物单位和博物馆的数字博物馆建设,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为支撑,建设集保护、监管和服务为一体的市级全域“智慧文物”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文物保护线上管理、文物服务全面到位、文物安全实时监控,树立文物综合保护利用新标杆。
太原市现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237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540处,包括国保单位38处,省保单位18处,市保单位151处;各类馆藏文物25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485件(套)。借助科技力量推动文物保护、颁布《太原市晋阳古城遗址保护管理条例》保护文物、吸引社会力量通过认养方式保护文物……
以敬畏之心对待文物保护,积极探索文物保护路径。近年来,太原市正在不断发力深入挖掘、阐释文物价值,让文物走下“高台”,走进群众生活中,让文物事业成为不断提升民众文化素养的强大助力。
重科技赋能高标准保护文物
“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亮相法国,率先走出‘中华文化走出去’太原模式。”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处被提及的信息让太原文物人很受鼓舞。
“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的顺利开展,像是完成了一次高阶版的“挑战不可能”。展览实现让分离的文物与原生环境全方位虚拟合体的首创,是国际上首例该种类型文物的大型数字复原巡展。
从2013年开始,天龙山石窟博物馆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通力合作,历时6年,在全世界9个国家的近30座博物馆进行三维数据采集,总计采集到100余件天龙山石窟造像,实现11个主要洞窟的专业数字复原。
展览于2019年7月在法国亮相,相隔两个月之后,在太原博物馆展出。沉浸式影院、3D(三维)打印技术, VR (虚拟现实技术)石窟探险……给观展者耳目一新的体验。“这个展览有一种很前卫的气息,我之前没想过文物保护可以和高科技结合起来,两者能结合很不可思议,让天龙山石窟的视觉呈现更完整,科技的加持让文物散发出迷人的活力。”参展者陈先生说。
展览惊艳亮相,谈及如何实现为古老文物插上科技翅膀,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馆长于灏言辞恳切地说:“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一直在寻找各种可能。”他在天龙山工作了23年,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饱含情感。“让残损不全的石窟造像实现复原”的念头,一直萦绕在他心头,“实物回归的可行性不易实现,当我们得知用三维扫描技术可以实现造像复原的可能时,开始对接相关资源,合作单位都有共同的愿望。”
于灏说,今后还会继续搜集采集造像,不断地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石窟保护中来,如裸眼3D技术、 VR多人石窟漫游互动技术,提升复原造像的逼真精彩程度,不断挖掘石窟背后的文化内涵,多层次广角度地呈现石窟艺术之美,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历史文脉,增加文化自信。
太原市还将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开展太原博物馆、山西府衙博物馆、太山龙泉寺等文物单位和博物馆的数字博物馆建设,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为支撑,建设集保护、监管和服务为一体的市级全域“智慧文物”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文物保护线上管理、文物服务全面到位、文物安全实时监控,树立文物综合保护利用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