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诗词吧 关注:117,889贴子:248,759
  • 7回复贴,共1

诗词读写札记 (重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6-11 20:55回复
    6/11
    鸿雁归是言秋,承2微霜初渡河。客中顶1游子。曙色催寒,白日升起迫切催逼寒意,是说年岁将近,日紧一日,类于“青阳逼岁除”。对句说日将暮,出句说年将近,所以是同类对,复写时日紧迫。
    起句也是逆入,先说今朝有闻,才追说昨夜有感。又是前实写,后虚写。以声夺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6-11 20:5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真有才华,还是妹子,应该很漂亮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6-11 22:16
      回复
        对仗(一)
        古人讲对仗的词类,没有名、动、形等名称,而是分虚实、死活。明代屠隆订正的《缥缃对类》里说:
        以“虚、实、死、活”字教之。盖字之有形体者谓“实”,字之无形体者谓“虚”;似有而无者为“半虚”,似无而有者为“半实”。实者皆是死字,惟虚字则有死有活。死,谓其自然而然者,如“高、下、洪、纤”之类是也。活,谓其使然而然者,如“飞、潜、变、化”之类是也。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半虚半实者亦然。最是死字不可对以活字,活字不可对以死字。此而不审,则文理谬矣。(缥湘对类)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6-17 22:30
        回复
          对仗(二) 词类(续)
          对仗所用词类在保持相对确定的同时,又具有相当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的界限有时比较模糊,可以相互对仗。用古人的概念,就是活虚字、死虚字、助字可以相互对仗。
          2.有些词在词义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出入不同的门类,充当不同的角色。如“孤”、“半”、“尽”、“全”等字,既可视为形容词,又可视为数词。“有”,既可作为动词,又可与虚词为对:
          东隅有失谁能免,北叟之言岂便无。(刘禹锡《乐天寄重和晚达冬青一篇,因成再答》)
          3.在日常生活中或诗文中连用频率较高的词,可自成小类。如“诗”属文学门,“酒”属饮食门,但因“诗”、“酒”经常“用于对称”,如果用为对仗,被认为工对,而且比一般的同类字相对更工。“金玉”、“金石”、“人地”、“人物”、“兵马”等都属这种情况。如果把同一门类的词之间的关系比作血亲关系,这类词之间则类似姻亲关系。在同一个门类内,也有亲疏之别,“常被用为对称者,如‘歌舞’、‘声色’、‘心迹’、‘老病’等等,如果用为对仗,就被认为最工”(王力《汉语诗律学》第167页)。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6-22 20:27
          回复
            6/17
            对仗(三) 位置
            的名对,互成对
            两字若上下句安之,名“的名对”;若两字一处用之,是名互成对。《文镜秘府论》
            互成对:
            -上下句两组词(词组)也可以不同词性相对,如动词对名词、动词对形容词、名词对形容词、动词对方位词: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
            -也可以对连绵词: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李颀《望秦川》)
            -传统诗学中所说的“当句对”(又称“句中对”),可以视作互成对的扩展形式。如: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
            *芳草有情,夕阳无语;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周承忠嘉定秋霞圃藻风香室联)如果句中自对,上下可以不对仗。楹联使用当句对,上下联语法结构甚至节奏点位置都可以不一致。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6-22 20:27
            回复
              6/19
              对仗(四) 避忌
              1.避免板滞
              半对半不对的讲究(若仅名词不同类则属工)
              拥有本身对仗极工的一组或几组字词,包括数目字、颜色字、方位词等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三
              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忌合掌。合掌是指上下联意思相同或基本相同,也指上下联中同义词相对。
              采石矶太白楼两副楹联:
              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
              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胡书农撰)
              vs
              楼压惊涛,万里江山供醉墨;
              山临幽壑,四时风物助诗怀。
              昔——来,登临——依旧
              3.二忌偏枯。所谓偏枯,是指用作对仗的两个词虽然勉强可对,但组词结构不同,或所指不匹配。
              小憩自然凉,何幸今生来福地;(小憩,状谓)
              登临勿谓苦,会当绝顶看朝阳。(登临,并列)
              4.三忌同位重字和不规则重字。
              (之”、“而”、“于”、“者”等虚词可以例外,这是骈文留下的痕迹。规则重字则是一种楹联技巧,如弥勒佛殿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例外仅适用于联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6-22 20:28
              回复
                以上摘录整理自《楹联概说》尚左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6-22 20: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