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吧 关注:5,296贴子:12,218

连载:ihejiayan伊隆马斯克 下一站:火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连载:ihejiayan
伊隆马斯克 下一站:火星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07-19 11:37回复
    一千年以后,假如人类文明还在,我们必定能从史册上找到一个名字:伊隆·马斯克(注,中文大多翻译成“埃隆”,但按照正式读法,应该是“伊隆”)。
    他的主要成就很可能是:开创人类外星移民的新纪元。
    到外星去生存,在2020年的今天,看起来还遥不可及。
    但伊隆·马斯克的存在,让它变得近在咫尺。
    这么说听起来很夸张,似乎过分夸大了马斯克的个人能力和价值。
    但如果你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过去曾经做过怎样的事、是怎样做成的,你就会觉得:如果现在有一个人能做这事,那必定是马斯克;如果马斯克在做这事,那必定能做成。
    曾经有无数人质疑他,嘲笑他。
    但他顶着全世界的质疑和嘲笑,把过去吹过的牛逼,一个又一个地实现。
    当他一再突破现实的局限,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时,人们已经再也无法小看他的任何一个梦想。
    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相信:当马斯克说“我要怎样”时,他是认真的,而且他真的会做到。
    如果你不信,请看他的过往: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0-07-19 11:39
    回复
      1
      1971年,马斯克出生在南非的比勒陀利亚。
      他的父系祖先是200年前从英国到南非的殖民者,家族的名字在当地第一本电话簿上就可以找到。父亲埃罗尔是一个智商超高的天才工程师,承接了很多政府大项目,在比勒陀利亚富甲一方。马斯克小时候住的是全市最大的一栋房子。
      母系祖先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抵达宾夕法尼亚的北欧农民,外公那一辈移民到了加拿大,后来又搬到南非居住。母亲在加拿大出生,在南非长大,是一名模特兼营养师,曾闯入南非小姐选美的决赛。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07-19 11:39
      回复
        马斯克的外公约书亚是一位奇人。其7岁丧父,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帮忙操持家务,后来成长为一名开荒驯马、打拳摔跤的牛仔。十几岁那年,约书亚远赴美国学了一手理疗技术,但回乡以后还是以务农为生。
        美国大萧条期间,金融风暴波及到加拿大,约书亚从银行借来买农场设备的钱还不上,土地都被银行收走了。没办法,他只好四处奔波,以理疗谋生,直到十几年后结婚,才定居下来,开了一家理疗诊所,那时他已经36岁。
        这家诊所生意非常火爆,以至于他们很快就能买得起一栋有20个房间的大房子,另外还买了一架私人飞机,约书亚开着飞机,载着老婆孩子飞遍了北美大陆。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07-19 11:40
        回复
          1950年,38岁的约书亚和老婆突发奇想,决定迁居南非。他们卖掉了理疗诊所、大房子,还有老婆的舞蹈教室,带着一对双胞胎女儿,来到了半个地球之外的南非。
          在那里,他们开着飞机一路寻找宜居之地,最后相中了比勒陀利亚,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来。
          这位外公一辈子爱冒险,70多岁的时候还开着飞机到处跑。结果有一次着陆时,飞机被电线缠住而坠毁,约书亚也折断脖子而死。
          马斯克一直认为,他的极端冒险精神,就来自于外公。若干年之后,他会沿着与外公完全相反的路,从南非回到加拿大,再回到美国。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0-07-19 11:40
          回复
            马斯克的外公外婆及孩子们
            尽管家境富裕,但马斯克的童年和青少年却过得十分悲惨。
            小时候,父母都各自忙各自的事情,他很少能见到爸妈。虽然家里有管家,但是管家并不负责照看小孩,最多只是防止他们搞坏家里的贵重物品而已。
            马斯克只好自己看书、玩耍。稍长一点,他开始根据书上学的知识做实验、制炸药、造火箭,这些都是随时可能会夺命的东西,但是也没有人来管他。
            好在马斯克命大,没有出现过致命的事故。长大以后回想起来,他都会心有余悸地看着自己的双手,惊讶10个手指头居然一个没少。
            8岁的时候,马斯克的父母因感情不和而分居,并于第二年离婚。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0-07-19 11:41
            回复
              马斯克先是和弟弟妹妹一起跟着妈妈过了两年,后来他觉得爸爸一个人过,孤孤单单怪可怜的,就主动要求去陪爸爸。
              结果,他这个暖心的举动,反而让自己坠入黑暗的深渊。
              马斯克的爸爸埃罗尔,是个性情古怪的人,谁都和他合不来。对待孩子,他虽然也爱,但是却又让他们受尽心理折磨。
              我们不知道埃罗尔曾经做过哪些坏事,但是马斯克一直到四十多岁时想起来,都会浑身颤抖,害怕(或难过)得留下泪来。

              马斯克的父亲埃罗尔老年时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0-07-19 11:41
              回复
                根据《滚石》杂志记者斯特劳斯·尼尔的采访记录,马斯克谈到父亲时,是这样说的:
                “你不知道有多糟糕。几乎所有你可能想到的罪恶的事情他都做过。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邪恶的东西他都做了……”
                “……太可怕了,你不能相信。”
                回忆到此,泪水悄然流下他的脸。
                他终究也没告诉记者,那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尼尔向埃罗尔求证时,埃罗尔否认对马斯克实施过虐待,只承认曾经掌掴过他一次。他同时愤愤不平地在邮件里写道:“我经常被人指责为同性恋,厌女症,恋童癖,叛徒,老鼠,狗屎……”
                马斯克后来结婚生子以后,坚决不让自己的孩子和埃罗尔见面。
                小时候,马斯克受到的摧残,还不仅仅在家中。对他来说,学校也是一个恐怖之地。
                由于他性格孤僻,是个爱显摆自己知识渊博的书呆子,常常受到同学的排挤。而又恰好他在班上年纪最小、发育又晚、性格又懦弱,成为被校园霸凌的常客。
                最严重的一次,几个坏小孩把他从高高的楼梯上推下去,又追着把他揍到鼻青脸肿,昏死过去。
                马斯克被送到医院抢救,住了两个星期的院。当他爸爸赶到医院时,都没有认出来这个被揍得面目全非的人是他儿子。这次挨揍也让马斯克的鼻梁受到永久损伤,后来不得不做整形手术。
                小时候瘦弱的马斯克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0-07-19 11:43
                回复
                  长大后回忆起这段经历,马斯克的眼睛再次湿润。他说:
                  “那些年,我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这群人不停地纠缠,每次都把我打得狼狈不堪,然后我回到家里,但家里的氛围也同样可怕。这种恐惧似乎永无止境……”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马斯克后来身体开始发育,同时也开始学空手道、柔道和摔跤,并勇敢地反抗以后,才告结束。
                  有一回,他在忍无可忍之下,一拳把那个最大的霸凌者打倒在地,虽然那人马上就狠狠地报复,但从那以后,他们再也不敢找他麻烦。马斯克从此悟出一个道理:
                  “对待霸凌者,你只要勇敢打回去,对方就不敢再欺负你。霸凌者都是欺软怕硬的,他们会寻找不会反抗的孩子欺负,你只要打回去一次,他们虽然当时可能把你屎都给揍出来,但是下一次就不会再找你。”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0-07-19 11:44
                  回复
                    他和弟弟还进行了一次商业尝试,租下了一个游戏厅,买了机器,准备大赚一笔。但后来市政府不给18岁以下未成年人发放游戏厅运营许可证,而他父母也拒绝替他们去办,这个商业计划只好夭折。
                    高中快毕业时,马斯克决定去追求自己的太空梦想。
                    当时正是80年代后期,南非正处于种族隔离斗争最激烈的时候,内部动荡不堪,不是学习和创业的地方。而美国即将赢得冷战胜利,国力和声望都如日中天。马斯克认为,如果想干大事,最好的实现之地,就是美国,于是下定决心要到美国去。
                    对于动荡中的南非的一个高中生而言,去美国读书,谈何容易!
                    马斯克采取了“曲线救国”的办法,由于他妈妈是在加拿大出生的,保留着加拿大护照,根据加拿大法律,他们作为子女,也可以申请加拿大国籍。于是马斯克不动声色地去办理申请手续。
                    手续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办好,在等待的过程中,马斯克只好先在家门口的比勒陀利亚大学上了半年学。等到加拿大身份一办下来,他立马就和父母摊牌,说要去加拿大。
                    母亲倒是没有意见,但父亲坚决反对,并说他去不了三个月就会乖乖滚回来,因为他自己根本就没法一个人在那边生存。父亲说,马斯克一个人啥都干不了,就是一个**(原文为idiot,对马斯克而言,这种侮辱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马斯克去意已决,即使父亲威胁不会给他一分钱学费,他也毫不动摇。
                    1988年6月,在17岁生日前夕,马斯克孤身登上飞机,飞往加拿大蒙特利尔。
                    自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回过南非。
                    而这边厢,他父亲后来又娶过3任太太。其中最后一任太太,是马斯克曾经一起生活过6年的继妹Jana——10岁时,马斯克选择了跟爸爸过,爸爸二婚的妻子带过来一位4岁的女儿和他们同住,就是Jana。谁都想不到,若干年后Jana会嫁给自己的后爸,还给他生了一个女儿。
                    这个女儿,也不知道该叫马斯克为舅舅,还是哥哥。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0-07-19 11:44
                    回复
                      先更到这里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0-07-19 11:45
                      回复
                        2
                        马斯克到了加拿大后,本来想找当年外公在这边的远房亲戚,他并没有联系方式,只是隐约听说住在蒙特利尔。
                        可是,马斯克翻遍了蒙特利尔的电话簿,也没有找到亲戚的名字。
                        从没有独自生活过的他,只好一筹莫展地打电话给妈妈,问现在该怎么办。
                        妈妈告诉他,刚刚才打听到,那个远房亲戚已经移民到美国,现在一切只能靠你自己了。
                        马斯克无家可归,只好去住青年旅社。
                        好在外公家当时也是大家庭,在这边还有别的亲戚,几天后,马斯克辗转找到另一个亲戚,在他家住了下来,度过了17岁生日。
                        其后,马斯克通过打零工维持生计。他在农场种菜,在木材厂烧锅炉,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
                        1989年,马斯克拿到加拿大皇后大学的奖学金,开始上大学。他弟弟也来到了加拿大,和他上同一所大学。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0-07-19 12:55
                        回复
                          马斯克发现学校的课程太简单,他都不需要听课,只要自己随便自学一下就能通过考试,于是只用很小部分精力应付考试,其他时间用于商业实践。
                          他和弟弟在报纸上寻找各类名人,给他们打电话,问对方是否愿意和他们共进午餐。通常他们的邀约都是被婉拒,但是也有答应的。其中一个是在某银行工作的高管,后来他给两兄弟提供了实习机会。
                          这段实习给马斯克留下了不好的回忆。作为新人,他曾因为使用了别人的咖啡机,或者一些其他的违规行为,而常常受到训斥。
                          有一次,马斯克在研究政府债券时,发现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可以让公司没有风险地赚到数以亿计的美元。他激动地写了投资建议报告,但是这份报告被银行CEO束之高阁。马斯克由此意识到,别看那些银行家很有钱,但他们愚蠢又胆小。
                          这个认识,在日后马斯克第二次创业时,成为他的一个自信之源。
                          实习之余,马斯克也开始了作为一个大学生另一项最重要的任务:谈恋爱。
                          他看上了一个名叫贾斯汀·威尔逊的学妹,在学妹入校第一周就开始了猛烈的追求。
                          贾斯汀是众星捧月的校花级人物,并没有把马斯克放在心上,第一次约会就放了他鸽子。不过马斯克锲而不舍,他会在她上课的时候突然送去她最喜欢吃的冰淇淋;会给她送一打玫瑰花,每一朵花都附着一张写满爱语的纸条;他会给她送一本诗集,上面写满了热烈的情话。
                          贾斯汀有时候和马斯克好,有时候又把他甩一边,让马斯克痛苦不堪。每当她不理他时,他就会无休止地打电话,一直打到她不得不接为止。贾斯汀发现这是一个不达目的永不罢休的人,只好选择了他作为“终结者”。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0-07-19 12:55
                          回复
                            马斯克和贾斯汀
                            在皇后大学两年后,马斯克转学到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读经济学。
                            到了美国,马斯克终于可以着手追逐自己儿时的梦想了。他认真思考了人类的现在与未来,认为,如果要改变世界,就在以下几个领域:
                            互联网可再生能源太空探索
                            于是他决定未来就以几个领域为事业,而且是“同时进军”,不是专攻某一个。
                            为了给未来打好基础,他在沃顿拿到了经济学的学位后,又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文理学院读了一年物理,拿到了物理学的学位(结束课程是1995年,但由于历史和英语课学分不够,一直到1997年才被授予学位)。
                            每年暑假,马斯克和弟弟都去硅谷实习。他同时打两份工,白天在品尼高研究所研究超级电容器,晚上在“火箭科学”公司开发游戏软件。
                            当时正值90年代中期,互联网之火开始在硅谷燃起。马斯克也感受到了炽热。
                            1995年,马斯克来到斯坦佛大学,攻读能源物理和材料科学的博士学位。
                            但是到了斯坦福以后,他环顾四周,没有发现什么能改变世界的事情发生,所以两天以后就很失望地离开,连一堂课都没有去上。
                            他给系主任打电话,说我要去开公司了,请帮我保留学籍。然后回头到一路之隔的帕罗奥托谢尔曼街开始了创业。
                            他弟弟当时在加拿大读书,马斯克打电话跟他说,我想成立一家互联网公司,你要不要来?弟弟二话没说,就飞到了硅谷。
                            他俩一共凑了2000美元,租了一间廉价办公室,吃饭住宿办公都在里面,他们弄了一些垫子,白天当沙发,晚上当床。由于连浴室都没有,只能借用慈善机构和健身房的浴室洗澡。
                            俩兄弟并不是一直亲密无间,相反,总是争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有一次马斯克和弟弟打架,把自己拳头都打破了,还要到医院去打破伤风针。不过,他们总是打过又好,好完再打。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0-07-19 12:56
                            回复
                              创业时期的兄弟俩
                              成立的公司名叫Global Link,公司业务源自他们实习时的一次经历。
                              当时,他和弟弟还在研究所,一个推广网络huang页的人走进来,想让公司买他们的产品。推销员说来说去说不清楚互联网是什么。那人走后,马斯克对弟弟说,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也许这是我们能做的事情。
                              马斯克和弟弟做的事情,就是把企业信息标注到地图上,然后放上网。有点类似于把大众点评和百度地图结合起来。
                              虽然我们现在觉得这种服务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是在1995年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能够想到这个点子并且做出来,那就极其不容易了。
                              他们的业务拓展很快,几个月后拿到了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公司也改名为Zip2。
                              大笔融资的进入,让公司有钱招揽优秀的程序员和组建地推团队,进入飞速扩张阶段。但是也给后来埋下了祸根。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0-07-19 12: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