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彭街道位于巴南区中部腹地,距区政府驻地龙州湾20公里,距离市中心解放碑35公里。辖区东与天星寺镇、接龙镇接壤,西接界石镇,南以圣灯山镇(原跳石镇)为邻,北连惠民街道。
街道驻地南彭社区,原名彭家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全县改七十二里为十二里,彭家场系忠里的一甲,因建场时当地彭姓人家居多,故曰彭家场,后因与县内智里的彭家场(今西彭)同名,在1930年6月建乡时以其位于县城南改名为南彭乡,1935年改称南彭联保,1940年又改联保为乡。解放后仍用此名。1952年划界石、南彭各一部分新建大田乡,1956年大田乡撤销,所辖区域归还各乡。1958年改为南彭管理区,1960年底改称公社,1966年“文革”期间改名光明公社,1967年恢复原名南彭公社,上世纪80年代初改建制称南彭乡,1993年将月华乡、南彭乡撤销,建立南彭镇,故境域由原来的31.64平方公里扩大为53.39平方公里。2001年7月,巴南区乡镇街道建制调整,原忠兴乡、石岗乡撤并入南彭镇,2009年6月,撤南彭镇设南彭街道,驻地仍设置在南彭场。
街道驻地南彭社区,原名彭家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全县改七十二里为十二里,彭家场系忠里的一甲,因建场时当地彭姓人家居多,故曰彭家场,后因与县内智里的彭家场(今西彭)同名,在1930年6月建乡时以其位于县城南改名为南彭乡,1935年改称南彭联保,1940年又改联保为乡。解放后仍用此名。1952年划界石、南彭各一部分新建大田乡,1956年大田乡撤销,所辖区域归还各乡。1958年改为南彭管理区,1960年底改称公社,1966年“文革”期间改名光明公社,1967年恢复原名南彭公社,上世纪80年代初改建制称南彭乡,1993年将月华乡、南彭乡撤销,建立南彭镇,故境域由原来的31.64平方公里扩大为53.39平方公里。2001年7月,巴南区乡镇街道建制调整,原忠兴乡、石岗乡撤并入南彭镇,2009年6月,撤南彭镇设南彭街道,驻地仍设置在南彭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