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顺其自然
坐着,深入内心并顺其自然,开始放弃想要控制自身体验的努力。
不按固定方式以开放、天真的态度来进行修行。
开悟觉醒为自然状态,只是操控无法到达的。
修行无关技巧掌握,反而是对控制的放下。
放弃操控是真正修行的基础。
不要压制念头、情绪与行为,任其发生然后觉察与解析它。
观照身心与现实真实性并放下控制,然后顺遂万物,自行其是。
我是什么?谁是这个修行者?谁在控制体验?
只要身心还在想着控制局面,超越自我就不可能。
觉醒并不是关于呼吸的观照与觉察,关于从分离的梦境中醒悟过来走向一体的真相。
快乐、悲伤、抑郁是一种意识的转化状态,开悟是意识的自然状态。
信心的终极表现
顺其自然—放下控制,放下操纵
革命性的挂念---将放下努力作为一种修行的方式,进入自然状态,安驻鲜活的境界。
禅修中重要的不是姿势,而是以轻快、开放和放松的态度看待修行。
最好的修行技巧是在体验中跟身心真正贴合的东西,用体验实践来验证无为之为。
无为并不表示没有努力,无为意味着为保持鲜活,处在当下,处在此时此地的那种恰如其分的努力。
修行后是鲜活的,活生生的吗?
努力太甚会紧张、压抑,努力太少会懒惰、堕落。
放下控制我们的天性就是觉醒。
浮出表面的潜意识内容以情绪呈现出来,只需任其表现,无需对其进行分析。
被压抑的内容浮现出来时,要允许其浮现,而不是去压抑它。
放下心念控制,内心可能会嘈杂,顺其自然它就会逐渐会恢复平静状态。
放弃控制---释放压抑---任其表现---再放弃控制—再释抓取、否认与沉溺
恐惧是入门之道,穿越它,体验它,走上正轨,自我质询中,看到自己非单独个体,会有很多恐惧升起。
恐惧升起,在体内感受到,意识头脑编造故事和观念。
走出头脑,走进感觉
真正去感受身体知觉与念头、情绪、感受连接。
真正做了就会发现五官敏锐,身心灵动,体验鲜活。
只是身心去体验,没有头脑思考。
觉知是动态的,越放松觉知会产生一种事物和体验作为整体来接收的全方位状态。
觉知会在身体内外转移,是非常好动的一种从内到外转移的习性。
抓取、控制、念头想法、欲望与恐惧,这些会出现能量阻碍的状态,回归觉知与临在让一切变得顺畅。
透过放下,顺遂万物,觉知会做它想要做的事情,去需要去的地方。
觉知自身具有智慧,积极加入觉知想要去的地方,想要体验的经验,想要观察的事物。
觉知和这个存在宇宙一体,放下欲望和恐惧,这份顺畅会顺应身体所想要的结果。
修行是要避免打坐、坐禅、自体解析时放下,但之后又陷入恐惧、欲望与执念中。所以任何时候练习随顺万物,顺畅自身感受。
坐着,深入内心并顺其自然,开始放弃想要控制自身体验的努力。
不按固定方式以开放、天真的态度来进行修行。
开悟觉醒为自然状态,只是操控无法到达的。
修行无关技巧掌握,反而是对控制的放下。
放弃操控是真正修行的基础。
不要压制念头、情绪与行为,任其发生然后觉察与解析它。
观照身心与现实真实性并放下控制,然后顺遂万物,自行其是。
我是什么?谁是这个修行者?谁在控制体验?
只要身心还在想着控制局面,超越自我就不可能。
觉醒并不是关于呼吸的观照与觉察,关于从分离的梦境中醒悟过来走向一体的真相。
快乐、悲伤、抑郁是一种意识的转化状态,开悟是意识的自然状态。
信心的终极表现
顺其自然—放下控制,放下操纵
革命性的挂念---将放下努力作为一种修行的方式,进入自然状态,安驻鲜活的境界。
禅修中重要的不是姿势,而是以轻快、开放和放松的态度看待修行。
最好的修行技巧是在体验中跟身心真正贴合的东西,用体验实践来验证无为之为。
无为并不表示没有努力,无为意味着为保持鲜活,处在当下,处在此时此地的那种恰如其分的努力。
修行后是鲜活的,活生生的吗?
努力太甚会紧张、压抑,努力太少会懒惰、堕落。
放下控制我们的天性就是觉醒。
浮出表面的潜意识内容以情绪呈现出来,只需任其表现,无需对其进行分析。
被压抑的内容浮现出来时,要允许其浮现,而不是去压抑它。
放下心念控制,内心可能会嘈杂,顺其自然它就会逐渐会恢复平静状态。
放弃控制---释放压抑---任其表现---再放弃控制—再释抓取、否认与沉溺
恐惧是入门之道,穿越它,体验它,走上正轨,自我质询中,看到自己非单独个体,会有很多恐惧升起。
恐惧升起,在体内感受到,意识头脑编造故事和观念。
走出头脑,走进感觉
真正去感受身体知觉与念头、情绪、感受连接。
真正做了就会发现五官敏锐,身心灵动,体验鲜活。
只是身心去体验,没有头脑思考。
觉知是动态的,越放松觉知会产生一种事物和体验作为整体来接收的全方位状态。
觉知会在身体内外转移,是非常好动的一种从内到外转移的习性。
抓取、控制、念头想法、欲望与恐惧,这些会出现能量阻碍的状态,回归觉知与临在让一切变得顺畅。
透过放下,顺遂万物,觉知会做它想要做的事情,去需要去的地方。
觉知自身具有智慧,积极加入觉知想要去的地方,想要体验的经验,想要观察的事物。
觉知和这个存在宇宙一体,放下欲望和恐惧,这份顺畅会顺应身体所想要的结果。
修行是要避免打坐、坐禅、自体解析时放下,但之后又陷入恐惧、欲望与执念中。所以任何时候练习随顺万物,顺畅自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