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复工2周了,口袋君依旧没有去过一次电影院。
为什么?
因为想看的都看过了、剩下的都不想看。
受制于30%的上座率限制,绝大多数国产A级大片对档期始终三缄其口。
终于,迎来了复工后的首部救市之作:
管虎《八佰》定档8月21日

官宣之后,《八佰》的定档信息立刻在口袋君朋友圈瞬间刷屏!
毫无疑问,现在谈到此片,有一个话题必须要说:
01
极为莫名其妙的临阵撤档
按照原计划,管虎的《八佰》定档2019年7月5日,被业界一致视作“2019年暑期档的第一爆款”。
万万没想到的是,
管虎在2019年1月23日发的一段微博被人翻出来说事。
微博内容是管虎与秦汉的合影。
前者介绍后者是:
下令留守上海四行仓库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88师师长孙元良的儿子。
1月份发布的时候没啥人关注,结果7月份临上映前被拿出来说事。
称孙元良在历史上有污点,还顺带扯上70周年放什么歌诵KMT的片子。
最终的结局就是:
一群没看过正片的人,对《八佰》和管虎本人上纲上线,各种痛骂居心叵测。
受到强烈舆论压力的《八佰》临上映前一周宣布撤档。
全电影行业就贾樟柯一位名人发声:电影事业,不能这么搞。

吃了大亏的管虎,
显然对社交媒体产生了心理阴影,关闭了所有微博内容。

华谊兄弟股票也随着《八佰》的撤档跌至谷底,目前市值仅有133亿。
平心而论,
口袋君至今还不明白这其中究竟有何逻辑因果关系:
因为孙元良历史上有污点,管虎与他儿子秦汉拍了张照片,
所以就要把1500人打造、投资7亿人民币的《八佰》禁掉????
请问,
《八佰》是孙元良的个人纪录片吗?
正片有人看过了吗,里面有洗白孙元良吗?
答案是:电影里,连孙元良这个角色都没有。
真正应该讨论的问题应该是:
02
《八佰》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明人不说暗话,口袋君直接说咯。
《八佰》讲的是:
1937年10月26日,
有400个中国男人,写好了400多封遗书,带上枪械武器,前往上海四行仓库,决定为这个国家献出生命。


经历过这场保卫战的老兵杨养正,曾在2005年,以91岁的高龄回到了上海,并前往这场战役的指挥官谢晋元的墓地进行祭拜
行军礼

贴着墓碑哭


抱着谢晋元的雕像流泪

91岁老兵流泪的原因,也正是管虎拍摄《八佰》的根本动机:
八百壮士在83年前上演的这场英勇战役,绝对不能被年轻一代所遗忘!
并且,这场战役实在太适合搬上电影大银幕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国难当头,八年抗战正式开启。
同年8月13日,中日两军在上海附近展开大规模会战,史称:淞沪会战。
战斗持续了整整三个月,日军20余万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
中国军队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虽然从结果上是战败了,
但却向世界表明了中国抗日到底的决心,打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

1937年10月,淞沪会战进入尾声。
为了掩护主力精锐部队撤退,国军需要留下一支部队固守上海,以拖延日军的进军速度。
从原计划的一个团的兵力,调整为400多人的加强营。
为了壮声势,指挥官谢晋元对外宣传兵力为800人。

正如管虎之前在微博中写道:
佰,古代军队编制。
十人为什,百人为佰。
数字"百"之所以大写,主要是因为旁边的“人”
因此,这部电影所关注的并非“八百”这个数字,而是这一切背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
黄海设计的这张海报,选取了形单影只的单骑勇士形象,凭一己之力救主护国。
在局势紧张的1937年中国地图下,更加凸显出悲凉孤勇之感。

八百位壮士,
每人装备一顶德制M1935式头盔,再加上4挺MG08水冷式重机枪,27挺捷克式轻机枪,不到十门82迫击炮和几百箱手榴弹。

写好遗书后,义无反顾地前往淞沪会战后,整个上海唯一能做掩体的建筑物:四行仓库。

四行,即上海四大银行。
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
整座坚固的混凝土建筑位于上海静安区苏州河西岸。
双层墙壁结构,是周围最高建筑物,皮糙肉厚,日本坦克的炮弹都无法穿透,绝对是易守难攻的最佳固守据点。

1937年10月26日深夜,第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率部进驻四行仓库,战士们连夜修筑工事。

第二天清晨,天色刚一微亮,日军就在坦克掩护下,发起进攻。

从下图中就看出,
四行仓库的西面、北面、东面已被日军占领。
而南面则是英美租界。

本质上而言,谢晋元率领的这支队伍,就是在孤军奋战。
一条苏州河,50米距离,隔着两个世界。堪称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
英美租界区,歌舞升平,恍若天堂。

日军占领区,浴血奋战,好似地狱。

这座固若金汤的四行仓库,如同横亘在天堂与地狱之间的一座孤岛。

忌惮于英美的实力,日军飞机虽然盘旋在上空,却不敢投弹轰炸,生怕误炸租界,武器火力方面,也采用轻型炮火。
显然,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战斗。
成千上万的上海市民,隔着一条苏州河隔岸观火,亲眼目睹了战斗的全过程。

每当日军从西侧/北侧/东侧进攻时,苏州河南侧的民众,会爬上屋顶举起黑板,告诉中国守军,敌军的攻击方向,给予声援。
在上万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八百壮士孤军血战4天4夜,歼敌200余名,自己仅伤亡30余人。圆满完成了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

其中,战士陈树生战功最大。
他在众多日军已冲至四行仓库大门的危急时刻,把一捆手榴弹绑在身上,猛拉导火索,从6楼窗口纵身跃入敌群,与20余名日军同归于尽。

10月31日,八佰壮士奉命撤入公共租界。
没想到,租界当局屈服于日军压力,将他们缴了械,羁押在余姚路的“孤军营”。
1940年,汪伪政府以高官厚禄诱降,被谢晋元严词拒绝,并痛骂汪精卫认贼作父,甘作亡国奴。
1941年4月24日早晨,谢晋元被汪精卫收买的叛徒刺杀身亡。

而之前提到的八百壮士之一,抱着谢晋元雕像哭的老兵杨养正,其后又被日军关押到上海宝山、南京老虎桥,安徽芜湖等多处监狱,后成功脱逃。

谢晋元遇害消息传出后,社会震动极大,在万国殡仪馆举行隆重葬礼,参加者达10多万人。
1947年,上海政府将四行仓库旁的满洲路,正式更名为"晋元路",附近的学校改名为晋元中学,保留至今。

谢晋元的名字,永远地留在了上海,这座他为之流血牺牲的城市。

而四行仓库也被改造成了一座抗战纪念馆,仓库外墙上触目惊心的日军弹孔全部保留。

虽然建筑气质与摩登时尚的上海市中心格格不入,但83年前的这段英雄故事仿佛依旧能透过弹孔慢慢诉说。

显然,管虎不满足于四行仓库如此低调的存在,他要高调地重新唤起中华男儿心中的爱国热血,极尽所能地将《八佰》打造成一部:
03
最高规格的中国重工业战争大片
战斗英雄的故事,自然要配上史诗级的预算。
为了真实还原八百壮士在日军围困下坚守四天四夜的英勇事,华谊兄弟投资7亿人民币预算,一切都是真来!

生生开凿出了一条200米的“苏州河”,河水从旁边的阳澄湖引流,还对两岸建筑进行1:1的实景搭建,总建筑物共有68栋,花了整整半年时间。

上一次口袋君感受到这种精气神爆棚的电影工业,还是3年前吴京的《战狼2》。
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这支幕后制作特辑:
景搭完了,自然要找人。
卡司阵容,男性荷尔蒙指数爆表。没有番位,只有番号!
张译、姜武、王千源、黄志忠、侯勇、杜淳,几乎网罗了当今中国影坛最为铁血的中生代男演员。

而在群演上,管虎也非常大胆地进行升级,《八佰》成为第一部启用型态演员的中国电影。
什么叫型态演员?
管虎称:是介于主演和群众演员之间的演员。有可能没有台词,但却要记录下他的神态和肢体动作。
这次拍《八佰》,我们特别希望不要再让一堆油腻的职业群演演员换上衣服在那里吃盒饭,演完就走。希望有这些热爱电影人参与进来,真心实意去完成型态的塑造。

型态演员最早来自于好莱坞顶尖大制作。
为了精益求精,不让观众出戏,选角导演会专门去选仿佛从二战老照片中走出来的演员。

也就是说型态演员本人的气质必须符合那个年代,职业必须与戏中的要求一致:
《八佰》中,苏州河南岸的老百姓里有个画家,虽然仅有一个镜头,也必须找真的画家;一位理发的,那就必须找真的理发师;一位中产阶级上海人,也必须选真正符合这一身份的。
重头戏当然是士兵。
由于国家3年前就已下达政策,禁止部队参与影视剧拍摄,剧组只得从武校中挑选了几百位学生,分成中国和日本兵,进行为期7个月的培训。

中国兵,请来当年参加过老山战役的退伍军人训练。
而日本兵,则请来日本军官亲自训练战术和礼仪。

最高难度的一场戏,从南岸调度到北岸的全景IMAX航拍,群演规模达到了5000人。

对于八百壮士的英雄事迹,管虎曾感慨道:生难做人杰,死亦非鬼雄,但是他们活过。
在《八佰》开拍前,管虎曾让工作人员采访了400多名路人,是否听说过四行仓库保卫战,结果无一人知晓。
遗忘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作为整个项目的影像总指挥,他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有责任,拍出一部名垂影史的中国战争佳作。

▼
目前,离《八佰》8月21日的档期还有不到三周的时间。
明眼人都明白:30%的强制上座率是否解除,将是《八佰》能否获得高票房的最关键因素。
从场景、道具、演员,无不力求真实还原的《八佰》,投资成本高达7亿人民币。面临巨大的票房回本压力,至少要20亿才能勉强不赔本。
而作为复工后,档期最早的国产A级大片,《八佰》也将成为疫情缓和后,内地电影市场热度和观影信心的首块试金石。
口袋君坚信:观众的观影需求还在,他们只是在等真正的好片!
一旦《八佰》票房爆了,今年的国庆八天长假将会吸引来更多的国产A级大片定档。
不得不说,管虎和吴京身上有着很多相似点:爱国钢铁直男、热血理想派,充满着家国情怀和使命感。

毋庸置疑,《八佰》的N个物料已经呈现出国产片领域极为罕见的精气神,对工业的自信程度令人想到了吴京大卖56亿的大作《战狼2》
因此,无论从题材层面,还是制作水准来看,
「八佰」归来,票房必爆!

为什么?
因为想看的都看过了、剩下的都不想看。
受制于30%的上座率限制,绝大多数国产A级大片对档期始终三缄其口。
终于,迎来了复工后的首部救市之作:
管虎《八佰》定档8月21日

官宣之后,《八佰》的定档信息立刻在口袋君朋友圈瞬间刷屏!
毫无疑问,现在谈到此片,有一个话题必须要说:
01
极为莫名其妙的临阵撤档
按照原计划,管虎的《八佰》定档2019年7月5日,被业界一致视作“2019年暑期档的第一爆款”。
万万没想到的是,
管虎在2019年1月23日发的一段微博被人翻出来说事。
微博内容是管虎与秦汉的合影。
前者介绍后者是:
下令留守上海四行仓库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88师师长孙元良的儿子。
1月份发布的时候没啥人关注,结果7月份临上映前被拿出来说事。
称孙元良在历史上有污点,还顺带扯上70周年放什么歌诵KMT的片子。
最终的结局就是:
一群没看过正片的人,对《八佰》和管虎本人上纲上线,各种痛骂居心叵测。
受到强烈舆论压力的《八佰》临上映前一周宣布撤档。
全电影行业就贾樟柯一位名人发声:电影事业,不能这么搞。

吃了大亏的管虎,
显然对社交媒体产生了心理阴影,关闭了所有微博内容。

华谊兄弟股票也随着《八佰》的撤档跌至谷底,目前市值仅有133亿。
平心而论,
口袋君至今还不明白这其中究竟有何逻辑因果关系:
因为孙元良历史上有污点,管虎与他儿子秦汉拍了张照片,
所以就要把1500人打造、投资7亿人民币的《八佰》禁掉????
请问,
《八佰》是孙元良的个人纪录片吗?
正片有人看过了吗,里面有洗白孙元良吗?
答案是:电影里,连孙元良这个角色都没有。
真正应该讨论的问题应该是:
02
《八佰》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明人不说暗话,口袋君直接说咯。
《八佰》讲的是:
1937年10月26日,
有400个中国男人,写好了400多封遗书,带上枪械武器,前往上海四行仓库,决定为这个国家献出生命。


经历过这场保卫战的老兵杨养正,曾在2005年,以91岁的高龄回到了上海,并前往这场战役的指挥官谢晋元的墓地进行祭拜
行军礼

贴着墓碑哭


抱着谢晋元的雕像流泪

91岁老兵流泪的原因,也正是管虎拍摄《八佰》的根本动机:
八百壮士在83年前上演的这场英勇战役,绝对不能被年轻一代所遗忘!
并且,这场战役实在太适合搬上电影大银幕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国难当头,八年抗战正式开启。
同年8月13日,中日两军在上海附近展开大规模会战,史称:淞沪会战。
战斗持续了整整三个月,日军20余万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
中国军队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虽然从结果上是战败了,
但却向世界表明了中国抗日到底的决心,打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

1937年10月,淞沪会战进入尾声。
为了掩护主力精锐部队撤退,国军需要留下一支部队固守上海,以拖延日军的进军速度。
从原计划的一个团的兵力,调整为400多人的加强营。
为了壮声势,指挥官谢晋元对外宣传兵力为800人。

正如管虎之前在微博中写道:
佰,古代军队编制。
十人为什,百人为佰。
数字"百"之所以大写,主要是因为旁边的“人”
因此,这部电影所关注的并非“八百”这个数字,而是这一切背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
黄海设计的这张海报,选取了形单影只的单骑勇士形象,凭一己之力救主护国。
在局势紧张的1937年中国地图下,更加凸显出悲凉孤勇之感。

八百位壮士,
每人装备一顶德制M1935式头盔,再加上4挺MG08水冷式重机枪,27挺捷克式轻机枪,不到十门82迫击炮和几百箱手榴弹。

写好遗书后,义无反顾地前往淞沪会战后,整个上海唯一能做掩体的建筑物:四行仓库。

四行,即上海四大银行。
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
整座坚固的混凝土建筑位于上海静安区苏州河西岸。
双层墙壁结构,是周围最高建筑物,皮糙肉厚,日本坦克的炮弹都无法穿透,绝对是易守难攻的最佳固守据点。

1937年10月26日深夜,第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率部进驻四行仓库,战士们连夜修筑工事。

第二天清晨,天色刚一微亮,日军就在坦克掩护下,发起进攻。

从下图中就看出,
四行仓库的西面、北面、东面已被日军占领。
而南面则是英美租界。

本质上而言,谢晋元率领的这支队伍,就是在孤军奋战。
一条苏州河,50米距离,隔着两个世界。堪称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
英美租界区,歌舞升平,恍若天堂。

日军占领区,浴血奋战,好似地狱。

这座固若金汤的四行仓库,如同横亘在天堂与地狱之间的一座孤岛。

忌惮于英美的实力,日军飞机虽然盘旋在上空,却不敢投弹轰炸,生怕误炸租界,武器火力方面,也采用轻型炮火。
显然,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战斗。
成千上万的上海市民,隔着一条苏州河隔岸观火,亲眼目睹了战斗的全过程。

每当日军从西侧/北侧/东侧进攻时,苏州河南侧的民众,会爬上屋顶举起黑板,告诉中国守军,敌军的攻击方向,给予声援。
在上万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八百壮士孤军血战4天4夜,歼敌200余名,自己仅伤亡30余人。圆满完成了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

其中,战士陈树生战功最大。
他在众多日军已冲至四行仓库大门的危急时刻,把一捆手榴弹绑在身上,猛拉导火索,从6楼窗口纵身跃入敌群,与20余名日军同归于尽。

10月31日,八佰壮士奉命撤入公共租界。
没想到,租界当局屈服于日军压力,将他们缴了械,羁押在余姚路的“孤军营”。
1940年,汪伪政府以高官厚禄诱降,被谢晋元严词拒绝,并痛骂汪精卫认贼作父,甘作亡国奴。
1941年4月24日早晨,谢晋元被汪精卫收买的叛徒刺杀身亡。

而之前提到的八百壮士之一,抱着谢晋元雕像哭的老兵杨养正,其后又被日军关押到上海宝山、南京老虎桥,安徽芜湖等多处监狱,后成功脱逃。

谢晋元遇害消息传出后,社会震动极大,在万国殡仪馆举行隆重葬礼,参加者达10多万人。
1947年,上海政府将四行仓库旁的满洲路,正式更名为"晋元路",附近的学校改名为晋元中学,保留至今。

谢晋元的名字,永远地留在了上海,这座他为之流血牺牲的城市。

而四行仓库也被改造成了一座抗战纪念馆,仓库外墙上触目惊心的日军弹孔全部保留。

虽然建筑气质与摩登时尚的上海市中心格格不入,但83年前的这段英雄故事仿佛依旧能透过弹孔慢慢诉说。

显然,管虎不满足于四行仓库如此低调的存在,他要高调地重新唤起中华男儿心中的爱国热血,极尽所能地将《八佰》打造成一部:
03
最高规格的中国重工业战争大片
战斗英雄的故事,自然要配上史诗级的预算。
为了真实还原八百壮士在日军围困下坚守四天四夜的英勇事,华谊兄弟投资7亿人民币预算,一切都是真来!

生生开凿出了一条200米的“苏州河”,河水从旁边的阳澄湖引流,还对两岸建筑进行1:1的实景搭建,总建筑物共有68栋,花了整整半年时间。

上一次口袋君感受到这种精气神爆棚的电影工业,还是3年前吴京的《战狼2》。
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这支幕后制作特辑:
景搭完了,自然要找人。
卡司阵容,男性荷尔蒙指数爆表。没有番位,只有番号!
张译、姜武、王千源、黄志忠、侯勇、杜淳,几乎网罗了当今中国影坛最为铁血的中生代男演员。

而在群演上,管虎也非常大胆地进行升级,《八佰》成为第一部启用型态演员的中国电影。
什么叫型态演员?
管虎称:是介于主演和群众演员之间的演员。有可能没有台词,但却要记录下他的神态和肢体动作。
这次拍《八佰》,我们特别希望不要再让一堆油腻的职业群演演员换上衣服在那里吃盒饭,演完就走。希望有这些热爱电影人参与进来,真心实意去完成型态的塑造。

型态演员最早来自于好莱坞顶尖大制作。
为了精益求精,不让观众出戏,选角导演会专门去选仿佛从二战老照片中走出来的演员。

也就是说型态演员本人的气质必须符合那个年代,职业必须与戏中的要求一致:
《八佰》中,苏州河南岸的老百姓里有个画家,虽然仅有一个镜头,也必须找真的画家;一位理发的,那就必须找真的理发师;一位中产阶级上海人,也必须选真正符合这一身份的。
重头戏当然是士兵。
由于国家3年前就已下达政策,禁止部队参与影视剧拍摄,剧组只得从武校中挑选了几百位学生,分成中国和日本兵,进行为期7个月的培训。

中国兵,请来当年参加过老山战役的退伍军人训练。
而日本兵,则请来日本军官亲自训练战术和礼仪。

最高难度的一场戏,从南岸调度到北岸的全景IMAX航拍,群演规模达到了5000人。

对于八百壮士的英雄事迹,管虎曾感慨道:生难做人杰,死亦非鬼雄,但是他们活过。
在《八佰》开拍前,管虎曾让工作人员采访了400多名路人,是否听说过四行仓库保卫战,结果无一人知晓。
遗忘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作为整个项目的影像总指挥,他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有责任,拍出一部名垂影史的中国战争佳作。

▼
目前,离《八佰》8月21日的档期还有不到三周的时间。
明眼人都明白:30%的强制上座率是否解除,将是《八佰》能否获得高票房的最关键因素。
从场景、道具、演员,无不力求真实还原的《八佰》,投资成本高达7亿人民币。面临巨大的票房回本压力,至少要20亿才能勉强不赔本。
而作为复工后,档期最早的国产A级大片,《八佰》也将成为疫情缓和后,内地电影市场热度和观影信心的首块试金石。
口袋君坚信:观众的观影需求还在,他们只是在等真正的好片!
一旦《八佰》票房爆了,今年的国庆八天长假将会吸引来更多的国产A级大片定档。
不得不说,管虎和吴京身上有着很多相似点:爱国钢铁直男、热血理想派,充满着家国情怀和使命感。

毋庸置疑,《八佰》的N个物料已经呈现出国产片领域极为罕见的精气神,对工业的自信程度令人想到了吴京大卖56亿的大作《战狼2》
因此,无论从题材层面,还是制作水准来看,
「八佰」归来,票房必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