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工艺40年(下)
一、半导体工艺现状
根据《2019集成电路行业研究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先进制程(28nm及以下工艺)占据了48%的市场份额,而其它成熟工艺则占据了52%的市场份额。
如果将28nm工艺也视作“成熟工艺”的话,成熟工艺的市场份额就更大了。可以说,成熟工艺才是业界的主流。老黄为什么长期用16纳米(实际上尺寸是20+)、而且新产品也只是选择8纳米工艺(10+++实际上也是20尺寸产品),很简单与其性能不提高而增加成本和风险,还不如用稳赢稳赚的工艺。
诸多原因导致很早开始就导致晶体管的尺寸缩小进入了泥潭,越来越难,到了22-28nm之后,已经无法做大按比例缩小了,因此就没有再追求一定要缩小,反而是采用了更加优化的晶体管设计,配合上CPU架构上的多核多线程等一系列技术,继续为消费者提供相当于更新换代了的产品性能。
也就是制造工艺也越来越难做到那么小的尺寸了,而且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并不能提高性能。以至于实际尺寸和节点已经两回事了。
那为什么做更小的尺寸那么困难?决定制造工艺的最小尺寸的关键设备,叫做光刻机。它的功能是,把预先印制好的电路设计,像洗照片一样洗到晶片表面上去,覆盖住需要保留的部分,然后把不需要的部分腐蚀掉,当然中间的具体工艺更复杂有多种工序。由于目前的主流较新生产工艺采用荷兰艾斯摩尔生产的步进式光刻机,所使用的光源波长是193nm,所以更小的尺寸需要靠多重曝光来达到,有的需要几十张不同的设计模板,先后不断地曝光,才能完成整个处理器的设计的印制。光衍射,会导致精确度影响越来越严重,难度难以想象。经过长时间(前后大约10年)的努力,使用了诸如浸入式光刻(把光程放在某种液体里,因为光的折射率更高,而最小尺寸反比于折射率)、相位掩模(通过180度反向的方式来让产生的衍射互相抵消,提高精确度),终于可以生产60纳米以下的产品,不过这使新工艺的成本程几何级数提升,成品率下降,以至于难度和成本无法接受,这个能接受的极限大致在20纳米(intel 14nm工艺的尺寸),7纳米(尺寸上看是假的)能做,但相对不经济而且有一些其他问题(性能下降、功率密度高等等),相信你能理解intel万年14纳米了。
那为何不用更小波长的光刻机呢?首先是光源太难,不过很难也做出来了,被称为极紫外(EUV),波长13.4纳米。但是这个波长,已经没有合适地介质可以用来折射光,构成必须的光路了,因此这个技术里面的光学设计,只能全部是反射,而在如此高的精度下,设计如此复杂的反射光路,本身就是难以想象的技术难题。这个难关集全球顶尖企业也基本解决了,但是还有新的问题,那就是EUV光源的强度不足以维持高强度生产,做是可以做了,但是速度较慢,会赔钱!所以GF和中芯早早就放弃了,intel也苦熬中,只有只手遮天的台积电和财大气粗心气比天高的三星在坚持,而且三星的EUV7评价很差。
一、半导体工艺现状
根据《2019集成电路行业研究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先进制程(28nm及以下工艺)占据了48%的市场份额,而其它成熟工艺则占据了52%的市场份额。
如果将28nm工艺也视作“成熟工艺”的话,成熟工艺的市场份额就更大了。可以说,成熟工艺才是业界的主流。老黄为什么长期用16纳米(实际上尺寸是20+)、而且新产品也只是选择8纳米工艺(10+++实际上也是20尺寸产品),很简单与其性能不提高而增加成本和风险,还不如用稳赢稳赚的工艺。
诸多原因导致很早开始就导致晶体管的尺寸缩小进入了泥潭,越来越难,到了22-28nm之后,已经无法做大按比例缩小了,因此就没有再追求一定要缩小,反而是采用了更加优化的晶体管设计,配合上CPU架构上的多核多线程等一系列技术,继续为消费者提供相当于更新换代了的产品性能。
也就是制造工艺也越来越难做到那么小的尺寸了,而且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并不能提高性能。以至于实际尺寸和节点已经两回事了。
那为什么做更小的尺寸那么困难?决定制造工艺的最小尺寸的关键设备,叫做光刻机。它的功能是,把预先印制好的电路设计,像洗照片一样洗到晶片表面上去,覆盖住需要保留的部分,然后把不需要的部分腐蚀掉,当然中间的具体工艺更复杂有多种工序。由于目前的主流较新生产工艺采用荷兰艾斯摩尔生产的步进式光刻机,所使用的光源波长是193nm,所以更小的尺寸需要靠多重曝光来达到,有的需要几十张不同的设计模板,先后不断地曝光,才能完成整个处理器的设计的印制。光衍射,会导致精确度影响越来越严重,难度难以想象。经过长时间(前后大约10年)的努力,使用了诸如浸入式光刻(把光程放在某种液体里,因为光的折射率更高,而最小尺寸反比于折射率)、相位掩模(通过180度反向的方式来让产生的衍射互相抵消,提高精确度),终于可以生产60纳米以下的产品,不过这使新工艺的成本程几何级数提升,成品率下降,以至于难度和成本无法接受,这个能接受的极限大致在20纳米(intel 14nm工艺的尺寸),7纳米(尺寸上看是假的)能做,但相对不经济而且有一些其他问题(性能下降、功率密度高等等),相信你能理解intel万年14纳米了。
那为何不用更小波长的光刻机呢?首先是光源太难,不过很难也做出来了,被称为极紫外(EUV),波长13.4纳米。但是这个波长,已经没有合适地介质可以用来折射光,构成必须的光路了,因此这个技术里面的光学设计,只能全部是反射,而在如此高的精度下,设计如此复杂的反射光路,本身就是难以想象的技术难题。这个难关集全球顶尖企业也基本解决了,但是还有新的问题,那就是EUV光源的强度不足以维持高强度生产,做是可以做了,但是速度较慢,会赔钱!所以GF和中芯早早就放弃了,intel也苦熬中,只有只手遮天的台积电和财大气粗心气比天高的三星在坚持,而且三星的EUV7评价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