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青桐吧 关注:2,407贴子:44,986

回复:陳家洛只愛霍青桐(原著分析有點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74、诱人现身
陆菲青各种宽慰,替陈家洛解脱责任、指点迷津,陈家洛豁然开朗,奔出帐篷【数十里之遥,不知不觉间奔到了一座湖边】。豁然开朗就豁然开朗,为啥要奔袭这么远?因为喀丝丽的事情解决了,兄弟的大仇不用自责了,障碍扫清,接下来就该引霍青桐现身了。【只觉得腿脚酸软,口干舌燥,扑在湖边,狂饮湖水,饮了半晌,双臂浸在湖水之中,就此伏着喘气休息。】注意姿势,身在湖边,面向湖心,手臂浸在水里,面朝水伏着,很容易被淹死啊。【迷迷糊糊中半醒半睡,忽觉有人拿了一块浸了水的布帕在他额头轻轻抹了几下,陈家洛一惊坐起,下身坐入湖水之中,只见一个女郎俏生生地站在身边,头上翠羽,身上黄衫,正是霍青桐,右手中拿着一块湿淋淋的手帕,微笑说道:“阿凡提老爷子不放心,叫我来瞧瞧你,心中明白了些没有?”】阿凡提能这么快通知到霍青桐,说明霍青桐就在附近,人在附近却不自己送剑说话,证明她对陈家洛就是避而不见。陈家洛奔出数十里之遥,茫茫大漠,霍青桐能找到他,说明他一出来,霍青桐就跟上了,只不过一直不靠近,瞧他伏在水面上半天不动弹,才不放心走过来瞧瞧。对比情节是霍青桐带病出走,众人知道方向,派了几批人去找却都找不到,可知大漠寻人非常难。金庸对手帕的描述是浸了水、湿淋淋的,显然不是在表达霍青桐故意沾水才给陈家洛抹,而是暗表陈家洛的头离水面非常近,霍青桐是大家闺秀的品格,不可能直接用手碰触陈家洛,必须隔着帕子,所以布帕才浸满了水,引申一下就是她担心陈家洛淹死,过来用布帕垫着扶他额头。布帕能碰到额头,说明霍青桐要么在陈家洛面前,要么在他身侧。陈家洛“一惊坐起”,没坐到岸上,反而坐入湖水中,说明他不是向后坐,而是转身侧坐,此时霍青桐在他身边,不在面前,那么霍青桐抹额时是站在他面前的。霍青桐走进水里、站到他面前,这么大的动静陈家洛都没有察觉,额头也是抹了几下才有反应,太不正常了!后面有证据证明陈此刻是故意演的——伏水面保持容易淹死的姿势不动,就是要逼霍青桐担心过来察看,如果动早了,霍青桐可能走一半又回去了,陈家洛只有表现得痴痴呆呆、好像神智不清,才能达到目的,后面的戏也才好演。霍青桐本来担心他淹死,见他还能“惊坐”,转而改口问他清醒没。
这里插一句,陈家洛为什么肯定霍青桐会尾随而来呢?因为阿凡提那句“你只要不死,将来有几十年时光好见”,以及“地狱的火窟”的提示,他知道霍青桐对他还有爱意。


IP属地:北京77楼2020-08-23 11:59
回复
    75、请求原谅
    陈家洛知道霍青桐爱妹子,他对喀丝丽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愿意用尽一切方式来表达忏悔之情,求得霍青桐的原谅,所以一见霍青桐,就表现得特别在意喀丝丽。【陈家洛道:“喀丝丽哪里去了?喀丝丽,喀丝丽!”突然放声大哭,扑在地下。】阿凡提已经说喀丝丽去天堂了,他也精神大振了,在这又演啥呢?【霍青桐和他一起从北京西来,沿路只见他默默无言,有时暗暗流泪,从未放声一哭,知他把悲情憋在心里,这天自尽获救,再这般纵声大哭,当稍能发泄强压下的伤痛之情,当下也不劝慰,拉着他走到湖边干地坐下,自己坐在他身畔,想起妹子逝去,从此不能见面,忍不住也哭出声来。】再见“伤痛”想起谁?陈家洛不爱喀丝丽,连自尽都没有她的因素,能为她伤痛落泪?一路伤痛,是因为料到霍青桐会为了妹子的死不跟自己在一起。
    【两人并肩而坐,恸哭良久,陈家洛突然提起右掌,在自己右颊猛击一掌,叫道:“是我不好,罪大恶极,害死了喀丝丽!”跟着反手又在左颊猛击一掌,如此接连拍击,两颊登时肿了起来,溅出点点鲜血。】为啥“突然”打自己,还打这么狠?因为坐了良久,大哭了良久,霍青桐都不安慰他,说明还没有原谅他,陈家洛必须进一步表态。【霍青桐也不阻止,心想:“你多虐待一下自己,就不会自尽了。”】陈家洛一瞧,这样都不行?赶紧停了换招。【陈家洛突然问道:“喀丝丽现今在哪里?她这样娇滴滴的一个小姑娘,孤身一人,有谁照顾她、保护她啊?”】又是“突然”。他为什么这样问?因为霍青桐不可能说喀丝丽在火窟,他是要借霍青桐的答案开始他新的表演。果然【霍青桐站起身来,悠悠地道:“安拉会照顾她、保护她,你倒不用担心。”】陈家洛赶紧把阿凡提的话拿出来再确认,霍青桐肯定了,陈家洛立即开始了他的表演:你说她在天上,好勒,我这就证明给妳看,她在天上不受罪,你可别再为了她不理我了。【陈家洛抬起头来,望着天边远处,忽然似乎瞧见了什么,大声叫道:“喀丝丽!喀丝丽!我在这里,你姐姐也在这里!”一面大叫:“喀丝丽!”一面发足向前奔跑。霍青桐摇了摇头,生怕他悲伤过度,神志不清之余又生意外,跟在后面奔去。】霍青桐认为他是悲伤过度、神智不清,陈家洛可清醒着呢。这里用了“似乎”一词,就是告诉读者,他压根儿啥也没瞧见。你以为不是?提前剧透,下文陈家洛真的看见喀丝丽的幻象时吓了一跳,所以这会儿他就是故意演给霍青桐看的,你看他说话都不忘了把霍青桐加上,这叫神智不清?
    【只见陈家洛奔了一阵,停住脚步,双臂举起向天,喃喃地道:“喀丝丽,你下来啊!我在这里!”】接着演。【霍青桐顺着他眼光向天望去,但见新月在天,星光灿烂,一朵白云在新月之前缓缓飘过,此外什么也没有,柔声道:“家洛,喀丝丽不在这里。”】注意啊,新月在天但被白云遮挡,只剩下星光灿烂照在两人身上,这是谁的愿望来着?还有霍青桐怎么叫的他?“家洛”,直呼其名了。陈家洛一听有门儿,【大声道:“她在那里,坐在白云上,你没瞧见吗?喀丝丽,你跳下来好了,我接着你,不要怕!”张开双臂,向前奔跑。但那块白云相距甚远,说什么也跑不到白云之下。陈家洛道:“喀丝丽,安拉眷顾你,你没有堕入火窟,那真正……真正好极了!喀丝丽,你不要哭。我很好,你姐姐也很好。”】这句话很关键,是他在强烈表达“喀丝丽没有堕入火窟,她没事了,青桐你也别因为她不理我了,好不好?”【霍青桐奔到他身后,只见他身子虚虚晃晃,怕他摔倒,伸手在他背后虚扶】,大家闺秀就是大家闺秀!陈家洛其实想让你扶他。【只听陈家洛轻轻说道:“喀丝丽,请你请问安拉:我们反对皇帝,去打满洲人,那是错了么?”】喀丝丽坐在云上,白云又那么远,之前都用喊的,这会儿轻轻地问,她能听见吗?喀丝丽不懂打仗,陈家洛是借着让喀丝丽问安拉,其实问给身后的霍青桐的听的,一连三问都是问的霍青桐。【“那么满洲人来打我们,我们应当抵抗么?”】【“满洲人来侵犯我们,他们是坏人,不听安拉的吩咐。他们不也是安拉造的吗?”】他这是用问题引导霍青桐去思考,告诉他自己也迫于形势,不得已而为之,他也不想喀丝丽死,请求霍青桐原谅他。他所谓听到喀丝丽的回答,是他脑补的霍青桐的回答。最后涉及信仰问题,【陈家洛道:“我们只知道信奉上天,不知道信奉安拉,上天保佑善人,惩罚恶人,那跟安拉是一样的,是不是?”只听得香香公主道:“你们的上天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了。我只知道安拉要人信奉安拉,信奉公义,只做善事,不做恶事!”陈家洛大声叫道:“上天赏善罚恶,我从小就相信,这跟信奉安拉是一样的。”】为啥最后这个问题他大声叫出来,是告诉霍青桐和读者,他从小就信奉上天,不可能加入伊斯兰教,也不相信天国火窟,反证了前面他要入火窟陪喀丝丽就是虚词借口。


    IP属地:北京78楼2020-08-23 11:59
    收起回复
      76、圆满结局
      【陈家洛抬起头来,只见香香公主一身白衣,有如云绡雾縠,站在云端,似飞非飞,陈家洛心里一惊,生怕见到的只是幻影,出于自己心中幻觉,问道:“喀丝丽,真是你吗?”】瞧见没?到这会儿陈家洛才真正见到了喀丝丽的幻影!瞧把他惊的!还问“真是你吗”表示难以置信!刚刚他不是还指着白云告诉霍青桐,喀丝丽坐在上面吗?这会儿刚见到,妳说他适才又跑又说话是对着谁呢!样样都证明他从帐篷出来到此刻,都是演给霍青桐看的,目的是希望得到霍青铜的原谅!
      【陈家洛道:“你用你的性命,来救了我以及红花会众兄弟几十人的性命。安拉说那是好事,所以他派天使来接了你上天,是不是?”】再次强调陈家洛认为喀丝丽不是为了他一人而死。【香香公主道:“那算不了什么好事。不过安拉慈悲为怀,宽恕了我的过失。”】什么叫“算不了什么好事”?因为她属于歪打正着,本身是不顾大众只想逃出宫继续跟姐姐抢姐夫,当然算不上好事了。但也因为歪打正着,让她救了许多人,所以安拉宽恕了她骗姐姐抢姐夫的过失。
      之后喀丝丽说了几句要爱所有人的话,【陈家洛只见她身形隐隐约约,越来越淡,似乎便要消失,心中大急,气急败坏地叫道:“喀丝丽,你不要走……”】为什么气急败坏?为什么急?妳还没说你姐姐的事呢!喀丝丽温言【你帮助我们,安拉很喜欢,说你是义人,将来你、姐姐,都可以永远跟我在一起。大哥,现在我要离开你了,很对不起,你别伤心难过。我在天上,你跟姐姐在地上,我的心跟你们同在。我不哭,你也不要哭,真的,大哥,你不要哭……】陈家洛前面可是大声表态只信奉上天的,所以他和霍青桐永远没机会跟喀丝丽在一起,只能是心同在了。【陈家洛张开双臂,快步追去,只见白云飘飘,渐飞渐远,再也追赶不上,空中忽然洒下一阵小雨,雨点落在他脸上,陈家洛叫道:“你说你不哭,怎么又哭了,我不哭,我不哭……”急奔几步,双膝一软,摔倒在地。】太不容易了,终于能放心跟霍青桐在一起了。【霍青桐见他高举双手,向着白云,自言自语,似乎是在和云端上的妹子说话,但云端淡淡雾气,并无人影,当是他思念妹子,幻觉陡生,但所说的话合情合理,并不违背教义,此后顺着这条思路想去,也是好事】,怎么样?陈家洛那几问就是要引发霍青桐思考,她肯想,就证明原谅陈家洛了。【当即抢上扶起,只听他喃喃地道:“我不哭,喀丝丽,你不要哭,青桐,你也不要哭……”雨点渐大,洒在两人身上……】之前是摇摇晃晃不肯扶,这会儿抢上扶起,就是原谅啦!陈家洛一瞧,也对霍青桐改了称呼,直呼其名了。雨点洒在两人身上,既是喀丝丽的泪,也是金庸先生的祝福,全书至此结束。


      IP属地:北京79楼2020-08-23 12:00
      回复
        我最喜欢楼主的一点,是虽然鄙视喀丝丽,但是称呼她从来不称呼香香公主,而是称呼她本名,真的是把她当作一个人来看待,对人物很尊重


        IP属地:安徽80楼2020-08-27 08:11
        收起回复
          还是来深入说三个问题吧,因为之前的分析都是随文解读,没有提炼出来,跳跃性大,大家可能没有关联来看。
            1、天国火窟、天堂地狱
            有人提出质疑,说伊斯兰教和耶稣基督其实是一式,据此认定天堂就是天国,地狱就是火窟,否定了我在前文分析中得出的“天堂地狱是一组、天国火窟是一组,两者分属两个不同的信仰体系”的结论。他这个说法本身正不正确呢?我不予置评。但用这个说法来解读《书剑》,完全是卯不对榫,不知所云!单凭“天堂地狱”的字眼,就自作主张地认定是指基督教,恐怕提问者根本没读过《书剑》吧。金庸先生一再强调,陈家洛不信伊斯兰教,他信奉的是汉文化的上天(非基督教),陈家洛口中的“天堂地狱”也是汉民族信仰中人死后上天入地去的地方(亦非基督教),如果想证明天堂即天国、地狱即火窟,证明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同源没有用,应该证明汉民族的多神论信仰与伊斯兰教的一神论信仰是一式才对,而这又恰恰被提问者自己否定了——他认为多神论和一神论不兼容。说实话,看到这种自相矛盾,且与小说风马牛不相及的异议论据,真让人哭笑不得。不过也提醒了我,还是同大家一起看一下金庸先生是怎样交代的吧。
            首先,小说开头,陈霍二人分别时,金庸新修加了一段陈家洛的内心独白。【“汉回不通婚,他们回人自来教规极严,……除非我皈依回教,做他们的族人……”“我对回教的真神并不真心信奉,如为了霍青桐姑娘而假意信奉,未免不诚,非正人君子之所为。”】抛开前文分析过的陈家洛对霍青桐“一见钟情、诚实不欺骗”不说,这一段同样强调了汉回信仰不同,陈家洛不信伊斯兰教,结合下文他另有信仰,能知书中存在着两个独立不兼容的信仰体系。
            小说中间,金庸又让陈家洛想【我可不信有什么天国】,但紧跟着又想【那时她在天上,我却在地狱里。她穿了白衣,倚在天堂里白玉的栏杆上。】这处对比就非常明显了。先不承认天国的存在,立马又承认天堂和地狱的存在,赤裸裸地表明天堂地狱和天国不是一回事,二者分属不同的信仰体系,且不兼容。就连回人大军开往黑水河,金庸都要安排木卓伦想【依回教规矩,男人可娶四个妻子,但陈家洛并非清真教徒,听说汉人只娶一妻,第二个女人就不算正式妻子了】,再次强调汉回信仰之别,差异之大。如果我没记错,基督教也是一夫一妻,那位说安拉和耶和华是同一位的提问者能解答一下“一娶四”和“一娶一”的事么?为啥你口中的同一位真神对子民的要求差这么多呢?
            结尾处,阿凡提说出“地狱的火窟”一词,是金庸暗表陈家洛娶了霍青桐,即霍青桐自杀,会先随陈家洛入地狱,再堕入火窟,但陈家洛在表明自杀的理由时怎么说的?【想到地狱去陪伴那位为我而死的红颜知己】,他提火窟的字眼了么?没有。说明阿凡提即使用了中和的说法,陈家洛依旧不认可伊斯兰教,霍青桐如果追随他自杀,只能嫁鸡随鸡入地狱,再再次说明两教不可兼容。最后陈家洛更大声喊出【我们只知道信奉上天,不知道信奉安拉】,【上天赏善罚恶,我从小就相信,这跟信奉安拉是一样的】,这简直不能再直白了吧,上天,安拉,两回事!明着告诉喀丝丽和读者,她信她的,我信我的,两个信仰体系,互不相干。喀丝丽的幻影也表达【你们的上天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了】。我不知道怎么能看出金庸先生在表达两教是一教,天堂即天国、地狱即火窟的?这完全没可能啊。陈家洛说的上天,是我们俗称的老天爷,也是“如果撒谎就遭天打雷劈”中的“天”、“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天、“皇天不负苦心人”的天。其实不光陈家洛,书中的汉人余鱼同、哈合台等都是上天的信奉者。【余鱼同又道:“我常常想,为什么老天不行好,叫我在你未嫁时遇到你?……”】【哈合台道:“皇天在上,我答应了陈当家的。如有异心,叫恶狼第一个吃我。”】大家再去看所有回人的说法,都是天国火窟!这怎么能是一回事!
            其次,除了《书剑》中汉人信奉上天,金庸先生其他作品中,也提到过天堂地狱。比如《鹿鼎记》,海大富要韦小宝去赌钱,韦小宝的感受是【当真是甫出地狱,便上天堂】。他与索额图结拜兄弟,虽然是对着佛教菩萨跪拜,韦小宝说的却是【如小桂子不顾义气,小桂子天诛地灭,小桂子死后打入十八层地狱,给牛头马面捉住了,一千年、一万年也不得超生】,金庸的解释也是【至于他说小桂子死后打入十八层地狱,千万年不得超生,却是他心中真愿。小桂子是他所杀,鬼魂若来报仇,可不是玩的,如在地狱中给牛头马面紧紧捉住,他韦小宝在阳世自然就太平得很】。请问牛头马面是哪个文化信仰中的神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勾魂使者。那么有牛头马面的地狱归属于哪个文化信仰?与地狱相对的天堂又属于哪个文化信仰?不用多说了吧。再比如《碧血剑》中红娘子说【这一仗若是不输,那真是老天爷不生眼睛了】,老百姓唱的关于老天爷的歌谣,全都说明天堂地狱、乃至天使(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天使),都是汉文化宗教信仰中的名词,指代的也是人死后灵魂上天、入地去的地方,天使是上天的使者,古书中有此称呼。因此不要看见天堂地狱就往基督教靠,基督是借用我们的名词在翻译,heaven、hell、angel这些词才是人家的本尊,还试图误导别人以为跟伊斯兰教是一回事,真是不知所谓。
            综上,《书剑》中,天堂地狱是一组,天国火窟是一组,分属不同的信仰体系,彼此不兼容,没毛病。


          IP属地:北京81楼2020-09-06 11:39
          收起回复
            2、喀丝丽是否真的知道乾隆的灭会计划
              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答案是她不知道。首先,陈家洛将喀丝丽送回皇宫,乾隆的态度是“喜”,见到喀丝丽拔刀子,才转成“皱眉”坐开,可知喀丝丽并不是因为乾隆不好而留信求救,她能从“喜”看出不好来?她就是想通过拔刀子逼乾隆跟陈家洛翻脸,兄弟情粉碎一地,好成全她逃出皇宫的美梦。
              其次,当她发现乾隆对陈家洛本就没有多少兄弟情后,她又知道自己没机会再见到陈家洛了,才着急忙慌另想办法。什么办法能让陈家洛来救她呢?她知道陈家洛劝她从乾隆有两个原因,一是不爱她,二是为了复汉大业,不爱她这事她努力了一本书也没扭转成功,那么就只剩在复汉大业上做文章了,于是乎撒谎写信说乾隆想毁约。有力的证据就是她写完信以后感觉甜蜜无比,居然睡着了。试问如果她真的爱陈家洛,又知道乾隆设计要害死陈家洛及红花会,她能睡得着么?参考陈家洛知道霍青桐生死未卜、下落不明,片刻都待不住,立马要求赶往北京见乾隆,一路上形容憔悴。再有余鱼同设想李沅芷如果死了,他会当场疯掉,陈家洛此时虽然没有立马死,但已经迫在死亡的边缘,喀丝丽能甜蜜无比的睡着,你说她为这事担心么?这根本不是担心的表现。别说她知道信一定能送出去,这种事她没有确切的途径能够保证。她为啥能表现得如此放心?就是因为她知道她的信是撒谎,陈家洛及红花会不回有危险,而她却能因为撒谎逃出去(反正乾隆对陈家洛的兄弟情不怎么样)。
              最后,也是最有力的证据。金庸新修特别加了陈家洛感谢喀丝丽帮忙递送消息救人的话,喀丝丽怎么回答的?【香香公主道:“那算不了什么好事。不过安拉慈悲为怀,宽恕了我的过失。”】如果她真的是知道乾隆要害陈家洛及红花会,赶忙写信通知,怎么可能不是好事?为啥金庸给的定性是“不算好事”,是“过失”?因为她就是撒谎,不顾复兴汉室事关重大,只顾自己的小情小爱,罔顾对陈家洛的承诺,非要出来继续抢姐夫!安拉慈悲为怀宽恕了她,是她歪打正着确实救了人,但不能因为结果是好的,就认定她当初的初衷是好的,所以安拉也好,金庸也罢,甚至喀丝丽自己都给此事的定性是“过失”。
              顺带说一下喀丝丽临死前说的那句【就是要我死,也得让他知道提防】,到底是让陈家洛提防啥?并不是让陈提防乾隆要害他和红花会,而是喀丝丽写的信被清兵收缴了,这封信一定会传到乾隆手中,乾隆看了信上的内容,本来就没多少兄弟情,喀丝丽之前又亮刀子引他误会陈家洛派她来刺杀,这下更有理由要陈家洛的命了。陈家洛看不出乾隆吃醋,喀丝丽可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书里金庸也交代了,乾隆为了吃醋,什么事都不顾了。换言之,陈家洛是因为喀丝丽的这封信,陷入了乾隆的杀网之中,但她又不能说是自己害了陈家洛——以她过往的德行能知她不是个诚实的人,因此就把责任推到乾隆身上,刻字告诉陈家洛不可相信乾隆,加上她这辈子也见不到陈家洛了,绝望之下就自杀了。当然,这里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乾隆继续和陈家洛联手恢复汉室的大业。这种情况喀丝丽同样受不了,毕竟她一生中爱情最大,陈家洛明确告诉过她,复兴汉室事关重大,她却轻易拿这事撒谎,只为求带走,你说陈家洛能不恨她讨厌她吗?本来爱的人就不爱自己,再进一步变成恨和讨厌,她又一辈子要守着不爱的人过日子,她哪儿还想活?因此用死来挽留陈家洛对她的最后一点尊重,告诉陈一切都是乾隆使坏。这孩子到死都在撒谎,这回明白金庸为啥说她干的不是好事了吧。


            IP属地:北京82楼2020-09-06 11:39
            收起回复
              3、喀丝丽的容貌到底是否天下最美
                这一点新修版给出了明确答案。红花会劫玉瓶时,回人使者凯别兴道:【“喀丝丽就像玛米儿这样美!”】地宫中霍青桐也说,【大家都说,玉瓶上的画像,有点像喀丝丽】。说明在回人眼中,喀丝丽和玛米儿很像,两人的美貌程度相当。但张召重又说,【回人送了一对玉瓶向皇上求和。玉瓶上画了一个回人古代女子,皇上大赞美艳,说当今之世决无如此人物。回人使者说道:今日他们回族之中的美女,只有比瓶上美人更加美得多。】看到没有?凯别兴先说喀丝丽就像玛米儿这样美,又说现在回人中的美女比玛米儿美得多,言下之意就是回人中的美女比喀丝丽美得多,你说喀丝丽能是天下第一美女么?她连回人第一美女都算不上。
                偎郎大会上,满人使者点中喀丝丽去清兵大营,并不是因为她最美,而是因为【他要找一个最娇弱无用的女子,吓得她当场号哭,好叫众回人脸上无光,大大出丑】。也就是说,他点中喀丝丽,其实是要羞辱她。之后低头后悔,也不是因为发现喀丝丽特别美,而是喀丝丽为了在陈家洛面前表现得不比霍青桐差,【已全不是刚才那副娇弱羞涩的模样】,满人使者觉得挑错了人。他对喀丝丽的形容是【丽色容光】,简言之就是【丽】,但对霍青桐的评价是【似你这样的美人,我自会手下留情】,直接说是【美】。美丽二字虽常连用,但各自意思还是有差别的,美在前丽在后,美除了表示好看外,还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而丽只有好看的意思,所以在金庸眼中,二女的差别已定。后文的事实证明,满人使者没有选错人,喀丝丽在清兵大营就是一直哭,各种丢脸出丑,唉!
                不知读者注意到没有,同时见过霍青桐和喀丝丽的男子,几乎没有人在意喀丝丽的容貌,都更多的关注霍青桐,比如陈家洛、比如卫春华(看到玛米儿的画像只夸画工手艺好,不夸人美)、比如顾金标、比如张召重、比如上一段的满人使者,当然陈正德这个又老又丑的男人是个例外。而当人们只看到喀丝丽时,就会为她神魂颠倒,比如清兵,比如乾隆,这就是对“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的另一种诠释,喀丝丽的美,只能在她单独出现时有所体现,一旦有霍青桐在身边,她就变成了背景板,黯然失色,刚好跟第一段中回人使者的话对上了,喀丝丽不是回人中最美的。


              IP属地:北京83楼2020-09-06 11:40
              收起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84楼2020-09-17 10:17
                回复
                  4、陈家洛到底娶没娶霍青桐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在猜测,如果读懂了《书剑》,就不难知道,陈家洛心里只爱霍青桐一人,从来都当喀丝丽是爱人的妹妹,他最后耍心计逼霍青桐现身,无外乎是想与她再续前缘,双方冰释前嫌后,不结缡根本说不过去。不过即便如此,还有很多读者不放心,或者根本没读出来,于是金庸新修添加了不少文字来暗示,我上文已有分析,同时在《飞狐外传》中也给出了不少提示。
                    《飞狐外传》“紫衣女郎”这回,金庸新修特意加了一大段文字,当中有一节这样写:【“好,要做个真正的英雄侠士,你可还得好好多学一下呢!你叫赵三叔做三哥,那又怎样?他武功虽高,但为人忠厚老实,脑子转不过弯,咱们就算遇上了大事,也还轮不到他来出主意呢!若不是听天池怪杰袁老前辈吩咐,就得听我师父吩咐,他们两位老人家若不拿个主意,咱们第一就得听陈总舵主的,第二得听翠羽黄衫霍阿姨的,第三得听武诸葛徐七叔的,就算鸳鸯刀骆冰骆阿姨,也比你这赵三哥头脑活些。你乖乖地去跟他们学上几年,要不然跟着我学上几年,再来闯荡江湖,说不定还能有点出息呢!”】这是袁紫衣抱着胡斐的衣服自言自语,她话中的决策顺序很值得玩味。袁士霄是陈家洛的师父,陈家洛尊师重长,他总排第一无可厚非。袁紫衣的师父虽是辈份甚高的峨眉前辈,但袁紫衣有自吹嫌疑,可以忽略不计。再来便是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他是一会之主,遇大事唯他马首是瞻理所当然。接下来居然是霍青桐!之后才是徐天宏等红花会成员。如果霍青桐没有嫁给陈家洛,由着她这么一个“外人”执掌仅次于总舵主的决策权,不奇怪么?有人说,叔叔的老婆要叫婶婶,叫徐天宏叔叔,那么叫陈家洛也是叔叔,又叫霍青桐阿姨,说明陈霍没有在一起,不是一家子。金庸就怕有人这样误解,特别加了“骆冰骆阿姨”的称呼来陪衬霍青桐,骆冰总是文泰来的妻子没假吧?关于这一点,金庸其实是有交代的,下文他写【那位尼姑(圆性的师父)的住处和天池怪侠袁士霄及红花会群雄相去不远,平日切磋武学,时相过从。圆性天资极佳,她师父的武功原已极为高深繁复,但她贪多不厌,每次见到袁士霄,总缠着他要传授几招,而从陈家洛、霍青桐直至心砚,红花会群雄无人不是多多少少地传过她一些功夫。】这一段是介绍袁紫衣的学武经历,最后这句【……而从陈家洛、霍青桐直至心砚,红花会群雄无人不是多多少少地传过她一些功夫】,点明红花会每个人都教过袁紫衣功夫,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每个人都是她的师父,不存在师父师娘的主从概念——如果只有陈家洛、文泰来教,霍青桐、骆冰没教,那么与袁紫衣有直接关系的就是陈、文二人,称呼霍、骆要以陈、文二人的关系为主,叫她俩婶婶。何况袁紫衣本身有正经八百的师父,红花会每个人不过是传她“一些”功夫,并不系统,因此她不能叫这些人师父,只能男的叫叔叔、女的叫阿姨。这也是她称呼袁士霄为老前辈而非师父、师祖的原因。这句同样表明了霍青桐已然是“红花会群雄”之一,并再次将她列在陈家洛之后,后文亦有【陈家洛、霍青桐等红花会群雄自回疆来到北京】,也是此意。要知道,作为陈家洛的贴身书僮,心砚入会都必须顺延坐第十五把交椅,凭什么霍青桐入会就能排在陈家洛之后,名字总与他并列不说,还能执掌仅次于陈家洛的决策权,而不是按部就班坐上第十六把交椅?这让无尘、赵半山这些舍生忘死、功劳勋着的“老臣”情何以堪?结合《书剑》中金庸新修特意加的阿凡提、陈家洛的话,陈家洛妥妥地娶了霍青桐为妻,因此她才拥有总舵主夫人的特权,入会后直接晋升全会实权第二的位置。而且金庸也暗戳戳地表示,陈霍结褵后,生活幸福美满,极可能已然生儿育女。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胡斐初见陈家洛,就坚定地将他误认为是福康安——【胡斐凝目看去,见马上一人相貌俊秀,四十岁不到年纪,却不是福康安是谁?】【胡斐侧头细看,这人明明是福康安,只装得满脸风尘之色,又换上了一身敝旧衣衫,但始终掩不住那股发号施令、统率豪雄的尊贵气象,如这人相貌跟福康安极像,那也罢了,难道连大元帅的气度风华也学得如此神似?】虽说陈、福长得像已经贯穿了整本《书剑》,但在事隔十年后的《飞狐外传》中,两人仍能一般无二,说明了什么?福康安作为乾隆的私生子,大权在握,呼风唤雨,志得意满,生活优渥,真可谓万事不愁,所以才有了他三十二三岁时【面目清秀,丰神俊朗,容止都雅】的形象。反观陈家洛,如果他一心只爱喀丝丽,喀丝丽又被他害死,他始终单身生活在深深的自责中,十年后怎么可能跟福康安一个样?形容枯槁、气色萎靡还差不多。胡斐之所以一眼认定陈家洛就是福康安,后面连马春花也都认错了人,恰恰说明陈家洛这十年来生活得跟福康安差不多,非常滋润顺意,何况他还比福康安稍大,一旦心绪不佳、保养不善,很容易被比下去。《书剑》中陈家洛最大的个人心愿就是娶霍青桐为妻,为此他排除万难、锲而不舍,如果最终不能抱得美人归,能是这副神气模样?能被胡斐坚定地错认?能被马春花认成是情郎兼孩子他爹?可能有人要说,胡斐见他时,他面有忧郁之色,这总不假吧。确实不假,但这要看当时的情状来解读,红花会一行人来到北京,目的就是为了当晚给喀丝丽扫墓,谁见过兴高采烈去扫墓的?就是装也要装得神情忧郁。何况霍青桐随行在侧,陈家洛倘若神采飞扬、满面春风,霍青桐不打他才怪呢!
                    至于生儿育女,则是从《飞狐外传》中各处细节拼凑推断得知。胡斐初见陈家洛一行,金庸写【过了片时,蹄声渐近,九骑马自西而来】,胡斐以为是福康安及其随护,【暗暗吃惊:“怎地福康安手下竟收罗了这许多高手人物?昨日掌门人大会之中,如有这些人在场镇压,说不定便闹不成乱子。”】说明马上九人都是男子打扮(为啥是九人?),也说明之前闹福康安府的赵半山、石双英、常氏兄弟、心砚不在九人之中。当晚陶然亭哭坟,【月光下胡斐瞧得分明,福康安正站在小丘上,他身旁的十余人中,还有三四个是女子】,此时陈家洛、无尘和常氏兄弟不计算在内,人数反而多了,可见红花会一众的北京之行是分批走的,此时汇合一处。头一路是心砚、常氏兄弟、赵半山、石双英,后一路是陈家洛、霍青桐、无尘、文泰来、骆冰、徐天宏、杨成协、余鱼同和李沅芷,女子都做男装打扮,哭坟时才换回来。从后文看,金庸没点名杨成协,但胡斐看九人时有一个【四十来岁的高大汉子】,【双目中神光闪烁,威风凛凛】,只能是杨成协——《书剑》中金庸唯独写了【杨成协身材高大,气度威猛】,其余人都是身材不符,何况杨的年岁也相当。小丘上,陆菲青、赵半山、石双英、心砚与九人汇合,人数成了十三人,除去陈家洛和无尘,是十一人,符合十余人的说法,再后来常氏兄弟赶来,总共变成十五人,也就是说,除了卫春华、蒋四根、周绮和死去的章进外,红花会总舵成员全部到齐(陆菲青不是红花会成员)。这怎么能体现出陈霍已经生儿育女了呢?因为红花会所来都是陈家洛一代人,不见下代人。徐天宏和周绮的孩子在《书剑》中就已出生,此年十岁,按理说带一个十岁的孩子来中原不费事,为啥没带来让他一路见见世面?连周绮和卫春华、蒋四根也没来?有人说蒋四根和卫春华可能去执行任务了,那更没道理把周绮母子单独留下了。周绮之所以没来,肯定不是为了看一个十岁的孩子,应该是红花会下一代孩子不少,且年岁大小不一,没办法全部带来——不好管理。目前会中成婚的只有陈霍、文骆、徐周、余李四对,无尘是出家人,赵半山《飞狐外传》中仍旧单身,常氏兄弟如果结婚、也不会被倪氏兄弟激动心意抢马春花的孩子,石双英和心砚如果有老婆肯定会和其他人一样带来。文骆多年不出,能生的只剩三对,如果陈霍不生,指望着徐周、余李两对生孩子生到太多带不过来,不现实,因此陈霍肯定育有子女,且未在襁褓,毕竟孩子在襁褓确实无法带来,但孩子那么小,孩子的母亲肯定也不能往中原来。设想个极端例子,卫春华和蒋四根没来,都是因为已结婚老婆怀孕或生产,那么留下一贯大大咧咧的周绮来照顾两个弟妹,以及她们刚出生的婴儿和周绮自己的孩子,似乎也不切实际。而杨成协、石双英、心砚如果已婚却把老婆留下,无非两个理由,要么她们也待产,要么让她们帮周绮的忙。若是待产,这三个男人应该和卫春华、蒋四根一样留下,即便他们主张来,其他兄弟也不会允许他们这样对待老婆——孩子出生爹不在,不合人伦;若是帮周绮的忙,为什么不让骆冰、李沅芷这些年岁更长、更有经验的人留下?毕竟小孩出生,非同小可。所以最大的可能还是周绮留下照顾一群大大小小不用吃奶的红花会下一代,卫、蒋二人要么出去执行任务,要么帮忙一起照看孩子。当然这仅是我个人的推断。
                    综上,陈家洛一定娶了霍青桐,两人婚后生活幸福美满,极可能儿女成群。


                  IP属地:北京85楼2020-11-29 10:17
                  收起回复
                    喜欢霍青桐


                    来自手机贴吧86楼2021-04-08 07:57
                    回复
                      楼主分析的真好~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87楼2021-09-05 16:47
                      收起回复
                        强调霍青桐头上的翠羽不就是暗示红花绿叶天注定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88楼2021-09-10 08:42
                        收起回复
                          多谢UP主的分析,我终于满足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9楼2022-04-24 11:18
                          收起回复
                            我看了楼主的解读,又回去看书剑原书去了十五回看完真看不下去了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90楼2022-05-07 21:29
                            收起回复
                              回复 serena_win :楼主您好!追完了您关于陈家洛只爱霍青桐的帖子,非常赞同您的观点也很受启发。现在有一个小想法想和您探讨~就是在陈回海宁家中时金老对晴画\雨诗两位及其命运的描写是否在暗示青桐和喀丝丽最终的归宿(晴画=青桐,雨诗=喀丝丽)?雨诗自尽就不用说了,再看晴画,书中描写她和陈互动的片段很温馨,是否也是作者在伏笔陈霍结合后举案齐眉的幸福生活?


                              IP属地:北京91楼2022-05-23 12: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