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吧 关注:5,580贴子:36,598

上海浦东鹤沙王氏南渡始祖考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鹤沙王氏南渡始祖王迪与王逖之别
鹤沙王氏,为上海南汇(现浦东)地区望族,人丁繁盛,惜文革时家谱碟失,网上误考祖先名讳的文章很多,现整理资料以做更正。
之前网上查家谱资料,发现很多人认为王迪即王逖,二者为同一人,现在依据我自己查找并掌握的资料,我认为二者并非同一人。
首先,古人写家谱是非常慎重的,祖先的名字是不会写错的,之前有人按照上海图书馆馆藏1924年王保寿编纂太原家谱续册,鹤沙王氏家谱(稿件,检索号JP-116),上面记录南渡始祖是王迪,有人认为应该是王逖,是王保寿先生写错的,因为上海话里面,迪和逖的发音是一样的,由于没有其他资料佐证,这样的说法可能成立,现在上海图书馆又有一部馆藏,鹤沙王氏家谱,清乾隆四年版本,有六册,检索号1064127-4132,这部家谱上,南渡始祖也是王迪,另外在传(八三公传)里南渡始祖也是王迪,传写于1463年,工部右侍郎谈伦写的。由此可以确认鹤沙王氏南渡始祖是王迪,不是王逖。
1924年王保寿修纂家谱,稿件
清乾隆四年,鹤沙王氏家谱世系一
鹤沙王氏家谱清乾隆四年传传的作者是明朝工部右侍郎谈伦,写于1463年
嘉庆上海县志卷七,记载太常丞王迪墓,在下沙有大银杏二树今属南汇。
按照永昌王氏族谱,王逖一族在华亭时居于竹竿汇,现松江县城有一条路竹竿汇路(现已拆迁),而鹤沙一地并无竹竿汇地名。
王逖是三槐堂的,按照清王巨源等编纂的永昌王氏家谱(乾隆四十四年),王逖,南宋宋理宗时太常寺少卿,北宋文正公旦后裔。
永昌王氏族谱清乾隆四十四年王巨源等著
鹤沙王氏自南渡始祖后一直居于鹤沙,而王逖家族在杭州之后先迁金陵(南京),再迁华亭(上海)竹竿汇,元代时(南宋时期)又迁苏州。所以居地也不符。
鹤沙王氏家谱记载南渡始祖王迪,八三公,年十八登靖康丁末进士, 1127年进士,出生于1109年,任太常寺寺丞,南宋理宗在位时间为1224年至1264年,即使王迪在1224年是太常寺任职,年龄应该至少116岁了,从年龄上说,这个也不可能。王迪1127年随驾南渡(跟随宋高宗),当年才18岁,刚刚中进士,不会授予太常寺少卿,但担任太常寺丞应该是可能的。
王迪有二子,四七,五九,而王逖子公息,而且后代子孙也均不同,松江府志记载逖子孙的是三槐一系,而南汇县志记载迪子孙为鹤沙王氏一系。这就是为什么有迪也有逖的原因了。
按照二支家谱人员名字,也均不同,王逖一支见前图片,王迪一支见下面照片。
鹤沙王氏第五世有王日辉(万七)为南宋进士,王逖一支第五世为王奎,没有中进士的记载,古人对于有功名的祖先是必定详细记载的。
王迪按照家谱记载世居汴梁芦城,而王逖的三槐堂在山东莘县,南渡前居地也不对。
最后鹤沙王氏家谱记载王迪相传为汉郡守王泽之后,世居汴梁芦城。
所以王迪为王姓一支,始于太原王氏,南渡后居于鹤沙,南渡至今近900多年矣,子孙多居于鹤沙附近,家谱记载有四支,世系一在下沙,世系二,明洪武三年迁三林塘西王家山,世系三,迁五灶港,离鹤沙不远,世系四,迁川沙,红桥王家行,离五灶港不远。
王逖为另一支王姓,三槐堂,现居于苏州。











IP属地:浙江1楼2020-08-25 08:42回复
    沙发哦


    IP属地:浙江2楼2020-08-27 07:54
    回复











      IP属地:浙江3楼2020-09-16 09:40
      回复











        IP属地:浙江4楼2020-09-16 09:41
        回复
          言公为一世祖,那逖就是九世。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9-16 20:13
          回复
            需要顶起来!!!!!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0-10-21 19:15
            回复
              鹤沙王氏五灶支二十九世王可成


              IP属地:浙江7楼2020-11-27 08:15
              回复
                需要顶起来!!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1-01-07 17:23
                回复
                  王迪与王逖是同一人,王迪为真,王逖为假冒三槐!永昌支与鹤沙支也是同支,而并非别支,后代做谱乱挂支,王泰来墓志亦为假!王伯飞考证了这么多年,连鹤沙王氏真正的始迁祖在哪一代都没有搞清楚,还把许多其它王氏拉进鹤沙王氏!关于始迁祖,鹤沙谱与永昌谱都错了!


                  IP属地:浙江10楼2021-01-29 23:23
                  收起回复
                    除了看家谱,我们还要查证上海文献与方志,难道方志与历代名人文献也有错吗?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21-02-06 10:06
                    收起回复
                      上海文史记载历史名人:陆机、黄道婆、董其昌、徐光启等;黄浦江、南京路、迪士尼、东方明珠等。那你的意思也是假的啊?只有你家的前面的小河才是真的。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21-02-06 10:09
                      回复
                        在这二年寻找家谱, 辑录家谱的过程中发现, 如有明清时代的老谱, 加上清末, 民国时期有续修的话, 宗派还是很容易接续的,像我这支, 鹤沙王氏五灶支, 之前只找到民国甲子(二十六世保寿公编纂)家谱, 而且是稿件,再加上未与大宗和谱, 缺失二世到七世祖先名讳,不免造成上下接续困难, 无法考证南渡始祖。当然, 百多年以来,中国社会巨变,战乱不断,加上建国后特殊时期的否定古老文化, 这个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幸好后来另一部家谱,清乾隆四年家谱也在上海图书馆开放阅读, 这样, 五灶一支延续就没有断。但乾隆四年家谱还缺失序言一卷, 这样上源工作资料还是不齐, 但南渡始祖名讳,来源, 古世系已经明确,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在这里发文章考证南渡始祖了。当然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大家有不同意见也是正常的, 毕竟人隔数世, 事垒百年, 很多事情再去考证是很困难的了。在此感谢各位的意见。如能提供相关信息, 不胜感激。


                        IP属地:浙江13楼2021-02-07 08:53
                        收起回复
                          鹤沙有个王伯飞,看文献只捡与他的想法有利的!


                          IP属地:浙江14楼2021-02-23 22:29
                          回复
                            可以同时查查乔氏家谱始祖迁居年代,据说王氏和乔氏两个连襟是一起南迁的。另外各位鹤沙王氏也可以查查自己的Y-dna,至少都一个谱系的,再考证也不迟呀。


                            IP属地:上海15楼2021-04-06 17:27
                            收起回复
                              我在23魔方上看到一个鲁浙王氏家族的父系单倍群Y的研究很有意思,研究中说到了浦东王氏。这一支归在父系Y-MF91下的Y-MF23934。MF23934是一个形成于秦汉之际的(距今2330年)支系,他的下游MF22880也紧随其后在这个时期进行了分化。山东临沂王氏、淄博王氏和河北沧州王氏均是在秦汉之际这个时期分出来的;而他的另一个下游MF23402分支,则是在东晋初期(距今1700年)分化的,其中的上海浦东王氏、浙江绍兴王氏,以及随机筛选的浙江杭州、绍兴;广东惠州的5个非王姓家族也属于这个分支。
                              总体来看,MF23934可以对应到形成于秦汉之际(距今2330年)的一个家族分支,他早期形成的分支主要分布在以鲁冀为代表的北方王姓中。而另外的一个分支----MF23402支系,则主要分布在以浙沪为代表的江南王姓家族中。
                              从战国-到秦汉-到东晋,这一支极有可能就是琅琊王氏的单倍群。虽然不知道这一支浦东王氏是哪一支,但浦东大部分土著王氏都是鹤沙系的,但凡姓王,都号称不是太原王就是琅玡王,都是姬周王姓。历年居于华东王姓,还有可能是楚国子姓王氏,同名同姓的又那么多,所以说鹤沙王氏的溯源不仅需要历史文献方志,还需要借助基因工具。


                              IP属地:上海16楼2021-04-26 11:4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