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酸碱度过高
1、酸碱度的高低可以用pH值来衡量。
①当pH值高于9.2,螃蟹摄食减少;
②高于9.5,会影响螃蟹蜕壳,造成爬坡;
③高于10.5,会损伤鳃部,引发碱中毒。
2、诊断方法:检测发现pH值大于9.5,爬坡时间多发生于晴天傍晚或午后。
3、处理措施:
①如果外河水源pH不高,可大量换水;如果河蟹池塘青苔多,要及时除去青苔;使用解毒活水安增强水体缓冲力,稳定蟹池pH值。
②白天将高效改底王全池泼洒,晚上用高效增氧片或活水氧调节稳定pH值,提高水体缓冲能力。
③拉除部分水草,适当换水或加水。
二、底质腐败
1、腐败物:包括水草、淤泥、残饵、粪便等,这些物质的腐败会导致以下结果。
①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产热,引起底部温度升高;
②产生氨氮、亚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导致虾蟹中毒;
③恶化水质,影响水草生长和引发螃蟹不适。
2、诊断方法:肉眼可见明显的烂草,检测发现有氨氮、亚盐积累,水质发黑或发红,水草腐烂。爬坡时间多发生于傍晚到第二天早上。
3、处理措施:
①及时拉掉发黑腐烂的水草;
②第一天用解毒活水安+应激解毒灵全池均匀泼洒,解毒抗应激;
③第二天用高效增氧片+净水王净化池底;
④第三天用活菌360+复合小球藻源调护水色,同时内服虾蟹高能钙+肝益肽增强河蟹抵抗力。
三、底部缺氧
1、底部缺氧:螃蟹对溶解氧的要求一般在4mg/L以上,当溶解氧小于2mg/L时,螃蟹便会出现不适反应,为躲避缺氧环境开始爬坡或上草。主要有原因:
①藻类老化:高温季节水质过肥,藻类老化,白天产氧不足而晚上耗氧过多而缺氧;
②藻类不足:高温季节水质清瘦、水草腐烂发黑,藻类和水草光合产氧能力不足而缺氧;
③浮游动物过多:池塘中水中 “红虫”聚集成群时,大量耗氧,藻类被大量摄食变清或浑浊;
④养殖密度过大,合理的放养密度为800-1000只/亩。
2、诊断方法:检测底部溶解氧小于2mg/L,pH值偏低于8.0,肉眼可见螺蛳靠岸、水虱子发红、鱼浮头等现象。爬坡时间多发生于半夜至第二天早上太阳升起。
3、处理措施:
①底层冲气,促进有益菌的繁殖。
②采取定点及少量多餐的投饵方式,避免残饵的形成。
③定向培养有益藻类,用有益藻类养剂复合小球藻源+活菌360代替普通有机肥。
④定期使用高效改底王,全能改底等氧化类物质改底,以提高底泥通透性,改善底层溶氧状态。
如果是密度过大引起缺氧,应及时分塘或起捕,以降低密度。
四、水温过高
1、水温:螃蟹的生存水温为1-35℃,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当水温低于5℃,基本停止摄食,当水温高于30℃,为躲避高温,会大量上岸乘凉或打洞穴居。
2、诊断方法:检测发现表层水温高于35℃,底部水温高于30℃,一般发生在高温期水位小于60公分或水草不好的池塘。爬坡时间多发生于太阳落山后至第二天太阳升起。
3、处理措施:
①对于水草好的塘,直接加深水位,平滩水位保持在1米左右,环沟保持2米左右。
②对于水草不好的塘,需要架设浮草如水花生、水葫芦,为螃蟹提供遮阴场所;
③有条件的可打深水井,每天加注新水,高温季节保持水温在30℃以下。
水产养殖交流V19138021138
1、酸碱度的高低可以用pH值来衡量。
①当pH值高于9.2,螃蟹摄食减少;
②高于9.5,会影响螃蟹蜕壳,造成爬坡;
③高于10.5,会损伤鳃部,引发碱中毒。
2、诊断方法:检测发现pH值大于9.5,爬坡时间多发生于晴天傍晚或午后。
3、处理措施:
①如果外河水源pH不高,可大量换水;如果河蟹池塘青苔多,要及时除去青苔;使用解毒活水安增强水体缓冲力,稳定蟹池pH值。
②白天将高效改底王全池泼洒,晚上用高效增氧片或活水氧调节稳定pH值,提高水体缓冲能力。
③拉除部分水草,适当换水或加水。
二、底质腐败
1、腐败物:包括水草、淤泥、残饵、粪便等,这些物质的腐败会导致以下结果。
①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产热,引起底部温度升高;
②产生氨氮、亚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导致虾蟹中毒;
③恶化水质,影响水草生长和引发螃蟹不适。
2、诊断方法:肉眼可见明显的烂草,检测发现有氨氮、亚盐积累,水质发黑或发红,水草腐烂。爬坡时间多发生于傍晚到第二天早上。
3、处理措施:
①及时拉掉发黑腐烂的水草;
②第一天用解毒活水安+应激解毒灵全池均匀泼洒,解毒抗应激;
③第二天用高效增氧片+净水王净化池底;
④第三天用活菌360+复合小球藻源调护水色,同时内服虾蟹高能钙+肝益肽增强河蟹抵抗力。
三、底部缺氧
1、底部缺氧:螃蟹对溶解氧的要求一般在4mg/L以上,当溶解氧小于2mg/L时,螃蟹便会出现不适反应,为躲避缺氧环境开始爬坡或上草。主要有原因:
①藻类老化:高温季节水质过肥,藻类老化,白天产氧不足而晚上耗氧过多而缺氧;
②藻类不足:高温季节水质清瘦、水草腐烂发黑,藻类和水草光合产氧能力不足而缺氧;
③浮游动物过多:池塘中水中 “红虫”聚集成群时,大量耗氧,藻类被大量摄食变清或浑浊;
④养殖密度过大,合理的放养密度为800-1000只/亩。
2、诊断方法:检测底部溶解氧小于2mg/L,pH值偏低于8.0,肉眼可见螺蛳靠岸、水虱子发红、鱼浮头等现象。爬坡时间多发生于半夜至第二天早上太阳升起。
3、处理措施:
①底层冲气,促进有益菌的繁殖。
②采取定点及少量多餐的投饵方式,避免残饵的形成。
③定向培养有益藻类,用有益藻类养剂复合小球藻源+活菌360代替普通有机肥。
④定期使用高效改底王,全能改底等氧化类物质改底,以提高底泥通透性,改善底层溶氧状态。
如果是密度过大引起缺氧,应及时分塘或起捕,以降低密度。
四、水温过高
1、水温:螃蟹的生存水温为1-35℃,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当水温低于5℃,基本停止摄食,当水温高于30℃,为躲避高温,会大量上岸乘凉或打洞穴居。
2、诊断方法:检测发现表层水温高于35℃,底部水温高于30℃,一般发生在高温期水位小于60公分或水草不好的池塘。爬坡时间多发生于太阳落山后至第二天太阳升起。
3、处理措施:
①对于水草好的塘,直接加深水位,平滩水位保持在1米左右,环沟保持2米左右。
②对于水草不好的塘,需要架设浮草如水花生、水葫芦,为螃蟹提供遮阴场所;
③有条件的可打深水井,每天加注新水,高温季节保持水温在30℃以下。
水产养殖交流V1913802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