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报表不能只拘泥于一两个指标,因为某些指标是很容易通过会计优化做出来。”张东一说,首先,要系统地读报表,把指标间的勾稽关系想清楚,并跟实地调研的情况进行印证;其次,对于不同的行业公司,读报表也会有不同的重点,如白酒企业可以重点关注其预收账款,商业企业应关注与供应链相关的周转率等;第三,要找出行业和企业变化趋势中的中长期指标,不被短期高频数据干扰。
在横向分析和对比不同行业的商业模式之后,张东一更青睐于选择现金流回报好的高ROE企业。“股票收益终究是来自于衡量企业回报率的ROE指标,它是我们能拿到回报的本源,并且要以现金的形式回报,否则,未来的扩张增长会侵蚀总股本。”张东一说。
定价考验研究深度
定性研究的工作做好以后,才能从定量角度研究企业的定价,评估买入时点。“这恰恰是收益产生差异的地方,它考验的就是研究深度。如果我们可以看得更深更远,对估值体系认识更加准确,才会有勇气在低估时买入。”张东一说。
在张东一的投资生涯中,不乏对买入时点判断准确的案例,某医药类企业就是其中一例。该标的目前有近500只基金重仓,但在2018年7月以后的半年,医药行业频现“黑天鹅”,该企业也受波及,半年内股价调整最高达四成。但张东一认为,受到影响的业务占比较低,市场冲击更多是心理影响,公司主营业务仍有很大渗透空间。而且,该股票估值只有20多倍,处于历史低位。于是,张东一在2018年三季度果断买入,以较低的价格捕捉到了日后的上涨收益。
张东一拥有海外名校数理金融学和财务会计学硕士学位,2008年初加入广发基金,担任大消费行业研究员。当时处于熊市时期,她的日常工作就是看报表、拆解报表,研究上市公司增长的质量,还主动研究港股财报、估值水平等,并向海外机构学习。2016年,张东一开始担任公募基金经理,也更关注企业的长期业绩。正是这些多元、丰富的经历,让她打下了扎实的研究功底,在管理基金的这几年为投资者实现了不错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