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段)
【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众生。舍利弗!彼佛出时,虽非恶世,以本愿故,说三乘法。其劫,名大宝庄严。何故名曰大宝庄严?其国中以菩萨为大宝故。彼诸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算术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无能知者。若欲行时,宝华承足。此诸菩萨,非初发意,皆久植德本,于百千万亿佛所,净修梵行,恒为诸佛之所称叹。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诸法之门,质直无伪,志念坚固。如是菩萨,充满其国。舍利弗!华光佛,寿十二小劫,除为王子,未作佛时。其国人民,寿八小劫。华光如来过十二小劫,授坚满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告诸比丘:是坚满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华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其佛国土,亦复如是。舍利弗!是华光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像法住世、亦三十二小劫。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世尊说:舍利弗成无上正觉后,名号叫“华光如来”,一生教化众生,最初用的也是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权教法。舍利弗!“华光如来”出世在“离垢国”,此国四季如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非常和谐,人人行善,衣食无忧,个个都十分幸福,不像娑婆世界的五浊恶世,人心多不善,难以教化,你那个世界虽然不像浊恶之世的众生那么难度,但依你在因地发的“本愿”,所以还是要先说三乘法,因为众生的根性和领悟力仍是参差不齐的,仍须用从方便到究竟的诱导法。
上面说的“本愿”,是一切大乘菩萨于因位时所应发起的四种广大之愿,名四弘誓愿,又称总愿。一般采用六祖坛经之说,即:1、“众生无边誓愿度:意思是菩萨在诸佛面前发誓,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愿意不遗余力地救度一切众生出离生死苦海。2、烦恼无尽誓愿断:意思是菩萨在诸佛面前发誓,无论在什么逆境中,都愿意用大忍力断除自己心地里的一切烦恼。3、法门无量誓愿学:意思是菩萨在诸佛面前发誓,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都愿意精进不退地学习一切如恒河沙那么多的自渡渡他的诸佛心地法门。4、佛道无上誓愿成:意思是菩萨在诸佛面前发誓,无论佛道有比登天还难百千亿倍,都愿意置刀山火海而不顾,必要证得无上菩提。此四弘誓愿,前一誓愿为利他、后三誓愿为自利利他。这是每一个修学大乘佛法的人,在因地修学时必须要发的四个宏大誓愿,这不仅是菩提心的体现,更是一种巨大的鞭策,鞭策自己成佛以后,不要忘了兑现自己发下的誓愿。
世尊说:舍利弗在因地发的菩萨誓愿,成佛后就要与先前诸佛一样,首先就要兑现第一个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怎么度?就是要用自己学到的如恒河沙那么多的法门去度,具体度法还是要从“苦、集、灭、道”的声闻乘说起,依众生根性,有次第的分别演说三乘佛法。
舍利弗成为华光如来后,当时出世的劫名叫“大宝庄严”。为什么叫大宝庄严呢?因为那个时候的国家里,菩萨的名号都叫大宝,个个都身相庄严,所以劫名叫大宝庄严。在这个国家里,大宝是菩萨共用的名称,这样的菩萨,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用最高级的算术作譬喻,也是算不出到底有多少的,这多得只有佛的智慧才能知其数外,是任何人也计算不出来的。这些菩萨出门行走、办事或旅游,都有“宝华”生于足下,犹如坐火箭一样,想到哪去,瞬间即至。“宝华”指的是由七宝成就的莲花,是佛和菩萨特有的禅定坐具和交通工具,如现代人的高级坐椅或自驾的高级小车或私家飞机一样,休息出行都非常方便、非常自在。
世尊说:这个世界里,有如此诸多的大宝菩萨,个个都很庄严,他们为什么都很庄严呢?是因为他们于最初发起学佛的意愿以来,世世都在修植“德本”,是这些德本成就了他们的庄严身。那么什么是德本呢?“德本”在《持心梵天所问经》中说:“菩萨又有四事,所造德本超诸众生。何等为四?所谓:1、禁戒;2、博闻;3、布施;4、舍家。”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只要能做到严持戒律、博闻多学、广行布施、剃度出家,或居士虽身在家,而心已出家者,就是修持“德本”。大宝菩萨们植诸德本,又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修清净“梵行”。

什么是“梵行”呢?梵行为僧俗二众所修的清净行为,是修四禅八定要进入的第一关。因为梵天必须是要断了淫欲的人才能去得了,所以这个天的天名叫离淫欲天,也就是初禅天,修习初禅的行为,称为梵行。反之,行淫欲之法,即称为非梵行。在佛教中,以不淫,受持诸戒,称为梵行。经典中则以行八正道、慈悲喜舍等四无量心为梵行。梵行是整个大小乘佛法的基础行持,离开了这个基础行持,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证得涅槃,所以梵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世尊说:这些大宝菩萨们修梵行非常精进,经常受到十方诸佛的赞叹。他们常修佛的大智慧,知晓一切诸法法门。什么是一切诸法法门呢?一切诸法法门的核心是十地波罗蜜法门,即:1、初地极喜地:布施波罗蜜多。2、离垢地:净戒波罗蜜多。3、发光地:安忍波罗蜜多。4、焰慧地:精进波罗蜜多。5、极难胜地:静虑波罗蜜多。6、现前地:般若波罗蜜多。7、远行地:善巧方便波罗蜜多。8、不动地:誓愿波罗蜜多。9、善慧地:力波罗蜜多。10、法云地:智波罗蜜多。这十地法门修行圆满,即入菩萨等觉而至佛地,是代表一切诸法法门的最终归趣,所以,通晓十地法,就是知晓一切诸法法门。
这些大宝菩萨们修习波罗蜜多诸法法门,都具足“大神通”。“大神通”指的是六大神通,即:1、宿命通:知道过去世多生多劫的生活状况,也知道其他众生过去世的状况,以及所做的一切善恶诸事。2、天眼通:能够看到远的、近的、粗重的、微细的一切物相,任何物体都不能障碍。能洞视十方世界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情。能知道过去生中的父母、师长及其他眷属现在在哪一道及其生活状况等。3、天耳通:能够听到六道中,远近、粗细的一切语言及其他声音。不但能听闻世间的声音,而且能听到诸佛刹土无数诸佛的说法声。4、他心通:能够知道无量无边六道和诸佛刹土中的众生心里之所想、所念,看别人的心理活动,就想看电影一样的清楚。5、神足通:神通自在,具有飞行、分身、速到、变化自在的能力。6、漏尽通:断除了一切烦恼生死惑业,再也不漏落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一通永通、一得永得,再不会失掉。
世尊说:大宝菩萨们得大神通,善知一切诸法之门,这些神通和法门,都是真实不虚的,他们志求无上道,不失一念的觉心非常坚固。像这样的菩萨非常之多,遍布充满于这个国家。世尊说:舍利弗!华光如来住寿十二“小劫”,除去他为王子未作佛时的四小劫外,此国人民的寿命是八小劫。“小劫”的算法是以人类寿命从最高时八万四千岁开始,每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时,名一减劫;又从十岁开始,每一百岁增加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时,名一增劫。这一减一增约合人间1679万年,名一小劫。过十二小劫后,华光佛将为一个名为“坚满”的菩萨授记,授记坚满菩萨下一生将得无上正等正觉。并告诉诸多比丘,坚满菩萨将于我之后作佛,名号叫“华足安行佛”、多陀阿伽度(译为如来)、阿罗诃(译为应供)、三藐三佛陀(译为正遍知)。这几种都是表示成佛后的果地名号。坚满菩萨成佛后的国土,与华光佛国土的状况是一样的。

世尊说:舍利弗!华光佛灭度后,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像法住世也是三十二小劫,非常殊胜。世尊讲完这些后,用偈颂重新宣讲以上所说之义如下:
【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众生。舍利弗!彼佛出时,虽非恶世,以本愿故,说三乘法。其劫,名大宝庄严。何故名曰大宝庄严?其国中以菩萨为大宝故。彼诸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算术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无能知者。若欲行时,宝华承足。此诸菩萨,非初发意,皆久植德本,于百千万亿佛所,净修梵行,恒为诸佛之所称叹。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诸法之门,质直无伪,志念坚固。如是菩萨,充满其国。舍利弗!华光佛,寿十二小劫,除为王子,未作佛时。其国人民,寿八小劫。华光如来过十二小劫,授坚满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告诸比丘:是坚满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华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其佛国土,亦复如是。舍利弗!是华光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像法住世、亦三十二小劫。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世尊说:舍利弗成无上正觉后,名号叫“华光如来”,一生教化众生,最初用的也是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权教法。舍利弗!“华光如来”出世在“离垢国”,此国四季如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非常和谐,人人行善,衣食无忧,个个都十分幸福,不像娑婆世界的五浊恶世,人心多不善,难以教化,你那个世界虽然不像浊恶之世的众生那么难度,但依你在因地发的“本愿”,所以还是要先说三乘法,因为众生的根性和领悟力仍是参差不齐的,仍须用从方便到究竟的诱导法。
上面说的“本愿”,是一切大乘菩萨于因位时所应发起的四种广大之愿,名四弘誓愿,又称总愿。一般采用六祖坛经之说,即:1、“众生无边誓愿度:意思是菩萨在诸佛面前发誓,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愿意不遗余力地救度一切众生出离生死苦海。2、烦恼无尽誓愿断:意思是菩萨在诸佛面前发誓,无论在什么逆境中,都愿意用大忍力断除自己心地里的一切烦恼。3、法门无量誓愿学:意思是菩萨在诸佛面前发誓,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都愿意精进不退地学习一切如恒河沙那么多的自渡渡他的诸佛心地法门。4、佛道无上誓愿成:意思是菩萨在诸佛面前发誓,无论佛道有比登天还难百千亿倍,都愿意置刀山火海而不顾,必要证得无上菩提。此四弘誓愿,前一誓愿为利他、后三誓愿为自利利他。这是每一个修学大乘佛法的人,在因地修学时必须要发的四个宏大誓愿,这不仅是菩提心的体现,更是一种巨大的鞭策,鞭策自己成佛以后,不要忘了兑现自己发下的誓愿。
世尊说:舍利弗在因地发的菩萨誓愿,成佛后就要与先前诸佛一样,首先就要兑现第一个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怎么度?就是要用自己学到的如恒河沙那么多的法门去度,具体度法还是要从“苦、集、灭、道”的声闻乘说起,依众生根性,有次第的分别演说三乘佛法。
舍利弗成为华光如来后,当时出世的劫名叫“大宝庄严”。为什么叫大宝庄严呢?因为那个时候的国家里,菩萨的名号都叫大宝,个个都身相庄严,所以劫名叫大宝庄严。在这个国家里,大宝是菩萨共用的名称,这样的菩萨,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用最高级的算术作譬喻,也是算不出到底有多少的,这多得只有佛的智慧才能知其数外,是任何人也计算不出来的。这些菩萨出门行走、办事或旅游,都有“宝华”生于足下,犹如坐火箭一样,想到哪去,瞬间即至。“宝华”指的是由七宝成就的莲花,是佛和菩萨特有的禅定坐具和交通工具,如现代人的高级坐椅或自驾的高级小车或私家飞机一样,休息出行都非常方便、非常自在。
世尊说:这个世界里,有如此诸多的大宝菩萨,个个都很庄严,他们为什么都很庄严呢?是因为他们于最初发起学佛的意愿以来,世世都在修植“德本”,是这些德本成就了他们的庄严身。那么什么是德本呢?“德本”在《持心梵天所问经》中说:“菩萨又有四事,所造德本超诸众生。何等为四?所谓:1、禁戒;2、博闻;3、布施;4、舍家。”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只要能做到严持戒律、博闻多学、广行布施、剃度出家,或居士虽身在家,而心已出家者,就是修持“德本”。大宝菩萨们植诸德本,又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修清净“梵行”。

什么是“梵行”呢?梵行为僧俗二众所修的清净行为,是修四禅八定要进入的第一关。因为梵天必须是要断了淫欲的人才能去得了,所以这个天的天名叫离淫欲天,也就是初禅天,修习初禅的行为,称为梵行。反之,行淫欲之法,即称为非梵行。在佛教中,以不淫,受持诸戒,称为梵行。经典中则以行八正道、慈悲喜舍等四无量心为梵行。梵行是整个大小乘佛法的基础行持,离开了这个基础行持,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证得涅槃,所以梵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世尊说:这些大宝菩萨们修梵行非常精进,经常受到十方诸佛的赞叹。他们常修佛的大智慧,知晓一切诸法法门。什么是一切诸法法门呢?一切诸法法门的核心是十地波罗蜜法门,即:1、初地极喜地:布施波罗蜜多。2、离垢地:净戒波罗蜜多。3、发光地:安忍波罗蜜多。4、焰慧地:精进波罗蜜多。5、极难胜地:静虑波罗蜜多。6、现前地:般若波罗蜜多。7、远行地:善巧方便波罗蜜多。8、不动地:誓愿波罗蜜多。9、善慧地:力波罗蜜多。10、法云地:智波罗蜜多。这十地法门修行圆满,即入菩萨等觉而至佛地,是代表一切诸法法门的最终归趣,所以,通晓十地法,就是知晓一切诸法法门。
这些大宝菩萨们修习波罗蜜多诸法法门,都具足“大神通”。“大神通”指的是六大神通,即:1、宿命通:知道过去世多生多劫的生活状况,也知道其他众生过去世的状况,以及所做的一切善恶诸事。2、天眼通:能够看到远的、近的、粗重的、微细的一切物相,任何物体都不能障碍。能洞视十方世界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情。能知道过去生中的父母、师长及其他眷属现在在哪一道及其生活状况等。3、天耳通:能够听到六道中,远近、粗细的一切语言及其他声音。不但能听闻世间的声音,而且能听到诸佛刹土无数诸佛的说法声。4、他心通:能够知道无量无边六道和诸佛刹土中的众生心里之所想、所念,看别人的心理活动,就想看电影一样的清楚。5、神足通:神通自在,具有飞行、分身、速到、变化自在的能力。6、漏尽通:断除了一切烦恼生死惑业,再也不漏落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一通永通、一得永得,再不会失掉。
世尊说:大宝菩萨们得大神通,善知一切诸法之门,这些神通和法门,都是真实不虚的,他们志求无上道,不失一念的觉心非常坚固。像这样的菩萨非常之多,遍布充满于这个国家。世尊说:舍利弗!华光如来住寿十二“小劫”,除去他为王子未作佛时的四小劫外,此国人民的寿命是八小劫。“小劫”的算法是以人类寿命从最高时八万四千岁开始,每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时,名一减劫;又从十岁开始,每一百岁增加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时,名一增劫。这一减一增约合人间1679万年,名一小劫。过十二小劫后,华光佛将为一个名为“坚满”的菩萨授记,授记坚满菩萨下一生将得无上正等正觉。并告诉诸多比丘,坚满菩萨将于我之后作佛,名号叫“华足安行佛”、多陀阿伽度(译为如来)、阿罗诃(译为应供)、三藐三佛陀(译为正遍知)。这几种都是表示成佛后的果地名号。坚满菩萨成佛后的国土,与华光佛国土的状况是一样的。

世尊说:舍利弗!华光佛灭度后,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像法住世也是三十二小劫,非常殊胜。世尊讲完这些后,用偈颂重新宣讲以上所说之义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