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画芦台的故居
天津市宁河县芦台镇码头街六十四号,是我的故居。
自从我一九六五年从这里走出后,故居就一直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想起年迈的奶奶、整日辛勤劳作的父母、陪伴我成长的姐姐、弟弟,想起金色的童年、儿时的小伙伴,想起五彩斑斓的青少年时光,都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对故居的深深眷恋。可惜故居随着唐山大地震已不复存在,又没留下一张可怀念它的老照片,这成了我极大的遗憾。
现在我唯一可以做到的是用我的画笔,在记忆的长河中追寻对故居的印痕,把它的容颜艺术地再现出来。今天这个愿望已初步实现了,我的默写画虽画功不精,场景不准,但多少还有点沧桑感。通过画面勾起我对这里曾发生的许多往事的回忆,这种回忆是温馨、甜蜜的,但有时也会是伤感、酸楚的。
我的故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我是姜志彬,现在居住在唐山,1965年毕业于天津市宁河县芦台一中,1970年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锻压专业,并于当年分配到唐山齿轮厂工作,2006年正式退休。
天津市宁河县芦台镇码头街六十四号,是我的故居。
自从我一九六五年从这里走出后,故居就一直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想起年迈的奶奶、整日辛勤劳作的父母、陪伴我成长的姐姐、弟弟,想起金色的童年、儿时的小伙伴,想起五彩斑斓的青少年时光,都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对故居的深深眷恋。可惜故居随着唐山大地震已不复存在,又没留下一张可怀念它的老照片,这成了我极大的遗憾。
现在我唯一可以做到的是用我的画笔,在记忆的长河中追寻对故居的印痕,把它的容颜艺术地再现出来。今天这个愿望已初步实现了,我的默写画虽画功不精,场景不准,但多少还有点沧桑感。通过画面勾起我对这里曾发生的许多往事的回忆,这种回忆是温馨、甜蜜的,但有时也会是伤感、酸楚的。
我的故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我是姜志彬,现在居住在唐山,1965年毕业于天津市宁河县芦台一中,1970年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锻压专业,并于当年分配到唐山齿轮厂工作,2006年正式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