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吧 关注:4,157贴子:22,559

回复:#左传品读#论赵盾弑其君,附翳桑之饿人春秋赵盾弑君,即使没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5.撤退时赵盾说了句:弃人用犬,虽猛何为。左传作者有意无意的提醒大家:赵盾知道前面有刺客到家来过啊。还不警惕,牺牲无畏。 ’ ------ 從語意上看,‘犧牲無畏’蓋應作‘犧牲無謂’。


IP属地:北京21楼2021-03-19 16:34
回复
    ‘ 6.翳桑之饿人,这个典故,过程不说了。民国以前有人认为这个翳桑之饿人是赵盾安排在灵公身边的死士。-这里不做评论。我想说的是:赵盾给了他一顿饭就感恩不尽。灵公给他一个职业养家糊口,说翻脸就反了。’
    《傳》言‘問其名居,不告而退’,趙盾對靈輒已經沒有任何印象了,且靈輒根本就沒有告訴趙盾姓名、居所,趙盾怎麼能找到他?趙宣子安排死士之說,根本就不值一論。
    倒是菲君‘说翻脸就反(翻)’的疑問,蠻有意思。
    以晉靈公無下限的暴虐、無下限的苛責下屬,誰敢為這樣的君長用命?但凡有一絲的人性,也不會為了夷臯的五斗之米良心全爛。若不是晉文墳頭冒煙,明輒二人有與公徒鬭的閒工夫,早就當場誅殺夷臯,也未必不可能。所謂‘士’者,有多種類型的人品。若孟嘗之客穿越,蓋菲君必無此疑矣。


    IP属地:北京22楼2021-03-19 18:34
    收起回复
      ‘而左传有多处君子曰和孔子曰值得怀疑,正是因为有了孔子的评价,赵盾从一个权臣摇身一变成了良臣。
      左传如实记录了赵盾很多不符合良臣品质:
      晋襄公薨,赵盾选嗣君的前后矛盾,不惜对秦国护送队伍主动出击。。。。’
      何謂權臣?
      《十三經注疏》羅列權臣特征:
      1.權臣擅命。
      2.君幼弱,臣秉權,以權臣陵弱君。
      3.權臣亂政。
      4.權臣自下居上。
      《某度百科.權臣》條,從商至清,列歷代權臣。商則伊尹,周則姬旦,與高俅、嚴嵩、魏忠賢等列。也是沒誰了。某度不看也罷,權供參考。下文以《十三經》為主,看一看趙盾是否可以被戴上‘權臣’的帽子。
      文六年公元前六二一年,八月,乙亥,晉襄公卒,靈公少。晉人以難故,欲立長君。趙孟曰:立公子雍。好善而長,先君愛之。且近於秦,秦舊好也。置善則固,事長則順,立愛則孝,結舊則安。有此四德者,難必抒矣。
      賈季則傾鄉於立公子樂,趙盾不得不再次強調了立公子雍的其他優勢。遂使先蔑、士會如秦,逆公子雍。
      晉靈公,晉襄公之子,晉文公之孫。當彼之時,晉靈公只有四歲。四歲的孩子什麼樣?那是說話、走路都未必利索的年紀。
      公子雍,晉文公之子,為官于秦。當彼之時,若論年齡,最低限度也是青少年了。
      以權臣的愛好,是喜歡幼小的國君?還是喜歡年長的國君?這需要很高的智商做出選擇嗎?幼小的國君,難道不是更容易被權臣控制嗎?而史實卻是,趙盾極力推舉已經是青少年的公子雍,成為晉國的國君。難不成趙盾是權臣中的異類有特殊的嗜好?不增加些控制國君的難度,都不配標榜為權臣中的權臣?
      文七年,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晉。穆嬴日抱太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嗣不立,而外求君,將焉寘此?出朝,則抱以適趙氏,頓首於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屬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賜。不才,吾唯子之怨。今君雖終,言猶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與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偪。乃背先蔑而立靈公,以禦秦師。
      雖孤兒寡母,然而,最最重要、最最關鍵的是,晉襄公的三尺之托----夷臯若不才,我地下有知,唯你趙盾是問!立年長的公子雍吧,雖於國有利,卻公然違背了晉襄公的遺願!立幼小的夷臯吧,雖尊從了先君遺願,然於國何利之有!為君難,為臣何易!
      趙盾千難萬難,不得不立夷臯。二千六百多年之後,被人強行扣上了‘權臣’的帽子!趙氏後人何在?三桓嫡長之爭,成季可謂權臣?宣子有知,從棺材里奮力爬出,仰望七月之漫天飛雪,委屈的又大叫了一聲‘我之懷矣!自遺伊憾!’


      IP属地:北京31楼2021-03-22 07:53
      收起回复
        穆嬴,晉襄公夫人,晉靈公生母。
        這是一個很令人感興趣的女性。她居然能夠鬧騰到令晉國滿朝文武大臣毫無辦法而不惜與秦開戰的地步[i]!這是怎樣一位女性?憑什麼如此強勢?會撒潑?這並不是一個圓滿的理由。
        有一種意見認為,穆嬴有楚國的背景。鄙人認為,其實有更據說服力的理由,那就是穆嬴是秦穆公的女兒。
        當然了,此穆贏的穆非秦穆公的穆。謚法解‘中情見貌曰穆’,這是非常符合穆嬴性格的謚。
        秦穆公為晉國國君選秦女,相當的深思熟慮,第一,年齡要足夠的大,人生閱歷就豐富;第二,要強悍[ii]。有這兩條,就足夠制衡晉國國君。重耳被秦穆公擁立為晉國國君之後,懷贏(即文贏)被立為夫人(排名第一)。
        晉文公九年公元前六二八年,晉文公卒,晉襄公即位。此時的秦國,已經強悍到無所顧忌的地步[iii]。這令晉襄公氣不打一處來,故有崤之戰。
        秦穆公痛定思痛,必須要有我們的女人,來制衡晉國國君,才能舒緩東出之憂。穆嬴----晉襄公夫人----就是制衡晉國國君的女性。
        ------------------------------------
        注釋:
        [1]文七年,穆嬴日抱太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嗣不立,而外求君,將焉寘此?出朝,則抱以適趙氏,頓首於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屬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賜。不才,吾唯子之怨。今君雖終,言猶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與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偪。乃背先蔑而立靈公,以禦秦師。
        [1]僖二十三年,秦伯納女五人,懷嬴與焉,奉匜沃盥,既而揮之,怒曰:秦晉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懼,降服而囚。按:匜音夷。
        [1]僖三十三年,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注釋:
        [i]文七年,穆嬴日抱太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嗣不立,而外求君,將焉寘此?出朝,則抱以適趙氏,頓首於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屬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賜。不才,吾唯子之怨。今君雖終,言猶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與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偪。乃背先蔑而立靈公,以禦秦師。
        [ii]僖二十三年,秦伯納女五人,懷嬴與焉,奉匜沃盥,既而揮之,怒曰:秦晉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懼,降服而囚。按:匜音夷。
        [iii]僖三十三年,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IP属地:北京32楼2021-03-22 12:43
        收起回复
          ‘左传如实记录了赵盾很多不符合良臣品质:赵盾为赵氏谋公族。’
          公族、餘子、公行三個官職的設立,是對晉獻公‘無畜羣公子’的撥亂反正。這不是關鍵。關鍵是趙盾為什麼要推薦其同父異母的弟弟趙括為公族大夫。趙盾嚮晉成公推薦趙括的理由是‘君姬氏之愛子也,微君姬氏,則臣狄人也’,這只是事情的表面現象。
          先從趙盾和趙姬的關係說起。趙盾的父親趙衰,追隨重耳流亡在狄的時候,重耳取了季隗。而趙衰則取了叔隗,生了趙盾。重耳成為國君之後,把自己的女兒趙姬,嫁給了趙衰,生了同、括、嬰三子。
          趙姬身為國君之女,下嫁趙衰,不但不驕橫,還特別的謙讓,‘趙姬請逆盾與其母,子餘辭,姬曰:“得寵而忘舊,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請,許之。來,以盾為才,固請於公,以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為內子,而已下之。’
          子以母貴,趙盾不懂?投桃報李,趙盾也不懂?這才是所謂‘趙盾為趙氏謀公族’的內在原因。


          IP属地:北京33楼2021-03-22 20:10
          收起回复
            ‘左传如实记录了赵盾很多不符合良臣品质:河曲之战对赵穿擅自出战的维护,而只处罚了胥甲。’
            在討論趙盾為什麼要維護趙穿之前,先把經傳列出來,說起來方便。
            春秋經魯文公十二年晉靈公六年秦康公六年公元前六一五年,冬,十有二月,戊午,晉人、秦人,戰于河曲。
            左氏傳魯文公十二年晉靈公六年秦康公六年公元前六一五年,秋。秦伯使西乞術來聘。且言將伐晉。秦為令狐之役故,冬,秦伯伐晉,取羈馬。晉人禦之,趙盾將中軍,荀林父佐之。郤缺將上軍,臾駢佐之。欒盾將下軍,胥甲佐之。范無恤御戎。以從秦師于河曲。
            臾駢曰:秦不能久,請深壘固軍以待之。從之。
            秦人欲戰,秦伯謂士會曰:若何而戰?對曰:趙氏新出其屬曰臾駢,必實為此謀,將以老我師也。趙有側室曰穿,晉君之壻也,有寵而弱,不在軍事,好勇而狂,且惡臾駢之佐上軍也。若使輕者肆焉,其可。
            交代一下人物背景,有利於理解人際關係。
            臾駢,趙盾屬大夫,趙盾將其提拔至上軍佐。
            趙穿,趙夙之孫。趙夙,趙衰之父。趙衰,趙盾之父。趙盾、趙穿,堂兄弟的關係。
            趙穿還有一層人際關係----‘晉君之壻’----晉襄公的女婿。晉襄公,晉靈公的父親。趙穿是晉靈公的姐夫。
            從趙穿的角度而言,趙穿更尿趙盾,還是更尿晉靈公?這問題需要很高的智商才能解決嗎?
            從趙盾的角度看,趙盾敢不尿趙穿嗎?這問題也需要很高的智商才能解決嗎?
            趙穿的特點:
            1.‘有寵而弱’。這是什麼意思?誰寵趙穿?晉靈公呀。當然,也許是被晉襄公所寵。‘弱’是什麼意思?弱就是不成年嘛,‘二十而冠’,弱冠就是不到二十歲嘛。趙穿還達不到弱冠的年齡嘛,十六歲?十七歲?十八歲?揔之,年齡不太大。晉靈公多大歲數?晉靈公彼時十來歲嘛,都是小夥伴,一起玩兒的不錯。
            2.‘不在軍事’,在,察也。就是不明軍事、不知軍事的意思。
            3.‘好勇而狂’,勇未必是壞事,但狂就會出問題了。
            4.‘惡臾駢之佐上軍’,惡,厭惡。臾駢是趙盾的下屬且被趙盾所提拔。趙穿卻敢厭惡臾駢。這是什麼意思?這擺明了趙穿並不尿趙盾嘛。不尿上軍佐,不尿上軍將,不尿中軍帥,憑什麼趙穿任誰誰都敢不尿?還不是因為趙穿是晉襄公的女婿、晉靈公的姐夫的緣故。
            這就是趙穿和趙盾之間真實的人際關係。這也就是趙盾為什麼說‘秦獲穿也,獲一卿矣。秦以勝歸,我何以報’的原因。今人這是苛責趙盾為什麼不能做到比肩周公季友啊。


            IP属地:北京35楼2021-03-23 10:29
            收起回复
              20210324处罚胥甲
              ‘左传如实记录了赵盾很多不符合良臣品质:河曲之战对赵穿擅自出战的维护,而只处罚了胥甲。’
              乍一看此話,很容易誤導讀者,令讀者以為趙盾出於私心不處罰趙穿而僅僅處罰胥甲。現在我們討論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處罰的胥甲。
              其一,要分清楚:擅自出戰是一事,貽誤戰機是另外一事。二者不能混合起來放在一起說。
              其二,胥甲是因為貽誤戰機被處罰的嗎?
              趙穿擅自出戰不被處罰,與趙穿是晉靈公寵臣有關[i]。這是第一件事情。
              再看第二件事情,處罰胥甲是因為貽誤戰機嗎?
              先看魯文公十二年傳文:
              秦行人夜戒晉師曰:兩君之士皆未慭也,明日請相見也。臾駢曰:使者目動而言肆,懼我也,將遁矣。薄諸河,必敗之。胥甲、趙穿當軍門,呼曰:死傷未收而弃之,不惠也。不待期而薄人於險,無勇也。乃止。秦師夜遁。復侵晉入瑕。
              戰場戰機稍縱即逝。由於胥甲趙穿的提議,致使秦師從容實施了戰役撤退,導致了‘復侵晉’的後果。
              注意傳文語序!‘胥甲趙穿當軍門’。如果寫成‘趙穿胥甲當軍門’,那麼,趙穿就是主倡者了。因此,由於胥甲是主倡者,而趙穿是從者,用法律詞彙講,就是胥甲是主犯,而趙穿是從犯。在貽誤戰機這個問題上,主倡者胥甲需要負全部責任嗎?[ii]宣元年胥甲的被流放,是由於文十二年貽誤戰機引起的嗎?
              杜預認為‘為宣元年放胥甲傳’。杜預這個說法很有討論的餘地。傳宣元年‘晉人討不用命者,放胥甲父于衞’。注意‘討不用命者’五字!
              什麼叫‘不用命’?不用命就是違抗軍令。
              胥甲趙穿當軍門,提出不能趁機追擊秦軍。這算不算‘不用命’?臾駢只是上軍佐,他提出的追擊秦師,只是建議並不是軍令。胥甲是下軍佐,而趙穿更只是比軍佐職位還要低的將軍。同理,胥甲趙穿所說的話,也不是軍令,而是建議!
              注意:‘師止’,這才是軍令!誰能做最終決策?是趙盾!
              因此,將胥甲的被處罰(流放),歸咎於‘不用命’是值得討論的!至少在文十二年貽誤戰機這件事情上,胥甲不應該負任何責任。
              由於軍事處罰都是很及時的,文十二年至宣元年,有八年的時間間隔。為了一次貽誤戰機而翻舊賬,似乎並不符合軍事賞罰的常規做法。
              那‘不用命’指的是什麼?應該是指從文十二年算起的隨後八年之內,胥甲還有其他的違抗軍令的事情,這才導致胥甲的被流放,即宣元年胥甲被流放,與文十二年貽誤戰機沒有任何關聯。
              -------------------------------------------------
              注釋:
              [i]有寵而弱,文十二年傳文。
              [ii]魯宣公元年,晉放其大夫胥甲父于衞。


              IP属地:北京37楼2021-03-24 14:08
              回复

                20210324為法受惡
                ‘為法受惡’,杜預認為是‘善其為法受屈’;王肅則認為‘為書法受弒君之名’。
                二說皆有可討論的餘地。
                ‘書法’史官記錄言行的原則、規則。沒有這些書法規則,趙盾就能逃避掉弒君之罪了嗎?絕對逃不掉。周朝的《禮》和《法》,廣義上講,可以不用細分。但狹義上講,禮和法是有區別的,所謂‘禮儀三百,威儀三千’是也。威儀三千,首條罪惡就是弒君。
                ‘善其為法受屈’,讚美趙盾由於法的緣故而承受冤屈(委屈、理屈)。杜預提到的‘法’,絕非周《法》,而是‘書法’的‘法’。
                孔子‘為法受惡’的‘法’才是周《法》。為什麼將周《法》的‘法’字打上書名號?這就類似於《憲法》《刑法》《民法》《婚姻法》之類的《法》。
                承擔弒君的罪名,冤枉趙盾了嗎?沒有。所以,司馬遷說‘以天下之大過予之,則受而弗敢辭’。
                ‘書法’是什麼?那不過是空言空文,故趙盾不得誅,是上無天子下無方伯之謂也。
                廣陵王荊有罪,帝以至親悼傷之,詔鯈與羽林監南陽任隗,雜理其獄。事竟,奏請誅荊。引見宣明殿,帝怒曰:「諸卿以我弟故,欲誅之,即我子,卿等敢爾邪!」鯈仰而對曰:「天下高帝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春秋之義,『君親無將,將而誅焉』。是以周公誅弟,季友鴆兄,經傳大之。臣等以荊屬託母弟,陛下留聖心,加惻隱,故敢請耳。如令陛下子,臣等專誅而已。」
                大哉孔子!垂此空文,為後世《法》。


                IP属地:北京41楼2021-03-24 20:20
                回复
                  20210325明輒是二人還是一人
                  提彌明和靈輒,到底是一人還是二人?杜預認為是倆個人,而司馬遷認為是同一個人。
                  司馬遷對?還是杜預對?這如同倆神仙打架,卻讓凡夫俗子作判官會很困難一樣。
                  但我們讀書的第一步,不妨先守一家之說即可。如果讀左傳杜預注,就守杜註。如果讀史記,就守司馬遷的解釋。
                  第二步,再去比較你更喜歡二家中的哪一家。或者說,你感覺哪家說的更有道理。
                  下文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左傳》記事,有一些規律可循,例如以‘初’字開始的敘事,這一定是在補充前面所述事情原委,即前事的起因。以左傳魯宣公二年為例:
                  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盾曰:弃人用犬,雖猛何為。鬬且出。提彌明死之。初,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請以遺之。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寘諸橐以與之。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在《左傳宣二年》這段中,有幾個問題需要討論:
                  1.‘其右’,是趙盾的車右?還是晉靈公的車右?
                  2.人名是‘靈輒’還是單字‘靈’?姓名是‘提彌明’還是‘彌明’?
                  先討論第一個問題。‘既而與為公介’,這句話沒有任何歧義,某某是‘公介’。公即晉靈公。介,甲士,而且不是一般的甲士,是晉靈公貼身的甲士。國君居車或出征,君在車中;戎介車右(執矛戟);御戎車左(首要職責駕車,其次執弓矢)。
                  若此,則車右、戎介,必是一人。前者說明的是位置,後者說明的是職責。
                  現在就好理解‘其右xxx知之’的‘其右’是指誰了:‘其右’是指晉靈公的車右!而絕不是趙盾的車右。
                  對此,有三個理由,不容無視:
                  其一,戎介車右,是車主人無限信任的貼身侍衛。晉靈公要殺趙盾,晉靈公會傻到讓趙盾的車右知悉的那種程度?
                  其二,是趙盾的車右熟悉晉靈公?還是晉靈公的車右熟悉晉靈公?當然是晉靈公的車右熟悉晉靈公了!所以,刺殺趙盾的部署,晉靈公的貼身侍衛才能知道。
                  其三,臣赴君宴,居然還敢帶著自己的貼身侍衛去?你這是什麼意思?!趙盾再牛X再權臣,到了‘劍履上殿’的地步了嗎?!絕對沒有!!!何況還膽敢帶著貼身衛士?!就憑這一條,就可以直接誅殺趙盾!所以,絕對沒有任何的可能是趙盾的車右!
                  再來討論第二個問題。如果第一個問題的解決成立,第二個問題就好理解了。‘靈輒’不是人名,‘靈’才是人名。即‘提彌明’,姓‘彌’,單名‘明’。‘明搏而殺之’是其徵。提音是(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錯別字),則‘其右提彌明知之’的意思是:晉靈公的車右是彌明,知道了晉靈公將殺趙盾的部署。‘古人名字字義相聯’,即名和字的意思是相連接的。例如唐王維,字摩詰。就是取自‘維摩詰’之意。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就不再贅舉了。彌明,字靈。輒,即也。‘見靈輒餓,問其病’就是‘見靈即餓,問其病’嘛。
                  討論到這里,如果都認同的話,那麼,從現在起,來看一看司馬遷說的,就好理解了:
                  《史記.晉世家》:十四年,靈公壯,侈,厚斂以彫牆。從臺上彈人,觀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靈公怒,殺宰夫,使婦人持其屍出弃之,過朝。趙盾、隨會前數諫,不聽;已又見死人手,二人前諫。隨會先諫,不聽。靈公患之,使鉏麑刺趙盾。盾閨門開,居處節,鉏麑退,歎曰:「殺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觸樹而死。初,盾常田首山,見桑下有餓人。餓人,示眯明也。盾與之食,食其半。問其故,曰:「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願遺母。」盾義之,益與之飯肉。已而為晉宰夫,趙盾弗復知也。九月,晉靈公飲趙盾酒,伏甲將攻盾。公宰示眯明知之,恐盾醉不能起,而進曰:「君賜臣,觴三行可以罷。」欲以去趙盾,令先,毋及難。盾既去,靈公伏士未會,先縱齧狗名敖。明為盾搏殺狗。盾曰:「弃人用狗,雖猛何為。」然不知明之為陰德也。已而靈公縱伏士出逐趙盾,示眯明反擊靈公之伏士,伏士不能進,而竟脫盾。盾問其故,曰:「我桑下餓人。」問其名,弗告。明亦因亡去。


                  IP属地:北京43楼2021-03-25 08:27
                  回复
                    20210335御戎和御的區別
                    ‘趙盾將中軍,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軍。先蔑將下軍,先都佐之。步招御戎,戎津為右’,杜注、孔疏皆說‘步招’和‘戎津’是先蔑的御者和車右。
                    現在,我們討論一下,步招和戎津二人,到底是在先蔑的戰車上,還是在趙盾的戰車上。
                    搞清楚‘御戎’是怎麼回事兒,就可以搞清楚‘步招和戎津到底是在先蔑的戰車上,還是在趙盾的戰車上’這個問題。
                    御戎的職責和位置。御,御者(駕車者),戎,防禦,執弓矢。御戎的第一職責是駕車,其次是執弓矢防禦。御戎在車上的位置,居於左側。只有國君或三軍之元帥,才有這樣的配置,即君帥居中,御戎在左,戎介在右(執矛戟)。而左右軍(上下軍)的將以及一般將領和士,居左,御居中,車右執矛戟。
                    所以,御戎和御是有本質區別的!如果能夠理解二者本質的區別,則‘步招御戎,戎津為右’說的絕不是先蔑車上的人,而只能是趙盾車上的人。即‘步招’是中軍帥趙盾車上的御者(駕車者)兼防禦者(執弓矢),在車的左側。‘戎津’(津,人名)在車右(執矛戟)。而趙盾在車中。
                    關於‘御戎’的詞例,《左傳》頗多。請自行檢索研讀。
                    附《左傳.魯文公七年》:
                    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晉曰:文公之入也無衞,故有呂郤之難。乃多與之徒衞。
                    穆嬴日抱太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嗣不立,而外求君,將焉寘此?出朝則抱以適趙氏,頓首於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屬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賜。不才,吾唯子之怨。今君雖終,言猶在耳而弃之,若何?
                    宣子與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偪,乃背先蔑而立靈公,以禦秦師,箕鄭居守。
                    趙盾將中軍,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軍。先蔑將下軍,先都佐之。步招御戎,戎津為右。
                    及堇陰,宣子曰:我若受秦,秦則賓也。不受,寇也。既不受矣,而復緩師,秦將生心。先人有奪人之心,軍之善謀也。逐寇如追逃,軍之善政也。訓卒利兵,秣馬蓐食,潛師夜起。戊子,敗秦師于令狐,至于刳首。己丑,先蔑奔秦,士會從之。
                    先蔑之使也,荀林父止之曰:夫人大子猶在,而外求君,此必不行。子以疾辭,若何?不然,將及。攝卿以往,可也,何必子?同官為寮。吾嘗同寮,敢不盡心乎?弗聽。為賦板之三章,又弗聽。
                    及亡,荀伯盡送其帑,及其器用財賄於秦曰:為同寮故也。
                    士會在秦三年,不見士伯。其人曰:能亡人於國,不能見於此。焉用之?士季曰:吾與之同罪,非義之也。將何見焉?及歸,遂不見。


                    IP属地:北京44楼2021-03-25 09:25
                    回复
                      20210325公宰
                      《周禮天官》有大宰職。大夫曰家。家臣之長曰宰。那諸侯一定也有宰,即《史記.晉世家》提到的‘公宰’。司馬遷認為公宰的姓名是‘ 示眯明 ’,自始至終,都是用的‘明’,沒有提到《左傳》‘桑下餓人’中的‘靈’(或‘靈輒’)。
                      司馬遷讀過《左傳》。這個結論,現代研究者已經很仔細的論證過了。
                      為什麼司馬遷不提‘靈’或‘靈輒’吶?


                      IP属地:北京46楼2021-03-25 11:34
                      回复
                        20210405為什麼不在一開始的時候立晉靈公
                        魯文公六年:八月,乙亥,晉襄公卒。靈公少,晉人以難故,欲立長君,趙孟曰:立公子雍,好善而長,先君愛之。且近於秦,秦舊好也。置善則固,事長則順。立愛則孝,結舊則安。為難故,故欲立長君。有此四德者,難必抒矣。
                        ‘晉人以難故,欲立長君’,這句話非常關鍵!不可忽視!何難?驪姬之難[i]。所以,趙盾才反復陳說立公子雍的好處[ii]。
                        辰嬴為什麼賎?懷嬴(文嬴)是晉文公夫人(正夫人),而辰嬴是媵(懷嬴嫁給晉懷公的時候,辰嬴就是媵),而且不是秦穆公嫡女(秦穆公妾所生),故在九人中,排於最後。
                        懷嬴的丈夫跑回晉國之後,秦穆公只有這一位嫡女懷嬴,秦穆公只能將其再嫁給重耳。辰嬴作為懷嬴同父異母的妹妹,也就順便繼續做重耳的媵了。
                        在討論立長還是立嫡的時候,就已經有大臣看出來,立公子雍遲早會出問題[iii]。
                        果然,穆嬴日抱太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嗣不立,而外求君,將焉寘此?出朝,則抱以適趙氏,頓首於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屬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賜。不才,吾唯子之怨。今君雖終,言猶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與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偪。乃背先蔑而立靈公。以禦秦師。
                        為什麼大臣們畏忌穆嬴?因為穆嬴祭出的是周禮!周制立嫡[iv]!敢不畏忌?司馬遷所謂‘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是也。這麼一弄,什麼立長立賢之類,與立嫡相比,全都是浮雲。
                        如果趙盾果真是今人所謂的權臣,早就逆勢而上義無反顧地立公子雍了!
                        ----------------------------------------
                        注釋:
                        [i]驪姬之亂:太子申生自殺,重耳、夷吾流亡。奚齊、卓子被殺。
                        [ii]左傳文六年:賈季曰:不如立公子樂。辰嬴嬖於二君,立其子,民必安之。趙孟曰:辰嬴賤,班在九人,其子何震之有?且為二嬖,淫也。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國,辟也。母淫子辟,無威。陳小而遠,無援。將何安焉?杜祁以君故,讓偪姞而上之。以狄故,讓季隗而已次之。故班在四。先君是以愛其子,而仕諸秦,為亞卿焉。秦大而近,足以為援。母義子愛,足以威民。立之,不亦可乎?使先蔑士會如秦,逆公子雍。賈季亦使召公子樂于陳。趙孟使殺諸郫。
                        [iii]左傳文七年:先蔑之使也,荀林父止之曰:夫人大子猶在,而外求君,此必不行。子以疾辭,若何?不然,將及。攝卿以往,可也,何必子?
                        [iv]家語:公儀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檀弓謂子服伯子曰:何居,我未之前聞也。子服伯子曰:仲子亦猶行古人之道。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孫腯,立其弟衍。子游以問諸孔子,子曰:否,周制立孫。


                        IP属地:北京47楼2021-04-05 21:12
                        收起回复
                          回复 825705795 :‘ 立成王之时有管蔡之乱,周公拥护成王,纷争止息。 ’ ----- 你揔是將因果弄顛倒了。管蔡疑周公,因此才作亂的。管蔡作亂怎麼能和周公擁護成王扯上關係!


                          IP属地:北京48楼2021-04-06 10:04
                          收起回复
                            邹建良-赵北燕: 回复 rootsman :从赵盾的这一波操作,看不到他作为良臣或忠臣的品质,不奉君命,蔑死襄公而寡太子,岂可谓忠?他自己说立公子雍可以结好秦国,最后又是他亲手对秦国的护卫部队下手,如此反复无信,岂可谓良? ------ 韓獻子說趙盾是忠臣,孔子說趙盾是良臣。你說趙盾既不忠也不良。你說是你說的對還是他們說的對?


                            IP属地:北京49楼2021-04-06 10:27
                            收起回复
                              《左传易读》:董狐言“亡不越境”,谓其躲避也;“反不讨贼”,谓其主使也。明此弑君为出自宣子意矣,此铁笔定案;乃《左氏》复诬引孔子之言为宣子开脱,岂不反为宣子所欺哉?至谓“越境乃免”,更属无理之谈,岂贼臣使人行事而己逃之境外便可免罪耶?吕东莱谓此非孔子之言,信哉!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0楼2021-04-06 11: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