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洋务运动开始,中国逐渐创办发展起近代工业,其发展历程虽屡经曲折,但量的积累还是不断加增。辛亥革命以后,从南京临时政府到北洋政府,都颁布或修订过许多推动近代工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称为是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也有了一个相对快速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基本上采取了自由资本主义的模式,即以民营企业为主体,除交通、邮电业外,政府几乎极少直接参与企业创办和经营活动,军阀、官僚的企业经营活动大多也都是以私人名义进行的。
中国国民党在推翻北洋政权、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以后,经济上标榜以实现孙中山民生主义遗教为职志,以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为其经济纲领。然而直到全面抗战爆发之时,中国总体而言仍然还是一个农业国家,近代工业的数量与规模、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极低,轻重工业比例很不合理,区域分布更是呈现集中于沿海沿江的畸形状态。在一场全面的民族战争来临之时,中国近代工业种种落后的窘况被暴露得一览无余。
战前中国工业的规模与特点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以现代化工业为基础的,然而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战场,在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这场抗日战争中,尚处于前工业化时代的中国,不论是在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与工业化了对手——的日本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工业化程度非常低,总体而言仍然还是一个农业国家,近代工业的数量与规模、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极低,轻重工业比例很不合理,区域分布更是呈现集中于沿海沿江的畸形状态。据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受国防设计委员会委托于1933年对中国工业的普查统计,全国工厂仅2435家(包括未调查地区在内不超过3000家),资本额406872634元,工人493257人,产品总值1113974413.02元。特别是受世界经济危机冲击,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民营工业发展处于停滞和衰退的状态。1932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88亿元,1933年为242亿元,1934年为213亿元,1935年开始略有回升,为237亿元。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恰逢空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欧美日各国竞相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转嫁危机,中国国际经济环境出现重大变化。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对华侵略步步升级,南京政府也不得不进行必要的应对,如发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设立资源委员会,发展国营工矿业等,以提

中国国民党在推翻北洋政权、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以后,经济上标榜以实现孙中山民生主义遗教为职志,以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为其经济纲领。然而直到全面抗战爆发之时,中国总体而言仍然还是一个农业国家,近代工业的数量与规模、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极低,轻重工业比例很不合理,区域分布更是呈现集中于沿海沿江的畸形状态。在一场全面的民族战争来临之时,中国近代工业种种落后的窘况被暴露得一览无余。
战前中国工业的规模与特点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以现代化工业为基础的,然而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战场,在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这场抗日战争中,尚处于前工业化时代的中国,不论是在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与工业化了对手——的日本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工业化程度非常低,总体而言仍然还是一个农业国家,近代工业的数量与规模、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极低,轻重工业比例很不合理,区域分布更是呈现集中于沿海沿江的畸形状态。据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受国防设计委员会委托于1933年对中国工业的普查统计,全国工厂仅2435家(包括未调查地区在内不超过3000家),资本额406872634元,工人493257人,产品总值1113974413.02元。特别是受世界经济危机冲击,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民营工业发展处于停滞和衰退的状态。1932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88亿元,1933年为242亿元,1934年为213亿元,1935年开始略有回升,为237亿元。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恰逢空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欧美日各国竞相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转嫁危机,中国国际经济环境出现重大变化。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对华侵略步步升级,南京政府也不得不进行必要的应对,如发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设立资源委员会,发展国营工矿业等,以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