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汉字的起源】
说法一:结绳说
在文字产生之前,古人们靠结绳记事、认事,此举起到了帮助人们记忆的作用。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汉代郑玄注:「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庄子·胠箧》篇云:「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
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
又如《周易正义》引《虞郑九家义》: 「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
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东汉以后,不少人把汉字起源附会于结绳 。
说法二:八卦说
关于八卦的起源说法并不统一,有摹象说、星象说、数说和杨雄的「亥」为物之源说等等。
《周易·系辞》云:「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
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段话
提到八卦源自庖牺氏对自然客观世界的摹象,这与「依类象形」而作的汉字的起源是相似的。
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
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把八卦和书契(文字)的作用相提并论,
把汉字的起源与八卦联系起来 。
说法三:仓颉造字说
相传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 。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
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联共享的
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仓颉造字说」在战国
时即已流行。《吕氏春秋·君守》说:「仓颉作书,后稷作稼。」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更加
盛行。汉许慎《说文解字序》:「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
造书契。」和「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
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
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说法四: 刻契说
刻契是古人在结绳记事后又一种帮助记忆的实物记事法,多作契约用,比结绳记事进步多了。
「契」就是在木条上或竹条上刻上刻痕。《释名·释书契》:「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周易·系辞》郑玄注:「书之于木,刻其侧为契,各持其一,后以相符合。」郑玄又在《周礼·质人》
注里说:「书契,取予市物之券也。其券之象书两札,刻其侧。」《列子·说符篇》:「宋人有
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所说的「齿」即是质契上所刻的齿痕。这种刻契
具有记事记数的作用,可以作为契约的凭证,也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刻契的一些符号与某些汉字
形体相似。如「一、二、三、亖、𠄡」与汉字数字「一、二、三、四、五」的古文字别无二致 。
宋末元初戴侗提出「书始于契,契以记数」而「各如其数」,认为「刻识其数」的契刻是原始文
字的一个源头。
说法五 刻划说
郭沫若先生立足于半坡陶符与殷商甲骨文的比较考察,认为早期的文字可以从结构上分为「刻划」
和「图画」两大系统,「刻划系统是结绳、契木的演进,为数不多,这一系统应该在图形系统之前」。
从半坡发现的刻划符号来看,有的是数字,有的是单字。许多现代学者认为它已有固定的音形义,
当为汉字之源头 。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土在河南舞阳贾湖遗
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
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
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
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
复杂。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考古工
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
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仰
韶文化遗址的陶器外壁,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们整齐规划,并有一定规律性,具备
简单文字的特征,可能是我国文字的萌芽 。
说法六:图画说
关于汉字的起源历史上曾盛行「河图洛书说」。《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竹书纪年》指出:「黄帝轩辕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沈约注:「龙图出河,
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 《河图·玉版》:「仓颉为帝,南巡狩,发阳虚之山,临于元扈
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部分近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
土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汉字主要起源于记事的象形性图画,象形字是汉字
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沈兼士先生在1927年提出了汉字起源于记事的图画这一观点,认为在
古汉字之前还有一个「文字画」的起源阶段。沈兼士《从古器款识上推导六书以前之文字画》:「盖
于六书文字时期以前,应尚有一阶段,为六书文字之导源,今姑定名为‘文字画时期」”。文字画是向
文字进化的记事性图画,具有亦画亦字的特点,初步具备了文字记录信息的可识性功能。关于记事图
画与记词文字的联系与区别,沈兼士先生讲得尤为精辟:「文字画为摹写事物之图象,而非代表言语
之符号,虽为象形字之母型,而不得径目为六书象形指事之文。」在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遗
址晚期和良渚文化遗址的陶器上,发现有更整齐规则的图形刻划,是早期的图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