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胖虎问地下环境有没有影响,KAFE.HU说hiphop源于街头,却在中国街头消失的担忧。
其实,这与我们接受这个文化时的社会发展程度相关,我们不难理解过去黑人文化充斥街头时科技的贫瘠,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就是从新媒体时代开始大面积接受这种文化,我们的现代社会不能接受街头随处可见没有规划的涂鸦,为了兄弟街头火拼的意气用事。但是不代表我们不能接受这种文化,我们不能理解原始街头文化的美。所以,在我看来我们应该吸收更适合我们的那一部分,hiphop能够流行和成为一种主流,并不是因为他的街头,而是源于他的不服输的态度和精神。他们玩的这些忠义元素我们玩了几千年,他们面对的困难我们也都差不多,我们拥有他们没有的科技优势,我们全民的生活已经线上化,对于他们而言就如同赛博朋克般梦幻。我们并不需要帮派,并不需要炫耀钻石,车子,票子,那些垃圾元素,我们吸收优秀的部分创新让这种文化再回流到欧洲这才是我们作为音乐人,应该有的格局。
2.不是圈子里的人涌入说唱,他们很多并不了解说唱文化却打着说唱的标签,对说唱有影响。
一个有活力的行业,人们一定会想要融进去的,这本身证明了这个行业是具有价值。虽然,他们看似使得说唱文化有损失,实际上如果我们正统的说唱足够优秀,他们无非是再给真正的说唱吸引流量。人们可以透过他们看到说唱从而去了解真正的说唱。如果我们没有他们的接受程度高,我们也可以去参考他们优秀的点,相互影响是一个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样,我们应该引领和带动这个文化,尽快设置这个文化的规则核门槛,设定一个职业hiphop与玩家的划分点,设定一个玩家与小白的划分点,并一步一步带动他们走进来。也可以理解为,建立我们自己的说唱文化。
3.说唱态度的表达。
我认为无论地上还是地下,我们人生中每一个人只要具有我们设定的新的价值观和态度,我们就应该认同他作品的价值。这需要我们所有rapper共同去设定和维护一样一个全新生态环境。
创造环境多重要?
国内最早接触说唱的至今也有几十年了,但是至今大众对这个艺术始终不理解,这源于我们的文化和政治因素。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说的每一个字,走的每一步,每一个思维想法,都是别人给你的。我们所传承下来的文化就不是以向欧美,奢靡,暴力,堕落为核心创作的市场。但hiphop就是真的是必须这样的吗?嘻哈精神如果就是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追随,在世界占有如此大的市场。
我理解的他内核不是奢靡而是成王败寇,是成功的决心。不是暴力,是斗志,是勇敢,是担当,是义气。不是堕落是嘲讽,是反抗,就算你不理解我,压制我,鄙视我,你也无法控制我,我说我想说的,做我想做的,玩我想玩的,你的不理解,你的压制,你的鄙视,一文不值。
在我心里hiphop精神是正向的,但是当今hiphop已经被美国政治和资本玩坏了早已经变了味道。他们为了制约黑人群体,通过资本和文化渗透去腐蚀hiphop文化,让这种文化变得暴力,成瘾,暴富。诱导他们偏离积极的方向。(美国所有灰色的收入主要是针对黑人,都是为了他们吸血。从他们最推崇的文化开始渗透,用资本引导他们创造成瘾性的驱动价值观,始终占据底层,来稳固白人对阶层的控制权。)但本身的精神不是这样的。
所以,嘻哈精神并不是不能被我们所认同,我们的正能量,也不代表就不hiphop,虽然它不像国外MV,歌词中表现的那么有冲击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但不代表它不hiphop,他的发挥受到了限制,恰恰相反我们限制了它低级的表现,不让垃圾的价值观误导青少年。我们可以打造出一个符合嘻哈精神的环境并陪伴越来越多的新加入同路人有所作为,让国内的hiphop市场,伴随着听众品味一点一点的提升,产生良性竞争,最后有所作为。
4.如何让hiphop成为主流。
后面的这一部分讨论其实就是“如何使hiphop成为主流”的问题。
首先,我们当前已经通过《中国新说唱》让全国绝大部分中青年认识到有这样一个音乐正在出现,青少年正在向着这个文化靠近。更多的综艺的出现使说唱艺术有了一个竞争环境,这是积极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我们的水平差距,优质作品的匮乏。吴亦凡所说的流量其实对于当前并不是好的选择,我们当下最大的机遇就是,顶层歌手的缺失,给我们带来的空间。
周杰伦离开流行音乐,使得邓紫棋,李荣浩,优质歌手的崛起但市场仍然缺乏能够支撑乐坛的实力音乐人的出现。我们以为泛圈化的小圈层音乐成为主流,这实际只是资本逐利造成的一个假象。真实的情况是没有人再能够既拿得出扣人心弦的旋律和歌词又能够发行占有热搜的能力。所以我们看到,人们不愿做好音乐坚持本分,而是靠知名度来博眼球为资本逐利,参考回流老歌手。市场有着强大的需求没人愿意去做才是当前最大的问题。
对于出口转内销的策略这种都是资本式的快速消费行业的形式,如果真要玩流量那就找一群老外听国内说唱给出好评,放到油管/B站和抖音,这样更容易。没有什么比亲眼看到老外都夸赞我们rapper牛X更让人舒服的了。但是,这不是一个文化开拓者该有的野心和姿态。我们应该真真正正的用作品走出去,真真正正的玩出他们没有的玩法,他们的节奏,让他们佩服我们让他们玩我们玩出来节奏。
另一方面,我们要对国内的推广进行大众化的认同,我们主流的受众是18-30岁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共鸣,他们喜欢的节奏。他们是当下网络环境中最有话语权的人,他们也是能把优秀作品带上神坛的人,能够走进他们内心,广泛传播并能够经得住时间沉淀的好作品,才能让说唱这个国内新生艺术占有一席之地,迎来青少年的遍地开花。
青少年会跟随前辈的步伐经历同样的喜怒哀乐,参考前辈的喜好更方便的了解世界,能够经得住时间的沉淀让一代又一代人感同身受的作品,就是行业封神的年代。
这才是我们作为开拓者或者推广者,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做方面这样的快餐的方向。
其实,这与我们接受这个文化时的社会发展程度相关,我们不难理解过去黑人文化充斥街头时科技的贫瘠,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就是从新媒体时代开始大面积接受这种文化,我们的现代社会不能接受街头随处可见没有规划的涂鸦,为了兄弟街头火拼的意气用事。但是不代表我们不能接受这种文化,我们不能理解原始街头文化的美。所以,在我看来我们应该吸收更适合我们的那一部分,hiphop能够流行和成为一种主流,并不是因为他的街头,而是源于他的不服输的态度和精神。他们玩的这些忠义元素我们玩了几千年,他们面对的困难我们也都差不多,我们拥有他们没有的科技优势,我们全民的生活已经线上化,对于他们而言就如同赛博朋克般梦幻。我们并不需要帮派,并不需要炫耀钻石,车子,票子,那些垃圾元素,我们吸收优秀的部分创新让这种文化再回流到欧洲这才是我们作为音乐人,应该有的格局。
2.不是圈子里的人涌入说唱,他们很多并不了解说唱文化却打着说唱的标签,对说唱有影响。
一个有活力的行业,人们一定会想要融进去的,这本身证明了这个行业是具有价值。虽然,他们看似使得说唱文化有损失,实际上如果我们正统的说唱足够优秀,他们无非是再给真正的说唱吸引流量。人们可以透过他们看到说唱从而去了解真正的说唱。如果我们没有他们的接受程度高,我们也可以去参考他们优秀的点,相互影响是一个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样,我们应该引领和带动这个文化,尽快设置这个文化的规则核门槛,设定一个职业hiphop与玩家的划分点,设定一个玩家与小白的划分点,并一步一步带动他们走进来。也可以理解为,建立我们自己的说唱文化。
3.说唱态度的表达。
我认为无论地上还是地下,我们人生中每一个人只要具有我们设定的新的价值观和态度,我们就应该认同他作品的价值。这需要我们所有rapper共同去设定和维护一样一个全新生态环境。
创造环境多重要?
国内最早接触说唱的至今也有几十年了,但是至今大众对这个艺术始终不理解,这源于我们的文化和政治因素。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说的每一个字,走的每一步,每一个思维想法,都是别人给你的。我们所传承下来的文化就不是以向欧美,奢靡,暴力,堕落为核心创作的市场。但hiphop就是真的是必须这样的吗?嘻哈精神如果就是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追随,在世界占有如此大的市场。
我理解的他内核不是奢靡而是成王败寇,是成功的决心。不是暴力,是斗志,是勇敢,是担当,是义气。不是堕落是嘲讽,是反抗,就算你不理解我,压制我,鄙视我,你也无法控制我,我说我想说的,做我想做的,玩我想玩的,你的不理解,你的压制,你的鄙视,一文不值。
在我心里hiphop精神是正向的,但是当今hiphop已经被美国政治和资本玩坏了早已经变了味道。他们为了制约黑人群体,通过资本和文化渗透去腐蚀hiphop文化,让这种文化变得暴力,成瘾,暴富。诱导他们偏离积极的方向。(美国所有灰色的收入主要是针对黑人,都是为了他们吸血。从他们最推崇的文化开始渗透,用资本引导他们创造成瘾性的驱动价值观,始终占据底层,来稳固白人对阶层的控制权。)但本身的精神不是这样的。
所以,嘻哈精神并不是不能被我们所认同,我们的正能量,也不代表就不hiphop,虽然它不像国外MV,歌词中表现的那么有冲击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但不代表它不hiphop,他的发挥受到了限制,恰恰相反我们限制了它低级的表现,不让垃圾的价值观误导青少年。我们可以打造出一个符合嘻哈精神的环境并陪伴越来越多的新加入同路人有所作为,让国内的hiphop市场,伴随着听众品味一点一点的提升,产生良性竞争,最后有所作为。
4.如何让hiphop成为主流。
后面的这一部分讨论其实就是“如何使hiphop成为主流”的问题。
首先,我们当前已经通过《中国新说唱》让全国绝大部分中青年认识到有这样一个音乐正在出现,青少年正在向着这个文化靠近。更多的综艺的出现使说唱艺术有了一个竞争环境,这是积极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我们的水平差距,优质作品的匮乏。吴亦凡所说的流量其实对于当前并不是好的选择,我们当下最大的机遇就是,顶层歌手的缺失,给我们带来的空间。
周杰伦离开流行音乐,使得邓紫棋,李荣浩,优质歌手的崛起但市场仍然缺乏能够支撑乐坛的实力音乐人的出现。我们以为泛圈化的小圈层音乐成为主流,这实际只是资本逐利造成的一个假象。真实的情况是没有人再能够既拿得出扣人心弦的旋律和歌词又能够发行占有热搜的能力。所以我们看到,人们不愿做好音乐坚持本分,而是靠知名度来博眼球为资本逐利,参考回流老歌手。市场有着强大的需求没人愿意去做才是当前最大的问题。
对于出口转内销的策略这种都是资本式的快速消费行业的形式,如果真要玩流量那就找一群老外听国内说唱给出好评,放到油管/B站和抖音,这样更容易。没有什么比亲眼看到老外都夸赞我们rapper牛X更让人舒服的了。但是,这不是一个文化开拓者该有的野心和姿态。我们应该真真正正的用作品走出去,真真正正的玩出他们没有的玩法,他们的节奏,让他们佩服我们让他们玩我们玩出来节奏。
另一方面,我们要对国内的推广进行大众化的认同,我们主流的受众是18-30岁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共鸣,他们喜欢的节奏。他们是当下网络环境中最有话语权的人,他们也是能把优秀作品带上神坛的人,能够走进他们内心,广泛传播并能够经得住时间沉淀的好作品,才能让说唱这个国内新生艺术占有一席之地,迎来青少年的遍地开花。
青少年会跟随前辈的步伐经历同样的喜怒哀乐,参考前辈的喜好更方便的了解世界,能够经得住时间的沉淀让一代又一代人感同身受的作品,就是行业封神的年代。
这才是我们作为开拓者或者推广者,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做方面这样的快餐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