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山东的经济高速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地区之一,是与广东竞争排头兵的主要对手,使广东空前压力倍增。山东真的发展那么好吗?其真有能力挑战广东排头兵地位吗?下面从广东和山东的主要经济指标作一比较,探询各自发展的优劣所在。
城市规模对比
广东:简称“粤”,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陆地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共设21个地级市,2005年末常住人口9248万人。
山东:简称“鲁”,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陆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共设17个地级市,2005年末常住人口9142万人。
三次产业对比
2005年,广东的GDP总量为21701亿元,居全国首位,山东为18468亿元,紧跟广东之后,居第二位;广东、山东的增速分别为:12.5%、增长15.2%。可看出广东的GDP总量占优势,高出山东3233亿元,而增速明显慢于山东2.7个百分点,如按2005年各自的增速计算,山东追赶上广东则需7年时间。
从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看,广东6.3:49.5:44.2,山东10.4:57.5:32.1。两市的三次产业结构都呈三、二、一分布,而广东的经济结构较为合理,二、三产业并驾齐驱,协调发展;山东是有名的农业大省,不仅是中国重要的棉花、花生、蔬菜生产地,又是著名的水果之乡,主要生产高品质的苹果、梨、桃、杏、枣等,产量居全国第一,因此其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达10.4个百分点。同时,山东的工业发展迅猛,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纺织、食品等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主打原煤、塑料制品、摩托车、家用电冰箱、房间空气调节器、电子计算机、彩色电视机等工业产品,铸就出了海尔、海信、澳克玛、小鸭、浪潮、轻骑等驰名中外的品牌。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首超广东,居全国首位,工业的高速发展驱使山东的第二产业比重大幅提升至57.5%,占据半壁江山,但与之相配套发展的第三产业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提升,比重仅为32.1%,低于二产25.4个百分点,并且落后于广东12.1个百分点。
从三产的增速看,广东3.2%、15%、10.8%,山东4.7%、17.9%、14.5%,可看出山东的三次产业发展势头都好于广东,三产增速依次快于广东1.5个、2.9个、3.7个百分点。
分城市看,广东各城市发展在均衡性上显著差于山东。从城市实现平均经济总量看,2005年广东21个地级市平均实现GDP1033亿元,山东17个市地级市平均实现GDP1086亿元,广东少于山东53亿元;从城市经济总量的落差看,广东GDP总量最大的广州与最小的河源,两者GDP总量之比为25.6:1,相应地,山东的青岛与莱芜之比为:10.5:1,广东城市间GDP总量差距明显大于山东。同时广东有4个城市的GDP总量突破1000亿元,占城市总数的19%,山东则有9个城市,比广东多5个,并占城市总数的53%,比重多于广东34个百分点;从城市的GDP增速看,广东的清远增长最快,增速为23.3%,最慢的梅州增长7.8%,两者落差15.5个百分点,同时,山东的增长最快的莱芜(17.6%)与增长最慢的济南(15.6%),两者的落差仅为2个百分点,广东的落差大于山东13.5个百分点。
“三驾马车”对比
——投资方面:2005年,山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41.5亿元,成为全国首个投资总量突破1万亿的省份,投资额比第三位的广东(6957.4亿元)多3584.1亿元,多出广东51.5%;从增速看,山东增长38.2%,快于广东21.9个百分点,无论是投资总量还是投资增速,山东都占据绝对优势,为其后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投资已经成为山东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引擎器。
2005年,广东的三产投资结构为:0.4:41.4:58.2,山东为:2.9:63.1:34.0,这两省的三产投资结构与三产增加值结构基本相符,显示投资在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不可低估作用;从山东的投资结构看,其第二产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预计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在全国保持霸主地位;从三产的投资增速看,广东为:-15.6%、32.4%、8.5%,山东为:23.5%、45.4%:29.6%,可见山东三产投资的发展后劲都较足。
城市规模对比
广东:简称“粤”,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陆地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共设21个地级市,2005年末常住人口9248万人。
山东:简称“鲁”,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陆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共设17个地级市,2005年末常住人口9142万人。
三次产业对比
2005年,广东的GDP总量为21701亿元,居全国首位,山东为18468亿元,紧跟广东之后,居第二位;广东、山东的增速分别为:12.5%、增长15.2%。可看出广东的GDP总量占优势,高出山东3233亿元,而增速明显慢于山东2.7个百分点,如按2005年各自的增速计算,山东追赶上广东则需7年时间。
从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看,广东6.3:49.5:44.2,山东10.4:57.5:32.1。两市的三次产业结构都呈三、二、一分布,而广东的经济结构较为合理,二、三产业并驾齐驱,协调发展;山东是有名的农业大省,不仅是中国重要的棉花、花生、蔬菜生产地,又是著名的水果之乡,主要生产高品质的苹果、梨、桃、杏、枣等,产量居全国第一,因此其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达10.4个百分点。同时,山东的工业发展迅猛,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纺织、食品等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主打原煤、塑料制品、摩托车、家用电冰箱、房间空气调节器、电子计算机、彩色电视机等工业产品,铸就出了海尔、海信、澳克玛、小鸭、浪潮、轻骑等驰名中外的品牌。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首超广东,居全国首位,工业的高速发展驱使山东的第二产业比重大幅提升至57.5%,占据半壁江山,但与之相配套发展的第三产业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提升,比重仅为32.1%,低于二产25.4个百分点,并且落后于广东12.1个百分点。
从三产的增速看,广东3.2%、15%、10.8%,山东4.7%、17.9%、14.5%,可看出山东的三次产业发展势头都好于广东,三产增速依次快于广东1.5个、2.9个、3.7个百分点。
分城市看,广东各城市发展在均衡性上显著差于山东。从城市实现平均经济总量看,2005年广东21个地级市平均实现GDP1033亿元,山东17个市地级市平均实现GDP1086亿元,广东少于山东53亿元;从城市经济总量的落差看,广东GDP总量最大的广州与最小的河源,两者GDP总量之比为25.6:1,相应地,山东的青岛与莱芜之比为:10.5:1,广东城市间GDP总量差距明显大于山东。同时广东有4个城市的GDP总量突破1000亿元,占城市总数的19%,山东则有9个城市,比广东多5个,并占城市总数的53%,比重多于广东34个百分点;从城市的GDP增速看,广东的清远增长最快,增速为23.3%,最慢的梅州增长7.8%,两者落差15.5个百分点,同时,山东的增长最快的莱芜(17.6%)与增长最慢的济南(15.6%),两者的落差仅为2个百分点,广东的落差大于山东13.5个百分点。
“三驾马车”对比
——投资方面:2005年,山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41.5亿元,成为全国首个投资总量突破1万亿的省份,投资额比第三位的广东(6957.4亿元)多3584.1亿元,多出广东51.5%;从增速看,山东增长38.2%,快于广东21.9个百分点,无论是投资总量还是投资增速,山东都占据绝对优势,为其后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投资已经成为山东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引擎器。
2005年,广东的三产投资结构为:0.4:41.4:58.2,山东为:2.9:63.1:34.0,这两省的三产投资结构与三产增加值结构基本相符,显示投资在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不可低估作用;从山东的投资结构看,其第二产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预计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在全国保持霸主地位;从三产的投资增速看,广东为:-15.6%、32.4%、8.5%,山东为:23.5%、45.4%:29.6%,可见山东三产投资的发展后劲都较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