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的每一次迈步,都极大刺激着上海的神经。
12月1日,国际展览局第138次成员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同日,上海市副市长周禹鹏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标志着上海世博会完成了法定的注册程序,中国政府将全面启动2010年世博会招展、招商和招客工作。
伴随着世博概念的逐渐清晰,上海相关配套和城市建设也如火如荼。城市发展的契机将为上海房地产带来怎样的春天?
前期准备加速
就在注册报告争取国际展览局通过的同时,近期,上海世博会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在加速。
上海世博集团市场开发部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世博会各项招商工作将开始进入实质运作阶段。”
2005年10月3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获原则同意。根据相关规划,2010年世博会场地选址上海中心城区黄浦江两岸,位于南浦大桥—卢浦大桥地区,规划范围为5.28平方公里,周边规划设置1.4平方公里左右的建设协调区。
与此同时,包括交通在内,世博会大型市政配套工程建设的大幕已徐徐拉开。
11月25日上午,连接世博会两岸园区的专用越江通道——西藏南路越江隧道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位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区域内,距黄浦江上游的卢浦大桥1.3公里,距下游南浦大桥约1.3公里,全长约2.67公里。
同日,轨道交通7号线在静安寺站打下了第一桩。这条将主要承担2010年世博会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大动脉”,预计于2009年年底建成并投入试运营。轨道交通7号线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施俊明介绍,7号线将有5个车站环绕世博园区,预计日运送乘客12万至15万人次。
世博园区红线范围内居民动拆迁、厂房迁址也逐渐进入高潮。
11月8日,上海浦东新区连云港路126号莲南工业园区主厂房实施成功爆破,成为整个上海世博规划园区内企业动迁的“第一爆”。
同日,世博会规划园区中黄浦、卢湾两区居民定向安置基地的浦江世博家园五街坊率先竣工,年底即可交付使用。该世博家园于去年11月8日正式开工,到今年底首批15万平方米,约1600套住宅将竣工并交付使用。
三年前申博成功的激动曾给上海楼市带来无限期盼,当注册报告获批,2010年日益临近,新的城市建设契机也随之到来。
城市建设契机
从一开始,世博会就被放到整个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来运作,上海借举办世博会的机遇推动城市建设的决心非常明显。
2004年1月5日,上海世博土地储备中心(上海世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作为世博会专项土地储备机构,其注册资本金60亿元人民币,由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各出资30亿元设立。
2004年2月19日,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原上海世博局副局长戴柳任董事长。上海世博集团由上海市国资委、上海国资经营公司、上海文广集团和上海贸促会共同投资,注册资本11.1 亿元,实际到位13.2 亿元,其中国资委出资80%,实行国有多元化投资。
至此, 2010年上海世博会市场运作的主体部分开始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上海世博局副局长周汉民表示,世博会将带动上海的城市重建功能和上海旧区改造、结合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带动贸易业和服务业。
戴柳指出,集团层面国有多元化投资仅仅是开始,不排除今后在增资扩股时,吸纳一些具有各类国家行为的企业来参与。世博集团今后经营世博会时将采用多种资本运作的手法,在证券、债券市场都将有所作为。
同时担任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常务副主任的周禹鹏透露,世博会主体工程建设方面的投资支出为180亿元,世博会运营的支出为106.8亿元。
业内人士预测,为世博会配套的现代化人文生态居住小区开发建设将达到数平方公里,总投资逾200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谁都明白,世博会这顿大餐对于上海的城市建设而言,好戏还在后头。
助动楼市?
世博会概念效应,已经开始在房地产市场上显示威力。
由于世博会配套商品房的销售拥有来自政府的支持,尽管利润没有普通商品房高,但风险很低,因此获得了开发商的青睐。
2004年9月26日,定向用于世博会园区建设动迁工作的第一块安置基地正式开标,吸引了上海世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城投、上海中星集团三家上海实力房企,对这块位于闵行浦江镇,超过150公顷的土地进行激烈争夺。
对上海楼市而言,来自世博会的利好不仅如此。
上海诚天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澄的一段话代表了多数人的观点,“由于‘世博’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地位,城市地位提升带来了广泛商机,商机带动人气,人气带动楼市,所以上海在2010年之前的房市将看好”。
目前,上海称得上“世博概念”的区域大致有:位于陆家嘴江边的“东岸滨江聚居区”;南浦大桥周边的“南浦龙阳聚居区”;卢浦大桥周边的“卢浦上南聚居区”;浦西的“董家渡聚居区”和“半淞园聚居区”。
世博园大规模动拆迁带来的市场需求同样助推着楼市。据上海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透露的最新数据,规划红线内共有居民1.8万余户,截至2005年11月14日,总体签约率达到80%,全部动迁工作将在明年年底结束,其中企业有270多家,已有90%完成动迁。
然而,许多开发商心里都明白但不愿提起的是,2002年底上海正式申博成功到今年调控政策出台,恰恰是上海房价迅速攀升的三年。在某种意义上,世博概念利好的提前透支,成为上海房地产过热的重要原因。
如今,世博会进入了实质运作阶段,如何把握和运用机遇成为未来上海城市发展和楼市走向的关键。
12月1日,国际展览局第138次成员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同日,上海市副市长周禹鹏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标志着上海世博会完成了法定的注册程序,中国政府将全面启动2010年世博会招展、招商和招客工作。
伴随着世博概念的逐渐清晰,上海相关配套和城市建设也如火如荼。城市发展的契机将为上海房地产带来怎样的春天?
前期准备加速
就在注册报告争取国际展览局通过的同时,近期,上海世博会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在加速。
上海世博集团市场开发部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世博会各项招商工作将开始进入实质运作阶段。”
2005年10月3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获原则同意。根据相关规划,2010年世博会场地选址上海中心城区黄浦江两岸,位于南浦大桥—卢浦大桥地区,规划范围为5.28平方公里,周边规划设置1.4平方公里左右的建设协调区。
与此同时,包括交通在内,世博会大型市政配套工程建设的大幕已徐徐拉开。
11月25日上午,连接世博会两岸园区的专用越江通道——西藏南路越江隧道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位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区域内,距黄浦江上游的卢浦大桥1.3公里,距下游南浦大桥约1.3公里,全长约2.67公里。
同日,轨道交通7号线在静安寺站打下了第一桩。这条将主要承担2010年世博会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大动脉”,预计于2009年年底建成并投入试运营。轨道交通7号线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施俊明介绍,7号线将有5个车站环绕世博园区,预计日运送乘客12万至15万人次。
世博园区红线范围内居民动拆迁、厂房迁址也逐渐进入高潮。
11月8日,上海浦东新区连云港路126号莲南工业园区主厂房实施成功爆破,成为整个上海世博规划园区内企业动迁的“第一爆”。
同日,世博会规划园区中黄浦、卢湾两区居民定向安置基地的浦江世博家园五街坊率先竣工,年底即可交付使用。该世博家园于去年11月8日正式开工,到今年底首批15万平方米,约1600套住宅将竣工并交付使用。
三年前申博成功的激动曾给上海楼市带来无限期盼,当注册报告获批,2010年日益临近,新的城市建设契机也随之到来。
城市建设契机
从一开始,世博会就被放到整个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来运作,上海借举办世博会的机遇推动城市建设的决心非常明显。
2004年1月5日,上海世博土地储备中心(上海世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作为世博会专项土地储备机构,其注册资本金60亿元人民币,由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各出资30亿元设立。
2004年2月19日,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原上海世博局副局长戴柳任董事长。上海世博集团由上海市国资委、上海国资经营公司、上海文广集团和上海贸促会共同投资,注册资本11.1 亿元,实际到位13.2 亿元,其中国资委出资80%,实行国有多元化投资。
至此, 2010年上海世博会市场运作的主体部分开始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上海世博局副局长周汉民表示,世博会将带动上海的城市重建功能和上海旧区改造、结合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带动贸易业和服务业。
戴柳指出,集团层面国有多元化投资仅仅是开始,不排除今后在增资扩股时,吸纳一些具有各类国家行为的企业来参与。世博集团今后经营世博会时将采用多种资本运作的手法,在证券、债券市场都将有所作为。
同时担任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常务副主任的周禹鹏透露,世博会主体工程建设方面的投资支出为180亿元,世博会运营的支出为106.8亿元。
业内人士预测,为世博会配套的现代化人文生态居住小区开发建设将达到数平方公里,总投资逾200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谁都明白,世博会这顿大餐对于上海的城市建设而言,好戏还在后头。
助动楼市?
世博会概念效应,已经开始在房地产市场上显示威力。
由于世博会配套商品房的销售拥有来自政府的支持,尽管利润没有普通商品房高,但风险很低,因此获得了开发商的青睐。
2004年9月26日,定向用于世博会园区建设动迁工作的第一块安置基地正式开标,吸引了上海世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城投、上海中星集团三家上海实力房企,对这块位于闵行浦江镇,超过150公顷的土地进行激烈争夺。
对上海楼市而言,来自世博会的利好不仅如此。
上海诚天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澄的一段话代表了多数人的观点,“由于‘世博’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地位,城市地位提升带来了广泛商机,商机带动人气,人气带动楼市,所以上海在2010年之前的房市将看好”。
目前,上海称得上“世博概念”的区域大致有:位于陆家嘴江边的“东岸滨江聚居区”;南浦大桥周边的“南浦龙阳聚居区”;卢浦大桥周边的“卢浦上南聚居区”;浦西的“董家渡聚居区”和“半淞园聚居区”。
世博园大规模动拆迁带来的市场需求同样助推着楼市。据上海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透露的最新数据,规划红线内共有居民1.8万余户,截至2005年11月14日,总体签约率达到80%,全部动迁工作将在明年年底结束,其中企业有270多家,已有90%完成动迁。
然而,许多开发商心里都明白但不愿提起的是,2002年底上海正式申博成功到今年调控政策出台,恰恰是上海房价迅速攀升的三年。在某种意义上,世博概念利好的提前透支,成为上海房地产过热的重要原因。
如今,世博会进入了实质运作阶段,如何把握和运用机遇成为未来上海城市发展和楼市走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