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和师傅的区别—广行法师开示来自小语清凉00:0006:13
师父跟徒弟之间有系统严格的师承关系,但现在人们常把师父(父亲的父),等同于师傅(单人旁的傅)来称呼,其实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有不少佛弟子仍常把师父(父亲的父),做师傅来称呼(单人旁的傅),其实这种叫法是很不妥的。
在佛教里,师父是弟子们终身依止的恩师,如同慈父一样,而不是等同于世间一般传艺的人。师父(父亲的父),跟师傅(单人旁的傅)是同音词,在说话时听不出二者的分别,但写出来就不一样了。
师父(父亲的父),是对出家法师的尊称,而师傅(单人旁的傅)则是对工商、戏剧、书画、医术等等行业中,像学徒传授技艺的人的尊称,师傅(单人旁的傅)作为尊称,当然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内。
而师父,将师作父一般的敬重,这也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父,感情显得更加深挚。由于受尊师重教观念的影响,在传统的观念中,父亲跟老师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旧时更为普遍使用的父师一词,就典型地体现了这点。
佛教里的出家众位列三宝之一,是在家居士皈依的对象,又是殊胜福田。身为居士,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称呼出家人,往往会被人笑话,失弟子之礼折自身之福。下面我给大家略微介绍一下有关这方面的基本知识。
第一师父(父亲的父),可以说这是对出家人最稳妥的一种称呼。无论男女长幼、德行高低,只要是出家人,乃至刚刚落发剃染的沙弥,及现清净僧相,都应当受到身为三宝弟子的在家居士的尊重,都可称为师父(父亲的父)。
师父二字,跟弟子之称刚好相对。意思是如师又如父,授我佛法如师,生我慧命如父。是在家居士对出家人最为亲切的德称,很尊贵的。
不同于世间说的师傅(单人旁的傅),世间补鞋的也可以称为鞋匠师傅(单人旁的傅)。师父(父亲的父),跟师傅(单人旁的傅)口音不易分别,如果写成文字就要特别写清楚,免将尊贵无比的佛法,降同事间谋生手艺。
第二法师,法师指精通佛法,依法为师,指导他人修行的出家人,标准是很高的。现在一般只要知见端正、受过大戒、规矩本分,懂得一些佛法教理的出家人,也都被尊称为法师。
第三师,直接在法名后加一“师”字的称呼法,一般用于出家人中,长辈对晚辈或者平辈道友之间的称呼。故不宜用作在家居士对出家人的称呼。
下面两种称呼,不适宜在家居士用来称呼出家人:
第一称师兄或某某师兄,出家人跟出家人之间,才可以互称师兄、师弟。
有一些在家居士,称其皈依师父的出家弟子为师兄,甚至觉得自己皈依时间早,而称后来的出家弟子为师弟,这是不正确的。称皈依师父的出家弟子,同样称呼师父或者法师。
因为我们皈依的是佛法僧三宝,并不是只皈依某一位师父。在家居士即使再年高有德,修行的时间再长,也是三宝弟子,要尊重三宝方合佛制。若不依佛制,不仅慢僧,也是慢佛、慢法,身为三宝弟子谨当避免。
第二直称法名某某,在家居士对出家人直呼法名,大不恭敬。如世间出于对教师传授知识的尊重,即使自己没有在他下面亲自受教,也都不直呼其名,而称王老师、李老师等。何况身为三宝弟子,对传授佛法的出家人更应当尊重。在家居士是否恭敬尊重出家人,反映出他本身的德行品质。
出家人并没有因此而得到什么或失去什么,出家人受到在家居士的恭敬尊重,应当谦下自问,我的德行修持,是否堪为人师,值得信众的尊重,因而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出家人受到人家的不敬,也应当反观觉照,我哪里德行有失,而不应当责怪人家不尊重我。
愿君长寿离病苦
受用自在与福乐
来世净土愿相逢
愿君修行利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