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集葛氏六世祖葛巾
原文略。
葛集葛氏18世孙
葛新愿翻译
译文如下:
先父讳思仁,字守元,巨野县人。先祖遇春,先祖母程氏。
先父生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正月二十九日,其弟兄四人,先父居长。
先父心地善良,安静慈祥,说话时言语谨慎,办事时敦厚稳重。二十岁时考进县学,成了秀才。当时我年龄小,未能见到。
听我的爷爷说:“你的父亲小的时候在韩家村、程家庙读过书 ,后来考入县学,做了几年的秀才。由于你奶奶去世早,家里穷,致使你父亲考取功名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当时你父亲在县城里缺吃少穿,不但每天要想着家里的事情,还要为自己在县城里的生存而奔忙。”
听我的奶奶讲:“你父亲失志时,每天都在县衙里做事,为了谋求生存,常常是五六个月不回家一次,等到他回到家里的时候,看他的行囊,里面只剩下了一件破旧的衬衫。”
等到我长大一点的时候,我去了一次县城,看望过父亲,父亲在县城里居住的条件非常的简陋,他的生活用品也非常的简单。再看看葛集我们家里,我爷爷从来都没有清闲过,而我的各位叔叔们,也都盼望着我的父亲从县城归来,去接济他们。而父亲在县城里的生活真的是很艰辛呀。
后来,父亲厌倦了城里的秀才生活,就义无反顾地返回到了老家,亲自动手,开荒种地,并修缮了家里的房屋,还带领仆童,亲执农具,耕作在田野里。父亲不怕苦不怕累的努力,很快就使得家里的田产和房屋,都有了增加,家里各种摆设供品的用具也增加了不少,家里的财产也与日俱增,这些成就,使父亲更加坚定了勤俭持家的信心,保持着吃苦耐劳的习惯。
在饮食和穿衣上,他只吃粗茶淡饭,只穿粗布老衣,在住房上,他不喜欢高大美观的房屋;在服饰用品上,他只喜欢简单方便的。年轻后辈中如有生活奢侈的,一旦被父亲发现,父亲就很不高兴,并严厉的去斥责他,在父亲的辛勤劳作和操持下,家庭状况整体好转起来。
父亲曾对我的爷爷说:“我自家的家庭生活用品已经备足,自己养活自己是没问题的。你老人家辛勤一辈子,积攒下来的家产,就全部分给我的弟弟们吧。” 在一旁听到的人开始都不相信,后来,父亲果真对爷爷的遗产分文不取。就这一件事,就足以证明我父亲具有高尚的个人品德和甘愿吃亏的奉献精神。
父亲晚年,很少出门,不是婚丧嫁娶,他就不参与,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给我们弟兄三人(巾、带、希)讲解经典子集及诗书上。他常常对我们说:凿井种蔬为荒年计,未雨绸缪,学习也是如此,我的愿望未能实现,希望你们时刻好好学习,为将来考取功名做准备。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闰三月二十六日,遇上贼寇进村抢劫,我父受到了惊吓,我怕我父在村中住的不安稳,就请他老人家到定陶县城住上一段时间。不曾想,我却犯下了滔天大罪,老天爷没有降祸于我,却让我父亲一病不起,四处求医未能痊愈,于八月初四,瞑目异境。
延期至第二年的二月十三,才由定陶县城出发,引导父亲回到老家。五月二十一日占卜坟茔的四界后,葬于祖茔前,父亲享年56岁。
父配吾母李氏,生子有三。长即不肖,秀才,县城里的增广生员,娶王氏。次子葛带,娶张氏。三子葛希,娶李氏。弟兄三人都在读书,以备考取功名。 生女有三:长女嫁给陈继和,二女三女尚未出嫁。 孙男一人,名葛焕(进士葛应斗之父)。 孙女三个,俱幼。
呜呼哀哉!我叙述的以上这些内容,是我父亲真实美德的写照,我虽然不肖,不能光大父亲留下来的美德,但也不忍心让父亲的美德就此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因此,我满怀敬重的心情,竭尽全力来叙述父亲的生平事迹,以表明父亲平素的志向,我泣血而为之。
铭曰:
哀哀我父,
赋性慈良兮,
心如结而仪一。
哀哀我父,
慈母早逝兮,
意如痴而霏止。
……………。
不肖男葛巾,
同弟葛带、葛希立。
(此碑曾在葛集西头,现不知去向,有发现者请告知,谢谢!)
原文略。
葛集葛氏18世孙
葛新愿翻译
译文如下:
先父讳思仁,字守元,巨野县人。先祖遇春,先祖母程氏。
先父生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正月二十九日,其弟兄四人,先父居长。
先父心地善良,安静慈祥,说话时言语谨慎,办事时敦厚稳重。二十岁时考进县学,成了秀才。当时我年龄小,未能见到。
听我的爷爷说:“你的父亲小的时候在韩家村、程家庙读过书 ,后来考入县学,做了几年的秀才。由于你奶奶去世早,家里穷,致使你父亲考取功名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当时你父亲在县城里缺吃少穿,不但每天要想着家里的事情,还要为自己在县城里的生存而奔忙。”
听我的奶奶讲:“你父亲失志时,每天都在县衙里做事,为了谋求生存,常常是五六个月不回家一次,等到他回到家里的时候,看他的行囊,里面只剩下了一件破旧的衬衫。”
等到我长大一点的时候,我去了一次县城,看望过父亲,父亲在县城里居住的条件非常的简陋,他的生活用品也非常的简单。再看看葛集我们家里,我爷爷从来都没有清闲过,而我的各位叔叔们,也都盼望着我的父亲从县城归来,去接济他们。而父亲在县城里的生活真的是很艰辛呀。
后来,父亲厌倦了城里的秀才生活,就义无反顾地返回到了老家,亲自动手,开荒种地,并修缮了家里的房屋,还带领仆童,亲执农具,耕作在田野里。父亲不怕苦不怕累的努力,很快就使得家里的田产和房屋,都有了增加,家里各种摆设供品的用具也增加了不少,家里的财产也与日俱增,这些成就,使父亲更加坚定了勤俭持家的信心,保持着吃苦耐劳的习惯。
在饮食和穿衣上,他只吃粗茶淡饭,只穿粗布老衣,在住房上,他不喜欢高大美观的房屋;在服饰用品上,他只喜欢简单方便的。年轻后辈中如有生活奢侈的,一旦被父亲发现,父亲就很不高兴,并严厉的去斥责他,在父亲的辛勤劳作和操持下,家庭状况整体好转起来。
父亲曾对我的爷爷说:“我自家的家庭生活用品已经备足,自己养活自己是没问题的。你老人家辛勤一辈子,积攒下来的家产,就全部分给我的弟弟们吧。” 在一旁听到的人开始都不相信,后来,父亲果真对爷爷的遗产分文不取。就这一件事,就足以证明我父亲具有高尚的个人品德和甘愿吃亏的奉献精神。
父亲晚年,很少出门,不是婚丧嫁娶,他就不参与,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给我们弟兄三人(巾、带、希)讲解经典子集及诗书上。他常常对我们说:凿井种蔬为荒年计,未雨绸缪,学习也是如此,我的愿望未能实现,希望你们时刻好好学习,为将来考取功名做准备。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闰三月二十六日,遇上贼寇进村抢劫,我父受到了惊吓,我怕我父在村中住的不安稳,就请他老人家到定陶县城住上一段时间。不曾想,我却犯下了滔天大罪,老天爷没有降祸于我,却让我父亲一病不起,四处求医未能痊愈,于八月初四,瞑目异境。
延期至第二年的二月十三,才由定陶县城出发,引导父亲回到老家。五月二十一日占卜坟茔的四界后,葬于祖茔前,父亲享年56岁。
父配吾母李氏,生子有三。长即不肖,秀才,县城里的增广生员,娶王氏。次子葛带,娶张氏。三子葛希,娶李氏。弟兄三人都在读书,以备考取功名。 生女有三:长女嫁给陈继和,二女三女尚未出嫁。 孙男一人,名葛焕(进士葛应斗之父)。 孙女三个,俱幼。
呜呼哀哉!我叙述的以上这些内容,是我父亲真实美德的写照,我虽然不肖,不能光大父亲留下来的美德,但也不忍心让父亲的美德就此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因此,我满怀敬重的心情,竭尽全力来叙述父亲的生平事迹,以表明父亲平素的志向,我泣血而为之。
铭曰:
哀哀我父,
赋性慈良兮,
心如结而仪一。
哀哀我父,
慈母早逝兮,
意如痴而霏止。
……………。
不肖男葛巾,
同弟葛带、葛希立。
(此碑曾在葛集西头,现不知去向,有发现者请告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