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续)
或许有人会问:证券市场违法犯罪惩罚力度偏轻,早在N年前就公论,为什么直到今天才完成刑法修订?
这是因为,刑法是规定基本人权的重要法律,需要非常审慎才行。而且,关于资本市场法律的修订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分步走。过去几年,国家先完成了证券法的修订,然后再启动刑法修订。所以直到今天,资本市场的短板才被彻底补上。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展望未来,资本市场将在中国经济转型和“双循环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解开“中国之结”的关键。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国家抓紧修订证券法、刑法,启动资本市场的重要原因。
1998年房改以来,中国城镇化全面启动。正是因为有城镇化的巨大内需,中国经济得以在较大规模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长。
但截至今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1%左右,年增速1个百分点,未来的合理增长空间估计还有10到1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城镇化的蛋糕还能吃10到15年。
由于人口红利的终结,城镇化进入了2.0阶段——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可以获得人口增量。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需要未雨绸缪,考虑未来的增长蛋糕在哪里。
另外,过于依赖城镇化拉动经济,造成房地产行业对经济、财政的绑架。中国地方财政的35%,直接依赖房地产行业的带动。
此外,旧增长模式还造成了企业过于依赖间接融资,负债率全球最高;居民家庭超前买房、多买房,造成住户部门杠杆率在新兴经济体里偏高;过于依赖土地财政,大部分地方政府的债务率偏高。
过快的货币发行,让居民手中保持了90多万亿的资金,这些资金堆积在银行,缺少投资渠道,随时可能从“笼中虎”变成“下山虎”,影响资产价格和通胀率。
解开“中国之结”的关键,是建立发达的资本市场,让居民储蓄转化为各种长期投资的基金(比如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基金),增加直接融资比例,形成“科技——资本——实体经济”的黄金循环。
为此,中国在2015年发起了对“印股票时代”的第一次冲击。由于当时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监管体系等,都存在巨大短板,所以2015年的政策牛市以暴跌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暴露了很多问题。
随后,中国重构了金融监管体系,成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扩大了央行的权力,建立了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合并了银监会、保监会,成立了各地金融监管局,把一大批贪腐的金融监管高层送入了监狱。
与此同时,启动了证券法、刑法的修订,以及资本市场的改革。比如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推进了深交所创业板的改革,落地了新三板的改革,香港股市也进行了改革,并酝酿在澳门成立新的、人民币计价的资本市场。
可以说,随着刑法修订的完成,中国为迎接“印股票时代”的全部重要工作,都基本上完成了。剩下的主要是在主板落地注册制,合并深圳主板和中小板等。
一个崭新的“印股票的时代”,事实上已经开始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