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吧 关注:717贴子:43,644
  • 22回复贴,共1

说一切有部自性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阿毗昙心论》有一个为有部哲学奠基的颂文,谓“诸法离他性,各自住己性,故说一切法,自性之所摄”,大意说,现实的特定事物,是由他的“自性”决定的;有什么样的“自性”,就有什么事物,没有这种“自性”,就没有这种事物。因此,“自性”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此即谓之“有”,或曰“自性不空”;相对而言,被自性决定的具体事物,是变化无常的,是虚假的存在,即谓之“空”。这样,“自性”和它的事物,就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自性是蕴含着转变为具体事物一切可能的独立实体,现实世界则只是它的自性的自我显现。


IP属地:广西1楼2021-01-15 15:41回复
    根据有部的解释,“有”的主要特征是单一性,不变易,不可分,不可破,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存在。与“有”对立的概念是“空”,“空”的主要特征是可分性,无常性,是多样性的复合,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存在。事实上,任何现实的具体事物,无不处在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中,都是多因素的复合,所以本质都是“空”。有部用这种观点着重说明众生的本质,成了论证早期佛教的核心观念“人无我”的基础理论。问题是,独立自存的“有”,或者是“种类”、“名言”,是怎样和通过什 么途径转变成具体的、本质是“空”的现实世界的?
    《阿毗昙心论》认为,“自性”的另一特征是没有“自生”的能力,自性要转变为具体事物,必须凭借“众缘力”。如谷种不能自行生成谷子,必须借助土水肥等“众缘力”才行,所以“众缘力”是物种名言得以转化成具体事物的根本保障。《大毗婆沙论》说:“有因缘故已生而生。谓一切法已有自性,本来各住自体相故。已有体,故说‘已生’;非从因已生自体,因缘和合起故名生……体虽已有而无作用,今遇因缘而生作用”。意思是说,一切法的“自性”本是固有的,故曰“已生”;但它们只是一种单一的孤立存在,构不成积聚的具体事物,所以又说它们是“非从因已生自体”;只有当它们遇到“因缘和合”时,才能有真正意义的“生”发生。所谓“因缘”,在生成具体事物中起决定性作用。


    IP属地:广西2楼2021-01-15 15:42
    收起回复
      有部提高了早期佛教的“因缘”说,使之系统化。它把事物生成的条件归结为“六因”、“四缘”。对以后佛效的发展有不小的影响。《大毗婆沙论》对因缘说强调两点:第一,“显诸法生灭,无不由因”。世上只有无因而存在的本质(自性),但没有无因而存在的现象(生灭法),既不能无因而生,也不能无因而灭,全部现象无例外地铸造在因果链条上。第二,“显示因缘,若性若相,皆是实有”,就是说,因缘并不是事物表现为能够产生结果的那些关系或作用,而是脱离具体事物独立存在的实体,即“自性”的种,所谓“因性”。
      恒常的“法体”在“因缘”的作用下,仍不能形成具体的事物。使事物产生并进入运动过程的,是另外一些独立的法体,所谓“生、住、异、灭”,亦称“有为四相”。这样,六因四缘,有为四相,加上诸法法体,就形成现实世界一切现象的总根源。


      IP属地:广西3楼2021-01-15 15:43
      回复
        有部哲学的直接目的,是为早期佛教的业报学说提供理论说明。那些相互分离的、僵死的、永恒存在的自性,为什么会在“因缘”等条件下,积聚成活生生的具体事物?有部归结为是“业”与“惑”的作用。“业”与“惑”也就是决定人及其周围一切现实事物的“因缘”。所谓三界五道,穷富夭寿,就是由于“惑业”不同而感召的法体自性在积聚复合上的差别。为了求得福果避免恶报,甚至从生死达到涅盘,就必须改变“业的性质,从而在根本上改变法体自性的复合结构。这就是宗教修习和道德实践的任务。


        IP属地:广西4楼2021-01-15 15:44
        回复
          写的不错,理解的非常好。这样说用来理解佛法似乎并没有错。
          不过我觉得真正有意义的佛法是传授解脱修行的方法,并非解释佛果境界,诸法实相之类的。
          因为真正有意义的是让我们离苦的方法道路,是修行方法。从因到果极难思议,不可思议,法性自成。诸法实相离我们极其遥远,我们应该先从基本最简单的戒定慧开始。


          IP属地:河南5楼2021-01-16 23:26
          收起回复
            五年前就有居士讲过该理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4-21 06:56
            收起回复
              股神,佛门吧置顶帖因为我的举报被删除了,本来想举报佛门吧宣扬封建迷信从事邪敎活动,可是我的贴吧版本有问题,始终无法提交申请,不知你能不能举报?佛门吧务屡屡删你贴封你号,你还客气什么?你要是不举报的话,我从其他的吧找人,比如钓鱼吧无神论吧阳光生活吧等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5-10 14:25
              收起回复
                玄奘传的唯识是印度陈那论师一派的,属于唯识今学而已。现在的汉地唯识属于最低阶,不如唯识古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1-14 21:18
                收起回复
                  有部的犊子部与其它有部要分开看。总体来说,有部承许“法”在内外都是谛实存在,其观点中,自相、自方成立、自性,三者同义,只需证“补特伽罗我空”。但犊子部又很特别,其只认为“常一自主我”不存在,而承认“独立实执有我”是存在的,所以他在破“补特伽罗我”时,没有粗细之分。其它的有部,认为证得“常一自主我空”只是粗分,“独立实执有我空”是细分。


                  IP属地:重庆12楼2022-03-22 16: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