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生活吧 关注:3,039贴子:32,015
  • 0回复贴,共1

浙心理:为什么看了很多育儿书,却依然养不好孩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现在社会上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上岗资格证,教师需要教师资格证,会计需要会计上岗证,而父母这一重要的终身职业,却没有父母上岗证。当然,很多80、90后父母早已开始自觉地学习育儿知识,希望找到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养育孩子。可是,也有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们发现,自己明明阅读了各种育儿书籍,却依然养不好孩子。
究其原因也并不复杂。首先,市面上有海量的育儿书和育儿流派,有些观点看起来还是对立的。父母面对的是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是独一无二的,适应部分孩子的方法未必适合某一个特定的孩子,而且孩子每天都在成长变化,对于同一个孩子,同一个方法说不定今天有效,明天就失效了。但是没有一本育儿书教会你如何处理你孩子的每个具体的问题。育儿书大多数告诉我们的是规律,父母要思考的是背后的逻辑以及如何运用好的方法来教育,作为父母要相信自己比育儿书籍更了解孩子。
其次,因为信息过载,父母接收的各种育儿信息太多了。这其实是一个很容易掉进去的陷阱,因为当今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去读一本育儿新书、看一段育儿新视频、或者参加一个家长沙龙。知识来得非常容易,但却并不会改变父母的行为。获取新知识比应用已有的知识有趣得多。如今父母之所以会习惯性地不断获取新知识,原因可能就在于此吧。
再次,可能会让你有些吃惊的第三个原因是消极过滤。我们人类的信息处理系统其实相当混乱,我们对那些积极的、哪怕是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半信半疑,或者干脆拒之门外。这种消极的态度总是让我们止步不前,固着于自己已有的习惯,就像很多人都意识到的,我们的态度是很难改变的。如果没有一个积极开放的态度,我们就很难消除知行之间的这条鸿沟。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缺少实践。就像大多数吸烟成瘾的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而且很多都愿意戒烟,那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没有戒烟成功。因为要做到这点很难。这种习惯已经深深植入他们的生活中了。改变习惯或行为都需要付出真正切实的努力。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该如何采取切实的行动去改掉自己的习惯,改变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改变自己对孩子的行为反应。
我们了解了父母没能学以致用的原因,问题就变得清楚了。
我们可以通过间隔性重复来填补知行之间的鸿沟。间隔性重复是一种学习技巧,在使用这个技巧时,你不止在一种场合接触某一信息,你会隔一段时间就重复接触到这条信息,直到它最终沉淀下来。父母很难通过一本书、一个视频、一场沙龙就改变原有的信念。但如果想要让新学到的知识产生预期的结果,就必须间隔性地重复实践这一方法,真正让这种方法变成习惯。
最后强调的一点:看再多的育儿书籍也不意味着一定能养好孩子,找到适合自己也适合孩子的方法,跟孩子一起成长才是关键。身教重于言传,父母从自身做起,为孩子做出正面的榜样,才是教好孩子的重中之重。


1楼2021-01-28 15:3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