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环王吧 关注:146,536贴子:2,395,556

【翻译】home12前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想说的其实在后面,这里就只引一句维基君的话吧,“他又岂止是守护者,他亦是筑造者和引路人”
白船镇楼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01-29 19:46回复
    一篇“写之前根本没考虑到会这么长”的译前记
    这篇前言,和其他的前言一样其实并没有什么干货,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译出来给大家看看。我之所以选了它,是因为作为home最后一卷的前言,它和前面几卷的风格很是不同,一般来说,前言里小托无非是在简单介绍书里主要内容的发展历史,或者老托在写作中的经历,重点放在了他父亲身上。但是home这最后一卷的前言,只有前半段如此,后半段则是小托在home出版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在我看来这部分就显得尤为珍贵。想了解老托这个人如今并不困难,无数的传记,纪录片,还有他亲笔写下的书信都在刻画着他的形象,但是小托,我们了解他的唯一方式,似乎就是他为父亲作品写下的各种前言,注释以及评注了。但是别说是语言门槛了,估计看英文原著的都很少会去看前言,因此我觉得将这篇译出来,是会让更多人了解小托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从这篇前言里其实可以看出很多东西,比如home的译者都知道的小托的啰嗦(这点他在这篇文章里甚至“忏悔”了一下,但是估计就是“我错了,下次还敢”x),还有小托对老托杂乱文稿的日常吐槽(crammed in disorder in that formidable array of battered box-files),但在此之外,这篇文章还说明了很多别的地方看不出来的东西,比如他这个人的真香属性(充分说明了小托编贡多林不是心血来潮,实际他是老真香人了,从他编完home5就开始了x),还有点冷幽默(石头那里我直接笑死,另一个明显的例子还是贡多林的前言,“不出意外的话这就是我的最后一本书了但是意外就是这么发生了”)有几处我在译的时候都觉得可以加狗头了233同时,编home之前的茫然,任务的艰巨,编书时的“痛并快乐着”(吐槽是不是都算在其中了x)以及未能把home整理的尽善尽美的自责都在其中有所展现。
    其实从我上面说的都可以看出,home12的前言和贡多林的前言,作为两个时代的终结,小托是用了真情实意在写的,我在初读的时候就觉得这两篇前言写的可谓“感人”。这篇文章的最后,和贡多林的前言一样,都以“道路”作为主题,我在看的时候就一直想起,“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这句话,而如今小托也确实离开了人世。不瞒你们说,其实这篇译文我打算在小托忌日的时候就发出来以作纪念的,但是因为我的鸽子属性,晚了10天才完成目标,不过总算没有半途而废。
    以往在搞home翻译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最后加上“荣耀属于托老,错漏属于我”这句话,但这回是小托专场,所以我想最后这一句也应该相应改成“荣耀属于小托,错漏属于我”吧。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01-29 19:47
    回复
      以下是正文:
      在《索隆的败亡》的前言中,我写道,“此时此刻”我不会尝试研究《魔戒》的附录。那是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因为我相当怀疑我是否会真的做出这样的尝试;但至少我认为推迟此事还是有道理的,原因是“当《魔戒》完成后,家父很快又转向了远古时代神话和传说的写作”,因此之后的几卷都被用于讨论《精灵宝钻》的晚期历史。我对这第十二本书的编排意图并不确定;但在《精灵宝钻争夺战》出版后,我开始想,既然(与我最初的想法相反)我在《中洲历史》中对《魔戒》的写作过程作了长篇大论,那么闭口不谈附录将会成为一个奇怪的疏漏,而正是在附录中,第二纪元与第三纪元基于确定年表的历史结构,才真正地显露了出来。
      因此,我开始研究这些作品的历史,而我对此几乎一无所知。与《魔戒》的正文一样,在把手稿卖给马奎特大学的时候,附录(和序言)的文本在某些情况下会以一种令人困惑的方式被拆分开来;但我从马奎特纪念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员查尔斯·埃尔斯顿那里得到了最慷慨、迅速和细致的帮助,这使我得以确定文本之间的关系。直到现在我才明白,《魔戒》的这些补充性资料已经达到了一个极为完善的程度,尽管在许多方面与出版的附录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这个时间比我想象的要早得多:(我判断)紧接于1948年家父完成《魔戒》最后一章的写作之后。这些文本中确实完全没有标明写作日期;但从许多方面都可以看出,当它们被写下时,正文还未最终定稿,而同样清楚的是,它们的写作实际上早于家父在上世纪50年代初回到第一纪元之前,正如《精灵宝钻争夺战》前言所述。对语言历史结构的一次重大变革仍待到来:诺多族从西方返回后放弃了自己的语言并采用了中洲的辛达语。(译注:详情可参考home11灰编“贝烈瑞安德用语的附记”一节)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1-01-29 19:49
      回复
        我又鸽了,但是为了润色,毕竟后半段才是重头(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1-01-29 19:52
        回复
          在我的叙述中,我当然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这些早期的版本,它们在形式和风格上,显然与正文本身有关联。我毫不怀疑,家父早就考虑过为《魔戒》作这样一个补充和附庸,把它看作是这个整体当中的一个必要构成元素;我发现,如果不列出所有早期的文本,就无法以令人满意的方式展示他当时是如何构思它的,虽然这肯定需要长篇大论的叙述,特别是有关阿尔诺和刚铎的历史的部分,许多从幸存到出版附录的段落中就能得知。我排除了附录五(“文字和拼写”),但我包括了序言;而且我在书的这一部分介绍了《阿卡拉贝斯》的起源和发展,因为第二纪元年表结构的演变与家父最初对努门诺尔国王在位时间的正式计算密切相关。
          在这部分之后,我给出了他最后几年写的三篇文章,以及一些似乎来自他生命最后几年的简短作品,主要涉及或起源于幽谷的格罗芬德尔和刚多林的格罗芬德尔是否是同一个的问题。这些晚期作品值得注意的地方在于许多进入了“传说故事集”中的崭新元素,同时还有许多与有关远古时代传说的早期作品的不同。可以这样说,鉴于家父非常重视《魔戒》和附录在各个方面的一致性,以至于几乎没考虑过第一纪元的内容很少出现在出版作品中,因此他受到的约束要小得多这个问题。我倾向于认为,对这些差异的主要解释在于他的写作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记忆。第一纪元的历史,只要没有固定在已出版的著作中,就总是处于某种流动的状态;而且他也肯定没有把所有相关的手稿都清楚地摆在面前。但无论如何,这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举一个例子)在《矮人与人类》这篇文章中,是他最终决定放弃大约在1958年进入《精灵宝钻征战史》的关于伊甸人家族的详尽描述,还是这种想法已经离开他的脑海了。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1-01-29 20:49
          回复
            本书以进一步解释了英格兰的艾尔夫威奈从托尔埃瑞西亚的智者朋戈洛兹那里得到的教导的两篇文章作结,以及两个值得注意的故事,《新的魔影》和《塔尔-埃尔玛》被放弃的开端。
            随着《塔尔-埃尔玛》故事中努门诺尔人的巨轮驶入海岸的清晰画面,以及中洲人民对可怕的“古-希尔莱格”(译注:《塔尔-埃尔玛》中对努门诺尔人的称呼)的恐惧,这份“中洲历史”至此告一段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整理和阐释家父有关阿尔达、阿门洲和中洲构想的大量文献,在他死后不久,我就从《失落的传说之书》中首次抄录了一些我几乎一无所知的东西,作为了解《精灵宝钻》起源的第一步。那时,我对摆在面前的一切,对那些杂乱无章地塞满一堆堆破旧盒子的未知作品可谓毫无概念。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后,这个故事,我所能讲述的,终于结束了。这并不是说我已经把家父写的所有东西都讲了一遍,即使是撇开不谈他在精灵语方面的大量著作。我父亲最晚期的作品已经被选择性地呈现出来,更多的细节,特别是关于名字和名称的词源,可以从我在《未完的传说》中摘录的那些文本中找到,特别是在书里名为《加拉德瑞尔与凯勒博恩的历史》的部分。出现的其他遗漏几乎可以说都是来自工作和出版过程中的疏忽。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1-01-29 20:49
            回复
              它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完全“私人”的研究开始的,没有出版的目的和想法:对所有有关所谓“远古时代”的材料进行一个详尽的调查和分析,从最早的内容开始,不去遗漏任何名称或文本变化的细节。从中原始的作品得到了对文本精确措辞的尊重,以及对任何石头(尤其是有名字的石头)都不能不翻开看看的坚持(译注:这里小托玩了一个双关,leave no stone unturned是一个英语习语,意为“竭尽全力,千方百计”),这种特点,《中洲历史》里体现的可能有点过分了。另一方面,《未完的传说》是以完全独立的,一种本质上不同的方式构思的,当时我还对出版一部庞大而连续的历史这事毫无概念;这算是我在呈现整部作品时的一个明显缺点,而这一点不可能去补救。我非常感激雷纳·昂温,他冒险出版了我关于《精灵宝钻》历史的作品(形式上必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本无意涉及后几个纪元的历史:包括《失落之路》,《阿那督尼的沉沦》,《概念社文件》,尤其是《魔戒》的写作历史,将这部作品远远扩展到我最初的计划之外,是我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因此,后面几卷是在更大的时间压力下编写和出版的,对整体结构的认识也比之前少。在篇幅的限制下,我试图从某种程度上使每一本独立成书,但在完成之前,我常常不确定它将包含或可能包含什么内容;这种预见的缺乏导致了对“尺度”的一些错误判断—即最终证明适合整体的该详实还是简洁的程度。因此,举例来说,我应该在结束我对《魔戒》写作的叙述时回来给出一些说明,至少对《往昔阴影》和《埃尔隆德的会议》这两章中后来的发展,以及关于《魔戒与第三纪元》一文的那些演变再作一些描述。然而,所有的故事和所有的历史如今都已述尽,远古时代的“传说故事”已被充分挖掘。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1-01-29 20:50
              回复
                六回复上首页,你是百度爹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1-01-29 21:12
                收起回复
                  由于家父对他的世界不停的“构造”,从他的青年时代一直延续到晚年,《中洲历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他一生的记录,一种形式的传记,不过是以一种非常不寻常的形式。他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他给我留下了大量的著作遗产,使我能够以我期望正确的顺序去追溯那条道路,并发掘出最终导致了他笔下的伟大历史中那个真正结局的深厚基础,彼时白色的船只起航离开了灰港。
                  “那只船沐着秋日的暮色驶离米斯泷德,直到‘弯转的世界’里的诸海沉落到下方,也不再有浑圆天空中的阵风干扰。它乘着高空的气流翱翔到世界的迷雾之上,进入古老的西方,埃尔达精灵的故事与歌谣就此落幕。”
                  (译注:本段节选自《精灵宝钻》最后一章“魔戒与第三纪元”的结尾)
                  这是一项十分引人入胜和鼓舞人心的任务,上到“爱努的大乐章”的辉煌或胡林儿女的悲剧,下至表达措辞的改变和名称变化的细枝末节。因其性质这项工作也是非常艰苦的,其间不乏有充满怀疑,信心动摇的时候;我非常感谢所有那些在来信和评论中用慷慨的鼓励去支持这项工作的人。我尤其要感谢我的妻子贝莉,我把这最后的一卷献给她:而这一奉献也许可以说代表了如今成就的一切。如果没有她多年来的理解和鼓励,共同承担如此漫长而艰巨的工作,它将永远无法实现。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1-01-29 21:17
                  回复
                    (全文完,但其实还有一节有关那些缩写啊,名字变化之类的注释,那个确实没意思,就不译了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1-01-29 21:20
                    回复
                      小吧nb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1-29 21:26
                      回复


                        IP属地:黑龙江13楼2021-01-29 22:37
                        回复
                          补充一下
                          Christopher was already in his early seventies when he wrote The Peoples of Middle-earth, and yet he reported continuous days of working 9-10 hours per day.
                          -----In Memoriam: Marquette Memories of Christopher Tolkien by William M. Fliss
                          Mythlore , Vol. 38, No. 2 (136)(Spring/Summer 2020), pp. 123-125


                          IP属地:湖北14楼2021-01-29 22:38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01-30 00: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