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孵化吧 关注:7,834贴子:81,375
  • 35回复贴,共1

水床孵化器的温漂解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部份水床由于加热器和水袋没有合理匹配,所以存在温飘大的情况,一般小型水床的温飘会在高低0.6度左右,对有些小型蛋的孵化是很伤的,我自己第一个水床,设置37.8度的时候,从37.6度开始加温,加温时候会飙升到38.2度左右,所以需要再精细化的温控。
由于手头没有更精确的温控设备,PID温控器那时候还没有到手,因此只能利用手头的几个寻常的温控器,于是试着将温控器级联了下,以0.1度跨度为启动门阀,结果发现温飘限制到了0.2-0.3度左右,基本可以接受了。
我是这么办的:
一级温控器输出(控制)加热电源,设置37.6度启动,37.7度截止;
二级温控器控制一级温控器的电源,设置38度启动,38.2度截止;
这样以后,基本上在37.6-37.7(很少到37.8)之间波动;
这样的做法,一级温控器的继电器在临界点会频繁开关,有可能会引发继电器抱死或者温控器逻辑卡死,这时候就用二级温控保驾护航,将温度控制到38.2度以下,超过了这个温度整个一级温控和加热器就取电截止了,然后如果是温控器逻辑卡死,重新获电后就会正常,如果是继电器抱死,相当于一级温控失效,二级温控起作用,只不过温度变成38-38.2度,足够人有时间反应去解决故障;


IP属地:浙江1楼2021-02-02 14:31回复
    PID温控哪种还好一些?


    2楼2021-02-28 16:15
    收起回复
      请教大家,孵化二十个鸡蛋,温度设置38.4度,水银体温计测水床温度38.2,水袋约八厘米厚,覆盖物,先两条棉裤,再一条羽绒服,最后一条毛衣外套覆盖,孵化五天都有受精血丝正常,发育挺好,孵化十二天左右,死了五个,应该在九天的时候就死了,帮忙分析下什么问题,现在十五天照蛋又有个别比较黑,已经最后还有一些出不来,对了因为上班,只有早晚翻两次蛋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3-06 21:53
      收起回复
        刚几十块钱买了个水床孵化器,插电一小时才升5℃,几小时了才到了20多度,到38℃要很久了,这机器正不正常。要是翻蛋跑了温度不是要加热很久才能补回温度。看你说什么一级温控,2级温控,我这貌似没有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3-07 20:42
        收起回复
          兄弟,能给个接线电路图看看吗?我孵化一批玄凤鹦鹉蛋,反复用温度计测量都飘在0.5度,正头疼这个问题


          IP属地:广东5楼2021-03-10 23:14
          收起回复
            这个方案的精髓是启停温度被一级温控控制到了0.1度,一般设置都是0.2度,温漂是被一级温控牺牲继电器寿命的代价给控制住的,但是这就有个风险,就是一级温控继电器容易抱死掉不会断电导致开锅,这就需要二级温控在38.2度的时候切断整个供电,相当于一级温控继电器失效抱死导致供热电源开路,这个时候二级温控就接上确保不开锅。
            如果一级温控继电器失效断开,这个时候供热系统是断电的,水床会慢慢冷却,但是水床冷却的后果比水床开锅的后果要小的多,再加上翻蛋基本上也是4小时内就会观察情况的,所以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开锅的话,半小时就无法挽回了。


            IP属地:浙江6楼2021-03-11 10:27
            回复
              还是,兄弟你对加湿和除湿有没什么心得?**较大的禽类对湿度没那么敏感,我做过试验买了一个毛发湿度计,手工严格按资料控制湿度小卵类的禽类出壳率大大提高,以前用电热丝蒸汽的方式加湿由于有余温很容易导致湿度过了头,现在有超声波加湿能做到马上停止,但问题我试过很多个探头,主机现在用单片机逻辑已经几经优化,问题出在湿度探头反应滞后,和毛发湿度计对比明显看的出来,现在加了个延时继电器来处理一下,但湿度这东西会受当时的气候影响,延迟的时间很难有个标准值,不知兄弟有没用过比较敏感的湿度探头推荐一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3-11 23:55
              收起回复
                我个人觉得孵化最重要的按顺序排,是温度、种蛋质量、翻蛋、湿度,这个优先级顺序,气流流动的情况下湿度控制在55%,水床这种气流不大流动的控制到30%左右都可以。
                我现在基本上小型蛋孵化都不用水床了,用自己改进过的摇蛋式全自动孵化器。
                水床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横置孵化,极其容易导致胎位不正或者小头啄壳,摇蛋式孵化器可以做到大头朝上孵化,基本杜绝胎位不正小头啄壳的情况。
                水床要做到避免胎位不正,我觉得只有像拟生一样比较频繁的小角度翻蛋,和在转身期开始大头朝上孵化。


                IP属地:浙江9楼2021-03-12 13:06
                收起回复
                  也就是在鸡蛋第13天的时候,要大头朝上竖起来孵化,这样有利于里面的胚胎雏鸟转身,将头部转到大头位置。


                  IP属地:浙江10楼2021-03-12 13:09
                  收起回复
                    大头像上温度能跟上吗?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3-12 18:12
                    收起回复
                      布条和喷水的问题是,加湿容易,往往容易湿过头了,湿过头了,要除湿就麻烦,我现在做了一个,下面是水床,中间用不锈钢板分开,不锈钢板上开了个风扇孔,装加热风扇和加湿,每次加湿面先预热,然后再启动超声波加入雾化进来,这样温度波动动很小,如果不加入雾化,上面开启加热风扇,是去湿,当然这个热风也要严格控制温度。是一个吧水床和热风孵化结合的孵化箱,现在就是湿度感应头没找到好用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3-13 16:42
                      回复
                        哪有那么麻烦,只要在0.5范围内都不会有问题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2-05-06 00: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