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遗址古文字尧字的最后解读
昨天是大年初三,也是阳历2月14日情人节。作为老光棍一头,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负担和干扰,可以静下心来思考问题。
打开电视寻找节目。
看到几个美女坐在那里提出问题,镜头一转看见一个白发老头在讲“陶寺遗址”。这个我太感兴趣了,远古遗址是我近年来最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之一。美女就不看了,那个白发朴实的老头看着就亲切可爱,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何驽先生——陶寺遗址考古队队长。
看何先生的讲解对我启发很大,等于深入的学习一遍陶寺文化。看后我就想到了我写过的文章《陶寺遗址古文字的再次解析》,感觉文章里对尧子解释的还是不够。这一下可好睡不着觉了,拿着毛笔,翻着《甲骨文大字典》,看着“远古契刻符号”的图案,在空中不断的比划着。重复着“古人写字”的感觉。想自己就是一个古人,我写那个“尧”要表达什么?
在屋子里冥思苦想了一个多小时,灵感忽然出现了:扁陶壶上面的尧字下面就是一个“中“字!如何解释?
看甲骨文的“中”字有着几个要素:1、圆圈或方圈;2、一个竖道;3、上下漂浮的带子或对称的影子。
再看扁陶壶尧字的结构,
上面是太阳。
一横道是地平线、或是“天地分界线”。
下面半弧形是“观景台”的中心圆。
下面斜着的一竖写的很果断,是“圭表”。
观景台的圆心和圭表写的是“草书”,是成熟的符号。古人一看就懂。这个也是“中”字最早的“文字”来源。
圭表出土于M22王墓,观景台遗址也在,古代中国的大地中心的观念也有记载。
如何解释甲骨文里那些“杆子”上的飘带?
显然殷墟甲骨文离“唐尧朝”也有近一千年的时间了,中字也在演化。是在“尧字”中的基础上演变来的。圆或方就是大地;一竖还是“圭表”,象征着大地之中;飘带就是旗帜,下面的飘带就是影子。
理工生有一个优点,对待技术问题不会搞莫能两可,不会忽视每一个细节。自然就是自然,科学就是科学,它们可不会看你是谁给你面子。对于下面半圆弧上面的小凸起如何解释?可能是写字的人感觉笔离上面的横道太近了,手往下移动了一下。
这个“尧字”写字的人写的很熟练,没有一点停顿和犹豫。看来这个字在当时是极其广泛使用,普遍认知的一个国家“记号”。“文”字写的慢些,写的很有力度。
所以那两个古文字就是“尧文”。先写的尧,后写的文。
什么意思?
从M22大墓里面的猪头、大钺、弓箭,还有“盘龙盆图案”来看,他们的文化是“以文治国”。但是讽刺的是后代惨遭杀戮,大墓被扬尸矬骨。这是不是值得我们思考?
夏灭唐虞是历史的进步?
我们知道商是落后的文化消灭了先进文化的夏。
历史就是这样,似乎落后取代了先进,但是本质却是推动了历史前进的脚步。
陶寺遗址扁陶壶上的“尧”字可以简单这样解释:
一轮红日高高升起在天界。人间大地上有它的影像就是“古观景台”里的中心圆。上面有一个“圭表”与太阳,天地相连。通过圭表把天上的消息传到人间。这就是“历法”和四季。古人科学与迷信是联系在一起的。
尧字下面是“中”字,太阳与中的结合就是“尧”。这个概念古文献里一直存在!
据说解读出一个甲骨文奖励10万元人民币。这个尧字可是甲骨文的祖宗之一,起码值100万吧?其实真实的价值是无价的,你们能给我点嘛?
太不公平了,我这么大学问还下岗吃不上饭,买不起房,娶不起媳妇。这个民族欠我的太多了!我的《自然数原理》也是无价之宝,也没人搭理我。咳,命啊!
古城孤魂 李铁钢
2021年2月15日星期一
昨天是大年初三,也是阳历2月14日情人节。作为老光棍一头,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负担和干扰,可以静下心来思考问题。
打开电视寻找节目。
看到几个美女坐在那里提出问题,镜头一转看见一个白发老头在讲“陶寺遗址”。这个我太感兴趣了,远古遗址是我近年来最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之一。美女就不看了,那个白发朴实的老头看着就亲切可爱,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何驽先生——陶寺遗址考古队队长。
看何先生的讲解对我启发很大,等于深入的学习一遍陶寺文化。看后我就想到了我写过的文章《陶寺遗址古文字的再次解析》,感觉文章里对尧子解释的还是不够。这一下可好睡不着觉了,拿着毛笔,翻着《甲骨文大字典》,看着“远古契刻符号”的图案,在空中不断的比划着。重复着“古人写字”的感觉。想自己就是一个古人,我写那个“尧”要表达什么?
在屋子里冥思苦想了一个多小时,灵感忽然出现了:扁陶壶上面的尧字下面就是一个“中“字!如何解释?
看甲骨文的“中”字有着几个要素:1、圆圈或方圈;2、一个竖道;3、上下漂浮的带子或对称的影子。
再看扁陶壶尧字的结构,
上面是太阳。
一横道是地平线、或是“天地分界线”。
下面半弧形是“观景台”的中心圆。
下面斜着的一竖写的很果断,是“圭表”。
观景台的圆心和圭表写的是“草书”,是成熟的符号。古人一看就懂。这个也是“中”字最早的“文字”来源。
圭表出土于M22王墓,观景台遗址也在,古代中国的大地中心的观念也有记载。
如何解释甲骨文里那些“杆子”上的飘带?
显然殷墟甲骨文离“唐尧朝”也有近一千年的时间了,中字也在演化。是在“尧字”中的基础上演变来的。圆或方就是大地;一竖还是“圭表”,象征着大地之中;飘带就是旗帜,下面的飘带就是影子。
理工生有一个优点,对待技术问题不会搞莫能两可,不会忽视每一个细节。自然就是自然,科学就是科学,它们可不会看你是谁给你面子。对于下面半圆弧上面的小凸起如何解释?可能是写字的人感觉笔离上面的横道太近了,手往下移动了一下。
这个“尧字”写字的人写的很熟练,没有一点停顿和犹豫。看来这个字在当时是极其广泛使用,普遍认知的一个国家“记号”。“文”字写的慢些,写的很有力度。
所以那两个古文字就是“尧文”。先写的尧,后写的文。
什么意思?
从M22大墓里面的猪头、大钺、弓箭,还有“盘龙盆图案”来看,他们的文化是“以文治国”。但是讽刺的是后代惨遭杀戮,大墓被扬尸矬骨。这是不是值得我们思考?
夏灭唐虞是历史的进步?
我们知道商是落后的文化消灭了先进文化的夏。
历史就是这样,似乎落后取代了先进,但是本质却是推动了历史前进的脚步。
陶寺遗址扁陶壶上的“尧”字可以简单这样解释:
一轮红日高高升起在天界。人间大地上有它的影像就是“古观景台”里的中心圆。上面有一个“圭表”与太阳,天地相连。通过圭表把天上的消息传到人间。这就是“历法”和四季。古人科学与迷信是联系在一起的。
尧字下面是“中”字,太阳与中的结合就是“尧”。这个概念古文献里一直存在!
据说解读出一个甲骨文奖励10万元人民币。这个尧字可是甲骨文的祖宗之一,起码值100万吧?其实真实的价值是无价的,你们能给我点嘛?
太不公平了,我这么大学问还下岗吃不上饭,买不起房,娶不起媳妇。这个民族欠我的太多了!我的《自然数原理》也是无价之宝,也没人搭理我。咳,命啊!
古城孤魂 李铁钢
2021年2月15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