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继首映时观看《孔子》后的第二次落泪。
还记得,观影后,胡乱写了一点心得,却落了个贻笑“大方”。之后本言明,不再写文字在贴吧上。此次,终于还是食言了。
不得不说,是个遗憾。至今,还未完整收看鲍先生的《百家讲坛》。对于鲍先生,我也无资格加以评述。不过,待有时间时,一定会完完整整,仔仔细细地将鲍先生的《孔子》系列学习过。
今日,刚好看到《孔子》系列的完结篇。不禁落泪。
夫子,在晚年时的心灰意冷,是我等不能感受的。他的宽容,他的胸襟。后世,又有几人堪比啊。然而,如此气度,却仍弃作《春秋》。或许是绝望,或许是愤恨。无法揣测圣人的痛苦。颜回早逝,子路正冠而亡。乱世粉碎了夫子的寄托。那一刻,夫子只是一个凡人,无以复加的痛苦。也许,夫子会领悟到,太平盛世本不存在,夫子的理想不会得偿所愿。
鲍先生说得好。夫子亡去的一刻,他便不再属于《春秋》,他属于整个中华文明。后世的君子,恪守着夫子的教诲,向着夫子的理想艰难地前进,矢志不移。夫子倘在天之灵,见到了,必定快乐地高声唱歌吧。
近一段时间的学习,让我逐渐领会一个词——宽容。宽容别人,宽容自己,宽容社会,宽容整个宇宙。在网络中,在这个说话不需要负责任的地方,越来越多的憎恨,越来越多的利欲,越来越多的偏执。仿佛夫子所处的乱世——一个君子会被万夫所指的时代。圣人真的放弃了么?他被撕碎了么?没有。不但没有,相反的,他被一次又一次地补充,一次又一次地被完整,一次又一次地被称颂。宽容。夫子宽容了时代,所以时代成就了夫子。
我并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人的宽容,会被解读成无数种恶毒的词汇。一个人的博爱,会被分解为亿万次的诅咒。不知夫子是否能够解答。如果有幸,我能问夫子这个问题,他会如何回答呢?“如果,你去要求别人,别人要求你又有什么不可呢?”也许是类似的意思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错啊,有时候,我会不平。因为我希望我的宽容能够得到响应,获得另一份“宽容”。结果是,我的宽容不存在了。我所得到的,只有狭隘的拳头。
我还记得,以前有个朋友,回帖说我的文字是“一脸奴才相”,仿佛,他就是君主。或者说,他站在君主的位置,在审视着我。对于先师的教诲,无论如何,都应该谦卑。否则,那便不是学习。我想,“奴才相”就来自于我的恭敬之心吧。很遗憾的是,这个“奴才相”带到了我生活当中,对于父母,对于老师,对于有涵养,有学识的人,我开始越来越多地展现自己的“奴才相”。更遗憾的是,我引以为豪。一个人,无论站在哪里都把自己当成“天下无敌”,那他真的是“天下无敌”了,会交一些与他一样“天下无敌”的朋友——也许未必,毕竟那样,便是承认了别人“无敌”于他。我想,他会独步于天下吧,笑傲群雄。可是,这样又未尝不是好事。最起码,我就会告诫自己的后人:“不要做那样的人,他很孤独。”
我发觉在同一篇文字里,我总是不断地反驳自己。没错,“天下无敌”的人,其实也不存在。认定他人自认为“天下无敌”,更多的,是源自自我的狭隘。人皆有善恶。再恶的人,也会行过善事——不考虑是否有意而为。避恶扬善,这才是我们这些学生的职责。
罢了,时辰也不早了,不再多叙
颜回逝,子路亡。所幸,还有子贡。
还记得,观影后,胡乱写了一点心得,却落了个贻笑“大方”。之后本言明,不再写文字在贴吧上。此次,终于还是食言了。
不得不说,是个遗憾。至今,还未完整收看鲍先生的《百家讲坛》。对于鲍先生,我也无资格加以评述。不过,待有时间时,一定会完完整整,仔仔细细地将鲍先生的《孔子》系列学习过。
今日,刚好看到《孔子》系列的完结篇。不禁落泪。
夫子,在晚年时的心灰意冷,是我等不能感受的。他的宽容,他的胸襟。后世,又有几人堪比啊。然而,如此气度,却仍弃作《春秋》。或许是绝望,或许是愤恨。无法揣测圣人的痛苦。颜回早逝,子路正冠而亡。乱世粉碎了夫子的寄托。那一刻,夫子只是一个凡人,无以复加的痛苦。也许,夫子会领悟到,太平盛世本不存在,夫子的理想不会得偿所愿。
鲍先生说得好。夫子亡去的一刻,他便不再属于《春秋》,他属于整个中华文明。后世的君子,恪守着夫子的教诲,向着夫子的理想艰难地前进,矢志不移。夫子倘在天之灵,见到了,必定快乐地高声唱歌吧。
近一段时间的学习,让我逐渐领会一个词——宽容。宽容别人,宽容自己,宽容社会,宽容整个宇宙。在网络中,在这个说话不需要负责任的地方,越来越多的憎恨,越来越多的利欲,越来越多的偏执。仿佛夫子所处的乱世——一个君子会被万夫所指的时代。圣人真的放弃了么?他被撕碎了么?没有。不但没有,相反的,他被一次又一次地补充,一次又一次地被完整,一次又一次地被称颂。宽容。夫子宽容了时代,所以时代成就了夫子。
我并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人的宽容,会被解读成无数种恶毒的词汇。一个人的博爱,会被分解为亿万次的诅咒。不知夫子是否能够解答。如果有幸,我能问夫子这个问题,他会如何回答呢?“如果,你去要求别人,别人要求你又有什么不可呢?”也许是类似的意思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错啊,有时候,我会不平。因为我希望我的宽容能够得到响应,获得另一份“宽容”。结果是,我的宽容不存在了。我所得到的,只有狭隘的拳头。
我还记得,以前有个朋友,回帖说我的文字是“一脸奴才相”,仿佛,他就是君主。或者说,他站在君主的位置,在审视着我。对于先师的教诲,无论如何,都应该谦卑。否则,那便不是学习。我想,“奴才相”就来自于我的恭敬之心吧。很遗憾的是,这个“奴才相”带到了我生活当中,对于父母,对于老师,对于有涵养,有学识的人,我开始越来越多地展现自己的“奴才相”。更遗憾的是,我引以为豪。一个人,无论站在哪里都把自己当成“天下无敌”,那他真的是“天下无敌”了,会交一些与他一样“天下无敌”的朋友——也许未必,毕竟那样,便是承认了别人“无敌”于他。我想,他会独步于天下吧,笑傲群雄。可是,这样又未尝不是好事。最起码,我就会告诫自己的后人:“不要做那样的人,他很孤独。”
我发觉在同一篇文字里,我总是不断地反驳自己。没错,“天下无敌”的人,其实也不存在。认定他人自认为“天下无敌”,更多的,是源自自我的狭隘。人皆有善恶。再恶的人,也会行过善事——不考虑是否有意而为。避恶扬善,这才是我们这些学生的职责。
罢了,时辰也不早了,不再多叙
颜回逝,子路亡。所幸,还有子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