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吧 关注:859,006贴子:7,567,759

◇02-20◆〖互帮互助〗项桥失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二十多年前(1976),我插队落户到安徽省当涂县大官(公)圩大青山脚下的青山街附近。距青山街不到二里处,有一个依山傍水叫做项(音hàng)桥的小村落。我满以为此村一定因项姓人氏聚居而得名,谁知那里居然一个姓项的人也没有。从此,项桥之名常使我心下耿耿。
日后,一个当地青年告诉我一个关于项桥名称来历的美丽传说。其大意如下。秦始皇修长城时,徵用了无数民工,其中很多人因劳累过度而死。此情此景令海上一个叫做孟姜女的仙女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孟姜女扮作村姑来到长城脚下,她将一根长红头绳截作无数段,给每个民工的扁担上栓上一截。从此,民工们举重若轻、健步若飞,再也没有发生累死人的事。秦始皇对频繁发生的累死人现象的突然消失,大惑不解。为了弄清原委,他亲自来到长城脚下,没费周折,他便了解到孟姜女的存在。秦始皇下令,所有民工必须将孟姜女分发的红头绳交上来,违者处死。只几天工夫,收缴上来的红头绳就有几大箩。秦始皇将这些短绳纺织成一条粗长鞭,他就拿着这条特制的鞭子,率领船队出海去找寻孟姜女。孟姜女远远望见秦始皇的船队,便施展法力,在海面上掀起狂风巨浪。霎时间,秦始皇的船队陷入了波峰浪谷之中,危险之至。当下,秦始皇拿出那条特制长鞭迎风劈抽,顿时风平浪静。船队很快就来到孟姜女居住的三神山,秦始皇强迫孟姜女与他做了夫妻。
孟姜女痛恨秦始皇,但由于被破了身子而法力消失。在委屈周旋的同时,她无时无刻不在谋划逃跑。三神山与大陆悬隔,而逃跑是需要法力的。孟姜女知道,因破身而消失的法力,必须通过怀孕生子才能恢复。于是,她开始全力侍奉秦始皇,终于有了身孕,届期产下一男婴,同时恢复了法力。一俟法力上身,孟姜女便只身挣脱秦始皇的罗网,向大陆飞逸。秦始皇见孟姜女逃跑,龙颜震怒,他亲率船队追赶孟姜女,并用那根长鞭驱打三神山,使其向大陆漂移。只几天工夫,船队与三神山便在大陆泊岸。但最终秦始皇也没能追上孟姜女。他一怒之下,将那个男婴抛在三神山脚下,然后与随行人员返回咸阳。男婴因饥饿而号哭,啼声响亮,这时便有一只斑斓猛虎从山中走出,来为其哺乳。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楚霸王项羽。因为是龙生虎养,所以威猛异常,日后他起兵灭了秦王朝。今天的大青山就是当年的三神山,山底有通海口,山里驻扎着解放军的一支舟桥部队,据说就是为了把守海门的。而老虎哺乳项羽之一地,就是今天的项桥。
我由于读过《项羽本纪》及《东周列国》,自然对此说法嗤之以鼻,当即指出这纯属无稽之谈:秦始皇与项羽毫无关系,而项羽也与本地不会有丝毫联系。一下子,把那个青年弄得老大没趣。
多年以后,不知是不是这个传说在潜意识里起作用,我竟然鬼使神差地进入了秦汉交替的历史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渐渐地我对当年那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感到惶惑起来。秦始皇固然不会与神仙孟姜女有什么瓜葛,也绝对生不出项羽这么大的儿子,但秦始皇与项羽却绝对有可能与大青山及项桥发生联系。
《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由彭城(今江苏徐州)过衡山。衡山,据《史记辞典》解作皖西天柱山。而当涂北部有横望山,古亦称衡山,为春秋吴楚兵争之要地。当涂大官圩素有民谚道:“衡山高,打不住青山腰。”这种极具争胜色彩的谚语,隐约扣住了秦始皇与青山、横山的渊源。秦始皇三十七年,渡海渚,过丹阳后下海。此丹阳即当涂东北之小丹阳,海渚,据《史记辞典》解作采石矶,昔为当涂八大镇之一,今属马鞍山市郊。《史记》没有明确提到项羽与当涂的关系,但项羽渡江击秦前率兵“徇下邑”,即平定江南一带,当涂在其征伐范围之内当无疑义。待到项羽率八千子弟渡江西进,当涂地面肯定为其极稳固的根据地之一部。项羽临终地乌江,也在古代当涂的江对岸,其无颜面对的江东父老,应包括当涂人民。有趣的是,项羽之项,古书上的注音正是“胡讲反”,亦即读若项桥之项。此读音,尤其在作为姓氏时,淮河以南不少地区正是保留了这种发声的。莫非当年项羽不仅到过当涂,而且还确实践踏过项桥的土地。甚至其乌江自刎,也是因为不敢面对故土。究竟如何,已难得解答。我在项桥一带生活数年,除了那个传说,竟没再探得任何其他有关传闻。
遥想项桥及其相关的神话传说,蓦然醒悟,项桥左近一系列地名仿佛如那美丽神话生出的根须,使得这个谜一般的故事不再虚无缥缈,倒似扎了根一般牢固地附着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项桥以东一里处有一个山脚,称作老虎爪子,据说就是当年为项羽哺乳的那只猛虎的前爪所化。再往东十里,有一名为护驾墩的集镇,不知所护为谁,或许就是秦始皇。青山街往南五里,有一名为伏龙的地方,再往南,还有称着回龙和起龙的地方,大概多少与项桥传说有着一些关联。
大青山突兀于大官圩西偏,西南北三面为县河姑溪河,东面则是由山洪形成的水道环绕。从地质生成上看,其由来也颇为怪异。即便在文明程度已大为提高的今天,大青山也属于闭塞之地。而从历史上看,大青山却很得地灵之气。南朝大诗人谢脁就隐居于此,诗仙李白的埋骨处与项桥只隔一道山梁。李白选择此地安息,究竟是仰慕谢脁的人品诗品还是为了贴近神话中的三神山,也许兼而有之。无论如何,大诗人选中此地隐居谢世,总是能给人予无尽遐想。而解放军舟桥部队的驻扎,更加重了大青山的神秘色彩。
有着悠久历史的项桥,始终是静谧安详的。尤其到了雨天,她更是朦胧得与山脚浑然一体,仿佛如同那个传说一样虚无缥缈化了。以我有限的脑力,无论如何我也看不出远离尘嚣的项桥与两千年前那个旷古未有的社会动荡、惨烈杀伐之间有什么联系。但在淳朴乡民中代代相传的神话又是那样有根有据地将一个闭塞山坳与那段千古激越的历史紧紧地扣在了一起。两千年也实在太长,我也许永远不会知道时间的长河曾汰去多少项桥的历史记忆,而项桥以守护根柢般地拥抱着那个美丽传说的执着之情,越来越让我受到感动。我怀疑在思兹念兹的同时,我思维的一部或将随着那些消失了的项桥记忆,潜入进大青山深处。
(初刊《江苏邮电报》署名九段)




1楼2021-02-20 20:17回复
    远去的菜鸟
    作者简介
    菜九段  男。生于一九五八年。县上山下乡先进个人(安徽省当涂县1977)医学学士(安徽中医学院1983)医学硕士(皖南医学院1988)编辑(始江苏古籍出版社、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学术顾问(肾泰网、南京大哉文化)写作者。著有诗集《混沌外的乡愁》(南京出版社1993)。历史论文/随笔集《古史杂识》(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5,2020增补)《历史的侧影——透视重大历史的关节点》(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9)《刘邦解码》(江苏人民出版社《走进汉高祖》之二2018)《屠刀集·续集》(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19)。专著《拷古笔记——淮阴侯韩信历史真相大揭秘》(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高祖本纪汇注》(与田秉锷合著,三晋出版社2021)。语言类工具书《简明成语词典》(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汉语歇后语小词典》(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新编歇后语大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度文集《菜九段集2017卷》(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18)。中医药学术专著《肾学经纬——胡剑北形体医理学学习笔记》(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20)。待出版的有历史研究专著《秦楚纲鉴》(与田秉锷合著)《菜文速递》《八卦楚汉》《秦楚经纬》《秦楚江湖》,网络文选《师友集》《菜九段诗文集》《菜九段序跋集》《远去的菜鸟》等。另有《史记求真》(稿本)《先秦列国史料汇编》(稿本)等在写作中。电子邮件c9d002@163.com


    3楼2021-02-23 17:16
    回复
      破韩信神话,一条史料足矣
      九段道场菜九段独挑学界,不让假史成永远1 人赞同了该文章
      这个一举破了韩信神话的史料就是《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祝阿侯高邑条:
      (祝阿侯高邑)以将军定魏太原,破井陉,属淮阴侯,以缻度军。
      韩信用兵如神,有兵仙神帅之称。而这个称号主要来自韩信灭魏代赵记录。而祝阿侯高邑的记录正好就全部覆盖了韩信灭魏代赵记录的传奇点。
      其实韩信登上历史舞台比较迟,但一登场就惊艳亮相,一出手就灭魏灭代灭赵,尤其是以缻度军破魏,背水一战破赵,水淹龙且灭齐,如同天外飞仙,神来之笔,震骇万古,他那个兵仙神帅称号也应运而生了。但菜子经考察并写了如下文字证明韩信这些神奇记录完全不可信:《汉灭齐战役考释》《重审韩信罪案》终极版、《千古谁识拜将台/千古谁识追韩信》升级版、《清理陈豨乱象》《读〈傅靳蒯成列传〉》《千古奇冤话魏豹》《千古谁识汉灭赵》《千古谁识李左车》《千古谁识背水阵》《千古谁识战垓下》《刘邦在下一盘很大的棋1 》《以彭城失利为支点看刘邦的谋略》《子虚乌有汉三杰》《淮阴侯列传考察报告》(正式出版作《拷古笔记——淮阴侯韩信历史真相大揭秘》)。菜子也于无意中发现曾国藩也质疑了以缻度军、水淹龙且,以为完全不足信,但因未涉及背水一战神话,所以韩信兵仙神帅的地位还坚如磐石地屹立着。菜子上面提到的文字主要是用来就是破除韩信的坚如磐石,其中重点针对灭魏代赵神话,下面简要交代一下。
      为什么要否定韩信的灭魏代赵神话?菜子以为这样的神话根本不被当时的历史事件包容。史料称魏见汉败而背叛,实则不然。
      真实情况是赵见汉败彭城而主动发动对汉疆域进攻、侵占了朝歌即今天的河南淇县一带,同时也侵占了魏的大片疆域,连魏之腹地太原都占领了。魏绝对不可能背叛汉,匆忙回国只是为了救亡图存,怎奈力量不够,不足以驱逐来犯之敌,只好向汉求援。刘邦稳定了楚汉战线、消灭了章邯,安顿好了关内,就着手彻底解决赵代——在朝歌一线发动决战之外,安排韩信以援魏之名义取道魏国袭赵国都。韩信一路汉军击降了魏王豹且没有遭遇赵军主力,顺利完成任务,根本没有背水一战,也没有走井陉道。
      汉赵战争的主力决战,早在所谓的背水一战之前已经在朝歌邯郸一线进行。赵军主力在决战中陷于绝境(靳歙功劳表明是决战规模),不可能出现在韩信方向上。陈馀没有死在背水一战,是被张苍俘获生擒的。张苍可能冒领了陈豨的功劳,因张是文官。韩信的功劳是偷袭赵国首都得手,擒拿了赵王歇。所以赵王歇也不是在背水一战被俘的。
      韩信用兵最为传神的破魏赵代的史料线路图是这样的:
      以缻度军擒魏王→走井陉道击赵→背水一战破赵
      此事迹还不止记在一处,似乎牢不可破,但太文艺,太粗糙,漏洞百出,菜子上述专题也百般喻说过了,但菜子的言之凿凿,也抵不过广大读者对神话的死心塌地。其实有关高邑那个更过硬的史料把这个线路都颠覆了,韩信的神话也应该彻底颠覆。《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曰:
      (祝阿侯高邑)以将军定魏太原,破井陉,属淮阴侯,以缻度军。
      注意这个线路:
      定魏太原→破井陉→以缻度军
      因高邑的记录来自原始档案,所以真实性没有问题,看来破井陉及以缻度军都是真实发生的事,只是与史料所说的有出入。破井陉是高邑加入韩信之前的事,与韩信无关。以缻度军是高邑加入韩信之后的事,更是破魏破赵之后的事,与破魏无关。
      破井陉不是背水一战,表示击破井陉守卫,估计不是什么大规模作战,但因井陉天险,即使小规模作战,也值得记上一笔。此役是加盟韩信之前发生的。
      按曾国藩的说法,以缻度军只能是小部队,虽然没有什么军事价值,但足够神奇,也被记了一笔,只是与破魏战役没有一毛钱关系。
      比较一下二者线路
      韩信线路:以缻度军擒魏王→走井陉道击赵→背水一战破赵
      高邑路线:定魏太原→破井陉→以缻度军
      高邑路线来自官方档案,韩信路线来自市面传言,何者为实,不难判断。
      从高邑记录来看,是在完成了定魏破井陉之后才加入韩信的,显然定魏之功不能完全归于韩信。在《功臣表》中有多个功臣在魏地的作为与韩信无关。
      汉定魏过程,不止韩信、曹参一路,是多路进攻,高邑是其中之一,可能还不隶属于陈豨。
      陈豨也是定魏之一路,因为他击代必须取道于魏。
      《功臣表》里还有一个棘丘侯襄,以上郡守击定西魏地的记载。《高祖本纪》“二年,......于是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则上郡守是汉在关中的官职,这表明此路汉军是从上郡这个地方对魏发起攻击的。这一路与代呈平行态势(上郡、太原呈西东平行,至代则从太原稍向东北走向即可),所以极可能是由陈豨主导的。
      《功臣表》记,南安侯宣虎以河南将军汉王三年降晋阳。祝阿侯高邑以将军定魏太原。此二人所属事迹可能是一回事,太原、晋阳是一个地方,只是一个是防守方投降,一个是进攻方立功。宣虎那个河南将军头衔较奇怪,河南是汉之辖境,到底是魏起了领土扩张之心,还是这又是一支赵代侵魏的占领军,难详。从头衔上看,是赵代侵略军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韩信的战略目标是过魏境抄赵后路,平定魏地非其战略目标。所以韩信在魏是采用了迅速通过的方式,甚至击虏魏王豹也只是顺便的事,由其他汉军完成定魏。
      通过魏击赵,韩信没有走井陉道,赵王歇在襄国,是邢台;井陉道正对石家庄,要多走好几百公里。井陉道也不可能有背水一战,除了赵军主力不在井陉一线外,井陉道全长一百多公里,险峻崎岖之路有将近百余里,韩信的大部队不可能一夜穿透此路,必然要在极其险峻狭窄的井陉道中宿营,大部队首尾可长达十公里。几万人的大部队至少要几个小时才能陆续穿出井陉道,根本无法作战。对方只要派出百十号人,就可以把井陉道口扎死。韩信的密探传递回消息,到韩信通过井陉道,至少要四天时间,很可能四天之中,陈馀会派一支小部队扎死道口。另外韩信出了井陉口,经专家考察,背水一战的战场只有十平方公里,根本不足以供两军一二十万人交战。重要的事说三遍:
      井陉道一带根本没有交战场地。
      井陉道一带根本没有交战场地。
      井陉道一带根本没有交战场地。
      另外,韩信斩成安君泜水上的泜水,距两军激战的井陉道隔了好几个县,成安君败于井陉死于隔了好几个县相距至少一百公里的泜水难度相当之大,真有点滑天下之大稽,只有神话,才会有这样奇葩的死法。
      可以断言,韩信用兵如神的定魏代赵诸战事描写纯属子虚乌有。
      本文字基于菜子以下的研究而作:
      《汉灭齐战役考释》
      《略论汉定天下过程中的吕氏武装》
      《重审韩信罪案》终极版
      《千古谁识拜将台/千古谁识追韩信》升级版
      清理陈豨乱象
      《读〈傅靳蒯成列传〉》
      千古奇冤话魏豹
      千古谁识汉灭赵
      《千古谁识李左车》
      《千古谁识背水阵》


      4楼2021-03-06 21:33
      回复
        寻找立身的凭据――读菜九段的《混沌外的乡愁》
          叶橹
          菜九段作为一位医学硕士,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竟在江苏古籍出版社担任了文学编辑,竟投奔到缪斯门下,当起虔诚的信徒。他的诗集《混沌外的乡愁》所收的诗,大抵都写于近三年内。由此看来,他是最近几年才归依缪斯门下,故而一般人可能并不知道他的名字。
          他的诗虽然并不惊世骇俗,但却可以从中读出一些人生的真味。他是在经历了某种真实的人生体验之后才来写诗的,故而与那种为了写诗而去着意装饰人生的人不同。
          人生是一个大题目,因而有无穷无尽的诗可写。但是每一个人在介入生活的时候,却是以不同的角度投身进去的。菜九段这一代人的人生启蒙时期大概介于文革和新时期之间,因此他的诗所表现出的那种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便呈现出一种难以言说的矛盾和多向的选择。他不象那些曾经气吞山河的一代,自以为重任在肩而傲视一切;也不甘心情愿地以张扬平民意识为荣。他是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探索着人生底蕴的求索者。《朦胧人生》一诗开宗明义地宣称:“昨天不会重复/遗留作今天的痛苦/今天不会重复/衍生为明天的觉悟”,这种“痛苦”和“觉悟”都是“今天”的感受和展望。这首小诗对“生命”所作的某种诠释,实际上表现出一种对“错误地活着”和“活着的错误”的缠绕与困窘的思考。这一“形而上”的命题是无法在诗中得到解决的,所以他只能抽象地用“生命也会自行启程/带着对我们的鄙夷/独自踏响归途”这样的诗句来“自我安慰”了。
          我之所以特别指出他这首诗来作为例子说明他的矛盾的人生态度和面临着多向性选择的人生困境,是因为我从他这本诗集的全部诗作中都隐隐地感到,无论是宣泄内心的感受,或者是评价历史人物或社会现象,他都处在一种价值观的冲突之中。我并不认为这种现象对诗人是绝对的坏或绝对的好。我是在“真实”的意义上来看待这种现象的。所以我认为菜九段的这本处女诗集,它的意义也许并不在于已经达到了何等的高度,而是它首先真实地呈现了自己。
          菜九段的诗,从语言传达和表现的方式而言,当然是很“传统”的,但是他所流露出的那些“意识”和“思考”,又不能不说具有相当浓厚的现代意识。只是他的这种现代意识还包裹在一层朦胧的面纱之中,使人一时无法把握其“主导”的意识而已。他对“生命”的意义,对“死亡”的态度,乃至对项羽和李陵的评价,从诗的表现来说都是允许的,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一旦进入“价值”的判断,就很难说不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也许,在我们这个价值观念失衡的时代,他的这种诗的表现,恰恰是一种最真实的披露吧。
          据我的印象,菜九段属于哲思型的诗人,他的某些思考不能不说具有闪光的蕴涵,但是在凭借诗的手段来传达和表现时,他运用的都是典型的传统方式。因而从语言方式上说,他同当今很多新潮诗人是走在两股不同的轨道上。或许他的这种方式更能为一般人所接受,但却难以避免流入俗套的危险。怎样才能避开这个陷阱,恐怕是菜九段今后所面临的一种抉择。
          他在“古歌”一辑的序诗中所写的那种“迫使我们刻意寻找/立身的凭据”,有一天如果真地“寻找”到了,他的诗或许也会有大的改观。
          我祝愿他有一个成功的明天。
          原刊于《淮海文汇》1996年11期  责任编辑田秉锷
          按  叶橹教授是承其老师程千帆之请为菜九写序的。当时没有互联网,所以菜九的名字是后来才有的,当时署的是本名。菜九不是文学编辑,大概是用了《古典文学知识》的信封给叶橹先生,所以造成了误会,不过说是文字编辑可能还差不多。叶橹先生对菜九的评价远远低于菜九的自评,菜九并不满意,而且叶橹的老师程千帆的评价就高得多。但程老大概是为鼓励后进而给予过高的褒奖,也未可知。所以叶橹先生的评价还是有一定的准确性的。但菜九的不满还在于叶橹先生选了书中较差的一首,以为据此而评,想好也难。这可能是图省事的做法,老师托付的事,不办不好,但也不想费力太多。这是菜九以小人之心在瞎猜,不能算数。


        5楼2021-03-22 19:04
        回复
          为李老守灵
          周骋(1985—1988师从李老)
          2021年3月14日上半夜我为恩师李济仁教授守灵,续香添火之余,就与李老笑盈盈的相片对望。望着望着,猛省:原来我坐在灵堂东首,不正是我在李老家常坐的方位吗?
          三十六年了,一直就坐这个位子。1980年代,李老家那个位置是阳台间的过道,对面是大床。后来住房改善了,位子宽大了,对面是书桌,再对面是餐桌了。好象那个地方是我的专座一样,每次上门,就直奔那里落座,有时胡剑北师兄在,也不知道让座,胡老就只好坐在床上说话。
          三十多年了,无论是听李老讲课,还是等李老处理事情、接诊患者,我都是坐在这个位子上。送别李老的时候,还是坐在这里,不禁感慨无限。
          想到这些就忍不住对李老的二媳妇说,我在你家就一直是这个位子。师弟媳妇说,老爸最喜欢你,每次你来都高兴得不得了。
          确实,李老的欢喜是能感受到的。我从来不在有头有脸的学生之列,但李老对我的关爱绝不在那些成名师兄弟之下。毕业后登门,李老总是特意拿包烟给我,说你到这来就抽我的。因李老家没有抽烟,抽剩下的我就得带走了。每次告辞时,李老都要亲自在冰柜里翻半天,为的是找好茶叶让我带走,说这个不错,你可能没喝过。在完成《李济仁先生传略》后,李老把他珍藏把玩了几十年的一个灵璧石送给我。我上学的时候,这个宝贝在李老家就很有年头了,起码一万元都不止。其实做学生的为老师做一点事是应该的,何况我有写作的爱好,五万多字,热火朝天写了两个多月,根本感觉不到辛苦。但李老体恤弟子,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功劳,所以要把他心爱的东西赐给弟子。后来李老又把一个大书法家新写的墨宝也赠送给我,我都觉得无地自容了。
          守灵时,来了个五十岁上下的男子对灵位拜了又拜,泪洒当场。他哽咽着对大家说,如果没有李老,他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原来他有严重胃病,在其他地方看了四年多——安庆两年多、合肥一年多,没有解决,后来找到李老,一个多月,就完全治好了。
          听了病人的话,我暗自惭愧。因为这十多年来,无论是与李老见面还是通电话,甚至跟李艳师妹通电话,都重点强调一定不能再给人看病了。因为八九十岁的李老,看病的敏锐性肯定赶不上壮年盛时,又那么辛苦。有一次李老回我,不看病难受啊。原来李老是有强烈的职业习性,不让他看病就跟不让我写作一样。但李老的这一习性能造福于人,能解决人的病痛,就远远高出我的习性了。这与李老一贯强调的要把技艺用在为人民服务上的一脉相承的。想到这里,真要对以往鲁莽的“规劝”,向李老道歉。
          李老的一生充满大爱,经营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之余,也经营了一个和谐的弟子群。如今这个缔结这个爱的纽带的人走了,但留下的爱的纽带,仍将串连起无尽的缅怀、延续永恒的友谊。


          8楼2021-04-12 10:59
          回复


            9楼2021-04-14 09:05
            回复
              菜学速递:走出芒砀山,刘邦的前沛公时代*
              后世多据正史将刘邦为沛公为其正式反秦标志。
              刘邦反秦实早于此,号沛公前已占领了丰,占丰之前就起兵于砀,则陈胜起兵后、刘邦为沛公前的狭小时段为前沛公时代。
              刘邦起兵于砀之前吕后兄吕泽从沛赶来与刘邦共同起兵。刘吕攻占丰的时候会聚了诸多沛中豪杰。
              占领丰后,刘吕分兵,刘邦留丰观望,吕泽外出扩张没有参加攻沛。
              沛令欲请刘邦引领起兵响应陈胜,但不知刘邦已占领丰,则丰不仅不属于沛,可能也不属于泗水郡。
              刘邦攻沛得手却不守沛,或因沛为秦必争之地。此后的用兵方略可能在起兵之前就与吕泽商定好的。
              事实证明,刘邦于砀起兵后,不与陈胜融合,而是向沛以东发展是正确的选择。
              完整内容及具体考证详见:走出芒砀山,刘邦的前沛公时代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8652779
              初刊《菜九段集2017卷》。收入《古史杂识》增补本。


              10楼2021-04-19 14:00
              回复
                冒昧地问一下,中医院的陶立平医生还在里面吗?谢谢!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4-19 14:11
                收起回复
                  世上有过一只爱梦游的菜鸟(代《远去的菜鸟》自序)
                  世上多菜鸟,来来去去,无足挂怀。
                  世人不挂怀,不代表菜鸟不挂怀。
                  菜鸟的特点是飞得不高,样子不俊,但没准有菜鸟想飞高想变俊,并会为此作出努力。
                  菜九段退休到一家公司参与宣传工作,对一起工作的年轻人灌输:我们不是因为会做这个工作才来做这个工作的,是要通过工作,把自己培养成这个工作的行家。在最开始,我们并不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但可以通过工作,不断扩大能力的边际,使自己胜任更多的工作。
                  这样的概括,也正好可以用于描述菜九段这只顶级菜鸟努力扑腾的性状。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无怪菜九段这匹老菜鸟也会有留名的憧憬。老菜鸟的不懈扑腾或者就是渴望留名的奋斗不息。印象中胡适先生给寻常妇人写过传记,称所有人都有记录之价值。那么将菜九段的一生操劳作点记录也不算唐突不算僭越。
                  麦克阿瑟将军夸赞英勇的军人说,他们用刺刀在敌人的胸膛上谱写了自传,表示人的奋斗历程就足以记录人的一生。记得以前看过先秦文学资料汇编这样的出版物,其实就是作品集,因为除了作品以外,也没什么其他资料记载那些无名作者。把作品集中在一起,无非让学者借此推导作家当时的某些状态。菜九段曾经以此为参照,在网上发布了菜九段资料汇编,把反映菜九段生平的,代表菜九段学术观点的各种文字集于一帙。这是菜九段想入非非,以为后世之人节省找寻之功。因为计划性不强,顺序没有标准,一帙之中,杂乱无章,自己都觉得乱象横生,或者增加了后人找寻之功。菜九段老矣,好个缅怀往事,近年来在不断的由少及老、由老及少的巡游回顾过程中,陆陆续续也攒下一些记他人记往事的忆旧之作。这些文字记载到的菜子生平琐事,真实反映了菜九段的生命片段。不禁想到,如果将这些特质的篇什串成一册,也能反映菜九段的某些真实过程。如果再添加进菜九段描述他人的文字,他人评价菜九段的文字,这个老鸟的形象也将更加丰满,甚至好过写什么自传了,毕竟一头菜鸟要为自己写个传的话,或者要贻笑大方的。
                  因这种已成文的篇什汇集,并不能完整反映菜九段生平,只能算是菜九段生平琐细。而将这些琐细命名为“老鸟是如何腾飞的呢,菜鸟是如何炼成的呢,厨刀是怎么炼成的呢,大菜遗事”,也都是较为贴切的命题。
                  菜九段的这个作为是不是显摆呢?也不完全。菜九段固然有自我陶醉、自我膨胀、自我造势、自我拉升等不良嗜好,但残存的自知之明始终在提醒菜子,你就是个资质平平的菜鸟,你能做到的事,别人完全可以做到。所以菜九段留下的琐细,也为资质更好,或与菜九段资质差不多的人提供励志案例——天道酬勤,只要你坚持在一个方向上努力,就可能有不小的收成。
                  2020年鼠年大疫,人人惊恐,随时会中招挂掉。没有人知道,明天与阎王哪个会先到,人生之无常莫过于此。世上有过的一只菜鸟能否渡过此劫,也只有天知道。此时此刻,菜九段这匹老鸟所能做的,就是清点自己的琐细。
                  菜九段
                  2020年2月于南京锁金村


                  12楼2021-05-02 08:34
                  回复
                    老C在江苏科技的幸福生活
                    菜九段
                    2003年,由于江苏古籍社资源重组,老C与其他四名同事被分流到了江苏科技出版社。此前,老C已做了十多年编辑,各种难度的稿件都经手过,算是编辑老手了。原以为在科技社做编辑,应该是熟门熟路,何况老C原来就是学自然科学的。但到岗后老C才发现,科技社的工作情况与原先的古籍社完全不同。以前所有的活都是单位安排好的,只管埋头苦干就行了。苏科社则基本上是靠编辑自己完成策划组稿。简单地说,在古籍社是计划经济模式,而科技社则更多市场经济的成分。老C不只是调换了个行当,更是调换了个工作模式。让这个做惯了计划经济的人去搞市场书,也真够难为他了。一时间真不知工作从哪里下手。放眼望去,整个市场哪里还有插足的空间啊,无论什么题材都被人早就占上了,而且不是一个两个,满满当当的。面对这种情况,资深编辑老C也难免抓瞎了。
                    好在科技社是个相当和谐的团队,各级领导及身边的同事也都在为老C能早日胜任工作而明里暗里地出力帮衬着。或提供选题、或提供作者、或提供经验,并不厌其烦地解答让老C编辑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性问题,为使老C 尽快进入状态创造有利条件。老C自己也利用每一次的选题论证会,学习揣摩搞市场书的门径,渐渐让自己的脑筋开了点窍。经过一段时间,老C也搞出了一点能在市场走一走的品种。有一天,一个老C二十多年前的同学来谈一个怎样帮助学习中医诊断的选题,老C对这个选题并没有把握。但毕业二十多年来,基本上只是自己养活自己,对同窗胞泽从无尺寸之功,老C心中时常引以为恨。何不借此机会,弥补掉这一缺憾,即使做亏了也在所不惜。于是乎,为了给同门故旧尽点绵薄之力,老C想学雷锋了。谁知这一念之仁,立即给老C带来了好运,市场部的同事对该选题非常认同。事实果如市场部所预期,这本因学雷锋而接纳的《中医诊断辨证思路解析》,面市后不久就加印了两次,并在出版的当年,一下子卖掉了两个海外版权。这不关老C水平眼力的事,纯粹是运气使然,这个好运应该是苏科社带来的。因为好运,老C连续押对了一些选题。曾经一度,在北京开卷上,老C的组织的图书差不多都上了本社的排行榜,这对于原本不懂市场出版的老C来说是个不小的鼓舞。老C在每日审稿的间隙,浏览开卷,心里喜滋滋的。以前的同事得知老C会搞市场书了,也都艳羡不已。
                    苏科社带来的好运不仅惠及老C的职业,也惠及老C的业余爱好。在那本“学雷锋”书出版的当年,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师参考书的主编因知道老C搞过司马迁研究,约老C写一篇司马迁生死观的文章以帮助教师备课。虽然老C工作繁忙,且这个研究已是陈年旧迹了,但此时老C已是个精明的苏科人了,岂能眼睁睁让这个机会从手中溜掉。于是老C打点精神,温习旧章,殚精竭虑,迸发新思,终于将这个无数专家教授几十年来非常想写但从没写好的题材写得颇为出彩。事后,老C发现,不止是成千上万个使用苏教版教材的老师,每年备课时都要参考老C这段的文字,苏教版范围以外的人教版的教学网站,及无数大大小小的教学及教学以外的网站也转载了。也差不多从那个时候开始,老C以前挂在网上很有些年头的一些业余文字,如雨后春笋般地被网络上的省级、市级、县级、校级、年级、班级网站转载。而这些广为转载的篇什,纯属业余爱好,并没刻意为什么行业所写,没想到颇受中学语文教学界的关爱,比如苏教版的网站上就转载了至少六篇。昔日的同事曾开导老C,其他网站你不方便收钱,江苏教育你完全可以找他们支付稿费嘛。对此,老C以苏科人特有的骄傲说:我们江苏科技出版社的人,不缺这两个钱,不能为此伤了两家的和气。最近,就连大学语文网站也找到老C,要求提供电子稿,以便做链接供学生使用。在老C看来,江苏科技出版社是个神奇的地方,老C在这里兑现着自己的光荣与梦想,于是,老C在苏科社忙并快乐着。相信会有很多员工有着与老C类似的感受,大家的最大心愿就是希望苏科社的明天会更好。
                    老C者,菜九的信箱号c9d001/c9d002也.
                    发布于 2020-07-26


                    16楼2021-05-02 18:39
                    回复


                      19楼2021-05-13 18:38
                      回复


                        20楼2021-05-14 16:55
                        回复




                          22楼2021-05-25 13:37
                          回复


                            26楼2021-05-29 07:29
                            回复

                              为老爸代言——序菜九段《秦楚经纬》(初稿)

                              上图2016年向李老汇报现场
                              周骋师兄已出版了好几本历史研究专著,现在新作《秦楚经纬》又将印行,我先表示祝贺。
                              周师兄是我父亲李济仁教授的第八个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没有从事临床与科研,而是去了出版社。老爸很开明,无论子女、学生作出什么样的职业选择,他都不会明确反对,他充分信任各人的选择。
                              转行后的周师兄很努力,在写作与历史研究上下了不少气力,每当有作品出版,都会送给老爸。所以老爸老妈都很喜欢他。2009年,周师兄为爸妈行医六十周年写的纪念文章《李老与我的师生缘》《李济仁先生传略》在医学界也有不小的反响。为纪念老爸荣膺国医大师称号十周年,周师兄印制了《国医大师李济仁------桃李文荟2019》,也颇受好评。
                              虽然周师兄转行了,但只要有重要的好事都会想到老师,大概是2006年的时候,他组织出版《四库全书系列伤寒类医著集成》,请老爸当学术顾问,请我哥当总主编,让我也承担部分点校工作。我们兄妹以工作忙为由推托再三,让老爸狠狠地训了一下,张仲景是不得了的人物,你们有什么事比这个事更重要。
                              五年前,周师兄专程来我家向老爸讲解他的《秦末战事汇报提纲》,我很少关心周师兄的研究,索然无味陪听,但老爸很有兴趣,看他们师徒两个很开心的样子,我也受到感染。如今根据这个汇报提纲写成的《秦楚经纬》就要出版了,而肯定很感兴趣的老爸却于两个月前病故了,他再也看不到了周师兄的新作了,真令人悲痛不已。
                              周师兄请我写序,实际上是让我为老爸代言。如果老爸在世,这个序一定是老爸来写。
                              老爸对周师兄的秦楚研究印象深刻。2019年,我陪老爸到无锡学术交流,主办方派专车送老爸去沛县看汉高祖的歌风台,快到的时候老爸突然说,要是小周在就好了,这一段历史,菜九段最熟。我把老爸的遗憾短信发给师兄,他随即打来电话说,汉高祖事迹很多,只要记住他与项羽都是百年不遇的军事天才就好了。他们两个从来没有学过军事,但从来没有打过败仗,他们只是相互打败,其他人休想胜他们一场。就象一个没有学过医的人,你往他手里塞一把手术刀,他就能从头开到脚,绝对没有任何问题,这就是刘邦、项羽的天才之处。周师兄的这个观点也写进他的新著,被当作天下反秦成功的人才因素。我看到附在书里的《秦末战事汇报提纲》,脑海中就浮现出五年前老爸听周师兄汇报的画面,眼泪就忍不住流了出来。
                              周师兄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一直保持着高昂的热情与专注,老爸在天有灵,一定会为周师兄的进步感到欣慰,也一定会为《秦楚经纬》的印行感到高兴。老爸一定会说,你们跟我学习,也不一定非要会看病。做好自己喜欢的事,不是也很好吗?
                              老爸,你觉得我这样讲,对,还是不对呢?
                              李艳
                              2021年5月


                              27楼2021-06-18 10: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