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吧 关注:845,280贴子:52,856,750
  • 38回复贴,共1

一百年了,心中依旧是那个明慧潇洒的少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张三丰在倚天独具魅力。除了是武当开山祖师,武林泰山北斗;潇洒大度,处变不惊,爱徒如子之外,他对郭襄的一往情深,打动了无数金迷。
不过,张真人终归不是主角,出于行文考虑,旧版倚天终章里那经典的一句话,最后还是删掉了,并没有挪到他处,殊为遗憾。好在老爷子是写情圣手,在有限的段落里,片言只句,也令这百年之恋,赚足了叹息和眼泪。
林夕写了无数情歌,我觉得,最令人听得头发都要竖起来的,是《再见二丁目》里的这几句:“原来过得很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如能忘掉渴望,岁月长,衣裳薄。无论于什么角落,不假设你或会在旁,我也可畅游异国,放心吃喝。”
所以,古往今来的诗词,讲到写情深挚痛切,总会提到苏轼平淡的六个字“不思量,自难忘”。他倘若不告诉别人梦见了亡妻,突然之间泪流满面,谁不会觉得他不“怪”呢?
老爷子写张三丰对郭襄的感情,正由此道来
求不得,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之一。深陷单恋中的人,不免有类似“幻觉”,总感觉心上人会出现在身边,走路会遇上,吃饭会遇上,看电影会遇上……于是,自己不禁矜持起来,步子迈得均匀一点,饭菜嚼得轻缓一点,不靠着座椅挺直一点……然而,在旁人眼里,你走路其实变得磕磕绊绊,吃饭其实像硌了牙,坐在影院里其实像衣服后领塞进了一根竹竿,怪异但不是不快乐。
时间能冲淡错位的感情,却非冲毁。花开花落,花落花开,你很久很久没有再做傻事了,可忽然有一天,某个时刻、某件事情,居然唤起了那种矜持,你会发现,自己还是会去假设,还是会去做出怪异的举止而不自知。
原文:张君宝垂泪道:“郭姑娘,你到哪里去?我又到哪里去?”
郭襄听他问自己到哪里,心中一酸,说道:“我天涯海角,行踪无定,自己也不知道到哪里去……”
这是张君宝与郭襄最后一次对话,随后,郭二姑娘转身离开,两人余生再未相见。
再回首已是百年身。身至遐龄的武当掌门张三丰,可能一直不知道,郭姑娘其实“骗”了自己。
全书第一回写得明白:
偏这一别之后,他夫妇从此便不在江湖上露面,不知到了何处隐居,郭襄自北而南,又从东至西,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原,始终没听到有人说起神雕大侠杨过的近讯。
郭襄并不是天涯海角,行踪无定。她的足迹,实则一直在中原。杨过、小龙女隐居终南山活死人墓,地在陕西,郭二姑娘不愿远离,也不好靠近,只能不远不近地在大半个中原辗转来去。
你的心上人如果在湖北,你自然不会跑到东北去打听。你的心上人如果在圣弗朗西斯科,你自然不会跑到波士顿去问询。
郭襄不会告诉张君宝,她在何处兜转,下一步去到何方。她早已明白这位“张兄弟”对自己的感情,从无色禅师送她下少室山,张君宝远远跟随那一刻起,明慧的少女就知道了。
她不愿伤害张君宝。就像罗密欧说的,“只有没受过伤的人,才会讥笑别人身上的创痕。”所以,她把那对铁罗汉赠送了出去。
为什么是铁罗汉?
罗汉是亲闻佛说四谛的弟子,修行成就,又称作“声闻”。然而,罗汉只晓得度自己,不晓得度众生,只在小乘中。
郭襄是在告诉张君宝,有关感情,我度不了你,你须度自己。
郭襄虽则在四十岁上“大彻大悟”,但赐名弟子是“风陵”,创制招式是“黑沼灵狐”,她终究没能度自己。
同是天涯沦落人,她和张君宝一样。
二、自古以来,温吞水性格的人,始终要泯然万众。大宗匠,一定是高标特立者。张三丰毕竟是张三丰。
起初,他听从郭襄的建议,要去襄阳找郭靖、黄蓉,好寻个庇护。然而,在武当山脚下,一对乡民夫妇耻于去依附姐姐姐夫,电光石火般在他心中激起了一股傲气。
“郭姑娘说道,她姊姊脾气不好,说话不留情面,要我顺着她些儿。我好好一个男子汉,又何必向人低声下气,委曲求全?这对乡下夫妇尚能发奋图强,我张君宝何必寄人篱下,瞧人眼色?”
自《神雕》末尾出场,到此段情节之前,张君宝大多数时候是个沉默谨慎的少年。中间在逼走何足道,应答少林心禅七老咄咄逼人的提问时,坦荡无惧的胸怀惊鸿一瞥。酝酿铺垫到这里,宁折不弯的禀性和盘托出,一个顶天立地的奇男子跃出于读者眼前。
虽然痴恋郭襄,虽然郭大侠、黄前帮主一定会善待自己,虽然少林僧人终究会上门找麻烦,但只因为郭芙脾气不好,说话不留情面,要顺着她些,这襄阳我便不去了!当浮一大白!
郭襄同样如此,所以她始终没有要求必见杨过,能听到一点点消息,就已经很好了。
这就是尊严。
可惜,杨过终究赠她玄铁重剑。赠剑之举,定是在华山之巅以后,大概率是因为他听闻郭二姑娘在打听自己的消息,等于托人告知,我对小龙女,是故剑情深。
杨过对于感情,总是有些演的成份。因而,他和郭襄并不在一个层次上。
最配郭襄的,其实是张君宝。
即便不能在一起,两人各自单向的感情,注定不会成为凡夫俗子寻死觅活的痴缠。
于是,年深日久之中,黄卷青灯之下,故人与旧事,也都归于静默了……
三、我一直认为,从《神雕》到《倚天》,中间几十年的空白太可惜,如果老爷子写写张君宝、郭襄、郭破虏的故事,加上郭靖、黄蓉殉国,必定又是一部旷世经典。
不过,空白也有空白的好处。计白当黑是中国画的神妙技法,老爷子的小说中,运用得也是炉火纯青。有时,无声真的胜有声。
就比如这“佳儿佳妇”的立轴,背后隐藏着多少欲吐未言的话语?
是不是张三丰在向逝去的郭襄致意,武当和峨嵋联姻了,我们的情义到底深了一层。
两个门派已不仅是武学发源上有所渊源,两个最出众的小辈缔结鸳盟,虽系武林盛事,对我而言,亦堪慰老怀。
这一念想,不再与爱情有关,一缕思念所系,也不再想求得什么。只心悦于这一缕思念穿越百年,终归结下了一个小小的果实。
濠州大婚,最终被赵敏搅了局,明教群雄、峨嵋诸位侠女颜面都无光彩,但最遗憾的人,或许竟是远在武当的张三丰?
只不过,老爷子没有写而已。
不写,反而更好。
就像他被刚相偷袭重伤,大敌当前之时,将那对铁罗汉托负给俞岱岩。事了之后,俞三自然要归还师父。
历经生死一线的磨劫,再看这对铁罗汉,张三丰内心是否还会泛起波澜?
当然,也是不写得好。
包括前文提到的旧版终章的那句话。
“张三丰瞧着郭襄的遗书,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明慧潇洒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他在书写“佳儿佳妇”的立轴时,眼之所见,心之所生,十之八九是郭襄的影子,可能根本没有想到濠州贺客的观感。
即使想到了又如何呢?这是百年前他初见郭襄时的“矜持”,看上去点奇怪,不明其理的旁人真要细究,或许还要为他开脱,张真人毕竟一百多岁了,也有老糊涂的时候,他老人家总归是替张教主和周掌门高兴呢!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快乐还是不快乐,终究是不写得好。
转载金庸江湖网的文章!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3-06 20:22回复
    【他对郭襄的一往情深,打动了无数金迷】
    不知你这句从何yy而来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3-07 08:52
    收起回复
      好文。这种帖子才应该是金吧应该出现的。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3-07 11:42
      收起回复
        以前"金学家"的狗屁文章还真不少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3-07 11:45
        回复
          旧版终章哪一句?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3-07 12:12
          收起回复
            图中这个是张三丰年轻时?还是无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3-07 18:13
            收起回复
              好文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1-03-07 20:32
              回复
                张三丰就那点文字,就那么点信息你也能看出那么多玩意,不得不佩服张吹的脑补功力
                金庸在世:我真没想那么多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1-03-08 08:38
                回复
                  思春百年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3-25 23: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