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信托吧 关注:114贴子:802
  • 1回复贴,共1

频频踩雷、屡屡逾期,吴庆斌为何没能力让中泰信托渡过难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随着近几年信托市场的不景气,"去刚兑"、延期兑付让很多投资人损失惨重,经过这几年的行业转型和清理整顿,当年违约的大部分信托产品通过多方努力都能讨个说法,也能或多或少拿回一些补偿。对于一个以信任为基础的行业,也算是没让投资者太失望。
可唯独有一家信托公司及其信托产品,始终游离在违约之列,甚至还有兑现项目在违约21个月之后,依然毫无进展。他就是号称史上最神秘的信托公司,中泰信托。
信托届的一朵"奇葩",再度"翻红"
中泰信托的前身是中国农业银行厦门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于1988年,2002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进行重新登记正式更名为"中泰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说起中泰信托,当真有点"不一般",不看别的,就看他领的那一沓罚单,没点定力,一般企业都是承受不住的。
2017年12月,中泰信托收到上海银监局下发的《审慎监管强制措施决定书》,原因是“法人治理严重缺陷,实际控股人不明”。
这张罕见的重量级罚单,责令中泰信托“暂停新增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存续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不得再募集”。一纸罚单不仅给中泰信托实际控制人披上了神秘面纱,还被业内戏称“史上最神秘的信托公司”,由此,中泰信托也被推至风口浪尖。
实控人到底是何方神圣?根据2018年年报公示,中泰信托股权结构中第一和第三大股东实际控制人都是“北京信托-德瑞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原来中泰信托实际控制人还是个信托,有没有被绕晕的感觉,从此,实控人不阳光化成为中泰信托不可磨灭的黑历史。据了解,至今该问题仍未有实质性进展,业内一片唏嘘。
同年12月,中泰信托因2015年通过自助支付的方式向借款人发放较大金额贷款,因未采取有效措施,借款人将贷款用于股票投资,罚款90万。
2019年,中泰信托违规承诺某信托财产不受损失,没收违法所得264.36万元;因对某业务合同未能做到全过程、动态化尽职管理,罚款50万元。同年,上交所追问中泰信托股东是否做好充分的减值计提,这又是来自监管部门的负评。
2019年12月23日,中泰信托“恒泰18号”投资者召开了史上第一场信托受益人新闻发布会。现场投资者代表声讨中泰信托,控诉多项不作为,实控人不阳光化等问题再度被提及。沉寂二年的中泰信托再次“翻红”。
相信中泰信托频频踩监管红线也是无奈之举,可是经营每况愈下,股东阳光化毫无进展,管理层屡屡变动,不得不说,中泰信托总是被罚,看似运气不佳,恐怕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
同样被延期,看人家怎么“解套”
只要提及中泰信托,一定绕不开那场声势浩大的新闻发布会,与其说是新闻发布会,不如说是投资者维权+声讨会,围绕中泰恒泰18号延期问题而展开。
关于“恒泰18号”新闻发布会的另一个主角,融资方青海省投集团,从名字看都感觉背景深不可测,人家自始至终可没说“兑”不起,也没说赖帐,只是实在没钱。
原来同时被青海省投受累陷入延期兑现、债务纠纷的信托公司可不止中泰信托一家,债务金额也不是最大的,可神奇的是,某家信托公司成功“解套”,金额还高达10亿元,真有种同人不同命的强烈反差。
据了解,该信托公司是通过多方“斡旋”,给青海省投找到实力“接盘侠”,从而顺利解套。有人说这是何其幸运,与其说是幸运,还不如人家摆对了“要债姿势”。与当时中泰信托延期长达8个月仍“无钱、无方案”硬把投资人逼到召开发布会相较,真是天壤之别。
倒也不是说中泰信托毫不作为,其实在2019年3月中泰方就曾向法院递交了催讨债务的《民事起诉状》,只是中泰信托完全没考虑到如今已是“欠钱是大爷”的时代,这样“撕破脸”的节奏,实在有点得不偿失,意味深长。
早在2017年,青海省投的债务问题就开始受到关注,债务危机在2018年暴露无遗,但中泰信托毫不察觉,还在相关管理报告中显示正常经营,回看恒泰18号投资者的声讨,中泰信托难逃瞒天过海之嫌。
有消息称,青海省投已进入债务重组阶段,不排除有破产的可能,这对于恒泰18的投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除了恒泰18号,青海省投融资的其他项目基本完成本息兑付。如果进行破产清算,投资人拿回本金的希望将更加渺茫。
同是延期,有人一个月就解套,有人却要血本无归,不得不说,中泰信托难辞其咎。尽管监管一再施压,中泰信托始终无法解决实控人不阳光的问题,现有原股东也都不符合监管对信托公司控股股东的要求,比起这个,股东们似乎更关心这块信托牌照还能买多少钱。
信托公司变“讨债公司”
史上最神秘信托公司,史上首次投资人召开“受益人大会”媒体发布会,状告地方政府,桩桩件件都可以好好说道说道,不得不说中泰信托已成为业内“传奇”人物。
2017年,中泰信托因实际控制人不明问题,被监管责令暂停新增集合资金计划,该公司“新品推荐”栏一片空白,至今实控人阳光化问题仍未解决。
业务叫停,失去信托贷款业务能力的中泰信托,面对融资方愈加没有底气。同样的项目,就算别人优先兑现,你的拖一拖,也得忍气吞声。
融资口径的收紧俨然令中泰信托丧失了话语权,一旦项目违约,面对“苛刻”的融资方,显然力不从心。
目前的中泰信托“进退失据,雪上加霜”,一方面频频踩雷,屡屡违约,在投资方早无诚信可言;另一方面自身被罚,无业务能力,在融资方也是不被待见,尽管如此,违约、延期、展期的问题仍然层出不穷。
中泰信托,祥泰1号、恒泰18号、恒泰39号、弘泰11号、弘泰21号等信托计划均面临逾期兑付问题,恐怕不是一句“难以预见”的风险可以搪塞过去的。
如果说中泰信托面对项目违约问题,放之任之毫无作为,也不太公允,其实早在2019年4月,距离中泰信托.金泰36号到期还有4个月的时候,中泰信托经现场风险排查,融资方建议中泰信托债转股,中泰信托紧急提起诉讼保全,要求融资方提前偿付项目。
2019年9月至11月,该项目所有应付款项支付完毕,此次诉讼成为政信类项目违约诉讼成功的代表。也被业内称为“奇葩”之举,毕竟对于政信类项目,多数信托公司都有担心诉讼反而让城投无法继续融资、担心地方保护执行不下去等顾虑,于中泰信托而言,状况频出,跌倒谷底,倒也不用畏首畏尾了。
有了成功的诉讼经验,中泰信托似乎更加“肆无忌惮”,2020年9月因中泰.弘泰1号项目问题以合同纠纷案为由将遵义市汇川区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和遵义市汇川区政府告上法庭,在业内又引起一片哗然。
对于轰动一时的恒泰18号新闻发布会事件,中泰信托声称愿出200万,支持投资者自己维权,是被迫无奈还是想置身事外,也非三言两语能道清。
能诉讼、能“告官”、愿垫资维权,能“默许”投资人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于逾期兑付问题,中泰信托的“追债方式”也真是花样百出。长此以往,不知如此折腾是否会成为金融维权的模板。
结语
无法展业,项目逾期,负面舆情,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处置能力不足是硬伤,项目逾期是常态,实控人不阳光是痛点,融资人不爱,投资人不信赖,已然让中泰信托在步入正轨的路上渐行渐远。
不管怎么说,历经行业六次清理整顿,中泰信托仍是目前行业里仅剩68张信托牌照的座上宾,本着存在即合理的原则,其潜在价值依然是不容小觑的。如若股东们只想卖牌照分钱,那就只能另当别论了。
告别跑马圈地、鲜衣怒马的信托"黄金时代",转型势在必行,各信托公司都开始在规模、品牌和综合实力上苦下功夫,踏实解决历史问题,请出有担当的股东出来主持大局,以诚信为基石,真正做到“卖者尽责”才是中泰信托未来急需解决的问题。


IP属地:江苏1楼2021-03-17 01:43回复
    人生,最宝贵的莫过于光阴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03-31 12: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