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哥吧 关注:33贴子:260
  • 10回复贴,共1

文学 | 独钓寒江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红楼梦》解析


IP属地:河南1楼2021-04-17 18:40回复
    宝钗念了两遍“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看见莺儿在一旁发呆,明白莺儿在想什么,就转移话题,催她去倒茶。莺儿:“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常常是莺儿口无遮拦,宝钗急忙出面制止,甚至把她轰走。
    因为这一句话,贾宝玉前一刻刚摘下了玉,后一刻便缠着薛宝钗亮出了锁。放一起一比对,一个上刻“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另一个则刻“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果然,“这八个字倒真的与我的是一对。”
    莺儿说出金锁的来历与讲究: “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得不再次截断话头,撵她去倒茶。黛玉的丫鬟紫鹃也乐于在背后给黛玉出谋划策,叫她“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


    IP属地:河南2楼2021-04-18 06:14
    回复
      紫鹃被称为“慧紫鹃”,而莺儿却被形容为“娇憨”。宝玉对莺儿说:“宝姐姐也算疼你了。明儿宝姐姐出阁,少不得是你跟去了。”莺儿听了,抿嘴一笑。宝玉来宝钗屋内,两人先是问了好,说着,宝钗便让宝玉坐在炕沿上,命莺儿斟茶来。
      王夫人身边的丫鬟,金钏儿和玉钏儿,两姐妹都是拿一两银子月例的大丫鬟。金钏儿因为跟宝玉调笑,结果被王夫人赶出,不久她跳井而亡,王夫人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便把金钏儿的月例给了玉钏儿,这样,玉钏儿就成了拿二两银子的丫鬟,与贾府姨娘的待遇相同。
      王熙凤生日时,正赶上金钏儿祭日,众人都在屋里喝酒哄闹,唯独玉钏儿一个人独自在廊下垂泪。玉钏儿心里对王夫人未尝没有恨意,但她身为丫鬟,却也只能接受现实。玉钏儿不能因为姐姐之死就放下自己的差事,更不能在主子跟前流露出哀伤之意。


      IP属地:河南3楼2021-04-18 06:46
      回复
        金钏儿和玉钏儿两姐妹都在鸳鸯、平儿等人的好友圈里,可见玉钏儿的人品和人缘也是好的。有一回,王夫人屋里丢了东西,也是首先被玉钏儿发现的,可见她是个心思细腻,忠诚尽职,有责任心的丫鬟。钏来源于镯,几个镯合并在一起,被名为“钏”。
        金钏死后周年,宝玉遍体纯素,带着书僮茗烟私自去郊外祭奠。回来时,见玉钏独坐廊下垂泪。金钏说到底还是太年轻了,做事只图开心不考虑后果,东窗事发后又没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去应对。
        其实事情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绝望,王夫人是有心把她叫回来留观后效的。退一万步,贾府真的待不住了,她还可以在外面另谋出路。假如她能够放下脸面和自尊心,捱上一段时日,就会发现世界很忙,你曾经以为天大的丑事只会随着时间流逝被人们逐渐淡忘。


        IP属地:河南4楼2021-04-18 06:56
        回复
          在金钏和玉钏的故事中,金钏对于宝玉没有极致的攀附,王夫人对于金钏没有斩尽杀绝的狠辣,玉钏对于宝玉更没有剑拔弩张的仇视。袭人真正被王夫人认可是贾宝玉被打后袭人向王夫人进言。
          袭人进言只说两点:第一,贾宝玉该打该管!第二,贾宝玉应该搬出大观园,保全名誉避免瓜田李下的嫌话。袭人处处为贾宝玉着想,王夫人大为感动。王夫人评价说:“你们哪里知道袭人那孩子的好处?比我的宝玉强十倍!宝玉果然是有造化的,能够得她长长远远地服侍他一辈子,也就罢了。”
          袭人原本是贾母身边领一两银子月钱的大丫鬟。后来贾母看到袭人温柔体贴,事事为别人着想,便把她给贾宝玉使唤,但是月钱还在贾母名下领。袭人的心里犯愁了,虽然林黛玉会给她在贾宝玉身边留有一席之地,可是在精神上,贾宝玉完完全全是属于林黛玉的。


          IP属地:河南5楼2021-04-18 13:35
          回复
            对于袭人而言,还不如让贾宝玉娶一个不爱的女孩,这样袭人和未来的宝二奶奶在精神上还是平等的。这些年袭人肯定看出王夫人不想要林黛玉嫁给贾宝玉。于是袭人就彻底投靠了王夫人,借助王夫人的力量来实现袭人自己的目的。
            谈话之前王夫人对袭人并无多少高看,充满了试探和留余地。派人来传话“叫一个跟宝玉的人来”,并没有点名叫袭人。袭人来了以后,王夫人第一句问的是“你怎么来了,随便让哪个小丫鬟来不就行了,你走了谁照顾他”。乍一看,似乎是在高抬袭人的身份,实际上却是将袭人看成只能端茶倒水服侍人的“低级丫鬟”。
            袭人说的不是怕你们做什么不该做的,而是怕别人说什么不该说的,你们团结友爱,小人们搬弄是非。宝玉挨打后,王夫人派人去怡红院叫人来回话,但并没有指明要谁来,为何?因为她心里非常清楚,怡红院里的袭人、晴雯都是贾母的人,她们不应该会站在自己这一边,也自然不会同自己推心置腹的说话。


            IP属地:河南6楼2021-04-18 13:44
            回复
              王夫人命令王熙凤从自己二十两银子里面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作为袭人的月钱,而且嘱咐王熙凤“以后凡是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只是袭人的这一分从我的分例上匀出来,不必动官中的就是了。”
              贾宝玉年龄尚小,姨娘之事要再过几年才能着手,但王夫人欣赏袭人的人品,希望袭人能好好帮助自己照料宝玉,所以提前给袭人订下姨娘分例,好让袭人继续好好照顾宝玉,顺便可以让袭人充当自己的耳目,以便得知宝玉的近况。
              袭人只想让贾宝玉搬离大观园,拆散宝黛,打破宝黛之间的亲密关系。贾环这些小人,不惹他就好,能躲就躲,不必深究。薛宝钗在她和宝玉的亲事没有定下来时,她需要有同盟者,更需要笼络好宝玉身边的人。而袭人,和她的价值观高度一致。


              IP属地:河南7楼2021-04-18 14:49
              回复
                既然关系是以利益为基石的,当共同的利益不再时,这个基石就不那么稳了。黛玉早逝,木石姻缘自动瓦解。这个时候,袭人就不再是宝钗的同盟者,而是转化为竞争者了。
                宝玉在挨打时就已经不再信任袭人了,否则他不会专门支开袭人,让晴雯帮他去向林黛玉传递手帕子。到晴雯被逐,宝玉就怀疑是袭人私下搞的鬼,直接逼问袭人,是因为晴雯长得好,你怕夺占了你的地位,才容不下他。
                二宝成婚后,贾府经济进一步恶化,已经无力承担往日的锦衣玉食、奴婢成群。在遣散众奴才的过程中,袭人成了一个尴尬的存在。宝玉厌弃她,宝钗忌惮她,王夫人连自己的亲侄女王熙凤都可以报以冷酷无情,更不用说袭人了。


                IP属地:河南8楼2021-04-18 14:51
                回复
                  其实袭人对宝玉挨打的原因心知肚明,她早在宝玉被抬回怡红院,众人都围着宝玉忙,自己插不下手的时候,就叫了焙茗来问原因,焙茗也明明白白告诉她:那琪官的事,多半是薛大爷素日吃醋,没法儿出气,不知在外头挑唆了谁来,在老爷面前下的火;那金钏儿的事,是三爷说的。
                  戏子的事,关系到王夫人的至亲薛蟠,袭人倒是说了;但是为什么袭人不说贾环在老爷面前挑唆的话呢?贾环在贾政面前说:我母亲告诉我说,宝玉哥哥前儿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
                  金钏儿之死,对于王夫人来说是讳莫如深的一件事,在自己的外甥女宝钗面前,她都百般遮掩,所以,袭人只能装出不知道的样子。袭人之所以在王夫人面前替贾环遮掩,与贾环并无半点关系,只是为了保全王夫人的面子。


                  IP属地:河南9楼2021-04-18 14:54
                  回复
                    当初贾政一听袭人这个名字就不喜欢,说是“刁钻古怪”,贾母评价袭人“拿大”“木头似的”,王夫人喜欢袭人也不过是特定条件下的需要。第三十二回,黛玉因为担心宝玉捡到了麒麟,会和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地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
                    袭人首先讲明白了自己和宝玉是同一条船上的利益共同体,阐述她知悉倘若宝玉没有好前程、她恐怕性命难保的利害,从利益角度交代清楚自己的动机。随后指出宝玉爱和姑娘们混,小人们爱搬弄是非,短短几句、句句戳中王夫人最害怕的心魔。
                    王夫人交给袭人的,不仅仅是每个月二两银子的薪水,更是“你代表我监督宝玉风流与否”的权力。王夫人选择了半公开化的方式。贾政不知道,贾母不知道,除此之外,人人知道。


                    IP属地:河南10楼2021-04-18 14:59
                    回复
                      当王夫人亲自找宝钗谈话,希望她搬回大观园时,宝钗解释,母亲生病,哥哥结婚,她需要回家照看。然后宝钗劝王夫人关掉大观园。一是,为了大家年龄都大了,男女有别,不应该继续生活在大观园里;二是,为了省下一笔费用,别像薛家那样铺张浪费,后悔也晚了。
                      第三十五回,袭人端了两碗菜走进来,告诉宝玉道:“今儿奇怪,刚才太太打发人给我送了两碗菜来。”宝玉笑道:“必定是今儿菜多,送给你们大家吃的。”袭人道:“不是,说指名给我的,还不叫过去磕头,这可是奇了。”宝钗笑道:“给你的你就吃去,这有什么猜疑的。”
                      袭人道:“从来没有的事,倒叫我不好意思的。”宝钗抿嘴一笑,说道:“这就不好意思了?明儿还有比这个更叫你不好意思的呢!”那宝钗出了怡红院,走着走着,竟情不自禁地低头冷笑了一声。莺儿道:“姑娘笑什么?”宝钗道:“没什么,只是看到了姨妈赏了袭人两碗菜,袭人诚惶诚恐的样子,觉得有些好笑。”


                      IP属地:河南11楼2021-04-18 15: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