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香吧 关注:3,256贴子:170,929
  • 8回复贴,共1

【误会】这不是韦修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偶被白面微红的清秀书生一把拎过来撇在众人面前,耳中传来一声怒吼,“说!!”
   呜呜~~我为何今日才知道这聿修不是韦修呢,原著中的“聿”字,我一直当它是
“韦”的繁体,近日才知道,“聿”这是“yu(四声)”,不是“wei(二声)”。聿木头啊聿木头,就是通“榆木头”、“榆木疙瘩”啦!我们圣香少爷起名字那是相当贴切的啊!(被天眼PIA飞~~),咳咳~虚弱的爬回来接着说。“韦”的繁体是这个字“韦”(姓氏)。“聿”(yu—古汉语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所以我就想不通了,哪里有这个姓嘛,藤大起名字也难怪会认错啦!呵呵,不知犯白痴的是否只有我以一位呢?嗯,澄清完毕!
   天眼大人,放小的回去吧?


1楼2010-03-20 21:34回复
    哎??怎么发出来,繁体自动恢复简体了呢。韦。不要变啊!


    2楼2010-03-20 21:37
    回复
      它还变 我没办法了 大家自己查一下就知道了啊


      3楼2010-03-20 21:38
      回复
           ◎ 聿 yù
             【名词】
             (1) (指事。从聿一一者,牍也。秦以后皆作笔。本义:毛笔。笔的本字,秦以后始加竹作笔)同本义
             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 吴谓之不律, 燕谓之弗。——《说文》
             (2) 又如:舌聿(即“口笔”。用口所说的,用笔所写的)
             ◎ 聿 yù
             【助词】
             (1) 古汉语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诗·大雅·文王》
             聿,循也。——《后汉书·傅毅传》注
             其山山聿山卒而嵯峨,其水萦纡而绿波.---《万载县志》
             (2) 又如:聿女(养女);聿遵(遵循。聿,发语词);聿追(聿本助词。后人往往训聿为述,因以“聿追”谓追述先人德业)
             ◎ 聿 yù
             【形容词】
             (1) 轻快
             武骑聿皇。——《汉书·扬雄传上》
             (2) 又如:聿皇(轻快的样子);聿役(动的样子);聿越(迅速地跨越)
        汉字出处
             【康熙字典】
             【未集中】【聿字部】 聿
             -------------------------------------------------------------------------------
             【唐韵】余律切
             【集韵】允律切【韵会】
             【正韵】以律切,$音遹。
             【说文】所以书之器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笔。
             又【玉篇】遂也,述也,循也。
             【正韵】惟也。
             【书·汤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
             【传】聿,遂也。
             【释文】聿,允橘切,述也。
             【疏】正义曰:聿训述也。述前所以申遂,故聿为遂也。
             【诗·唐风】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传】聿,遂也。【疏】从始至末之言。
             【诗·大雅】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传】聿,述也。
             【诗诂】助语。
             【左传注】惟也。   又自也。
             【诗·大雅】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笺】聿,自也。於是与其ᚱ大姜,自来相可居者。  
             又【扬雄·羽猎赋】及至罕车飞扬,武骑聿皇。
             【注】聿皇,轻疾貌。  
             又【左思·吴都赋】陵绝嶛嶕,聿越巉险。
             【注】聿越,豹走貌。   又与曰通。
             【诗·豳风】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前汉·食货志】引《诗》作聿。
             【师古注】聿,卽曰也。   亦与遹通。
             【诗·大雅】遹求厥宁。
             【传】遹与聿同。发语辞。   亦与欥通。
             【前汉·班固叙传】欥中和为庶几。
             【师古注】欥聿,通由也。◎按说文聿,所以书之器也。欥,诠词也。徐注,一曰发声。引《诗》:欥求厥宁。今文作聿,后世束豪为聿。加竹作笔,而聿字音以律切,专为发语词矣。柳宗元文作聿牍,则唐人尚以此为笔字。
             【说文解字】
             【卷三】【聿部】聿
             ------------------------------------------------------------------------------
             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从昒一声。凡聿之属皆从聿。余律切
             常见词组
             聿追 yù zhuī
             .《礼记.礼器》:"尧授舜,舜授禹,汤放桀,武王伐纣,时也。《诗》云:'匪革其犹,聿追来孝。'"郑玄注:"聿,述也。"今本《诗.大雅.文王有声》作"遹追"。聿、遹本助词;然后人往往训聿为述,因以"聿追"谓追述先人德业。
             聿怀
             《诗.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聿本助词,然后人常以"聿怀"为语典,用为笃念之意。
             岁聿其暮
             岁:年;聿:句中语气词;暮:晚。一年快过去了。指年终岁晚。
             岁聿其莫
             指一年将尽。聿,语气助词;莫,“暮”的古字。
        ——百度百科


        5楼2010-03-20 21:41
        回复
          回复:5楼
          阿敛 我知道我错了


          6楼2010-03-20 21:42
          回复
            其实我一开始读的是lv......
            但是某天玩字典的时候无意中翻到了那个字......


            7楼2010-03-20 21:48
            回复
              哎 我是推荐一新人去看九功舞 他不知道这什么字去翻字典 我才知道我错了


              10楼2010-03-20 22: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