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李老守灵
2021年3月14日上半夜我为恩师李济仁教授守灵,续香添火之余,就与李老笑盈盈的相片对望。望着望着,猛省:原来我坐在灵堂东首,不正是我在李老家常坐的方位吗?
三十六年了,一直就坐这个位子。1980年代,李老家那个位置是阳台间的过道,对面是大床。后来住房改善了,位子宽大了,对面是书案,再对面是餐桌了。好象那个地方是我的专座一样,每次上门,就直奔那里落座,有时胡剑北师兄一同登门,也不知道让座,胡老就只好坐在床上说话。
三十多年了,无论是听李老讲课,还是等李老处理事情、接诊患者,我都是坐在这个位子上。到了送别李老的时候,还是坐在这里,不禁感慨无限。
想到这些就忍不住对李老的二媳妇说,我在你家就一直是这个位子。师弟媳妇说,老爸最喜欢你,每次你来都高兴得不得了。
确实,李老的欢喜是能感受到的。我从来不在有头有脸的学生之列,但李老对我的关爱绝不在那些成名师兄弟之下。毕业后登门,常常刚刚落座,李老就会特意拿包烟给我说,你到这来,我有烟给你抽。因李老家没人抽烟,抽剩下的我就得带走了。每次告辞时,李老都要亲自在冰柜里翻半天,为的是找好茶叶让我带走,说这个不错,你可能没喝过。在完成《李济仁先生传略》后,李老把他珍藏把玩了几十年的一个灵璧石送给我。我上学的时候,这个宝贝在李老家就很有年头了,起码一万元都不止。其实做学生的为老师做一点事是应该的,何况此前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加上我特别热爱写作,五万多字,热火朝天写了两个多月,根本感觉不到辛苦。但李老体恤弟子,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功劳,所以要把他心爱的东西赐给弟子。后来李老又把一个大书法家新写的墨宝也赠送给我,我都觉得无地自容了。
守灵时,来了个五十岁上下的男子对灵位拜了又拜,泪洒当场。他哽咽着对大家说,如果不是李老,他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原来他有严重胃病,在其他地方看了四年多——安庆两年多、合肥一年多,没有解决,后来找到李老,一个多月,就完全治好了。
听了病人的话,我暗自惭愧。因为这十多年来,无论是与李老见面还是通电话,甚至跟李艳师妹通电话,都重点强调一定不能再给人看病了。因为八九十岁的李老,看病的敏锐性肯定赶不上壮年盛时,又那么辛苦。有一次李老回我,不看病难受啊。原来李老是有强烈的职业习性,不让他看病就跟不让我写作一样。但李老的这一习性能造福于人,能解决人的病痛,就远远高出我的习性了。这与李老一贯强调的要把技艺用在为人民服务上的一脉相承的。想到这里,真要对以往鲁莽的“规劝”,向李老道歉。
李老的一生充满大爱,经营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之余,也经营了一个和谐的弟子群。如今这个缔结这个爱的纽带的人走了,但留下的爱的纽带,仍将串连起无尽的缅怀、延续永恒的友谊。

从调剂到特招
关于周骋是如何到李老门下的过程,他在《李老与我的师生缘》及《夜半梦醒——有一种情感叫依恋》里详细说过。这里作一点补充。
周骋虽然是安徽中医学院的毕业生,但完全不知道安徽大牌名医李济仁教授。因为他老婆是南京的,想通过考研进南京解决分居问题,因此他报考南京中医学院王自强教授的内经研究生。不料南京方面达线人数太多,录取难度很大,而芜湖的皖南医学院没有一人达线,学校主动找到南京中医学院调剂,南京中医学院就把周骋这个唯一的安徽考生让皖医拿走了。所以周骋收到了皖南医学院研究生科的复试通知。
等到周骋赶到皖医,才知道招生导师李老刚刚决定今年不招了。正好李老的在读研究生夏黎明是周骋的大学同班同学,就与周骋一起拜见李老,请求接受调剂。大概李老与周骋很有缘分,所以毫不犹豫就接收了周骋入门。然后周骋就被录取了。
其实这里面有个程序缺失。因为正式的复试程序没有进行,周骋只与李老见了一面,就完全搞定。估计当时学校对李老放弃调剂很焦虑。因为学校总共只有三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刘贻德教授新增的点,是在招生报名结束后才批下来的。李老不招,就相当于损失了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个硕士产出机会。所以李老从放弃到接受,让学校大大松了一口气,加上学校研究生科也见过考生了,面试不面试,也就那么一回事了。所以周骋算是李老私下招来的。
周骋与李老见面后就回家高枕无忧了,入学后才知道后面还有险情。研究生科长牛静慧告诉周骋,有一天学校的党委书记郑培敏喊住牛老师,要跟她说个事。书记有个“熟人”的孩子也想上李老的研究生,估计是拐弯抹角的关系。牛老师说,哎呀,李老师刚刚招到人了,不好办哎。郑书记说,招到就好,当我没说。皖医的风气很好,书记说当他没说,就是没说,没有后遗症。
入学后,周骋并没有象他承诺的那样听话,李老安排的一些事常常以种种借口就不做了。但李老没有流露一点不开心,甚至新安医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论文,还是让周骋代为宣读。李老的意思,大概想让周某在来自全国的学者面前混脸熟。周骋这方面的悟性差了,所以到现在也没几个人知道他。不过,李老的关爱还是彻底感化了周骋,所以他成为在弘扬李老业绩方面肯下死力者。
周骋草于2021清明


2021年3月14日上半夜我为恩师李济仁教授守灵,续香添火之余,就与李老笑盈盈的相片对望。望着望着,猛省:原来我坐在灵堂东首,不正是我在李老家常坐的方位吗?

三十多年了,无论是听李老讲课,还是等李老处理事情、接诊患者,我都是坐在这个位子上。到了送别李老的时候,还是坐在这里,不禁感慨无限。
想到这些就忍不住对李老的二媳妇说,我在你家就一直是这个位子。师弟媳妇说,老爸最喜欢你,每次你来都高兴得不得了。
确实,李老的欢喜是能感受到的。我从来不在有头有脸的学生之列,但李老对我的关爱绝不在那些成名师兄弟之下。毕业后登门,常常刚刚落座,李老就会特意拿包烟给我说,你到这来,我有烟给你抽。因李老家没人抽烟,抽剩下的我就得带走了。每次告辞时,李老都要亲自在冰柜里翻半天,为的是找好茶叶让我带走,说这个不错,你可能没喝过。在完成《李济仁先生传略》后,李老把他珍藏把玩了几十年的一个灵璧石送给我。我上学的时候,这个宝贝在李老家就很有年头了,起码一万元都不止。其实做学生的为老师做一点事是应该的,何况此前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加上我特别热爱写作,五万多字,热火朝天写了两个多月,根本感觉不到辛苦。但李老体恤弟子,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功劳,所以要把他心爱的东西赐给弟子。后来李老又把一个大书法家新写的墨宝也赠送给我,我都觉得无地自容了。
守灵时,来了个五十岁上下的男子对灵位拜了又拜,泪洒当场。他哽咽着对大家说,如果不是李老,他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原来他有严重胃病,在其他地方看了四年多——安庆两年多、合肥一年多,没有解决,后来找到李老,一个多月,就完全治好了。
听了病人的话,我暗自惭愧。因为这十多年来,无论是与李老见面还是通电话,甚至跟李艳师妹通电话,都重点强调一定不能再给人看病了。因为八九十岁的李老,看病的敏锐性肯定赶不上壮年盛时,又那么辛苦。有一次李老回我,不看病难受啊。原来李老是有强烈的职业习性,不让他看病就跟不让我写作一样。但李老的这一习性能造福于人,能解决人的病痛,就远远高出我的习性了。这与李老一贯强调的要把技艺用在为人民服务上的一脉相承的。想到这里,真要对以往鲁莽的“规劝”,向李老道歉。
李老的一生充满大爱,经营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之余,也经营了一个和谐的弟子群。如今这个缔结这个爱的纽带的人走了,但留下的爱的纽带,仍将串连起无尽的缅怀、延续永恒的友谊。

从调剂到特招
关于周骋是如何到李老门下的过程,他在《李老与我的师生缘》及《夜半梦醒——有一种情感叫依恋》里详细说过。这里作一点补充。
周骋虽然是安徽中医学院的毕业生,但完全不知道安徽大牌名医李济仁教授。因为他老婆是南京的,想通过考研进南京解决分居问题,因此他报考南京中医学院王自强教授的内经研究生。不料南京方面达线人数太多,录取难度很大,而芜湖的皖南医学院没有一人达线,学校主动找到南京中医学院调剂,南京中医学院就把周骋这个唯一的安徽考生让皖医拿走了。所以周骋收到了皖南医学院研究生科的复试通知。
等到周骋赶到皖医,才知道招生导师李老刚刚决定今年不招了。正好李老的在读研究生夏黎明是周骋的大学同班同学,就与周骋一起拜见李老,请求接受调剂。大概李老与周骋很有缘分,所以毫不犹豫就接收了周骋入门。然后周骋就被录取了。
其实这里面有个程序缺失。因为正式的复试程序没有进行,周骋只与李老见了一面,就完全搞定。估计当时学校对李老放弃调剂很焦虑。因为学校总共只有三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刘贻德教授新增的点,是在招生报名结束后才批下来的。李老不招,就相当于损失了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个硕士产出机会。所以李老从放弃到接受,让学校大大松了一口气,加上学校研究生科也见过考生了,面试不面试,也就那么一回事了。所以周骋算是李老私下招来的。
周骋与李老见面后就回家高枕无忧了,入学后才知道后面还有险情。研究生科长牛静慧告诉周骋,有一天学校的党委书记郑培敏喊住牛老师,要跟她说个事。书记有个“熟人”的孩子也想上李老的研究生,估计是拐弯抹角的关系。牛老师说,哎呀,李老师刚刚招到人了,不好办哎。郑书记说,招到就好,当我没说。皖医的风气很好,书记说当他没说,就是没说,没有后遗症。
入学后,周骋并没有象他承诺的那样听话,李老安排的一些事常常以种种借口就不做了。但李老没有流露一点不开心,甚至新安医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论文,还是让周骋代为宣读。李老的意思,大概想让周某在来自全国的学者面前混脸熟。周骋这方面的悟性差了,所以到现在也没几个人知道他。不过,李老的关爱还是彻底感化了周骋,所以他成为在弘扬李老业绩方面肯下死力者。
周骋草于2021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