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吧 关注:3,565贴子:27,047
  • 3回复贴,共1

煎四逆汤用生附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初试四逆汤煎生附子,火神派在用制附子30克以上,先煎附子2小时再和其它药一起煮,合起来就是3小时,
2021/4/30,第一次,四逆汤生附子30克,干姜23克炙甘草30克,水洗三次后,煎药加两次水共1350ml,水开煎药煎1小时水剩1/3,尝只辣不麻又煎1小时共计2小时,出药约50ml,辣还有甘草甜味,没有生姜辣。没有其它感觉,铁锅煮的药,为防万一服药后1小时禁食,20:00服的药,解药是炙甘草,蜂蜜水,黑豆都可以,
1:00药效出了,浑身透热,手心、脚心、膝盖,透热很明显,还手心脚心微微有润汗,像开了空调热风一样,计药效在5个小时后出现。药效5.5小时。
第二次,5/1,煎服四逆汤,炙甘草30克,干姜23克,生附子40克。煎2小时,一次服完,药量200ml,2:00服药,5:17手心脚心火热如烤火一样,腰也火热,肚子里像吃了辣椒一样,5:40脚心感觉开始冒汗,手摸脚心有汗渗出,脚心一直冒凉气,实际就是冒汗。
第三次,2021/5/2,四逆汤生附子50克,干姜30克炙甘草30克,煎2小时。煮到附子咬着不麻口为止。煮透,不是制透,制透就像制附子药效散失的多。煮透没有白芯。煮1小时就不麻口。能煮掉2/3水,1小时20分煮透
第四次5/6,附子1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50克,浸泡一夜,煮1.5小时,服一半,麻口,鼻子麻,牙齿麻下巴麻,接着四肢麻,后背麻,屁股麻、胸口闷麻,失败,估计有中毒。急煎炙甘草一次,服后半小时麻解一半,口鼻下巴麻消失,胳膊麻从指尖退到肘,屁股大腿麻消失,下肢还有小腿前面到脚掌前面微麻,胸口还闷麻,又煎一把炙甘草,太甜只喝了一半想呕,半小时后胳膊麻退,胸口闷麻消失,唯有小腿前面到前脚掌还微麻。躺下休息一晚。
第二天小腿前面到脚前掌麻,头偶而有点痛,因在上班只能不停活动保持清醒。晚上下班,又煮炙甘草50克干姜30 克后全解。
第三天浑身自在,
1、腰痛留的后遗症腰困、贴膏药烫伤后的痒,2、坐骨神经痛引起的大腿前面疼,
3、大腿上艾灸留了伤疤引起巴掌大红痒都消了,不痒了。因祸得福吧!
总结一下,
煮附子不需浸泡,生附子50克以下煎2小时,中间缺水加开水不加冷水。50克以上3~4小时甚至更久。附子和汤药不麻口为准!提前准备好解药,最好有家人陪同再服。制附子虽仅有小毒,没有亲试,没有发言权,还是以别人经验为准。火神派在用制附子30克以上,先煎附子2小时再和其它药一起煮,合起来就是3小时,100克以上听说3~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以咬开不麻口为准。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05-09 00:06回复
    拼多多,搜生附片,就能找到,一般发货地是安徽毫州药材市场,比如毅康堂,正轩滋补堂,都有,是白色切片,带皮,晒干的江油生附片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21-05-29 09:40
    回复
      最近每周煮两次,一次生附片30克,水烧开武火煮2小时,再放入干姜25克,炙甘草30克,武火煮1小时,又辣又甜,再也没中过毒,煮生附片,用煎药壶,小火煮不透,还是用武火煮效果好。生附片洗三次放入凉水2500ml,再武火烧开后煮2小时,再放其它的药干姜要洗,炙甘草不洗。烧开煮1小时就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21-05-29 10:03
      回复
        正文:
        自郑钦安宗师以来,中国各地的扶阳名医,多为得享八九十岁之修龄,甚至寿过百岁者。扶阳名医之间,多有长期大剂量服用附子剂养生袪病的习惯。若以每周服用二两附子来计算,毕生服用附子量,应至少达五百斤,多者更愈千斤以上,故长期服用附子之安全性,应不容置疑。
        仲景先师之用附子,并不要求先煎,药不眩冥,厥疾不疗。反观目前,同业几乎全有普遍共识,生附子之乌头碱,经加热转化为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后,毒性可减低近二千倍,故医者一般均会嘱患者先煎附子。故此,现代附子剂的乌头碱水解度,肯定远高于仲景时代,毒性理应极低。
        可是,在现实中,附子中毒的个案,时有所闻,甚至有所谓累积性中毒的报导。而扶阳名家之间,亦常会为患者服用附子后,时而无效,时而呈现不类乌头碱反应的中毒表现所苦。甚至因而打算在临床上弃用附子。近日引起较多人关注的附子过度炮制问题,应只限于引发药效低下,而不能说明为何患者服用久煎之附子剂后,仍有异常反应频生的问题。
        因有文献指出,江油附子具独有药理成份,用于临床,呈特异之双向调节性,笔者考虑此或为川地之扶阳名家,领先发展出(病在阴者,扶阳益阴.病在阳者,用阳化阴)特殊用药心法的药理背景之一。此外,笔者亦盼能对附子加工时的有效成份流失问题,有所跟进。故于本年夏秋期间,返回四川江油,多次深入各江油附子农户查访,更自行动手炮制附子,试验药效,历时数月。
        笔者初期和附子农接触时,其戒心普遍极重,连一句话也不肯多说。直至笔者多次表明,只为自行生产优质附子,以求改善临床疗效,并多次一同下田,一同采购,甚至长期在其家中食宿与共,如是投身附子农与加工户群体一段时间,得其认同为自己人后,才得以听到真说话。从而惊悉,目前附子之低药效和高毒性,是如何形成的。其间之亲身见闻,触目惊心!
        近日网上报导,有附子生产厂方表示,废弃附子传统炮制工艺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传统的落后设施,达不到“现代化”的GMP标准要求,实况真的如此吗?先向大家介绍制附子的加工过程。
        按传统规范生产要求,制附子为以江油本地新鲜收成的泥附子,洗净后当天下午或晚上必须入池浸胆,每一千斤鲜附子,配五百斤胆巴,一般为先泡胆巴6-7天,然后流水退胆5次,每次1天,再进行袪皮,切片和热处理而成。此法一般需用五斤左右鲜附子,来生产出一斤制附片,成品轻脆,色黄而切面无光泽,略呈浮水。
        首先说说,为何要灌胆巴?
        江油地理属坤,其附子最得火伏土中之理气,故扶阳药效天下无双。唯亦因其与理气相关,故江油附子必自(一阳生)长到夏至,药性方全,一过夏即又不能保存。全年只宜在七月一日至三,五日之间掘出,过期数天不掘,即会在地下烂掉。同是附子,长于它地,即往往无此特性,既可在其它月份种植,又较易保存.唯形态与药性,亦会随而变异!
        江油附子到期不掘,会在地下烂掉.掘出后,三两天内,如不逢连天烈日晒干,亦会迅速烂掉,无法阴干,是有名的(过夜烂)!因江油太易烂,古时为灌胆巴的原意,为有利于在短短的附子收期限内,高效率地进行防腐加工,以便保存运输,而非为了调节附子的药性。
        再说胆巴的特性:胆巴的化学式为CaCl2(不等如塩巴NaCl),其性属阴而有毒,乡下人有用以自杀的,如白毛女剧中的杨伯劳自杀药,即为本品。至于近年来盛行大量灌胆巴的另一种真正用意,其实是因为胆巴价廉于附子甚多,灌胆后上秤,附子可增重近一倍,而且外观光亮好看又重身,自然赚头大增。故江油附子户有句行话:无胆不重,无胆不亮!
        至于祛皮,除因为附子之毒性富集于皮部外,亦为了商品之外观好看,唯古法之竹刀去皮,因收成加工期,在一年之中只有十多天,故需动用之加聘人手甚多,往年是三角钱工资为一斤附子袪皮,今年则出至八角钱一斤,也不容易请到人。奸商的生产法,非常令人震惊:首先是以焦亚硫酸钠(吊白块)、工业双氧水、工业烧碱、散泡剂等品,混合煮制附子,煮十多分钟,即可全部袪皮。上列药物属严重致癌品,但可以低成本高速去皮,并使附子色白,透明,亮质,好看。然后再为附子超量灌胆巴,将附子泡胆过程,延至15天以上,而只作不流水退胆1-2次。甚至在热处理过程中,给附子再一次直接灌入胆巴汁。在木制蒸笼顶上放置大量胆巴,胆巴遇热液化后往蒸笼中附片直接灌入,触目警心。熏制时,可再加行工业硫磺薫白的步骤(无硫磺不白)。此法用2.5斤鲜附子,即可生产一斤附片,成品沉水快速,身重面光,肉白好看,而其质甚硬。正宗的制附子质地很脆,但我们常见坊间的药店,要动用到大铜锺来把附片捣碎,便是这种加工法做的好事。
        制附子服了很多而无效,是市场上附子有效成份流失太多,致于中毒多是附片含胆巴太多,而不是附子真正有毒,煮之前最好多洗几遍,如果不放心,浸泡附子的水最好倒掉再煮。防止胆巴中毒,历史上,本草中倒没说附子有毒。真正的毒可能是加工防腐用的毒。传统加工的附子有效成份是市场卖的数倍。特别是生附片。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1-05-29 13: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