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身吧 关注:7,422贴子:177,560
  • 10回复贴,共1

生孩子解决不了老龄化,因为我们的孩子也会变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我13岁进入独身吧,现在都21岁了。不知不觉七八年过去了。
这几天人口普查出来,我想着人口普查大家肯定倒吸一口凉气,过去中国有多少人口红利,现在我们以后就有多少负担。很多专家都说:“赶紧多生,好像多生孩子就是中国的未来,但是我一直觉得多生解决不了老龄化,只是把问题延后”
1.我们怕的不是人口萎缩,而是老龄化
作为独身吧的人,很多人都会说中国人口太多,但是真要是发生了其实还是挺可怕,因为大量不生产只消耗的老人赡养,对于生产者压力就很大,以前有多少的劳动力红利,现在就有多少老人负担。如果以这种方式缓慢人口萎缩,我想对于每一个独身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生活质量只会更糟糕。
2.重温马尔萨斯主义,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
马尔萨斯理论估计本世纪已经被大量经济学家批判得像皮球一样,但这东西不管经济学家说得有多对,马尔萨斯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至少《中国食人史钞》、《中国荒政》等一系列书籍一直证明“王朝初年土地资源多,人口少,然后蓬勃发展,王朝后期人后多,土地少,加上世家兼并土地等天灾人祸,流民四起,王朝覆灭”。马尔萨斯理论真的在中国是用血泪来证明他们真实性。
为什么中国06年提出十八亿亩土地红线,为什么中国在计划生育执行那么严格,因为如果真的出现人**炸导致资源不足,那真的是糟糕,但是我们如果用多生孩子来进行环节老龄化。按照现在人口寿命和最佳生育年龄如果80岁人生,二十岁生育,一个人走的时候,儿子孙子,重孙玄孙,那人口规模一直在增加,如果一直在通过生孩子,这样上世纪预言本世纪出二十亿人口,三十亿人口真的很难说,这是用人**炸风险掩盖老龄化。
只是我们现在人口增长速度真的慢下来,粮食生产速度
3.科技才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唯一方法,
我看一篇文章有一句话很打动我:“”多生孩子不是老龄化的解,而只是把更大的问题留给了我们的后代,因为这些孩子也会老的。真正答案,一定是科技,是最前沿的科技。对老龄化相关的科技加大扶植力度,我们一定会再次相信科技的力量的。让老人能够从社会负担变成社会生产的中坚力量”
而且我相信所谓老龄化其实就是伪命题,因为在我看来所谓老龄化危机,其实自然规律与社会机制回调阶段,我一直在想为啥人,会有老龄化阶段?
正常自然界,夫妻一人孕育两到三个孩子靠存活下去,孩子长大夫妻就基本离开了,像人类这种能看孙子结婚甚至带重孙的事情真的在自然界是少之又少。因为在我看来所谓的五世同堂是严重违背自然规律。
4.未来人类传承模式的展望
在我看来人类,未来或许会使用人造子宫等方式孕育自身,个体人类年轻时候存起来我健康DNF,年老有房有车有资源、有知识技能以后,就去人造子宫随机匹配一个异性DNF以此繁殖下去,然后用剩下二三十年孕育他长大,然后差不多交接时候,自己就走了。我想这种才是所谓老龄化最好解决方案吧


IP属地:广东1楼2021-05-14 20:16回复
    21岁生日不知不觉过去三个月了,我还以为我还是二十岁,原来都二十一岁了


    IP属地:广东2楼2021-05-14 20:18
    收起回复
      借用一句话:人类社会发展是“接力赛”。


      4楼2021-06-02 10:21
      回复
        中国人口问题还真不是像大家想的那个样子,2021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是38岁,美国是39岁,印度是27岁。但是光看这个还是不行的,看年龄分布图的话,中国和美国都是橄榄型,印度是正立三角形,但是仅看这个就可以么?当然也不行,美国是移民国家,白种人目前在全国人口总数中占55%左右,但是白种人年龄中位数竟然是47岁,这就说明,未成年人和年轻人中,有色人种至少占了65%,未来美国很可能会非洲拉美化,非裔人口和拉丁裔人口真的比例会愈来愈高。中国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印度虽然不是移民国家,但是印度的民族数量高达数百个,不同族裔之间不仅生活方式和信仰不同,就连言语和度量衡都没有统一,况且要命的种姓制度导致了印度绝大部分穷人接受的教育和索马里差不多,即使这样,印度的文盲比例仍然高达25%以上(这还是按照印度的标准),如果按照中国的标准,印度至少有65%的人属于文盲。这样的国家就算人口再年轻,也无法把人口转化成合格的劳动力和商品消费人群。如果印度真的人口膨胀到20亿,整个自然生态将会严重超载,社会系统也会不堪重负,到时候会不会打内战都不好说。中国人口虽然越来越趋于老龄化,但是随着自动化技术和AI技术得进步,中国的养老问题不会成为严重的社会负担,更重要的是即使出生率一再下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仍然是供大于求,毕竟人口基数实在太大。总之未来的社会人口老龄化最大的挑战不在于需要多少人养老,有多少人需要养老,而是在于整个社会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管理体系是否足够完善,这才是解决养老难题的最关键所在。


        IP属地:北京6楼2021-06-08 22:18
        回复
          从来不关心这种宏观问题


          IP属地:浙江7楼2021-06-11 22: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