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食肉动物到底能不能控制食草动物数量
原文:繁星 解析:大捻角羚88
很早就在策划写一篇有关于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到底是哪一方决定另一方数量、哪一方生存更容易的文章,一直没找到适合的切入点,正好前几天吧友繁星发表了一篇老虎 (食肉动物)到底能不能控制野猪(食草动物)的文章,看到下面的评论简直惨不忍睹,不支持他的观点的挺多,而且提出来的反驳理由奇葩到令人咂舌,很多观点一点常识都没有,许多吧友的素质下降到无法置信的地步;因此我得到了他的授权后,刚好可以借这个题目来深度解析这两者之间到底哪一方生存更容易,到底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哪一方能决定对方的数量、哪一方生存更不易,欢迎吧友们积极讨论,但如果一无所知而只是为了来博眼球来捣乱的、不礼貌的、喜欢搞人身攻击的请自行绕道!你也可以不接受我的观点,但请不要人身攻击,拿出例子来探讨即可!
注意这里的食肉动物指的是狮、虎、豹、美洲狮、狼、鬣狗、非洲野狗和红豺这类大中型食肉动物
食草动物主要指的是有蹄类:各种野牛、各种大中小型羚羊(包括角马)、各种大中小型鹿、野生马科动物(包括斑马和野驴等),还有大象、犀牛和河马等,强调一下:不包括兔子和各种啮齿类动物,更不包括家畜和人类放出去的那些家畜野化后的物种,这类人为造成的外来入侵物种大都集中在澳洲!

先来看繁星的原文:
一个非常常见的错误,A能够捕杀B(老虎能够捕杀野猪),所以老虎能控制野猪数量
什么叫控制数量?首先辨析的是,一个物种的数量由什么决定。
简单地说,如图,一个物种可以由食物决定(上行效应,即bottom-up pressure),或由营养级链上的捕食者控制(top-down pressure)。

真正老虎能够控制野猪数量,指的是,比如由食物决定的野猪种群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只,而实际密度是1只,并且有研究能够证实老虎捕杀是造成野猪数量低于食物确定的理论密度(即3只/平方公里)的最重要原因,那才能说老虎控制了野猪数量。
实际上,在自然界很少有大型食肉动物能够控制猎物数量的例子,很少,很少,很少,很少。
不要把个体的捕杀,当做种群层面的控制。两码事。
甚至某种程度上大部分地区(除了少数印度的保护区)老虎数量是由鹿和野猪数量控制的,这个说法都比反过来说靠谱。
绝大部分地区狮子控制不了角马和斑马的数量,狼控制不了加拿大马鹿的数量(对,所谓经典的黄石公园重新引入狼以后生态恢复平衡那个研究有很大争议)。但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环境变化、或者大的疫病导致猎物数量被压低到一个很低水平的时候,在这个很低的水平上,捕食者确实有可能控制猎物数量无法反弹到原先的水平,即便是这样也不是一定如此。
举两个例子。
北美驯鹿曾经也是数百万上千万只,被人类猎杀以后只剩下1万只。在此之前狼根本控制不了驯鹿的数量,但是现在驯鹿的数量被狼控制在了食物允许的水平之下。
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北美洲一个地区的大角羊数量被美洲狮控制了,只有人为杀死美洲狮才能让大角羊的数量恢复。但是,这也是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这一地区本来没有美洲狮自然分布,因为放牧改变了当地的植被环境,有点类似印度一些保护区有利于白斑鹿,导致黑尾鹿数量增多,吸引来了大量美洲狮,大角羊此前不是美洲狮的猎物)。
讽刺的是,与其说老虎控制了猎物数量,不如说大部分地区都是猎物限制了老虎数量,甚至大部分地区的多数大型食肉动物都是这种情况。只有印度少数保护区里老虎密度才受到了它们自己同类社群因素的限制,虽然猎物很充裕、但是家域面积不能再进一步缩小了、于是密度也不会再提高了,雄虎的家域最小也大概40-50平方公里,雌虎大概不能小于20平方公里了。你就是每平方公里100只水鹿也不行了。
这样的研究在野外很难很难很难,因为自然界是一个动态的环境,有太多不可控的变量和不为人知的因素了,想知道老虎能不能控制鹿的数量,你先要知道这一个地区鹿吃哪些植物,理论上能供养多少鹿,老虎每年捕杀多少鹿,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比例是什么,鹿的种群数量如何,和理论比如何,还有其他原因影响了鹿数量么,比如疾病、人类盗猎、环境改变、外来物种(包括植物)入侵,人为活动改变环境,等等,研究是严肃的、科学的,而且还需要很长时间积累,老虎连鹿数量都不能控制,更别提熊了。
原文:繁星 解析:大捻角羚88
很早就在策划写一篇有关于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到底是哪一方决定另一方数量、哪一方生存更容易的文章,一直没找到适合的切入点,正好前几天吧友繁星发表了一篇老虎 (食肉动物)到底能不能控制野猪(食草动物)的文章,看到下面的评论简直惨不忍睹,不支持他的观点的挺多,而且提出来的反驳理由奇葩到令人咂舌,很多观点一点常识都没有,许多吧友的素质下降到无法置信的地步;因此我得到了他的授权后,刚好可以借这个题目来深度解析这两者之间到底哪一方生存更容易,到底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哪一方能决定对方的数量、哪一方生存更不易,欢迎吧友们积极讨论,但如果一无所知而只是为了来博眼球来捣乱的、不礼貌的、喜欢搞人身攻击的请自行绕道!你也可以不接受我的观点,但请不要人身攻击,拿出例子来探讨即可!
注意这里的食肉动物指的是狮、虎、豹、美洲狮、狼、鬣狗、非洲野狗和红豺这类大中型食肉动物
食草动物主要指的是有蹄类:各种野牛、各种大中小型羚羊(包括角马)、各种大中小型鹿、野生马科动物(包括斑马和野驴等),还有大象、犀牛和河马等,强调一下:不包括兔子和各种啮齿类动物,更不包括家畜和人类放出去的那些家畜野化后的物种,这类人为造成的外来入侵物种大都集中在澳洲!

先来看繁星的原文:
一个非常常见的错误,A能够捕杀B(老虎能够捕杀野猪),所以老虎能控制野猪数量
什么叫控制数量?首先辨析的是,一个物种的数量由什么决定。
简单地说,如图,一个物种可以由食物决定(上行效应,即bottom-up pressure),或由营养级链上的捕食者控制(top-down pressure)。

真正老虎能够控制野猪数量,指的是,比如由食物决定的野猪种群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只,而实际密度是1只,并且有研究能够证实老虎捕杀是造成野猪数量低于食物确定的理论密度(即3只/平方公里)的最重要原因,那才能说老虎控制了野猪数量。
实际上,在自然界很少有大型食肉动物能够控制猎物数量的例子,很少,很少,很少,很少。
不要把个体的捕杀,当做种群层面的控制。两码事。
甚至某种程度上大部分地区(除了少数印度的保护区)老虎数量是由鹿和野猪数量控制的,这个说法都比反过来说靠谱。
绝大部分地区狮子控制不了角马和斑马的数量,狼控制不了加拿大马鹿的数量(对,所谓经典的黄石公园重新引入狼以后生态恢复平衡那个研究有很大争议)。但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环境变化、或者大的疫病导致猎物数量被压低到一个很低水平的时候,在这个很低的水平上,捕食者确实有可能控制猎物数量无法反弹到原先的水平,即便是这样也不是一定如此。
举两个例子。
北美驯鹿曾经也是数百万上千万只,被人类猎杀以后只剩下1万只。在此之前狼根本控制不了驯鹿的数量,但是现在驯鹿的数量被狼控制在了食物允许的水平之下。
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北美洲一个地区的大角羊数量被美洲狮控制了,只有人为杀死美洲狮才能让大角羊的数量恢复。但是,这也是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这一地区本来没有美洲狮自然分布,因为放牧改变了当地的植被环境,有点类似印度一些保护区有利于白斑鹿,导致黑尾鹿数量增多,吸引来了大量美洲狮,大角羊此前不是美洲狮的猎物)。
讽刺的是,与其说老虎控制了猎物数量,不如说大部分地区都是猎物限制了老虎数量,甚至大部分地区的多数大型食肉动物都是这种情况。只有印度少数保护区里老虎密度才受到了它们自己同类社群因素的限制,虽然猎物很充裕、但是家域面积不能再进一步缩小了、于是密度也不会再提高了,雄虎的家域最小也大概40-50平方公里,雌虎大概不能小于20平方公里了。你就是每平方公里100只水鹿也不行了。
这样的研究在野外很难很难很难,因为自然界是一个动态的环境,有太多不可控的变量和不为人知的因素了,想知道老虎能不能控制鹿的数量,你先要知道这一个地区鹿吃哪些植物,理论上能供养多少鹿,老虎每年捕杀多少鹿,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比例是什么,鹿的种群数量如何,和理论比如何,还有其他原因影响了鹿数量么,比如疾病、人类盗猎、环境改变、外来物种(包括植物)入侵,人为活动改变环境,等等,研究是严肃的、科学的,而且还需要很长时间积累,老虎连鹿数量都不能控制,更别提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