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4月30日
漏签
0
天
封神原著吧
关注:
13,741
贴子:
470,044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视频
游戏
8
回复贴,共
1
页
<返回封神原著吧
>0< 加载中...
唐兰《没有必要「替殷纣王翻案」》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飞烟锁玉楼-
大罗燃灯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此文原刊于1959年5月24日《解放日报》,收录于《唐兰全集》第三册。上世纪五十年代,自经郭沫若首倡以后,纣王翻案风就日趋流行,近乎于彻底同传统史观决裂。但与郭沫若同时的学者唐兰,其实早就对「替殷纣王翻案」作过专门的驳斥。如今笔者比照纸质书,将之逐字逐句码于网页,以便今人观看。
送TA礼物
IP属地:山东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楼
2021-06-18 19:46
回复
-飞烟锁玉楼-
大罗燃灯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郭老在《新建设》第四期上提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时,说「历史上不少人物是应该肯定的。但其中有些人还受到歪曲,应该替他们翻案。殷纣王、秦始皇和最近正在讨论的曹操都是。」
朱人瑞同志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文章论著「替殷纣王翻案」是根据郭老意见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后束世澂同志对他所提功绩有几点质疑,认为有「为翻案而翻案之感」,但他认为「商纣是应该替他翻案的」。接着方格成、李谷鸣两位同志又提出了「怎样正确运用史料评价殷纣王」的问题,认为「这个否定人物,并没有『含千古之奇冤』,所谓『翻案』,似乎是小题大做」。
我同意束世澂同志的意见,并且还认为这样翻案,实在没有必要。
郭老「替殷纣王翻案」,指出纣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相貌也很端庄魁梧」,这对于我们了解纣这个人物是有用的,但似乎不够作为正面人物的条件。殷王纣是有这些天赋的:「知足以距谏,文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人臣皆出己之下」历史上记载纣的故事,对这些特点,从未隐瞒过。
郭老替纣翻案的理由,只有一条,说「他对中国民族的发展,做了一些好事,对古代中国的统一,有不小的功劳。……古代中国归于一统是由秦始皇收其果而却由殷纣王开其端」。这条理由,如果属实,翻案就有必要。可惜核对事实,并不完全如此。
IP属地:山东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2楼
2021-06-18 20:00
回复
收起回复
-飞烟锁玉楼-
大罗燃灯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殷纣曾平定过东夷的变乱,是不是就算一统的开端呢?就从郭老自己的文章里也不能证实这一点。在「驳说儒」里郭老认为征东夷「不能专属于帝辛一人」,「帝乙帝辛两代在尽力经营东南」。他还引《后汉书·东夷传》为证,说:「殷代自仲丁而后,随时都在和东夷发生关系。」那么,怎么能说一统由纣开端呢?照《古本竹书纪年》所载,东夷和夏民族早就有很多关系。(1)《后汉书·东夷传》说:「桀为暴虐,诸夷内侵,殷汤革命伐而定之。至于仲丁,蓝夷作寇,自是或服或叛,三百余年。武乙衰敝,东夷浸盛,遂分迁淮岱,渐居中土。」可见对夷族的关系,并不开始于纣。《左传·昭公四年》说「纣为黎之蒐,东夷叛之」,那么,黎之蒐以前,东夷还是臣服的,征服东夷,至少也该说是从帝乙开端,甚至一直上推到夏代。相反地,纣重新征服了东夷,武王伐商又叛了,周公和伯懋父等都征服过,所以也不能说克服东夷是纣最后完成的。那么,纣的征服东夷,既非开始,也非最后,怎么能把功绩归在他的身上而说他是中国一统的开端呢?
古代中国文化传播的范围很广。东夷在卜辞里,本来是「人方」,周朝人称为「东夷」,原在山东一带。到了淮水流域,就称为「淮夷」或「南夷」。至于长江流域则称「荆、舒」和「越」,跟「夷」又有不同。这些部族和国家在当时都有很高的文化。山东、河南一带的龙山文化,远在史前,不用说了,就是湖北、安徽等地的青铜文化,时间相当于殷代,风格跟安阳不同(如:湖北出土的四羊尊,安徽出土的龙虎尊等),但青铜的工艺水平都很高,决不是殷纣伐了东夷以后才开拓出来的。
IP属地:山东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3楼
2021-06-18 20:00
回复
收起回复
-飞烟锁玉楼-
大罗燃灯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如果从「历史家的观点」来分析纣的行事,我认为过去对他的评价,没有什么歪曲,更没有翻案的必要。子贡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子张篇》)可见有些古人在估计他的罪恶时,也比较实事求是,并未把不属于他的罪恶全归在他的名下。我们现在既不需要把他作为亡国之君的一个典型,夸大他的罪恶,也不需要有意得为他开脱,替他翻案。
朱人瑞同志为了替殷纣王翻案,除重复郭老的观点之外,还做了进一步的引申和发挥。首先确定所谓「三项原则」,说:「兴者」对「前王」之恶,不仅必然要不遗余力地予以揭发,甚至一定会作夸大了几倍甚至数十倍的敌意宣传。在这「三项原则」的指导之下,他全盘否定了《尚书》中提到的纣的六条罪状,如说「酗酒」是「欲加之罪」,毫无根据;「不用贵戚旧臣」是由于微子一派和纣作对,让周人钻了空子;「登用小人」是因为纣失败而「被滥加的罪名」,这一条不但不该被列为罪行,相反,正是纣「用人唯才」、「重视俘虏」的「功迹」,加以正面肯定的;「听信妇言」则说是由于「殷代女性的活跃」,是「周人的少见多怪」;「信有命在天」在纣的时代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不留心祭祀」是「弥天大谎」。此外,朱人瑞同志为了翻案,还花了相当长的篇幅,分析了殷王朝亡国的原因,最后把微子启列为「亡国的罪魁」,说造谣中伤(诽谤纣)、派人投敌(太师疵、少师彊越坅投敌)、发动内讧以至招致外侮的全是微子启一人,也就是说,殷王朝的覆灭,与纣是毫不相干的。
IP属地:山东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4楼
2021-06-18 20:01
回复
收起回复
-飞烟锁玉楼-
大罗燃灯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这里,拟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分别与朱人瑞同志商榷。
商末周初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武王伐纣是这个奴隶主王朝推翻那个奴隶主王朝,没有改变社会制度。商王下面的大小贵族们都占有大批奴隶,在武王伐纣以后,大部分还是「有尔土」,「畋尔田」(见《尚书》《多士》、《多方》),依然还是奴隶主。当时记载殷纣罪恶的,只能是商周的奴隶主、当时的被压迫阶级没有文化,不可能记述这些事实,连奴隶主们都在起来反对的暴君,奴隶阶级更不会把他当做好人。
在当时这种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上,商王纣时代的奴隶主们是很豪富的,他们过的是奢侈淫佚的生活,酗酒更是那时社会上的普遍风气。成天喝酒,不做正事,喝醉了酒,还干出很多蠢事和坏事。这种坏现象是奴隶主贵族社会中经常发生的。远在殷朝未亡以前,《微子篇》里就批评这种风气,殷亡以后,周公又屡次用作经验教训,一直到康王时代的盂鼎上还把殷人的亡国归咎于「酗酒」。可见殷朝贵族们的酗酒,总是事实。
IP属地:山东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5楼
2021-06-18 20:01
回复
收起回复
-飞烟锁玉楼-
大罗燃灯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为了替纣翻案,朱人瑞同志却竭力为他开脱,说周人没有见过用大量粮食来酿酒,少见多怪,所以说「喝酒喝掉了国家」。可是「喝酒」跟「酗酒」并不是一回事。微子是殷朝的大贵族,难道也没有看见过用大量粮食来酿酒而少见多怪吗?周朝人对酒禁很严,可是在《酒诰》里只管教周人,犯禁的要被拘杀,而对殷人却很宽,说不用杀,「姑惟教之」。可见殷人酗酒到了怎样的程度,已经是亡国遗民,还是改不了。当然,把商人亡国完全归咎于酗酒,是不恰当的,但朱人瑞同志从「纣之百克而卒无后」一句来说,既然他百战百胜,可见他有冷静的头脑,「说他酗酒迷乱,是夸大的」。又说「纣亡了国就被称为酗酒迷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不知道,武王伐纣,并没有举酗酒为罪状。(2)周公在事后教育康叔和成王以及康王时代的盂鼎,都是内部的文告,又何必故意夸大纣的罪状呢?
从「酗酒」的问题上,可以看出殷人的亡国是由于整个社会的腐败,当然,纣以商王的地位在里面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周武王吊民伐罪,代表了当时大部分人的愿望,他所指出的纣的罪状,现在还有完整记载的是《牧誓》,在古书上有引文的是泰誓,下面是它们的原文:
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牧誓》。
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逷其王父母弟,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史记·周本纪》引《泰誓》。
纣夷处,不肯事上帝鬼神,祸厥先神禔不祀,乃曰吾民有命,无廖排漏,天亦纵弃之而弗葆。——《墨子·非命上》引《太誓》。(3)
IP属地:山东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6楼
2021-06-18 20:02
回复
收起回复
-飞烟锁玉楼-
大罗燃灯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从这些材料里,武王所提的罪状有:(一)用妇人之言。(二)夷处。(三)不肯事上帝鬼神。(四)毁坏三正。(五)信有命在天。(六)不用王族。(七)重用四方之多罪逋逃。(八)暴虐百姓,奸宄商邑。(九)为淫声以取悦于妇人等。远不止崔适所举的五条跟顾颉刚所加的一条。我们研究商纣的历史材料,总需要把《尚书》复查一下,单单是靠崔述、顾颉刚等的第二手资料是不够的。
固然,这些罪状是从敌人方面提出来的,但它是有客观事实作根据的。朱人瑞同志虽然也承认这些事实,但说:「本质上并非坏事,周人却把他们歪曲成为罪状。」我们认为「本质上是否坏事」,需要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为了主观成见,轻下断语,为了翻案,轻予开脱。
以「惟妇言是用」来说,照《尚书》的原文看,商王纣的许多坏事,是和他的听妇言分不开的,但是朱人瑞同志「假设」纣王妇是有能力的,「可能是妇好一流的人物」,这种假设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卜辞里武丁时代有过妇好,参与过政治,朱人瑞同志因此就说「殷代女性这样的活跃,是落后的周民族所想象不到的」,说这是「周人少见多怪」。其实,这个所谓「落后的周民族」里,照样有活跃的女性。《太誓》里,周武王说「予有司(乱)十人」,孔子解释为「有妇人焉,九人而已」。周初金文里常常看见王姜等的活动。那么周武王既不会「想象不到」,更不会「少见多怪」,他举出「惟妇言是用」,作为殷王纣的第一条罪状,决不是毫无根据的。
IP属地:山东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7楼
2021-06-18 20:02
回复
收起回复
-飞烟锁玉楼-
大罗燃灯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纣自认为「有命」,《墨子·非命下》引《泰誓》去发说「为鉴不远,在彼殷王。谓人有命,谓敬不可行,谓祭无益,谓暴无伤。上帝不常,九有以亡;上帝不顺,祝降其丧」,解释得最清楚。朱人瑞同志脱离了历史材料,不分析具体事实,就说,相信命,相信天,「就纣的时代来看,应该是无可非议的」,说「要是纣不相信命,不相信天呢,不消说,又要成为滔天罪行了」。其实在那个时代里,人们由于愚昧而信命信天是一回事,纣的相信有命又是一回事。奴隶主们信命,也要人信命,为的是他们永远可以作主人,可以压迫奴隶。纣是奴隶主的头子,他相信有命,不仅自己可以为所欲为,暴虐无行;而且要使老百姓听天由命,任其蹂躏。
不用王族而重用四方之多罪逋逃,是造成纣的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原因,也是亡国的原因之一。照朱人瑞同志的分析,纣的亡国由于微子,因为没有立为王而不甘心,和纣王作对,是「亡国罪魁」。微子是纣的什么人呢?照《吕氏春秋·当务篇》说是纣的哥哥。但周武王数纣的罪状,却只说他「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和「离逷其王父母弟。」微子是当时元老,如果是纣的哥哥,武王不能不说,现在只说到「王父母弟」,可见《吕氏春秋》的传说是不可靠的。(4)《尚书·微子篇》里,记微子和父师的谈话,对当时的社会很悲观,觉得殷朝快要完了,父师的话也差不多。由于微子等人的悲观失望,想脱离王朝,不愿同受其败,所以「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后来武王克殷,据《左传》僖公六年的记载,微子曾「面缚衔璧」,向武王投降,《史记》还说他「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这个故事如果是真的,也只是为了保全他的家族,所谓祭器,也是他家里的祭器。当时殷贵族投降的很多,纣的儿子武庚禄父也投降了,并且被封为殷朝之后。一直到武庚和管叔等一起反对周公,周公东征,杀了武庚,殷朝完全消灭了,才把微子一支作为殷商之后,但微子微仲都没有去做宋公,宋国的第一世是宋公稽,已经是微仲的儿子了。
这些材料可以看出,微子根本没有什么不甘心,也没有想和纣作对;悲观失望,怎么能说成是「造谣中伤」;计划归隐,怎么能说成是「派人投降」;他已经去国了,如何还能「发动内讧」和「招引外侮」。我们只要看微子投降到周朝还不过作为元老来看待,就可以知道他不是「汉奸」了。如果微子早跟周人挂上钩,克殷以后,他就应该是功臣与元勋了,而这和历史事实是不符合的。
《微子篇》里的父师少师,有不同说法,马融、郑玄说两人就是箕子和比干,似乎有些道理,箕子是纣的诸父,所以称为父师。但《史记·微子世家》则另有太师、少师。《殷本纪》说「殷之太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本纪》说是「太师疵、少师彊」。那么,太师、少师又好像是两个乐官了。《论语》《微子篇》「太师挚适齐,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学者们认为「疵」就是「挚」,「彊」就是「阳」,他们是反对纣的作淫乐而逃跑的,先到齐或海,后来又归于周,是很可能的。《太誓》里特别指出纣的为淫声,作为罪状之一,也许受了师挚的影响。但《微子篇》里是父师,并没有一个字关涉到音乐,跟太师挚的身份不合,可见跟微子交谈的父师少师,与抱了乐器而奔周的太师少师,实在是两回事。朱人瑞同志由于认定父师少师是乐官,又假设为微子的心腹,于是微子的悲观失望,就成为「面授机宜」,乐官的奔周,就成了送情报了。
IP属地:山东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楼
2021-06-18 20:03
回复
收起回复
-飞烟锁玉楼-
大罗燃灯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另一方面,朱人瑞同志又把费仲的好利说成「善于理财」,对纣有好处,因而说「用人唯才」是纣的功绩之一。可惜历史事实并不如此。费仲好利,还受了周人一份大礼,美女、文马、九驷等,为他们向纣说好话。由于费仲在做内援,所以周人尽管「三分天下有其二」了,纣还熟视无睹,甚至把崇侯虎的告密也泄露了出来。到周人灭黎国,祖伊警告他的时候,他还强调自己的「有命在天」。那么要找商王朝的内奸,实在不是微子启而是费仲一流人物。
周武王宣布纣的罪状,还可以用《商书》的《西伯戡黎》跟《微子》来对证。朱人瑞同志认为所说罪状,大致符合,说成是微子一派(反对派)在造谣。其实《微子篇》里反应当时政治的腐败,没有指出纣个人的罪恶,两处材料并不符合。但如果把商王所说跟周武王所举纣的罪状对照来看,倒是更能得到全面的印象的。尤其是祖伊所说「我民罔不欲丧,曰:天曷不降威」,更可以看出殷王纣早已众叛亲离,牧野一役,不过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而已。
从周朝人的许多文告里,也可以看到纣所以亡国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酗酒、淫佚、任用非人等等。武庚被杀后,把殷地封给康叔,所以周公对康叔的教训最多也最急迫。《多士》和《多方》都是周公用以告诫殷民的;《无逸》、《立政》,用来教导成王。把殷代的亡国,作为教训,把他们作为反宣传的文件,是毫无根据的。
根据上面这些分析,商王纣这个历史人物,实在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地方,他的为人在当时就有定论,并没有受到很大的歪曲。如果对英雄末路有同情之感,把他比作楚霸王之流,也未尝不可,但历史学家,总得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那么,翻案是大不可必的。
(1)后相即位二年,征黄夷。七年,于夷来宾,后少康即位,方夷来宾。后泄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后发元年,诸夷宾于王门,诸夷入舞。
(2)《吕氏春秋·先识篇》「武王告诸侯曰:商王大乱,沈于酒德,辟远箕子,爰近姑与息」。不知何所本。
(3)《非命下》、《天志上》所引都略有出入。
(4)微子、箕子俱以采地称,而比干却向来称为「王子」,可见微子跟纣的关系不会是很亲近的。
IP属地:山东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9楼
2021-06-18 20:03
回复
收起回复
百度小说人气榜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鸣潮赞妮卡池已开大家战果如何?
1503911
2
涅槃打野最后一舞没能成功
1108324
3
日本不敢管美军却在炒作中国人
838890
4
董袭莹被曝不符合协和4+4要求
632736
5
孤独摇滚上映两天票房破千万
605640
6
奥美迦青龙白虎装甲造型怎么样
493695
7
曝BLG和TT互换打野
387200
8
为什么阿斗的风评逐渐变好了呢?
271960
9
永野芽郁为私生活争议道歉
209532
10
火勇G4有没有主场哨
194292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