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驳拥林派唐瑗之的诬钗谬论之一
你们拥林派从哪里胡编乱造来的所谓宝钗“嫁祸”黛玉谬论?书中完全没影子的事,亏你们好意思拼了老命重复不休?实际上,提及宝钗的“金蝉脱壳”,曹雪芹和脂砚斋哪个不是赞不绝口,认为那是主观上消弭冲突,客观上造福黛玉的高尚、善良之举?脂批说的很清楚:“池边戏蝶,偶尔适兴;亭外急智脱壳。明写宝钗非拘拘然一女夫子。”(甲戌本第27回回末总评)林黛玉分明是从宝钗这里得了莫大的好处,哪里来的子虚乌有的所谓“嫁祸”?道理很简单,小红既然觉得黛玉捏了她的把柄,从此以后只会更加不敢招惹黛玉才对。而且黛玉在下人当中素有刻薄恶名,小红原本还担心黛玉会借此当众羞辱她。结果黛玉并不知情也不可能这样做,久后无事,小红对黛玉的恶感岂不是还要大为减轻?事实上,你们拥林派刻意造谣胡扯宝钗“嫁祸”黛玉,不过是玩弄了一个偷换概念的拙劣把戏。原文中宝钗的目的不过要防止当场撞破,让小红感觉羞愤,从而“一时狗急跳墙,人急造反”,作出过激的举动。比如,若是小红惊恐之余,突然跳水死了,宝钗就真的说不清楚了。因此,宝钗装作与黛玉嬉戏的样子,让小红有个提前的心理准备,也免得小红误以为别人是有意来寻拿她的短处来的。只要小红当场不急,过后自然风平浪静。而你们拥林派却刻意将宝钗的目的从防止小红“一时狗急跳墙”偷换成害怕小红事后报复。在这种偷换概念的基础上,胡扯说宝钗害怕被小红记恨,所以摘出自己,推给黛玉。但这种诬钗谎言很快就被作者对宝钗的心理描写狠狠抽打了鼠脸。当时宝钗心里想的分明是:“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宝钗主观上根本就不知道小红会怀疑谁听见。如果宝钗是害怕小红事后报复,她怎么能保证小红只记恨黛玉而不记恨她自己?她怎么不采取任何后续行动,就安然自若地走了?按你们拥林派的“嫁祸”谬论,宝钗为了整黛玉,就放任自己跟黛玉处于同等的危险境地,这岂不是蠢到家的行为?究竟是宝钗和曹雪芹太“蠢”,还是你们这些散布“嫁祸”谬论的拥林派完全愚不可及?简直要让人笑掉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