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禅师,现代学佛人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
现在太多学佛的人,
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包括年轻的比丘和比丘尼,
只研读课本、经书和思想。
结果他们除了学会少许的知识,
和拿到文凭以外,
一无所获。
过去,新剃度的人刚一踏进寺院,
就立刻被安排到茶园里,
学习全神贯注地拔草、浇水和种菜。
目的是为了提醒他们在穿衣、
洗手、过河、担水、早晨起来穿鞋、
干活的过程中,
能够始终如一地练习觉照。

只是到后来,他们才开始研读经论、
参加集体讨论,和私下同禅师交往,
即便是这个时候,学术研究,
仍然是和修行活动同时并进的。
我们过着非常忙碌的生活。
即使我们不像以往人们那样,
不得不干很多的体力活儿,
我们看起来似乎
仍没有足够的时间属于自己。
人们常说他们
没有足够的时间吃和呼吸,
我理解他们。在我看来,这是真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我们能用双手抓住时间,
让它慢下来吗?

首先,让我们把觉照之火把点燃,
然后再学习如何在觉照中喝茶、
吃饭、洗碗、行走、工作和坐卧等。
我们没有必要被环境拖着走。
通过觉照,我们日常的每一个动作
具有了一种新的意义,
我们发现,生命是一种奇迹,
宇宙是一种奇迹,
我们自身也是一种奇迹。
当我们被烦恼和绝望侵袭的时候,
我们可以反问自己:
「我刚才做什么来着?
我是不是在浪费我的生命?」
这些问题会立刻把我们的意识
重新点燃起来,
让我们重新注意我们的呼吸。
微笑将自然地流露于我们的唇间,
我们工作中的每一秒钟
将变得生机勃勃起来。

有一位政治学教授,
问我打坐的时候想些什么。
我告诉他:「我什么也没有想。」
我说我只专注于事物的生灭来去。
他似乎有些怀疑,
但是我说的是实话。
禅者不是思想家。
禅者不需要做脑力劳动,
相反,禅者要让心灵休息下来。
梵文中的菩提(buddhi),
意思就是觉醒。
一个觉醒的人就被称作佛。
佛就是永远觉醒的人。
我们偶尔也清醒,
所以我们是「不时佛」。
实相佛法修行的要点是:
时时保持正念。
正念,是要我们时时刻刻、分分秒秒
都要知道当下有什么,发生什么,
那么我们就会在当下欣赏到月圆、
蓝天、柏树的美妙。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很容易流失在妄念中,
会为未来忧虑,被贪、嗔、痴迷惑,
认识不到当下的美妙。
试着想一下,如果
有三十个人观赏美丽的落日,
究竟会有多少人,
能真正欣赏到这其中的美妙呢?
如果你只是站在那儿,
让念头流失在忧郁、嗔恨中,
就不能欣赏到日落之美。
要享受美妙的日落,
必须切断念头的过去与未来,
让念头融入当下。

有一天,佛陀在他的弟子面前
手拈一朵花,
他的弟子非常想知道佛陀的本意,
他们的念头就流失到妄想当中去了,
却无法体会佛陀的本意。
但是有一个人,
他当时没有拼命去想,
因此他明白了,
佛陀手中的一朵花的深意,
他就是大迦叶尊者。
因此当有人,
手里拿一样东西让你看时,
表明他想让你看。
如果你能够不让念头流失在过去、
未来中,那么你就会欣赏到,
他要你看的东西;
否则,你就不会欣赏到任何美妙。

正念:
就是打掉妄念,让心在当下。
佛说: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生命就在呼吸之间。」
以正念来修行,
即以正念来体会生活的当下,
将正念融入生活。
曾有一个小沙弥,
不想以正念来观照事物和自己,
而他却想真理是什么,开悟是什么。
他不想去观照自己及周围的事物。
当他饮茶时,
他不去想他正在饮茶,
而是想其他的东西或者事物。
当他看到月圆时,
也不去深入体会,
不去观想,
因为在他的脑海中充满着妄念。
所以他和同修一起修行时,
他没有办法以正念修行。
他想开悟,但他的方式是经由思考、
概念、语言、文字这些名相来琢磨,
所以他根本是时时在错过,
而没有办法去接触事物的本来面目。
小沙弥陷入了涅盘、佛性、
轮回等概念的寻求中,思维这些问题。
要了解佛是什么,真理是什么,
就不要去执着于概念、思维、观念。
因为真正的涅盘、开悟的本质,
不是以观念思维所能得到的。
很多学佛法的人喜欢观念、
概念这些名相,
而不喜欢亲身去体验,去修证,
因而无法真正深入观照
自身及事物的本相。

真正的本相是——美好的黄昏、落日,
共修的朋友,美妙的柏树。
真理即佛陀手中的那朵花,
那就是佛陀要告诉弟子的全部真意。
现在太多学佛的人,
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包括年轻的比丘和比丘尼,
只研读课本、经书和思想。
结果他们除了学会少许的知识,
和拿到文凭以外,
一无所获。
过去,新剃度的人刚一踏进寺院,
就立刻被安排到茶园里,
学习全神贯注地拔草、浇水和种菜。
目的是为了提醒他们在穿衣、
洗手、过河、担水、早晨起来穿鞋、
干活的过程中,
能够始终如一地练习觉照。

只是到后来,他们才开始研读经论、
参加集体讨论,和私下同禅师交往,
即便是这个时候,学术研究,
仍然是和修行活动同时并进的。
我们过着非常忙碌的生活。
即使我们不像以往人们那样,
不得不干很多的体力活儿,
我们看起来似乎
仍没有足够的时间属于自己。
人们常说他们
没有足够的时间吃和呼吸,
我理解他们。在我看来,这是真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我们能用双手抓住时间,
让它慢下来吗?

首先,让我们把觉照之火把点燃,
然后再学习如何在觉照中喝茶、
吃饭、洗碗、行走、工作和坐卧等。
我们没有必要被环境拖着走。
通过觉照,我们日常的每一个动作
具有了一种新的意义,
我们发现,生命是一种奇迹,
宇宙是一种奇迹,
我们自身也是一种奇迹。
当我们被烦恼和绝望侵袭的时候,
我们可以反问自己:
「我刚才做什么来着?
我是不是在浪费我的生命?」
这些问题会立刻把我们的意识
重新点燃起来,
让我们重新注意我们的呼吸。
微笑将自然地流露于我们的唇间,
我们工作中的每一秒钟
将变得生机勃勃起来。

有一位政治学教授,
问我打坐的时候想些什么。
我告诉他:「我什么也没有想。」
我说我只专注于事物的生灭来去。
他似乎有些怀疑,
但是我说的是实话。
禅者不是思想家。
禅者不需要做脑力劳动,
相反,禅者要让心灵休息下来。
梵文中的菩提(buddhi),
意思就是觉醒。
一个觉醒的人就被称作佛。
佛就是永远觉醒的人。
我们偶尔也清醒,
所以我们是「不时佛」。
实相佛法修行的要点是:
时时保持正念。
正念,是要我们时时刻刻、分分秒秒
都要知道当下有什么,发生什么,
那么我们就会在当下欣赏到月圆、
蓝天、柏树的美妙。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很容易流失在妄念中,
会为未来忧虑,被贪、嗔、痴迷惑,
认识不到当下的美妙。
试着想一下,如果
有三十个人观赏美丽的落日,
究竟会有多少人,
能真正欣赏到这其中的美妙呢?
如果你只是站在那儿,
让念头流失在忧郁、嗔恨中,
就不能欣赏到日落之美。
要享受美妙的日落,
必须切断念头的过去与未来,
让念头融入当下。

有一天,佛陀在他的弟子面前
手拈一朵花,
他的弟子非常想知道佛陀的本意,
他们的念头就流失到妄想当中去了,
却无法体会佛陀的本意。
但是有一个人,
他当时没有拼命去想,
因此他明白了,
佛陀手中的一朵花的深意,
他就是大迦叶尊者。
因此当有人,
手里拿一样东西让你看时,
表明他想让你看。
如果你能够不让念头流失在过去、
未来中,那么你就会欣赏到,
他要你看的东西;
否则,你就不会欣赏到任何美妙。

正念:
就是打掉妄念,让心在当下。
佛说: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生命就在呼吸之间。」
以正念来修行,
即以正念来体会生活的当下,
将正念融入生活。
曾有一个小沙弥,
不想以正念来观照事物和自己,
而他却想真理是什么,开悟是什么。
他不想去观照自己及周围的事物。
当他饮茶时,
他不去想他正在饮茶,
而是想其他的东西或者事物。
当他看到月圆时,
也不去深入体会,
不去观想,
因为在他的脑海中充满着妄念。
所以他和同修一起修行时,
他没有办法以正念修行。
他想开悟,但他的方式是经由思考、
概念、语言、文字这些名相来琢磨,
所以他根本是时时在错过,
而没有办法去接触事物的本来面目。
小沙弥陷入了涅盘、佛性、
轮回等概念的寻求中,思维这些问题。
要了解佛是什么,真理是什么,
就不要去执着于概念、思维、观念。
因为真正的涅盘、开悟的本质,
不是以观念思维所能得到的。
很多学佛法的人喜欢观念、
概念这些名相,
而不喜欢亲身去体验,去修证,
因而无法真正深入观照
自身及事物的本相。

真正的本相是——美好的黄昏、落日,
共修的朋友,美妙的柏树。
真理即佛陀手中的那朵花,
那就是佛陀要告诉弟子的全部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