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画家唐寅诞辰550周年,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以“存天雅集·博物赏识”特别项目的形式展出馆藏作品唐寅《岁寒三友图》,并通过三晚三场不同主题的对话,由相关学者面向公众畅谈唐寅作品与明代士人的社交生活,聊唐伯虎的人设及其交友圈,聊他与当代生活中流行文化的关系。
馆藏作品唐寅《岁寒三友图》展出现场不同于明代文徵明所代表的传统文人范例,明代画家唐寅更为公众熟知的名字是唐伯虎,对两个名字的认知分别指向的是理论和大众文化领域,从“唐寅”到“唐伯虎”的转变在“存天雅集·博物赏识”中,被解析为三场活动。
12月4日至6日,唐寅《岁寒三友图》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序厅展出,这也是继5月展出馆藏文徵明《五瑞图》后,再次以一件作品开启对一位古代艺术家、一种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的探讨。不同于《五瑞图》所指向的端午前后的物像, 唐寅的《岁寒三友图》以松、竹、梅表达傲凌风雪,不畏霜寒之性,表现人格品质和气节。
唐寅 《岁寒三友图》 明 国画其中松树早在唐代吴道子时就常被画在壁障上,后世多在山水画中运用,也有单独画松成幅的。竹是文同笔下的“常客”。梅的画法在杨无咎时创出后,后世画梅能手层出不穷。南宋画家赵孟坚把松、竹、梅放在一起,创“岁寒三友”之格。
宋 赵孟坚 岁寒三友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上海刘海粟美术馆馆藏唐寅的《岁寒三友图》仅展3日,细看作品,唐寅延续赵孟坚的程式和风格,画中的梅花以淡墨衬染、松针用笔尖挺劲拔,墨竹以中锋运使,挺劲有力。松、竹、梅画法各异,充满韵致。
不同于文徵明所代表的传统文人范例,唐寅更为公众熟知的名字是唐伯虎,对两个名字的认知分别指向的是理论和大众文化领域,从“唐寅”到“唐伯虎”的转变在“存天雅集·博物赏识”中,被解析为三场活动。



馆藏作品唐寅《岁寒三友图》展出现场不同于明代文徵明所代表的传统文人范例,明代画家唐寅更为公众熟知的名字是唐伯虎,对两个名字的认知分别指向的是理论和大众文化领域,从“唐寅”到“唐伯虎”的转变在“存天雅集·博物赏识”中,被解析为三场活动。
12月4日至6日,唐寅《岁寒三友图》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序厅展出,这也是继5月展出馆藏文徵明《五瑞图》后,再次以一件作品开启对一位古代艺术家、一种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的探讨。不同于《五瑞图》所指向的端午前后的物像, 唐寅的《岁寒三友图》以松、竹、梅表达傲凌风雪,不畏霜寒之性,表现人格品质和气节。
唐寅 《岁寒三友图》 明 国画其中松树早在唐代吴道子时就常被画在壁障上,后世多在山水画中运用,也有单独画松成幅的。竹是文同笔下的“常客”。梅的画法在杨无咎时创出后,后世画梅能手层出不穷。南宋画家赵孟坚把松、竹、梅放在一起,创“岁寒三友”之格。
宋 赵孟坚 岁寒三友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上海刘海粟美术馆馆藏唐寅的《岁寒三友图》仅展3日,细看作品,唐寅延续赵孟坚的程式和风格,画中的梅花以淡墨衬染、松针用笔尖挺劲拔,墨竹以中锋运使,挺劲有力。松、竹、梅画法各异,充满韵致。
不同于文徵明所代表的传统文人范例,唐寅更为公众熟知的名字是唐伯虎,对两个名字的认知分别指向的是理论和大众文化领域,从“唐寅”到“唐伯虎”的转变在“存天雅集·博物赏识”中,被解析为三场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