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企业面临最为关键的四种风险:决策风险、道德风险、制度风险和社会风险。企业家如何规避这四种风险?
决策风险
企业家反思以往的经营历程,往往发现自己做出了许多错误决策。当一个人的智慧不足时,就容易“跟风顺路”:就是追逐一个又一个的热点,比如前几年的O2O,如今的区块链、人工智能……许多人都是朝着概念蜂拥而上。在“不明”和“贪念”的误导和驱使下,一步步走向泥潭。
人们无不想提升智慧,然而,智慧从哪里来呢?智慧的源泉是心,由心内流淌出来的叫“智慧”,从外面学来的叫“知识”。
提升智慧的根本是明白世间的一切都遵循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原理:有什么性质的行为作用,就会有什么性质的反作用。这是圣贤所揭示的人生重大真理,是需不断明白和体证的人生真相。看似简单,其蕴含的真理却是博大精深,绝妙无穷。
一个人心灵品质的层面有多高,对于这一重大真理的认识就有多深。心灵品质处于不同层面的人对此重大真理的认识,表现如下差异:
有士人之心,他相信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至于为什么付出和收获看似不对等,仍然不能理解。
有能人之心,他明白短期内付出与收获虽然不对等,是因为有众多因素在叠加从而影响反作用。他认为,长期而言,付出与收获大体是对等的。
有君子之心,他认为,反作用让他所拥有的一切,无论好与坏,基本上取决于自己的行为作用。
有贤人之心,他深信,有什么性质的行为作用,就会有什么性质的反作用。故,不会有丝毫不好的念头,随时随地种下贤人的行为作用的善因。
有圣人之心,他对于行为作用与反作用这一真理有了深刻的明白和体证,故,把“成就社会,服务民众”作为自己的人生使命。正如老子所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企业家对于行为作用与反作用人生重大真理的体证有多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就有多深。所谓“心明眼亮”,心明了,才能看清世界的本质,也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道德风险
有的企业经营手法很“独到”,花费很少力气,就能达成业绩目标,令许多企业经营者垂涎。企业的文化氛围存在着严重问题,企业家对员工对家人对客户毫无尊重;上行下效,致使整个企业的风气都很糟糕。这样的企业经营命运一波三折,最终倒闭关张。
人只有一颗心,如果这颗心真诚恻怛,发之父母即是孝,发之国家便是忠,发之朋友便是信。反之亦然,企业家不尊重家人、不热爱祖国,必定对事业不敬。
心上有漏,事上必然有危。一个木桶的容量根本上取决于水桶的底部。如果底部有漏洞,无论多少水都会漏光。企业家的心,就相当于木桶的底。心中有漏洞,体现在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最后会伤害企业甚至为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制度风险
有的企业规模大,有好几万员工,也参与了好些重大项目。为了防止项目出现事故,企业管理者制定了许多制度和细则,但管理者的焦虑有增无减。表面上看这是制度风险,但本质上,还是人心的风险。是否能够规避制度风险取决于决策者的心理能量。
在企业中存在两种规则:明规则与潜规则。影响员工行为的因素中,20%来自于明规则,80%来自于潜规则。制度属于明规则;假如董事长威望不够,再缜密的制度也难以驾驭众多员工。比如,员工会觉得“董事长的话不用太当真”,此时,潜规则就凌驾在了明规则之上。
社会风险
社会向来很复杂而且并不完美。企业是社会中的组织。在社会这片汪洋大海中前行,企业经营者必须对大海有充分的了解和正确的认知,才能以宽广的胸怀面对世界。否则,就会变得焦虑,乃至产生抱怨。这本质上仍然是企业家心灵品质的呈现。对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存在清醒的认识,正确面对时代变革的现实和它带来的各种风险和舆论影响,企业家需要拥有宽广的胸怀,既要“和其光,同其尘”,又要修炼高尚的人格,“出淤泥而不染”。
综上所述,企业需规避的四大风险本质上源于企业家和管理者“仁爱、智慧、胸怀、能量”这四种德的不足。但这四种德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一而四,四而一”的关系,一就是四,四就是一,最后都回到心灵。心是各种德的源泉,唯有建设心灵品质,才能提升格局境界,因而拥有若干种德,以此避免各类风险。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四部曲文化”)
决策风险
企业家反思以往的经营历程,往往发现自己做出了许多错误决策。当一个人的智慧不足时,就容易“跟风顺路”:就是追逐一个又一个的热点,比如前几年的O2O,如今的区块链、人工智能……许多人都是朝着概念蜂拥而上。在“不明”和“贪念”的误导和驱使下,一步步走向泥潭。
人们无不想提升智慧,然而,智慧从哪里来呢?智慧的源泉是心,由心内流淌出来的叫“智慧”,从外面学来的叫“知识”。
提升智慧的根本是明白世间的一切都遵循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原理:有什么性质的行为作用,就会有什么性质的反作用。这是圣贤所揭示的人生重大真理,是需不断明白和体证的人生真相。看似简单,其蕴含的真理却是博大精深,绝妙无穷。
一个人心灵品质的层面有多高,对于这一重大真理的认识就有多深。心灵品质处于不同层面的人对此重大真理的认识,表现如下差异:
有士人之心,他相信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至于为什么付出和收获看似不对等,仍然不能理解。
有能人之心,他明白短期内付出与收获虽然不对等,是因为有众多因素在叠加从而影响反作用。他认为,长期而言,付出与收获大体是对等的。
有君子之心,他认为,反作用让他所拥有的一切,无论好与坏,基本上取决于自己的行为作用。
有贤人之心,他深信,有什么性质的行为作用,就会有什么性质的反作用。故,不会有丝毫不好的念头,随时随地种下贤人的行为作用的善因。
有圣人之心,他对于行为作用与反作用这一真理有了深刻的明白和体证,故,把“成就社会,服务民众”作为自己的人生使命。正如老子所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企业家对于行为作用与反作用人生重大真理的体证有多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就有多深。所谓“心明眼亮”,心明了,才能看清世界的本质,也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道德风险
有的企业经营手法很“独到”,花费很少力气,就能达成业绩目标,令许多企业经营者垂涎。企业的文化氛围存在着严重问题,企业家对员工对家人对客户毫无尊重;上行下效,致使整个企业的风气都很糟糕。这样的企业经营命运一波三折,最终倒闭关张。
人只有一颗心,如果这颗心真诚恻怛,发之父母即是孝,发之国家便是忠,发之朋友便是信。反之亦然,企业家不尊重家人、不热爱祖国,必定对事业不敬。
心上有漏,事上必然有危。一个木桶的容量根本上取决于水桶的底部。如果底部有漏洞,无论多少水都会漏光。企业家的心,就相当于木桶的底。心中有漏洞,体现在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最后会伤害企业甚至为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制度风险
有的企业规模大,有好几万员工,也参与了好些重大项目。为了防止项目出现事故,企业管理者制定了许多制度和细则,但管理者的焦虑有增无减。表面上看这是制度风险,但本质上,还是人心的风险。是否能够规避制度风险取决于决策者的心理能量。
在企业中存在两种规则:明规则与潜规则。影响员工行为的因素中,20%来自于明规则,80%来自于潜规则。制度属于明规则;假如董事长威望不够,再缜密的制度也难以驾驭众多员工。比如,员工会觉得“董事长的话不用太当真”,此时,潜规则就凌驾在了明规则之上。
社会风险
社会向来很复杂而且并不完美。企业是社会中的组织。在社会这片汪洋大海中前行,企业经营者必须对大海有充分的了解和正确的认知,才能以宽广的胸怀面对世界。否则,就会变得焦虑,乃至产生抱怨。这本质上仍然是企业家心灵品质的呈现。对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存在清醒的认识,正确面对时代变革的现实和它带来的各种风险和舆论影响,企业家需要拥有宽广的胸怀,既要“和其光,同其尘”,又要修炼高尚的人格,“出淤泥而不染”。
综上所述,企业需规避的四大风险本质上源于企业家和管理者“仁爱、智慧、胸怀、能量”这四种德的不足。但这四种德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一而四,四而一”的关系,一就是四,四就是一,最后都回到心灵。心是各种德的源泉,唯有建设心灵品质,才能提升格局境界,因而拥有若干种德,以此避免各类风险。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四部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