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吧 关注:5,324贴子:110,076

金朝弊政-------括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lihaonan
大家好,我今天来谈一下关于金朝的弊政-------括地。
也许大家要问弊政的准确含义是什么,我要说的是,弊政就是我们古代社会这个身体上的“痼疾”!但是也要分别对待。一种是制度性和社会性的弊政,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比如我们今天人看古代皇帝王公贵族们建陵墓,修建那玩意也没有什么用。但是在当时的上层来看,陵墓是神圣的,在下层看来,这也很正常。《晋书 索綝传》记载“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天下财富三分之一用于陵墓,这个是当时的制度,要批判,不应该仅仅批判人,连制度要一块批。而个人或者小团体式的弊政,则是纯粹出于个人或阶级的利益而致,比如隋炀帝的《大业律》是中国中古时代刑罚最轻的一部法典,连唐太宗的《贞观律》也无法与之相比,但是隋炀帝把制定的法律抛在脑后,大兴暴政,只能予以强烈批判,本文论述的括地就属于这个类型,它不但激化了当时的民族矛盾,也削弱了金朝自身的统治力量。女真和汉族的大部分人也深受其害。
一   金初大规模的移民浪潮
要说括地这个政策,不能不联系一下当时女真猛安 谋克的南迁。金朝在初年的移民是双向的:女真统治者将大批汉人移向塞外。同时又组织女真和其他民族向中原(包括宋朝北方和辽朝中心统治区)迁徙。在金人灭辽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迁徙猛安谋克人户到新的占领区屯田了。在与宋朝交手作战后,这一政策继续被继承下来:
(一) 海陵王前的猛安谋克南迁
女真猛安谋克的迁徙在海陵王之前一共进行了三次
第一次大规模南迁是在金朝天会五年(北宋靖康二年),金朝开始向原来宋朝的河北,河东等路进行迁移猛安谋克户了,根据《中兴小纪》卷一的记载“金主晟(金太宗)起燕,云,上、中京,辽东、西,长春,平州凡八路民兵,隶于诸万户,分寇两河。于是,渤海万户挞不也屯河间府,女贞副统韶合屯真定府,契丹都统马五屯平阳府,女贞万户银朱屯太原府,女贞万户娄宿屯河中府,而雄、霸、岚、宪、泽、潞诸州皆有万户入屯。”可见女真 渤海 契丹等民族纷纷加入到移民的浪潮中,宋朝其他文献也有记载,在金军作战成功后,在河北河东开始留兵驻守“每州汉人、契丹、奚家、渤海、金人,多寡不同,大州不过留一千户,县镇百户,多阙额数” 《三朝北盟会编》卷九八引《燕云录》。不过这一次的迁徙,大多数为军人,是自然形成的浪潮,而没有统治者的有意为之。
第二次大规模南迁在金朝天会十一年(南宋绍兴三年),当时金军已经基本驻扎在战略要地“沿河、沿淮及陕西、山东等路,皆驻北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三。但是随着金军的战线越拉越长,对于广大的新占领区有些力不从心,于是金朝开始有组织地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根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八的记载“金左副元帅宗维(即宗翰)悉起女真土人散居汉地,惟金主及将相亲属卫兵之家得留。”《大金国志》卷八亦有记载“尽起本国之土人,棋布星罗,散居四方。令下之日,比屋连村,屯结而起”不过宋人的著述似乎夸大一些,因为这次迁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海陵王的迁徙相比的。这次迁徙明显是为了巩固对新占领区的统治。
第三次大规模南迁在金朝天会十五年(南宋绍兴七年)及其后一段时间,金朝正式废除伪齐政权,随后与宋朝重新进行了争夺河南地的战斗,最终费劲很大力量重新夺回,这次为了巩固河南地的占领成果,金朝进行了又一次有组织的迁徙,“废伪齐刘豫后,虑中州怀二三之意,始置屯田军,非止女真,契丹、奚家亦有之。自本部族徙居中土,与百姓杂处,计其户口给以官田,使自播种,以充口食,春秋量给衣马,殊不多,余并无支给。若遇出军之际,始月给钱米不过数千。老幼在家依旧耕褥,亦无不足之叹。今日屯田之处,大名府路 山东东西路 河北东西路 南京路 关西路,四路即有之,约一百三十余千户。每千户止三四百人,多不过五百,所居止处,皆不在州县,筑寨处村落间,千户 百户虽设官府亦在其内。”《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四四《金虏图经》不过他也有错误的地方,大名府路 山东东西路 河北东西路都在黄河以北,不属于伪齐的统治区。因此这些地区的猛安谋克户的屯田绝非在天会十五年才完成。



IP属地:重庆1楼2010-04-09 21:23回复
    金朝“括地”最早的记载是在海陵王正隆元年,我们从刚才的论述可知,海陵王时发生了大规模的猛安谋克户南迁,因为海陵王统治时期金朝统治逐渐巩固,继续利用“官地”,《金史》记载“正隆元年二月,遣刑部尚书纥石烈娄室等十一人,分行大兴府、山东,真定府,拘括系官或荒闲牧地,及官民占射逃绝户地,戍兵占佃宫籍监、外路官本业外增置土田,及大兴府,平州路僧尼道士女冠等地,盖以授所迁之猛安谋克户,且令民请射,而官得其租也。”可见那时虽有“括地”之名,但是主要括的是仍然以闲散荒地为主,与汉族农民的冲突还不是很严重。
    而到了号称金朝全盛的世宗时期,情况就不太一样了,首先,随着大批逃亡的汉族农民开始正式成为金朝的纳税户,可供猛安谋克户使用的“荒地”逐渐减少。而且随着原有一系列猛安谋克体制的解体等原因(这个内容下面将有详细论述),总之,金朝政府需要继续“括地”来保持这个体制的继续存在,而在“荒地”所剩无几的情况下,就只能通过一系列借口诸如分配给的土地“贫瘠”(这个是表面现象)通过政府的强权来掠夺汉族农民的土地。在世宗大定十七年“复以近都猛安谋克所给官地率皆薄瘠,豪民租佃官田岁久,往往冒为己业,令拘籍之。”《金史》卷47。开了金朝强占汉族农民土地的先例。从金史的记载来看,金朝上层如世宗等是知道他下令拘籍的“官田”实际上就是百姓的耕地。但是他狡辩到“官地非民谁种,然女直人户自乡土三四千里移来,尽得薄地,若不拘刷良田给之,久必贪乏,其遣官察之。”世宗是金朝的名主,在当时的北人中有“小尧舜”的美誉,甚至南宋人也有所称赞。但是从上述记载来看,世宗在这种事情的处理实在不值得称赞,说的严重点是一种强盗的逻辑!此后,金朝在打着为猛安谋克户刷良田的旗号下,以“拘籍官田”的名义对汉族农民的耕地进行肆无忌惮的掠夺愈演愈厉。这种“括地”的记载史不绝书。
    大定十九年,也许猛安谋克户的掠夺土地的行为连世宗也看不下去了,他在与宰臣的谈话中讲到“朕闻括地事所行极不当,如皇后庄、太子务之类,止以名称便为官地,百姓所执凭验,一切不问,其相邻冒占官地,复有幸免者。能使军户稍给,民不失业,乃朕之心也。”这里仍有局限的,他只是说括地“所行”不当,没有说到括地本身存在的问题。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这种掠夺的登峰造极之势。
    虽然世宗指出了做法的不妥,但是我们评价事件的本身不是他说了什么,而是他“说的”是否对此类事件有制止的结果。仅仅时间才过三年,世宗自己的说话就打倒了自己,他说“工部尚书张九思(括地官)执强不通,向遣刷官田,凡犯秦、汉以来名称,如长城、燕子城之类者,皆以为官田。此田百姓为己业不知几百年矣,所见如此,何不通之甚也。”可见这种事情仍然在发生。仍然觉得做法太过分,但是没有否定括地本身。与此同时,括地仍然在继续进行,当时黄河改道已经有数十年,梁山泊水退,百姓捷足先登,开垦了荒地,猛安谋克户贪恋良田。世宗决定“虽曾经通检纳税,而无明验者,复当刷问。有公据者,虽付本人,仍须体问。”又“时人户有执契据指坟垅为验者,亦拘在官”。可见当时的霸道行径。大定二十二年,随着山东路猛安内摘八谋克移居河北东路酬斡、青狗儿两猛安旧居之地。又进行了一次括地,“本为新徙四猛安贫穷,须刷官田与之,若张仲愈等所拟条约太刻,但以民初无得地之由,自抚定后未尝输税,妄通为己业者,刷之。如此,恐民苦之,可为酬直。且先令猛安谋克人户,随宜分处,计其丁壮牛具,合得土田实数,给之。不足,则以前所刷地二万余顷补之。复不足,则续当议”世宗皇帝这样说,尽管反复强调不要“扰民”,但是这种美好的愿望岂非痴人说梦。
    章宗即位,括地行为没有被终止,继续进行。承安五年九月“命枢密使宗浩、礼部尚书贾铉佩金符行省山东等路括地。”,这个内容在《金史 完颜匡传》也有记载“承安中,拨赐家口地土,匡乃自占济南、真定、代州上腴田,百姓旧业辄夺之,及限外自取。”
    


    IP属地:重庆3楼2010-04-09 21:23
    收起回复
      括地分配猛安谋克户-------权贵通过兼并土地成为大地主--------一般猛安谋克户失去土地---------再次括地--------……
      到了世宗后期和章宗朝,括地政策已经从为女真猛安谋克户生存所实行的优惠政策蜕化为纯粹为一小撮人得利,大多数人失利的一项不得人心的政策,它继续使得女真民众得以暂时延缓不良的生活作风,但是不久依然贫困。而且扩大与汉族的民族矛盾。世宗 章宗等欲想在中原经济这个大前提下依然坚持根本无法在中原生存的女真猛安谋克公有制,怀着良好的愿望希望它继续生存,岂非痴人说梦!括地,从这个角度来说是转型的失败。
      (三) 这个时代的解决办法
      虽然括地的矛盾不断激化,但是在那个时代还是有一定的控制办法
      1是皇帝 世宗 章宗毕竟都是金朝有作为的皇帝,他们还没自私到为了本民族私利而不顾他人死活的地步,从上面的许多引文表明,他们还是注意到一些情况,并能适当进行调节,但是他们只是指向括地的行为“不当”,而没有指向括地本身,而且明知其不可再为仍然继续执行,局限性是相当大的。而且没有及时改弦更张,给后世留下无穷的隐患。
      2是金朝的官员    金朝的吏治是相对清明的,出了一大批能吏,在有时,他们会抑制猛安谋克户的侵占土地行为,试举几例。
      《金史 蒲察鼎寿传》记载“有宗室居河间,侵削居民,鼎寿奏徙其族于平州,郡内大治。”
      《遗山集》卷20《顺安县令赵公墓碑》记载“县民佃镇防军田,既淤垫有未尝投种者。营卒恃势征租,不少贷,民无所于诉,任其凌铄,有夺之牛者,公(赵雄飞)捕系之白按察司,严督主兵者,视实种亩如千,收入几何,输之。诟租者不得逞,佃户以安,流散来归者十倍”
      《遗山集》卷17《朝散大夫同知东平府事胡公神道碑》记载“公清戒自律,人莫敢犯,一新珥笔之旧。县界多世官(世袭猛安谋克官员),侵渔细民,累政以为苦。及是有牧马伤民田者,公深治而痛绳之,强暴为之帖然”不过这种局限性也很大,与官员的责任感,勇气,是否有上司支持有很大关系,就这些事迹被广泛颂扬来说,终究是相对的少数。
      三金朝后期的“括地”
      (一) 括地与红袄军起义
      在金朝逐渐衰落,蒙古兴起之时。蒙古看破金朝的衰败,开始大举进攻金,在这种环境下,金朝内部的一些反对势力开始浮出水面,红袄军就是最大的一支,是益都杨安儿、潍州李全、泰安刘二祖等领导的多支起义军的总称。他们的活动地域主要在今河北 山东一带。从上可知,这里是金朝“括地”是直接因素,值得人们重视的是,金朝的起义与其它朝代似乎有点不同,没有多少吏治腐败的因素,终金源一带,地方上的吏治一直很清明,元朝史官有非常高的评价“天兴(哀宗年号)不是亡国主,不幸遭逢真可惜。十年嗣位称小康,若比先朝少遗失。”元朝人郝经这样写到。一个亡国之君能够得到“小康”的名声是历史罕见的。足见吏治至少不是直接原因,那是什么呢?答案就是一个--------括地。在红袄军中,起义的大部分基层成员都是被猛安谋克户夺去土地的农民,尽管大多数女真人和汉族人一样是括地政策的受害者,但是普通的红袄军士兵当时没有那么高的眼界。“仇拨地之酷,睚眦种人,期必杀而后已。若营垒,若散居,若侨寓、托宿,群不逞哄起而攻之;寻踪捕影,不遗余力,不三二日,屠戮净尽,无复噍类” 《遗山集》卷28《临淄县令完颜公神道碑》这个政策最终将大部分女真人也逼向了死亡之路。
      (二) 宣宗南迁后的括地
      尽管外有蒙古的大军逼近,内有红袄军对金的反抗,但是金源君臣在如此情况下仍然不反思自己的政策,仍然坚持“括地”,这个是需要批判的。
      金朝再次括地的直接原因是南迁,宣宗畏敌,开始迁都,把国都从中都迁至南京(开封),随着政府的南迁,大批猛安谋克户也随之南来。为了养活这些人,金朝最初动了“括地”的念头“贞佑三年七月,以既徙河北军户于河南,议所以处之者。”太常丞石抹世绩起初不同意,认为“荒田牧地耕辟费力。夺民素垦则民失所。况军户率无牛,宜令军户分人归守本业,至春复还,为固守计。”,但是宣宗和宰臣一意孤行,大臣侍御史刘元规愤然上书“伏见朝廷有括地之议,闻者无不骇愕。向者河北、山东已为此举,民之茔墓井灶悉为有军有,怨嗟争讼至今未绝,若复行之,则将大失众心,荒田不可耕,徒有得地之名,而无享利之实。纵得熟土,不能亲耕,而复令民佃之,所得无几,而使纷纷交病哉!”《金史》卷47。足见此项政策金人是看穿它的弊病的,宣宗暂时听取了建议,“罢之”。
      


      IP属地:重庆5楼2010-04-09 21:23
      回复
        受今天的那位同学刺激了


        IP属地:四川7楼2010-04-09 21:48
        收起回复
          lihaonan 的帖子,必顶


          IP属地:重庆8楼2010-04-09 21:51
          回复
            嘿嘿嘿,顶吧!


            IP属地:四川9楼2010-04-09 21:53
            回复
              忠孝军花帽军的帖子就是他写的,很经典~


              IP属地:重庆10楼2010-04-09 21:54
              回复
                嗯嗯……陈和尚那十八个月,在牢里怎么过的?除了看书?


                IP属地:四川11楼2010-04-09 21:55
                回复
                  陈和尚聚书狱中读之,凡十有八月~


                  IP属地:重庆12楼2010-04-09 21:59
                  回复
                    除了读书,还是读书,佩服他啊


                    IP属地:重庆13楼2010-04-09 21:59
                    回复
                      都是你们这些姓完的干的好事!


                      IP属地:四川14楼2010-04-09 22:35
                      回复
                        @完颜良佐 兄不效和尚读书之志再申吧主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11-24 08:1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11-27 07:00
                          回复
                            ☄ฺ(◣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11-28 08:26
                            回复
                              ^ω^(・∀・)( ̄∀ ̄)(^o^)o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11-30 07: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