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系统性的学,而要目的性的学系统性后期处理。
系统性后期处理就是更加流程化的后期处理
流程化的好处就是1,做完一步马上就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2,容易复制形成个人风格
人像摄影师就简单说下人像后期的系统性后期处理吧。
一:RAW处理阶段
1、整体曝光调整
2,、色温色调矫正统一
3、高光暗部修正
4、调整画笔局部色温曝光处理
5、二次构图
二:人像初处理(基本功)
1、面部皮肤非细节瑕疵处理(痘印、瘢痕等)
2、五官的后期处理
3、液化
4、皮肤细节处理
三:调色
1、HSL分色调整饱和度/明度/色相
2、增加色罩(单色色罩/多色色罩/不规则色罩/颜色查找)
3、色阶调整
4、肤色还原
四:锐化输出
1、调整图片大小
2、锐化
3、保存不同色彩空间的图片
其实人像前期的东西不是很多,主要就是用光:
和妆面服装背景搭配:
用光也好,妆面服装背景搭配也好,还是配色调色也好。都是为了你照片风格所服务的。听我一句话:没有最好的光线、妆面、背景、色调。只有最适合的光线、妆面、背景、色调。你要知道什么色调最适合你的片子。这是最最最重要的。
持续更新中
很多初学者学摄影一上来就开始学技巧,别人PS的流程。但是有个最重要的东西完全不了解。
啥是RGB?啥是LAB?啥是CMYK?啥是通道?曲线是干啥的?直方图是用来看啥的?色阶和曲线有啥区别?
能问出这些问题的大都是你们色彩模型没了解
1,首先需要理解的是这个世界中的颜色的本质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红黄蓝绿青蓝紫,而是电磁波的波长。我们人为把某种波长的光赋予了一种颜色(大脑:“怪我咯?”)原理如下
70年代以来,由于实验技术的进步,关于视网膜中有三种对不同波长光线特别敏感的视锥细胞的假说,已经被许多出色的实验所证实,例如,有人用不超过单个视锥直径的细小单色光束,逐个检查并绘制在人体(最初实验是在金公和蝾螈等动物进行,以后是人)视锥细胞的光谱吸收曲线,发现所有绘制出来的曲线不外三种类型,分别代表了三类光谱吸收特性不同的视锥细胞,一类的吸收峰值在420nm外,一类在531nm外,一类在558nm外,差不多正好相当于蓝、绿、红三色光的波长,和上述视觉三原色学说的假设相符。用微电极记录单个视锥细胞感受器电位的方法,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即不同单分光引起的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的大小,在不同视锥细胞是不一样的,峰值出现的情况符合于三原色学说。
所以说红蓝绿三元光这理论并不是因为这三个波长的光很特殊,而是我们人眼恰好只能看这三种波长并且赋予了颜色,打个比方如果喵星人是智慧生物那么他们色彩模型就不是RGB(红绿蓝)而是RB(红蓝)。
这就是RGB的来源,RGB不只是我们人眼的工作原理,还是显示器的工作原理(为了照顾你们这些鱼唇的人类,我们喵星人就用不到三个颜色的显示器),也是相机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