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贵妃吧 关注:351贴子:16,920

【史料】郑皇贵妃父亲兄弟侄子官职变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小郑


IP属地:德国1楼2021-08-11 16:07回复
    做这个史料汇总主要是因为,在《明代外戚研究》一书中有这样的说法:“万历年间,备受眷宠的皇贵妃郑氏家族恩荫授职人数也远远多于皇后王氏家族。综合现有史料,有明一代受恩最隆故恩荫授职人数也最多的外戚家族当属仁宗张皇后家族、宣宗孙皇后家族、宪宗生母周太后家族、宪宗王皇后家族(主要在弘治、正德年间)、宪宗万贵妃家族、孝宗张皇后家族、世宗祖母邵太后家族、世宗生母蒋太后家族、神宗生母李太后家族以及神宗郑贵妃家族。”
    毕竟在某些不配称之为人的写的洗脑包里,那郑家的待遇别说一骑绝尘于万历一朝了,明明是连周端妃家都比不上的。可是为什么诸多历史学家都说郑家待遇超好呢,为什么杀人宠后家没人吹呢?为什么关于外戚研究的整本书里根本没有出现周端妃家呢?
    研究为辅,史料为主,在这个贴子里还会涉及到嘉靖、隆庆朝的外戚待遇,做历时性比较,共时性方面主要是万历朝外戚的待遇比较。后面写到哪有想补充的再说喽。
    PS:上面引用的那段话,之所以没提到朱棣家徐皇后,是因为徐家主要是以军功授职,不算外戚蒙荫。


    IP属地:德国2楼2021-08-11 17:36
    回复
      这个贴子好像又被卡住不显示了


      IP属地:德国3楼2021-08-12 16:21
      回复
        这个贴子不是又被放出来了吧


        IP属地:德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8-18 04:50
        回复
          《大明会典》里记载的外戚子弟恩荫、袭替的主要官职品级如下:


          IP属地:德国5楼2021-08-24 23:36
          回复
            文字版如下:
            锦衣等卫各所镇抚,从六品;百户、正六品;
            副千户,从五品;正千户,正五品;
            指挥佥事,正四品;
            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使,正三品;都指挥佥事,正三品;
            都指挥同知,从二品;都指挥使,正二品;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正二品;
            都督同知,从一品;
            右都督,正一品;左都督,正一品。


            IP属地:德国6楼2021-09-25 01:47
            收起回复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鉴于某些人特喜欢拿郑家没封爵来踩小郑,那咱们就来看看明朝外戚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还是引自《明代外戚研究》一书:【但正如前文所言,皇贵妃以下,无论有多受宠,若无军功,外戚授职最高止于一品武职左都督(仅郑国泰一人),而无缘封爵。】
              也就是说,有明一朝,除了皇后太后家可被授予爵位(包括公侯伯),以及明初因军功而授爵的嫔妃家,(如明仁宗的郭贵妃,她的祖父郭英早年跟随朱元璋起兵,后被封为营国公,父武定侯郭铭),其余的嫔妃家再没有获得过爵位的。
              皇后的待遇可以去跟皇后比,天天吹封伯的,咋不去跟封侯的比呢?


              IP属地:德国7楼2021-09-25 02:40
              回复
                为了严谨起见,郭贵妃家的事儿再多说一句,而按明制,公侯伯袭封,“皆核其宗图,辨嫡庶,明伦序,以杜争端”。又,“凡公侯伯子孙袭爵,洪武二十六年定:受封官身死,须以嫡长男承袭,如嫡长男事故,则嫡孙承袭,如无嫡子嫡孙,以嫡次子孙承袭,如无嫡次子孙,方许庶长子孙承袭,不许搀越”。
                但是郭贵妃的祖父郭英无嫡子嫡孙,就应当以庶长子孙承袭爵位,也就是以娶了永嘉公主的驸马都尉郭镇一脉子孙来袭爵。但由于其庶次子郭铭之女郭贵妃深受明仁宗宠爱,朱高炽出于推恩私心,以皇帝的权威破坏“祖制”,命贵妃兄即郭铭之子郭玹越次袭爵,顺道追封贵妃父为武定侯。
                从这件事儿可以看出,郭贵妃家得到公爵是因为其祖父的军功,她的父亲和兄弟获封武定侯,是因为仁宗的偏爱,二者缺一不可。
                ppps:还是那句话,史料要上全,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把头埋进沙子里装看不见改变不了任何既定事实。


                IP属地:德国8楼2021-09-25 02:49
                回复
                  扯了那么多废话,终于切入正题了。
                  万历十年三月,遵明世宗旧例册九嫔,九嫔的父亲们也都被授予职位,《明神宗实录》记载如下:【万历十年三月七日乙丑,升昭妃父刘应节为指挥佥事,端嫔父周清为指挥同知,郑承宪、王秀、邵名、李士亮、梁顺、李山、张榛、魏承志各授正千户锦衣卫带俸。】
                  1. 借着册封九嫔的喜事,给当年封后时所册的二妃之一的刘昭妃的父亲顺道升了个职,正四品的指挥佥事。
                  2. 周端嫔,也就是之后的周端妃,因为不为人知的原因,在九嫔之中一骑绝尘,不仅位列九嫔之首,她的父亲一下子就被封为从三品的指挥同知,比早几年进宫,位份还要高她一级的刘昭妃的父亲还要高一等。
                  3. 剩下的八嫔的父亲,包括当时只是淑嫔的小郑的父亲郑承宪,都只得到了正五品的正千户,这差距还是有点大的。


                  IP属地:德国9楼2021-09-25 03:01
                  回复
                    刘昭妃杨宜妃当年刚进宫的时候,父亲也被授予正五品正千户的职位:
                    【万历六年二月二十六日,命兵部以昭妃父刘应节,宜妃父杨臣俱锦衣卫正千户带俸。】


                    IP属地:德国10楼2021-09-25 03:06
                    收起回复
                      既然万历年间多遵嘉靖旧例,不妨来个纵向对比,先引用下书中原文,能对嘉靖年间嫔妃家授职的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嘉靖十年(1531)首创册封九嫔之礼,从入选淑女中选出的方氏等九人分别被封以德嫔等号。方氏父方锐等人先被授以锦衣卫署镇抚之职,册嫔礼成后即升授锦衣卫正千户。此后充九嫔的王昭嫔父王隆等人也都循例授锦衣卫正千户之职。比九嫔级别再高一等的称妃。嘉靖元年(1522)与皇后陈氏同时入选的文氏和张氏分别被封以恭妃和顺妃,妃父文荣、张楫二人则各授以锦衣卫正千户之职,嘉靖三年(1524),应其本人所请,二人俱升锦衣卫指挥佥事。此后封妃者多依此例,授(或升)锦衣卫指挥佥事,原有官职者量加品级。已封妃嫔者若生有皇子或为皇帝所宠,则可能进封贵妃、皇贵妃,其父兄亲属则依次升授指挥使、都指挥使乃至都督佥事等职,均带俸不视事。】


                      IP属地:德国11楼2021-09-25 03:10
                      回复
                        具体的情况还要看史料,先来看明世宗家九嫔的情况好了,一下史料出自《明世宗实录》:
                        【嘉靖十年八月七日戊子祭太社太稷,命九嫔父方锐、沈钦、郑淮、卢永昌、王雄、阎纪、沈九鼎、韦聚、杜林俱锦衣卫正千户带俸。】
                        【嘉靖十五年二月二十六日册封锦衣卫正千户王隆女王氏为昭嫔,李拱臣女李氏为敬嫔,王瓒女王氏为静嫔。】
                        可以看出,嘉靖年间两次选九嫔(第二次没选够九个人),给九嫔之父的授职都是正五品正千户,没有一个例外。
                        周端嫔之父的待遇超于众人之上,很可能是她在选九嫔之初十分得明神宗青睐,或者如他人猜测,受两位太后的重视。



                        IP属地:德国12楼2021-09-25 03:28
                        回复
                          然后来到万历十一年,小郑因为怀孕从淑嫔进封为德妃,她的父亲郑承宪自然也要升职,从原来正五品正千户升为正三品指挥使,不仅超过了昭妃父亲的正四品,也超过了周端嫔父亲的从三品。
                          【《明神宗实录》卷一百四十:万历十一年八月九日,命德妃郑氏父锦衣卫正千户郑承宪升本卫指挥使带俸。】


                          IP属地:德国13楼2021-09-27 04:36
                          回复
                            《万历起居注》中也有相关记载,
                            【九日戊午,谕:“德妃郑氏父锦衣卫正千户郑承宪,升本卫指挥使带俸,兵部知道。”】


                            IP属地:德国14楼2021-09-27 04:40
                            回复
                              很奇怪的是,和小郑一起封妃的是宫人常氏,被封为顺妃,且也是因为有孕,但在《明神宗实录》和《万历起居注》中都找不到常氏父亲被授职的记录,上面的截图也显示出郑承宪自成一条记录。
                              根据早些年吧里网友找到的常顺妃父亲的墓志铭,常父在女儿进封顺妃之时,仅被授予正五品千户的职位,也就是和九嫔当中的八嫔的父亲一样。
                              可参考:https://tieba.baidu.com/p/2099612933?pn=1


                              IP属地:德国15楼2021-09-27 04:5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