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班的待遇其实没比重点班差多少,顶多就是重点班学得更精细一些、练得更多一些。而且曾经有一段时间,理综科目还单独让普通班比较拔尖的同学和重点班的一起上培优课,这一点倒是挺不错的。
我毕业的那年秋天,母校复办初中部,新生数量大幅增加,质量也参差不齐,同时也新来了一大批老师,这对于管理和教学都带来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校内基础设施够用,但明显比之前拥挤了不少。
在这之后,整个学校变化很大,整体的教学和管理都有明显的“衡水化”倾向。高中部有一段时间每周只有周日下午休息,其他时间都照常上课——直到前段时间被学生举报后,才恢复双休制度。
尽管母校的高中重点班、普通班资源分配上相对均衡,但如果扩大到整个县城来看,我的母校就相当于是一所重点学校,加上复办初中部,周边学校的生源质量也出现下滑。整个县的人口并不多,很难说其他初中会不会与这所重点学校之间出现不太好的竞争局面,或者恶性竞争。
“重点学校”复办初中之后,与周边学校会不会产生竞争,还很难说。/视觉中国
无论哪种班
学生们的压力都挺大
贝玲,佛山某民办初中语文老师
我十年前读初中的时候,学校给我们分的班并不比今天的少。但是说实话,我对分班并没有刻骨铭心的感觉,只是知道哪几个班师资力量会好一些。现在当了老师之后,我带过的班级层次不尽相同,有时候带的班学生能力差不多,也有时候带的几个班水平差异很明显。
不过,无论是带哪一种班,我都能明显感受到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要比读我初中的时候大得多。除了“双减”,还有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导向,读普通高中的比例控制在50%,对孩子们来说相当于是设了一道无形的槛,读普通高中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学习压力陡然上升。
“双减”政策的本意,是为了推进整个社会教育公平,这个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毕竟“双减”政策在暑假期间出台,要让一线老师完全落实新政的精神,还是得让时间来检验。
比如,“双减”政策中提到要有序推进课后延时服务,因为学生和家长短时间内适应不了这个新规定,而老师也有很多班级分配、班级管理的事情要处理。两者叠加,他们也觉得很“头大”。
2021年9月1日,江苏如皋外国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课上,学生们在相互推荐好书。/视觉中国
推进“双减”政策的过程当中,不理解所产生的矛盾肯定是存在的,但不论怎么说,现在是一个改革的过渡期,过渡期中出现的矛盾,都是需要去一项一项解决的。我有了解到,最近各层次的教育系统都在不断开会去落实“双减”的精神,去研究各个地市、各个镇街应该怎样去落实“双减”。
我们或许都忽略了一点,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重点班,作为应试教育产物,或许本身就存在于灰色地带。
我毕业的那年秋天,母校复办初中部,新生数量大幅增加,质量也参差不齐,同时也新来了一大批老师,这对于管理和教学都带来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校内基础设施够用,但明显比之前拥挤了不少。
在这之后,整个学校变化很大,整体的教学和管理都有明显的“衡水化”倾向。高中部有一段时间每周只有周日下午休息,其他时间都照常上课——直到前段时间被学生举报后,才恢复双休制度。
尽管母校的高中重点班、普通班资源分配上相对均衡,但如果扩大到整个县城来看,我的母校就相当于是一所重点学校,加上复办初中部,周边学校的生源质量也出现下滑。整个县的人口并不多,很难说其他初中会不会与这所重点学校之间出现不太好的竞争局面,或者恶性竞争。


学生们的压力都挺大
贝玲,佛山某民办初中语文老师
我十年前读初中的时候,学校给我们分的班并不比今天的少。但是说实话,我对分班并没有刻骨铭心的感觉,只是知道哪几个班师资力量会好一些。现在当了老师之后,我带过的班级层次不尽相同,有时候带的班学生能力差不多,也有时候带的几个班水平差异很明显。
不过,无论是带哪一种班,我都能明显感受到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要比读我初中的时候大得多。除了“双减”,还有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导向,读普通高中的比例控制在50%,对孩子们来说相当于是设了一道无形的槛,读普通高中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学习压力陡然上升。
“双减”政策的本意,是为了推进整个社会教育公平,这个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毕竟“双减”政策在暑假期间出台,要让一线老师完全落实新政的精神,还是得让时间来检验。
比如,“双减”政策中提到要有序推进课后延时服务,因为学生和家长短时间内适应不了这个新规定,而老师也有很多班级分配、班级管理的事情要处理。两者叠加,他们也觉得很“头大”。

推进“双减”政策的过程当中,不理解所产生的矛盾肯定是存在的,但不论怎么说,现在是一个改革的过渡期,过渡期中出现的矛盾,都是需要去一项一项解决的。我有了解到,最近各层次的教育系统都在不断开会去落实“双减”的精神,去研究各个地市、各个镇街应该怎样去落实“双减”。
我们或许都忽略了一点,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重点班,作为应试教育产物,或许本身就存在于灰色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