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哥吧 关注:33贴子:260
  • 11回复贴,共1
明代画家


IP属地:河南1楼2021-10-04 09:19回复
    仇英来到苏州选择在桃花坞落脚,一是因这一带手工业作坊云集,此时毫无名气的他只能先以自己擅长的漆工为生。二是因当时如日中天的吴门画家大都寓居于此。唐寅的“桃花坞别墅”自不待言,文徵明的“文衙弄”和祝允明的“三茅观巷”也在这里。
    1517年,文徵明第一次邀仇英绘制《湘夫人》,那年文徵明四十八岁,仇英大概不过二十岁。文徵明让仇英设色,改了两次都不满意,最后自己动手了。想必这件事对仇英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仇英并没有感到委屈,反倒觉得自己有些辜负了文徵明的期望。


    IP属地:河南2楼2021-10-04 09:26
    回复
      仇英开始发奋地钻研设色,这使得他后来在设色上达到的高度很少有人能超越。就连董其昌这个严苛的文艺评论家,也不得不承认说,画史上画青绿山水的画家不少,但许多人的画里只有精工,没有雅气。五百年了,才有一个仇英。在青绿山水上,甚至文徵明与他相比也是逊色的。
      仇英临摹历代名画一丝不苟,几乎可以乱真。《摹清明上河图》仇英整整画了四年,他在画上自题,“画四年始竞”。仇英画迹流传不多,现传仇英作品,大都藏于中国和世界各大博物馆中,市场中的真迹寥寥无几。
      仇英绘画的创作活动,根据文献记载、绘画著录、作品流传的情况,其延续的时间大致在16岁至50岁,约计35年。15世纪的苏州是艺术的大熔炉,如同西方正在进行文艺复兴的佛罗伦萨。


      IP属地:河南3楼2021-10-04 09:27
      回复
        仇英出身寒门,幼年失学,曾习漆工,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中国美术史上少有的平民百姓出身的画家,并与诗书满腹的沈周、儒家风范的文征明、风流倜傥的唐寅齐名,成为画史上“明四家”之一。他不像唐寅,在坊间留下了许多韵事,也不像文徵明那样有名望。
        结识文徵明是仇英人生里的一个小的转折,他大概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从漆匠成为了画匠。文徵明赴京时将仇英托付给了周臣,仇英就这样开始和周臣学画。周臣也是唐寅的老师。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尽量少写文字,为的是不破坏画面美感。
        仇英最为今人称道的便是其“青绿”技法,他也将这种颜色运用于长卷人物场景中,他的配色总是很好看,这种敏感得益于其早年漆工的出身。仇英的《清明上河图》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仇英版《清明上河图》采用青绿重设色方式,描绘明代苏州城的社会生活情景,画中人物超过两千,且都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IP属地:河南4楼2021-10-04 09:32
        回复


          IP属地:河南5楼2021-10-04 09:34
          回复
            《职贡图》这一题材自古有之,是描绘中国境内少数民族或外国的贡使形象的纪实性图画。职贡,意为尽职纳贡,系指古代各国以及国内的少数民族首领向中原皇帝尽职纳贡的一种活动,以表示屈从或结盟。
            唐伯虎画过《海棠美人图》,还作了一首《题海棠美人》: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
            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这首诗写美女暗怀春心,无处诉说,只能交付给眼前的海棠花。大观园的姑娘们在怡红院参加夜宴,史湘云摇到一枝海棠花签,签上题写的是苏轼的诗:“只恐夜深花睡去。”


            IP属地:河南6楼2021-10-04 09:39
            回复
              建于857年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是目前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建筑,其结构是八柱式单檐庑殿顶构造。建于北宋仁宗天圣1023-1032年间的山西晋祠圣母殿,继承了唐制构建八柱式重檐歇山顶构造。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也是典型的八柱式单檐庑殿顶。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实地再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整幅画以汴河为主体,描绘了汴河两岸商贾云集,往来交通的繁华景象,人物刻画细致入微。仇英参照宋本构图样式,以苏州城为蓝本,绘制出恢弘巨制的精品佳作,是“宋本”《清明上河图》近两倍,也是绢本设色。
              曾藏于清宫内府的一件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图》,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此画流落英国,最终被大英博物馆收藏。青绿山水是侧重以颜色来表达真实的自然造化和画家心情的一种奇特方法。有大青绿和小青绿之分,大青绿山水华丽光辉,设色艳丽;小青绿山水则清爽秀雅,神韵十足。


              IP属地:河南7楼2021-10-04 09:52
              回复


                IP属地:河南8楼2021-10-04 09:54
                回复


                  IP属地:河南9楼2021-10-04 09:56
                  回复
                    《桃源仙境图》是仇英青绿山水的代表作品。山间云雾缭绕,高大挺拔的松木之间,一幢幢华丽巍峨的宫殿陈置其间。山下溪泉潺潺,而板桥曲径连贯着一个个清幽而神秘的地方。三位白衣布士席地而坐,或弹琴赏乐,或倾心长谈,或手舞足蹈。两名书童般的仆人为他们送茶送食。
                    作品题材取自东晋陶渊明千古名篇《桃花源记》。仇英将“桃源”异化成“仙境”,在一定程度上是那个时代人们钦慕追求繁华物质生活的意识折射。同时,天上宫阙式的“桃源”意境也更适应那些画作订件人——富商豪绅的审美要求。由此可见,仇英所创作《桃源仙境图》,充分注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IP属地:河南10楼2021-10-04 10:00
                    回复
                      《桃源仙境图》是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此图描绘的是一个远离尘世的隐居环境。远处峰峦起伏,白云缥缈,楼阁在云雾中半藏半露,把这里点缀得如仙若幻。
                      近处奇松欹斜虬曲,古藤盘绕,红桃掩映,景致幽雅。三个穿白衣的人临溪而坐,一人抚琴,一人低首聆听,一人身倚石岩,挥舞着另一条手臂,似乎是被乐曲所陶醉,就连提篮的童子也为琴声所感动,静静地伫立着。


                      IP属地:河南11楼2021-10-04 10:00
                      回复
                        仇英《汉宫春晓图》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宫廷为题,用长卷的形式描绘后宫佳丽百态;画中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凡115人。明代《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简称《南都繁会图》,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都繁会图》描绘的是明万历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被称作是明代南京版《清明上河图》。
                        “青绿山水”是流行于隋唐、北宋时期的宫廷绘画,其青绿相映的设色效果营造出富丽堂皇的视觉景致,乃为宫廷院派绘画的重要象征。从仇英自身的条件来看,他不具备周游四方的经济基础,他的绘画写生也因此局限。在富贵的楼阁中,朦胧中的“二人对望与论道”,正是仇英期待的进入主流文人生活圈的极好象征。
                        仇英从最底层的匠工中讨生活,其艰难的状况是难以言表的。在匠工生活中累积的艺术情怀又使得他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而这样的期待要想成为现实又是如此的艰难。


                        IP属地:河南12楼2021-10-04 10: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