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讲,信丰的自然地理条件,比于都要好很多,尤其是对于发展工业经济,信丰推动设市,本就是章贡-南康-信丰-龙南,京九铁路货运、京九高铁客运支持下的赣南工业带重要布局,也符合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
而于都-宁都-瑞金-石城,在经济发展布局上,必然更倾向于海峡经济区,尤其是台海问题五年之内解决的时间轴越来越近,一个大发展、大建设的福建和台湾省,必然是于都-宁都-瑞金-石城这条海峡客货运线的重要战略机遇。
信丰设市之后,下一个指标市里大概率会给到集将军县、京九线与一身的兴国。通过提高行政地位,落实经济发展政策,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兴国自身的经济造血能力。
因此,于都大概率会成为区而不是市。这一轮市府支持的信丰市、上犹区,下一轮市府支持的行政区划调整,必然是兴国市、于都区。
从综合条件看,于都也更符合设区。一是于都目前和赣州主城的时空距离基本在45分钟左右,而于都和赣州的商贸物流人流互动,是仅次于南康赣县的。第二,赣南作为苏维埃红区,然而以前的赣州市却比较尴尬,是白区,现在于都有了更高的长征第一渡的红区定位,转为市辖区之后,增加了赣州市区的红色资源,对赣州市区旅游发展,又增加了一张名片。第三,赣州要成为一级大城市,人口是硬指标。上犹加于都,基本就能让赣州3+2区人口稳定在300万这个水平,对于未来地铁、机场、高校规划,有重要的意义。
而于都-宁都-瑞金-石城,在经济发展布局上,必然更倾向于海峡经济区,尤其是台海问题五年之内解决的时间轴越来越近,一个大发展、大建设的福建和台湾省,必然是于都-宁都-瑞金-石城这条海峡客货运线的重要战略机遇。
信丰设市之后,下一个指标市里大概率会给到集将军县、京九线与一身的兴国。通过提高行政地位,落实经济发展政策,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兴国自身的经济造血能力。
因此,于都大概率会成为区而不是市。这一轮市府支持的信丰市、上犹区,下一轮市府支持的行政区划调整,必然是兴国市、于都区。
从综合条件看,于都也更符合设区。一是于都目前和赣州主城的时空距离基本在45分钟左右,而于都和赣州的商贸物流人流互动,是仅次于南康赣县的。第二,赣南作为苏维埃红区,然而以前的赣州市却比较尴尬,是白区,现在于都有了更高的长征第一渡的红区定位,转为市辖区之后,增加了赣州市区的红色资源,对赣州市区旅游发展,又增加了一张名片。第三,赣州要成为一级大城市,人口是硬指标。上犹加于都,基本就能让赣州3+2区人口稳定在300万这个水平,对于未来地铁、机场、高校规划,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