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源社吧 关注:135贴子:111,041

回复:忏悔反思记录-关于违背原则的一些行为和心态的针对性解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事件6
捡垃圾
心态上一种不太好意思的
情绪上有种慢
行为上都是看到没人才捡垃圾。
目的就是不希望被人看到被说。
这个目的上不符合原则,在此上来说是果,可能与之前的一样是做了什么导致害怕被说。一定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
失去的是信和礼。


IP属地:四川16楼2021-10-13 21:00
回复
    事件7
    别人要求的事情。
    心态上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情绪上是慢
    行为上是拖延,没有做。
    这个是果,目的就是无利的事情,是有什么导致了这样没有利益而行动慢的结果。
    失去信和礼。
    这样也是不符合原则


    IP属地:四川17楼2021-10-13 21:01
    回复
      事件8
      看书和学习
      心态上很烦,不乐意,
      情绪上是躁,
      行为上看一会儿就不看了。
      期待目的是不想做这种没意思。
      这个是果,是一种问题导致了没有耐心,失去了信,违背了原则,有失孝。


      IP属地:四川18楼2021-10-13 21:01
      回复
        事件9
        母亲说滴胶危险。
        心态;急躁
        情绪像是一种抖动的荆棘的。
        行为 对她进行辩白。
        目的是觉得她管的太宽,实际是她的担心。
        从这个看是我对她的不信任。
        也失信和礼,仁。孝
        原则违背了,而且有不信因果,这是果是我亏欠她安全的果。


        IP属地:四川19楼2021-10-13 21:02
        回复
          事件10
          遇到骗工作的
          心态有些气氛
          情绪难受
          行为举报了他的,然后就是谈了一些劝他。
          但是他直接骂了句****拉黑了。
          这个被骗是果,前因可能是我也欺骗他人利益。
          是失信导致。
          那么我行为举报他的目的是防止他骗人。这个是符合因果的是表态为我要守信。


          IP属地:四川20楼2021-10-14 21:43
          回复
            事件11
            卖衣服,里面有一张只有单张的汗巾
            心态 这个是要处理的
            情绪赶紧处理
            行为把那个当面抽出来换了一张新的,
            这个行为是符合因果的,是建立信,有得礼。
            目的是不要让顾客失去信任。


            IP属地:四川21楼2021-10-14 21:44
            回复
              事件12
              老人赶车
              心态想要帮助她
              期望她能上车
              行为扶着她上车
              这个行为是符合因果的,是助人,是建立信,有礼,遇到老人是果,是有前缘。以前未有助力他人。
              事件13
              有人上伞,打不动
              心态
              帮人撑着伞,以方面他上到桌子上。
              目的是助人
              是符合原则的,上伞是指以前没有做到保护,帮助是果,
              是建立信任基础,信任是信因果,有礼。
              事件14
              看到有人闯红灯
              心态 很鄙视此事
              行为 提醒他人不要闯红灯。
              这个是果,不遵守规矩的果。
              目的是防止出现车祸事件。
              是符合因果的,救人,是建立信的基础,和礼的基础。
              原则也是符合的。
              事件15
              疫情期间工作任务。
              心态 非常的烦躁,不服气
              情绪犹如乱麻
              行为 说话不得体,生小病咳嗽而请假。
              目的 不是想承担这个责任。
              这个是不符合因果的,是失信任,是果,疫情是果,是国家面前无个人。
              是缺义。
              事件16
              母亲说牺牲是个光荣的事情。
              心态崩溃
              情绪非常的激烈如同受到刺激。
              行为上哭泣,然后生气的不工作了。
              目的对母亲的一种任性行为。,
              这个事情是果,是以前是否牺牲过他人。
              这个事情不符合因果,是不孝,不义,不信,没有建立起原则。
              事件17
              与别人说一些人的坏话。
              心态愤恨。
              情绪嗔怒,
              行为背后说人的一些愤怒语、
              目的是发泄自身心头恨意。
              行为是不符合原则的会导致他人的怨恨,然后目的上也失礼,这就造成了这些问题的存在。
              信上有失。
              事件18
              母亲说洗碗搞的水到处都是。
              情绪暴烈,烦闷
              心态上有种觉得母亲啰嗦感。
              行为上将水擦干。
              期望是母亲少唠叨。
              不符合因果原则,失礼,不节约水。
              事件19
              母亲说食盒未放好
              情绪烦
              心态一种特别烦躁
              行为 去放好食盒
              目的,不想母亲管的严
              这个是果,食盒代表的饭碗,吃饭的家伙歪了,就是歪了道路是果。
              就是要改正道路。
              行为上就是要符合因果,心态上也要符合因果。
              事件20
              水没烧
              情绪烦
              心态特别的怒气。
              行为还是去烧水了。
              目的是不想做事。
              这个是果,烧水是指代把柔性去掉了就是怒了
              心态是不符合原则。不符合因果
              事件21
              换洗鸟笼
              情绪杀气
              心态烦躁
              行为还是去换了鸟笼子。
              心态上不符合原则,洗鸟笼,指把关着的脏污洗干净。
              失仁失义
              事件22
              蒸饭和折菜
              心态有种懒
              行为还是去蒸饭和折菜。
              心态上不符合礼,信,因果上是有利益的亏欠。
              失信和礼。
              事件23
              母亲要叫折衣服
              心态是一种懒。
              行为是骂骂咧咧去折衣服。
              折衣服是果,是需要关心。没有去关心的果。
              心态是不孝,行为也是不孝,不符合原则。
              事件24
              心理和身体上的z杀不止四次
              心态上 ,是觉得无味。无趣。
              行为上是各种方式z杀
              这个行为是不是不符合因果,自杀抑郁是果,往事导致他人死亡。
              是失去信义,不是忠孝。
              事件25
              被提出有失礼
              心态上认识到这个问题
              行为表态会注意这个不能失礼的问题。
              忏悔以前的行为是失礼,
              被提出失礼,是因为对对方有失礼,是果,目的是有礼。
              目前来说整个的事件表示的都是一种失信失礼的趋势,整个失控状态。
              1信也是德行的一种,这个问题,可推断出来一旦就是失去德行罪业就会失控,整个基础都不存在。


              IP属地:四川22楼2021-10-16 11:10
              回复
                处事之事件对比违背原则的行为。
                事件1
                快递没有收到,
                情绪急躁,暴躁
                心态不安
                行为 不停催促客服敲客服询问。
                甚至生气谩骂。
                期望是快递快点到了。从目的上来看就是自己对他人发怒,是嗔怒了。
                失去的原则是不信,还有仁,礼,
                快递不到是果,拖延,是自身自己是否有拖延行为,造成这个后果。而不信就是不安就是不信这个因果,会造成自身的一种损害。
                为什么心态是这种迫不及待的强迫的一种呢是一种得不到不安生为什么得不到不安生是因为没有安全感,这个没有安全感是来自于不信任,为什么不信任是因为不在自己手里,不在自己受控的范围里,一种强迫的有安全的,是因为自己没有得到安全感而导致的。
                事件2
                老师不回,或者有盆友不回。
                心态上,寻求一种安全感。
                情绪 焦躁难安,一种害怕感。
                期待的是能够有一个安稳感,只要在就好了,一种怕迷路丢弃感。
                行为不停发信息给他们以确认没有问题,这样子才放心又不晓得说什么就是人在有安稳感。
                失去的原则就是不信,不信因果,目的上这个是外求所求得到回应。
                因果上会助长依赖,贪婪。
                以至于一种以前一定是忽略别人的感受。
                事件3
                洛洛等说不正常的时候
                情绪好像是焦躁,烦闷,激烈的。
                心态上不爽,
                行为上 攻击谩骂他人。
                期望的是不要随便说别人不正常。
                因果上是有做了一些不正常的事情导致了很多人说不正常的果。这么做的行为是有伤害他人,造成恶缘,而不符合原则,是不信因果,失去礼和仁。
                事件4
                画没画好,没做好一些东西,被说不行不好。
                心态上的那种烦闷,不爽,发泄,
                情绪上的悲伤,嗔怒,
                行为是不去画了,不去做了。一种赌气,
                期望被赞扬。
                是一种不信因果,之前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要被控制,可能是有失控的倾向。
                对于这个是失去了仁和礼。
                事件5
                有人说结婚是一种体验。
                心态上有一种愤然。怨怒。
                情绪上就像是吞了火碳一样。
                期望就是不要提这种事情。
                行为对当事人进行谩骂攻击,而伤害了他人,这个行为是不能忍受内心的痛苦、
                但自身是对原则上来说这个是有情绪是果,是因为受到情的伤害,但是这个地方我并没有有什么经历。
                但是举列子来说就是,我周围有这样受到伤害的人。。
                比如我小时候见的跳楼的阿姨,被三爸所负。
                然后就是被泼硫酸的一个教师。
                诸如此类,我哥被一个姐姐骗感情,上演香蜜大戏。
                以及所遇到的种种有前世之人,皆为情爱疯魔纠缠。
                事件6
                捡垃圾
                心态上一种不太好意思的
                情绪上有种慢
                行为上都是看到没人才捡垃圾。
                目的就是不希望被人看到被说。
                这个目的上不符合原则,在此上来说是果,可能与之前的一样是做了什么导致害怕被说。一定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
                失去的是信和礼。
                事件7
                别人要求的事情。
                心态上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情绪上是慢
                行为上是拖延,没有做。
                这个是果,目的就是无利的事情,是有什么导致了这样没有利益而行动慢的结果。
                失去信和礼。
                这样也是不符合原则。
                事件8
                看书和学习
                心态上很烦,不乐意,
                情绪上是躁,
                行为上看一会儿就不看了。
                期待目的是不想做这种没意思。
                这个是果,是一种问题导致了没有耐心,失去了信,违背了原则,有失孝。


                IP属地:四川23楼2021-10-18 11:05
                回复
                  事件9
                  母亲说滴胶危险。
                  心态;急躁
                  情绪像是一种抖动的荆棘的。
                  行为 对她进行辩白。
                  目的是觉得她管的太宽,实际是她的担心。
                  从这个看是我对她的不信任。
                  也失信和礼,仁。孝
                  原则违背了,而且有不信因果,这是果是我亏欠她安全的果。
                  心态,母亲只是关心我,但是我却不领情,却是那种要去顶嘴,这种心态肯定不是修行的心态,是失信了的,应该是要注意想这样做我是不是在任性的去做而不是顺的态度因为这个态度会损害自身的孝和礼,那么就是火不能聚集起来,就达不到凝神的功效了。这个要接下来注意的是之后的变化心态是有所改变。
                  事件10
                  遇到骗工作的
                  心态有些气氛
                  情绪难受
                  行为举报了他的,然后就是谈了一些劝他。
                  但是他直接骂了句****拉黑了。
                  这个被骗是果,前因可能是我也欺骗他人利益。
                  是失信导致。
                  那么我行为举报他的目的是防止他骗人。这个是符合因果的是表态为我要守信。
                  当时心态是气愤被骗,然后就是一种你骗人我不能让你骗人,但是是不是真的为公有的,只是因为我被骗了而气愤呢,还是因为要遇到这种事情要主动的举报。不能跟他吵。
                  事件11
                  卖衣服,里面有一张只有单张的汗巾
                  心态 这个是要处理的
                  情绪赶紧处理
                  行为把那个当面抽出来换了一张新的,
                  这个行为是符合因果的,是建立信,有得礼。
                  目的是不要让顾客失去信任。当时心态是想蒙混过关的,但是仔细想了不能这样这是不利于信的,为什么当时想蒙混过关是不属于修行的,是要失信的,是因为想到会失信就立刻改变了态度。
                  是被动的,要注意到主动的。
                  事件12
                  老人赶车
                  心态想要帮助她
                  期望她能上车
                  行为扶着她上车
                  这个行为是符合因果的,是助人,是建立信,有礼,遇到老人是果,是有前缘。以前未有助力他人。、
                  这个心态是因为看到老人不方便于是上去帮助,以前的心态是漠视的态度,为什么要上去帮老人是因为这样可以帮助我得到信和礼,然后在帮助过程中有个细节问题就是我扶起的时候很着急的想进去这个心态可以等老人坐下之后在进后面的位置,以前是有对长辈不尊敬的行为是失礼要注意忏悔对长辈的尊敬。问题为什么对长辈不尊敬,是因为她的行为威胁到我的利益,我把利益看的比尊敬她重要,是比修行重要。
                  事件13
                  有人上伞,打不动
                  心态
                  帮人撑着伞,以方面他上到桌子上。
                  目的是助人
                  是符合原则的,上伞是指以前没有做到保护,帮助是果,
                  是建立信任基础,信任是信因果,有礼。
                  心态,看到这个人怎么样也上不了伞,主动帮助那个时候是心态主动,因为可以帮助我获得信,这个时候就是获得沟通的。
                  事件14
                  看到有人闯红灯
                  心态 很鄙视此事
                  行为 提醒他人不要闯红灯。
                  这个是果,不遵守规矩的果。
                  目的是防止出现车祸事件。
                  是符合因果的,救人,是建立信的基础,和礼的基础。
                  原则也是符合的。
                  事件15
                  疫情期间工作任务。
                  心态 非常的烦躁,不服气
                  情绪犹如乱麻
                  行为 说话不得体,生小病咳嗽而请假。
                  目的 不是想承担这个责任。
                  这个是不符合因果的,是失信任,是果,疫情是果,是国家面前无个人。
                  是缺义。
                  事件16
                  母亲说牺牲是个光荣的事情。
                  心态崩溃
                  情绪非常的激烈如同受到刺激。
                  行为上哭泣,然后生气的不工作了。
                  目的对母亲的一种任性行为。,
                  这个事情是果,是以前是否牺牲过他人。
                  这个事情不符合因果,是不孝,不义,不信,没有建立起原则。
                  事件17
                  与别人说一些人的坏话。
                  心态愤恨。
                  情绪嗔怒,
                  行为背后说人的一些愤怒语、
                  目的是发泄自身心头恨意。
                  行为是不符合原则的会导致他人的怨恨,然后目的上也失礼,这就造成了这些问题的存在。
                  信上有失。
                  事件18
                  母亲说洗碗搞的水到处都是。
                  情绪暴烈,烦闷
                  心态上有种觉得母亲啰嗦感。
                  行为上将水擦干。
                  期望是母亲少唠叨。
                  不符合因果原则,失礼,不节约水。
                  事件19
                  母亲说食盒未放好
                  情绪烦
                  心态一种特别烦躁
                  行为 去放好食盒
                  目的,不想母亲管的严
                  这个是果,食盒代表的饭碗,吃饭的家伙歪了,就是歪了道路是果。
                  就是要改正道路。
                  行为上就是要符合因果,心态上也要符合因果。
                  事件20
                  水没烧
                  情绪烦
                  心态特别的怒气。
                  行为还是去烧水了。
                  目的是不想做事。
                  这个是果,烧水是指代把柔性去掉了就是怒了
                  心态是不符合原则。不符合因果
                  事件21
                  换洗鸟笼
                  情绪杀气
                  心态烦躁
                  行为还是去换了鸟笼子。
                  心态上不符合原则,洗鸟笼,指把关着的脏污洗干净。
                  失仁失义
                  事件22
                  蒸饭和折菜
                  心态有种懒
                  行为还是去蒸饭和折菜。
                  心态上不符合礼,信,因果上是有利益的亏欠。
                  失信和礼。
                  事件23
                  母亲要叫折衣服
                  心态是一种懒。
                  行为是骂骂咧咧去折衣服。
                  折衣服是果,是需要关心。没有去关心的果。
                  心态是不孝,行为也是不孝,不符合原则。
                  事件24
                  心理和身体上的z杀不止四次
                  心态上 ,是觉得无味。无趣。
                  行为上是各种方式z杀
                  这个行为是不是不符合因果,自杀抑郁是果。
                  是失去信义,不是忠孝。
                  心态是怎么样子的为什么是一种崩塌绝望的,觉得自己无能又无力,总是自己在做背道而驰的事情,是徒然无功的无力感,那种恨意铺天盖地的恨自己很别人,就是要一种把自己杀死的地步,那种恨意仍旧是没有接触,为啥有恨,是为了逃避责任死了,又怎么也想不出心因,就想不出特别的想不出。


                  IP属地:四川24楼2021-10-18 11:06
                  收起回复
                    事件25
                    被提出有失礼
                    心态上认识到这个问题
                    行为表态会注意这个不能失礼的问题。
                    忏悔以前的行为是失礼,
                    被提出失礼,是因为对对方有失礼,是果,目的是有礼。
                    心态就是我答应的时候是因为被迫的答应还是真诚的答应呢,就是以前是有这样的失礼的相关行为吗。就是对那些贴吧里的长辈们是不是也是这种无礼的态度,然后就是那种非常的不理睬人还有就是怒火中烧的对那些同学,这个是失礼的态度,是我心态根本就没有在乎过,只是一心的傲慢和不喜欢别人过来,非常的讨厌是不是一种逃避心态还是一种自大的心态呢,这个心态会是不符合原则的,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态呢是当时的时候不晓得怎么处理所以故意这样做出来的,还是本来就对这些人充满恨意,这种不晓得的怎么处理的问题,就是这种感觉是哪里来的呢,就是是什么导致了这个心态呢,
                    就是是缺少了这个礼。


                    IP属地:四川25楼2021-10-18 11:06
                    收起回复
                      对你的心态我先不解读。先谈一下我个人对此的观点,看是否能帮你建立一个清晰的思路。
                      从修行上来说建立基础时心态是不能独立存在的。
                      我们在这里常说的心态是针对身、口、意来说的。
                      第一,首先是第一时间捕捉到身、口、意引发思想情绪的直接描述(这种描述并不简单,习惯性会忽略掉很多平时不太注意的一些细节,要长时间的训练才会变成种习惯)。
                      身、口、意听起来简单,但展开来可是由眼、耳、鼻、舌、身、意构成的,会引发色、声、香、味、触、法,而这每一项都会有对应思想情绪波动。但这对初学者来说过于复杂,就先归纳缩成身口意先来训练。
                      行为引发心态。那有哪些行为?内、外。内,意(思想、情绪)。外,身、口(动作、语言等)所以我们在谈论、记录每一个事情的时候,都应该有内外行为的记录。而不是单一的,只有外在行为,或只有感想这都是残缺的。我们可以知道内外行为是一体的,是密不可分的(这点你自己慢慢去推导,一定要反复去做)。这时我通常会问及当时是什么心态?其实就是想让你对当时叙述的事情进行自我分析,从而认清自己能接触到的真实状况。但这只进行了一半。还记得吗?社长说过修行要形成一个环。那我们下一步要转回去。对自己能接触到的真实状况要反思到引发这种心态的原因是什么?在进一步去定性,最后就是去具体落实修正了。这样,一个环就形成了。举一个例子:你说过捡拾垃圾。但有些回避人。这有外在行为捡拾垃圾,有内在思想情绪波动,回避人。回避人的心态是什么呢?这点找到后,在自我定性。比如说熟人看见了面子不好看,或怕熟人告诉家人引发矛盾等……自我定性是内心还是不愿意去捡拾垃圾。改正是:先慢慢尝试和家人沟通,看是否能取得家人的理解,在看去捡拾垃圾时,是否还会回避熟人。你看,一个环形成了,但这是否就能说是在修行了呢?


                      IP属地:湖北26楼2021-10-18 19:47
                      收起回复